野狐岭大战蒙古10万大军对阵金朝45万大军,最后为什么金朝败的那么惨?
野狐岭之战,7万蒙古铁骑屠杀了30万女真士兵。
历史上能类比的,只有秦赵长平之战。但,长平之战的前提是秦赵实力相当,兵力差距没有那么悬殊。而且,长平之战,白起先是用计包围、再是困饿赵军、最后坑杀降卒。所以,这一场大屠杀,主要是因为秦军杀降。
而野狐岭之战呢?
蒙古人就是简单粗暴地屠杀,而且是以七万人屠杀三十万人。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一出场就正面刚、刚赢了就玩命追、追上了就大屠杀,远的弓箭射、近的长枪挑、贴身弯刀砍。于是,刚刚还是虎虎生威的三十万金朝战士,转眼之间就成了“僵尸百里”。所以,野狐岭之战的残酷程度,要比长平之战,上升好几个指数。
但是,因为史书上记载分散,所以各种演义版本太乱。一个原因是时间跨度长,从1211一直持续到1212年;另一个原因是战役太多、战场分散,长城内外、河北山西一通乱战。还有,就是金朝方面屡屡换将,导致分不清谁在什么时候退出了。因此,明明有些将军早被撤职了,结果很多资料还是把他们当成了战场主角。
01.野狐岭之战的背景起因背景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起因是蒙金关系与宋金关系一样,金朝是两家世仇。所以,无论谁崛起了,肯定要收拾女真人。大背景很简单,小背景则要复杂一点儿。
公元1208年,金章宗完颜璟驾崩。因为完颜璟没有子嗣,所以其叔父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但,完颜永济的才能,基本就是白痴水准,朝堂上的女真大人们全都知道。关键是,草原雄主成吉思汗也知道。所以,完颜永济继位,在金朝还只是不负众望;而在草原就要搞出大乱子了。
当得知金朝皇帝变成了完颜永济,成吉思汗甚至感觉受到了侮辱,彻底失去了对中原的敬畏之心。
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
中原但凡有秦汉隋唐类的超级帝国,成吉思汗也别想闹事、蒙古草原更难以崛起。不用中央帝国战甲百万,光帝国威慑就够了。“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草原之后,尚且此种心态,就别提其他草原诸侯了。
然而,此时中原无帝国。而女真这个半成品,更是要多不争气有多不争气。换个皇帝,中原是人心不服、草原则是野心澎湃。于是,蒙金交恶。以前蒙古是金朝的附属国,现在这个附属国要对宗主国开战了。
02.成吉思汗的诡诈攻略金朝是个什么体量?
金朝降将石抹明安说“金有天下十七道”,后世统计金朝人口,多达五千万。面对这个体量,成吉思汗竟然发起了主动进攻。而进攻金朝,成吉思汗准备了多少军队?十万,就十万。再多,成吉思汗也压榨不出来,因为草原还有残余需要扫除。
那么,接下来就看成吉思汗怎么进攻了。
成吉思汗的攻略堪称诡诈,先是派遣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各率一万人,扫荡河北、山西等沿边州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打乱金朝人的兵力部署,让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设防。然后,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这三万人就移动到山西方向,猛攻山西北部州府,用以牵制金朝在山西方面的兵力。
在完成上述部署后,成吉思汗率领余下的7万军队,直接在河北方向发动了主攻。蒙古人的作战特点是机动迂回和多路主攻。但此次作战,却没不能这么打。因为金朝跟北宋不一样,北宋北边无屏障,而金朝北部有长城,而且长城南北皆有州府。所以,蒙古人必须突破长城。而要突破长城,成吉思汗就不可能把十万大军分散开来,然后大家一起既爬山又爬墙,于是只能搞重点突破。而成吉思汗选择的突破重点,就是金朝的河北方向。
03.乌沙堡,突破长城之战乌沙堡,是长城以外一个前沿据点,位于今天河北省张北县以北、长城通道北口。这个据点不仅是扼守咽喉要道的重要堡垒,而且还是金朝用兵草原的出发阵地。所以,围绕乌沙堡的争夺战,就一直没停过。但总体态势,是蒙古人压着金朝人打。
蒙古人出兵夺取乌沙堡,但不在这里驻防,只是毁掉堡垒。蒙古人刚走、金朝人马上就来,然后重修堡垒、派兵驻防。为了形成立体防御,金朝人还在乌沙堡后方修了一座乌沙营,用于辎重转运和战场支援。
公元1211年2月,蒙古人对长城一线发动了扫荡式进攻。这种漫天花雨式的进攻,声势很大,却突破不了长城,因为兵力过于分散。但这只是蒙古人的扫荡战。
所以,蒙古人打完就撤,作战的主要目的是试探金军轻重、打乱部署。即便如此,蒙古军队还是攻克了重镇乌沙堡。
因为进攻太猛,所以打草惊蛇了。卫绍王完颜永济,立即向山西与河北的长城沿线调兵遣将。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参知政事完颜承裕,一起负责抚州(今河北张北)防务;西京留守胡沙虎、行枢密院事,负责西京(山西大同)防务。
但这帮人打南宋,一个个生龙活虎,而遇到蒙古人,就完全不会打仗了。
独吉思忠主持的抚州防务,完全在做劳民伤财的无用功。这家伙硬是发动了七十万人,把沿线300里界壕长城给修了一遍。山西的胡沙虎呢?也一个德性,就是修墙挖沟。女真人已经跟南宋打习惯了,所以一打仗就学人家修城墙、筑堡垒。
公元1211年8月,术赤三子在山西完成牵制。成吉思汗立即对抚州方向发动重点突击,派大将哲别率军猛攻乌沙堡和乌月营。正在搞工程的独吉思忠,看到蒙古人来了,马上调头就跑。曾经的女真将领,能把中原和草原捆在一起打。而现在的女真将领,除了土木作业,就是临阵逃跑。
咽喉要地的乌沙堡守不住了,300里界壕修了等于白修。成吉思汗一下就突破了长城防线。而山西方向也是一个德性,虽然蒙古人只是派出了牵制力量,但还是攻克了白登城(今山西阳高),迅速向西京方向运动。
04.会河堡,蒙古骑兵穷追猛打你跑我就追,成吉思汗这时候已经完全不讲什么兵法战术了。蒙古军队的唯一任务,就是玩命追上金朝主力,然后展开屠杀。“以精骑三千驰之,金兵大败”,一直追杀到翠屏山(今河北万全北)。
这时候轮到完颜承裕直面成吉思汗了。
根本没等完颜承裕做战前发动,河北土豪立即出人出钱支援金军。土豪们知道蒙古人肯定要搞抢劫,所以这时候帮助完颜承裕就是在挽救自己。但蒙古人都已经突破长城了,抚州防线还能守住吗?当然没问题。因为成吉思汗只有7万军队,完全没有金朝人多。而且,桓、昌、抚三州都是坚城,城高池深,而且府库皆满,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
然而,无奈主将无能。完颜承裕比独吉思忠还怂,直接选择跑路,一口气撤到了宣平(今河北怀安)。因为跑得太仓促,导致桓、昌、抚三州府库都没有清空,全留给了成吉思汗。
但成吉思汗攻略三州,还是费了牛劲。因为蒙古人就不会攻城,索性连梯子都没带。你这还怎么玩?但,蒙古大兵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费事的战斗精神,直接用骑兵运土、倒土上城。
当然不会放弃逃跑的完颜承裕,攻城也不能耽误追击。因为野战才是蒙古人的强项,蒙古骑兵非要跟金朝的野战部队掰掰腕子。完颜承裕打仗不行,但逃跑在行。这时候,他也看出来了,宣平肯定保不住,于是连夜往南继续跑。蒙古人只能一直追,追到会河堡(今河北怀安东)才把完颜承裕给撵上。既然碰到了,那就啥也别说,立即刀兵相向。至于结果就不用想了,金军惨败,完颜承裕被杀成了光杆司令。
05.卫绍王,堪称神奇的操作突破长城之后,成吉思汗也不搞什么重点突击了,蒙古大军直接面状扫荡。
九月,大将哲别兵临居庸关下。而居庸关守将完颜福寿立即弃关逃跑。两百年后,瓦剌抓了大明皇帝,然后两路包抄北京城,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等北京保卫战打完了,瓦剌人也没能突破居庸关防线。依山而建的这座雄关,你根本就没法攻下来。但,金朝的女真将军呢?直接弃关逃跑,金朝中都门户洞开。
这是河北方向,蒙古人已经不是打仗了,而是在放牧。山西方向,也差不多。西京留守胡沙虎,丢了西京就往河北跑。逃跑还不算完,顺带手把河北蔚县给抢了,府库的白银、百姓的车马,能抢全抢。抢到紫金关的时候,还把涞水县令还给杀了,然后一口气跑到了金中都。
这时候,蒙古人正在四处搞抢劫,根本没空惦记中都。但卫绍王完颜永济这家伙却开始筹谋迁都了。这不是将怂怂一窝,而是从皇帝到将军集体认怂,而且已经怂得没了底线。金朝就这种战斗力,都让人怀疑南宋为什么还不北伐。皇帝要逃跑,但中都士兵实在看不下去了。你这是什么操作?成吉思汗多少人,我们多少人?于是,士兵们“誓死应战”,而且也搞什么守城了,直接杀出去跟蒙古人干了一仗。
卫绍王终于见到了什么叫胜利,中都城下,蒙古人伤亡惨重。卫绍王这时候也缓过神来了,赶紧处置自己派出去的几个无能将军,独吉思忠除名、完颜承裕降级。你这就真心过分了,这两个人即便不杀头,也得抓起来。但没有最过分,只有更过分。从山西大同跑到河北中都的西京留守胡沙虎,不仅没被处罚,反而升官了,被任命为右副元帅。卫绍王的神奇操作,彻底浇灭了金朝大兵最有一丝士气。
到这时候,金朝这仗已经没法打了。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人当然是胡沙虎。这家伙自升官之后,就为名将附体了,非要出去跟成吉思汗干一仗。于是,带了三千人跑到宣平驻防。
但蒙古人根本就没空搭理他,因为要退出长城过冬:咱们等来年开春再战。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撤?乌沙堡拿下了、长城突破了、河北扫荡了,而且兵临大金中都,这时候还不穷追猛打吗?没办法,抢得东西太多,得赶紧运回去。还有就是蒙古军队还在初创阶段,所以后勤问题没法解决。
06.獾儿嘴,决战的血腥屠戮1212年正月,那个亢奋的胡沙虎又开始怂了,上书要退兵屯守南口。而且,还言之凿凿地说:自己不怕死,就是担忧所部三千将士以及中都安危。你这就有点儿过分了,自己怂就认怂,说这话有啥用。卫绍王就是再白痴也不能忍了,直接把胡沙虎撤职。
但是,成吉思汗可管不了你们的宫廷政治,又一次从山西、河北两个方向杀了进来。这时候,长城早已成为摆设。蒙古骑兵想过就过,跟自己家的门槛没啥区别。到这个时候,金朝只能组织重兵应战了。再这么怂下去,蒙古人肯定得把中都端了。
于是,卫绍王以纥石烈九斤为元帅、完颜万奴为监军,率主力兵团驰援河北方向,组织抚州防线。这时候,有人建议纥石烈九斤立即对大肆抢掠的蒙古军队展开突然袭击,所谓“马牧于野,宜乘其不备掩击之”。但是纥石烈九斤这家伙也怂了,死活不同意,非要坚持稳扎稳打。这时候的金朝根本派不出敢战的猛将。但纥石烈九斤比之前几位强一点儿,因为自己带的兵多,兵是将的胆,所以还敢跟成吉思汗硬刚。
开战之前,纥石烈九斤还不忘先礼后兵,派契丹人石抹明安出使蒙古军营,要把成吉思汗痛斥一番。这个石抹明安也是相当有意思,把主帅纥石烈九斤原样复读一遍,然后立即表示自己愿意投降。从头到尾,金朝这边儿就没出过一个正常人。
但纥石烈九斤的重兵到来,还是让成吉思汗措手不及了。因为自己已经在战略上陷于被动了。
蒙古大军在山西、河北两个方向同步扫荡,根本没考虑金朝会组织重兵应战。关键是山西方向分走的三万人一直没回来,也在山西搞扫荡。而这时候驻防野狐岭的金朝大军有多少?“时金兵三十万,号四十万”。成吉思汗就是再嚣张,这时候也不敢嚣张了。于是,赶紧命令蒙古大军停止抢劫,急行军到野狐岭北口的獾儿嘴列阵待敌。大将木华黎观察战场形势之后,建议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打速决战。因为金朝军队太多,根本没法在野狐岭一波一波地绞肉消耗。
于是,成吉思汗组织敢死队,立即对金朝军队展开猛攻。一直挨揍的金朝军队,在决战之时,也确实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但是,一个没落的草原帝国和一个崛起的草原帝国,根本就没法打。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完全是一种野战无敌的水准。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是恐怖级的存在,梯次进攻、全面掩杀,直接把金朝士兵杀到恐惧。
前锋受挫,主将胆寒,接下来就是全线崩溃。成吉思汗这时候根本就不再费心琢磨什么兵法战术了,立即指挥各路大军全线追击。“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追至浍河,僵尸百里”。
07.总结原因此战,三十万金朝主力被全部歼灭,野狐岭的旷野中充满了大屠杀后的血腥。可以说,这是成吉思汗的封神之战,蒙古军队自此以后无敌于中原天下。但女真人为什么败得这么惨?
根本原因是打不过。
此时的女真对蒙古,与当初的北宋对女真,完全是一种水平。战场作战,要么战败、要么逃跑,根本无法展开对等较量。此时的女真战士已经落寞,再也不是“满万不可敌”的水准。
类比长平之战,秦军的确彪悍,但赵军也不弱,堪称六国第一劲旅。所以,面对面硬刚,大秦锐士占不了便宜,而赵军甲士更不会怂得逃跑。
主要原因是太无能。这个无能只要是指庙堂决策和前线统帅。女真人自己给自己换个皇帝,硬是把整个草原给刺激到了。你就说这个卫绍王的人设到底有多差吧。而这位皇帝任命的一众将军,也没有一个能达到赵括的水准。基本上都是把军队打没了,然后自己啥事没有,等着回来挨处分。
类比长平之战,赵括的确纸上谈兵了,但赵括不乏勇气。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名将白起,赵括直到战死也没认怂。而此时的女真将军们呢?大家就一直在比赛逃跑。蒙古突破居庸关之后,连皇帝都怂了。这时候没怂的,反倒是中都守军。
直接原因是跑不了。野狐岭之战的战场极为分散,但主要集中于今天河北省的张北县、怀安县和万全县。在这么大的战场上,数十万规模的兵团决战,可以形成击溃战,但很难形成歼灭战。因为人都不是傻子,打不过都知道赶紧逃跑。但金朝的三十万大军,却没跑了,基本被蒙古人全歼了。
还是类别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也惨烈,主要是因为白起杀降,否则不会死那么多人。而野狐岭之战,金朝的三十万大军却活生生被蒙古人给屠杀了。这些人为什么不逃跑呢?因为跑不了。在机动性上,金朝军队根本跑不过蒙古骑兵。金军可以击溃蒙古人,蒙古人逃跑了,但金朝人追不上。然而,一旦自己战败,那就等着被蒙古骑兵逐个杀戮。
野狐岭大战蒙古10万大军对阵金朝45万大军,最后为什么金朝败的那么惨?
我来回答提问者你的问题。
在查阅了史实资料后发现,蒙金这场战役是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战争,而且蒙古人在兵力非常弱势的情况之下取得了胜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注定了金国的失败,并慢慢走向灭亡的呢?
在公元13世纪的东亚,诞生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军事力量,它便是蒙古帝国军事集团。曾经默默无闻的蒙古草原部族,在黄金家族大汗 铁木真带领努力下,前后通过三次征服,终于建造了一个属于游牧民族帝国终极辉煌。如果你熟悉元代的历史,那么你就会知道,当时的四大汗国几乎就可以领略大半个世界。1206年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草原之后,又于1209年打败了西夏,西夏被迫求和,成吉思汗将复仇的怒火指向了,长期压榨,欺凌,并将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的金帝国。
在1211年,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在“野狐岭之战”中,击溃40万金军,随即席卷金国的西京大同、东京辽阳,并包围了中都北京,迫使金国于1215年迁都南京开封。那么蒙古人怎么以弱胜强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蒙古军队的组成结构我们知道,铁木真前期所创建的蒙古大军实际上也只有十万人,而且还是只少不多的,因为草原上就那么点人,想要创造出更多的兵源,也基本不太现实。但是,请注意了,这也并不代表在日后的征服战中不会有新的兵种加入。也许你会说,不是铁木真统领的部落,士兵们能团结一致吗?
当然没问题,要知道,铁木真所领导的蒙古大军里面,里面也不仅仅只有蒙古人,除此之外还有北方的契丹人、中原的汉人、河西走廊的畏兀人、中亚的粟特人等等,只要是人才,只要是诚心归附的,铁木真都照收不误。
蒙古人还规定,不管是谁,只要有能耐打下一个地方,那里的土地和人口就归谁管,还能把当地人编入到自己的军队中。正是靠着这样一种方法,蒙古军队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什么民族的士兵都有。渐渐的从十万人的蒙古大军,也就慢慢越变越多了。蒙古军事指挥方面:
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认为蒙古人就是彪悍,强壮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就拿军队配置来说,蒙古军队里不单单有“骑兵”这一兵种, 一支训练有素、纪律、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负责攻城的、运输的,甚至是搞会计的都有,总之无论是技术兵种还是专门的战斗兵种都应有尽有。
其次,蒙古人打仗也不是靠蛮力取胜,而是很擅长打“人口压力战”。例如有一次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在拿下山西以后,就突然改变了急行军的方略,而是逐渐放慢行军速度,最后直至停下来,因为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百姓们感到奇怪,要知道,人在对待不能解释的事物时,总是能编造出一套专有的逻辑来“解释”,也就是所谓的谣言。顿时间,这些老百姓们都被吓得跨过黄河,逃到了开封,因为这里是金国的首都,总归比较安全一些。但是这样一来,开封城里的人口剧增,那物价就会上涨,最后连物都没有了,因为人口太多,物资根本难以供应嘛!并且,人口密度过大,加之当时的卫生条件也不好,所以很快便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面对着这样巨大的压力,金国政府最后也没有办法,差点跨了。其实,除此之外,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给读者说明,蒙古军队作战绝不是单靠肌肉取胜,还有谋略。
野狐岭之战”中,成吉思汗只有区区10万人,而他面对的是40万金军,但是如果你的对手无谋的话,那么你也能轻松取胜。
而金军将领“完颜承裕”在这场战役中,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下令让士兵们“分据险要,严防死守”。但是这个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分兵之险”。我们知道,金军的兵力是成吉思汗的四倍,古代都是冷兵器时代,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军队的数量,当然了,金军的实力也不弱。一旦要将其分兵据受,那么就等于是把自己的优势转化成了自己的劣势。此外,分兵对于命令的传达和执行势必会带来很大的限制。
如果敌军一旦选择重兵突击的方式,那么其他险要地段的士兵也就全部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样一来,蒙古大军岂不是势如破竹了吗?成吉思汗完全可以打完这个再去打那个,况且还是以“大部分”去围攻“小部分”,金军的策略可以说就是自掘坟墓。其实,金军的失败除了决策上的失误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因为篇幅有限,作者就不一一说明。我们所列举的这一点,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按照常规的古代军事策略来说,敌寡我众的情况下,分兵策略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战略。因为这会使得自身的优势大打折扣,反而势力较弱的一方能够取胜。
以上是就是金国野狐岭之战惨败的原因,谢谢大家,有什么补充请留言评论。
野狐岭大战蒙古10万大军对阵金朝45万大军,最后为什么金朝败的那么惨?
先简单讲一下野狐岭大战的过程。
野狐岭大战前,金国北部边防完全是处于荒废状态。女真兵的战斗力垮的一塌糊涂,契丹兵又不受信任,因而金军根本不敢与草原民族打大规模的团战,只能是借助草原部落矛盾,比如汪古部、塔塔尔部与蒙古等部落的矛盾,以夷制夷,让草原民族相互对掐。
然而这种策略是不长久的,因为当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后,拥兵十几万,其势之大已远非汪古这种几千散兵游勇可以对付的了。
所以当公元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怯绿连河誓师,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后,替金国把守北大门的汪古部直接就让开了北大门,以带路党身份带着蒙古军杀入了金国境内。
当时的金国朝野根本就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金朝时任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在听说成吉思汗南下的消息后,只能赶鸭子上架,在中都北面的桓、昌、抚三州(内蒙与河北交界处)布置兵力,同时又部署西京大同府的金军做策应。打算与蒙古军沿着长城打防御战。
实事求是的说,卫绍王的计划没毛病,之前中原王朝与草原民族开战,在实在打不赢野战的情况下,基本也是沿着长城打防御战。
不过金军此时的战斗力过于羸弱,再加上统帅的统御能力又不行,所以当成吉思汗率大军抵达长城,以三万兵力拖住了布置在西线大同的金军,以七万兵力猛攻一点,对长城做单点突破后。长城防线很快就被攻破,金军依托长城打防御战的战略就这么泡了汤。
长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中都后,卫绍王大概是慌了神,他荒唐至极的临战解除了原统帅的指挥权,改由副统帅完颜承裕主持军事。
临阵换帅,这是兵家大忌。金军的士气本来就低落,而现在又换了帅,士气更低落。所以完颜承裕接收兵权后,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赶紧往回撤,退到野狐岭。
至于为什么要撤,原因有二。
一方面,完颜承裕临时接手,没有与蒙古军决战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害怕成吉思汗以骑兵机动优势,绕开自己,直插中都城。如果京城被围,皇帝怪罪,他老命难保。
其实完颜承裕往回退,借助野狐岭的地势与蒙古军打防御战,应该说,是行的通的。但是完颜承裕退的时候,却下令一道非常傻缺的命令——主动放弃桓、昌、抚三座城池。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匪夷所思的命令呢?因为假设当时金军在桓州、昌州、抚州都留有数万重兵,成吉思汗如果绕过这些城镇而直接攻打中都,那么届时蒙古军会陷入前有野狐岭金军阻击,后有桓、昌、抚三州金军抄后路的局面。
搞不好,蒙古军会被拥有2~4倍优势兵力的金军包饺子。
成吉思汗作为一名军事天才,不可能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他必然会谨慎进军,后面也大概率不会发生野狐岭惨败。
并且,当时三州的土豪也派使者联络了完颜承裕,表示愿意组织民兵袭扰蒙古军,为主力做策应。可惜完颜承裕不听,一心要跑。
于是金军就在未做坚壁清野,也未撤走三州物资的情况下,直接退到了野狐岭,以致蒙古军轻松抄掠桓、昌、抚三州仓库,获得大量粮食和财物后,军心士气大振,占据了野狐岭之战先机。
而金军这边士气则低迷到了极点,未战就先失了一局。就连当地土豪也不再支持没什么斗志的金军。
接下来,就是野狐岭大战了。
关于野狐岭之战,网上一直有争议。其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蒙金大战的主战场,到底是在野狐岭,还是在会河堡?
根据当代研究表明,应该是后者。
因为野狐岭的地势狭窄,几十万兵力无法全部展开,而《金史》记载“以劲兵七千遇大兵”,说明金军出现在野狐岭的规模,应该就只有7000人,而大规模战事发生在之后的会河堡之战。
大安元年,授世袭谋克,复知大兴府事,出知太原府,复为西京留守,行枢密院,兼安抚使。以劲兵七千遇大兵,战于定安之北,薄暮,先以麾下遁去。众遂溃。——《金史·卷一百三十二》所以历史上的野狐岭大战,真正过程可能是这样的:蒙古军攻击野狐岭,蒙金两军或许爆发了小规模战事,金军退走;亦或许没有发生激烈交锋,是金军不敢应战,直接退至宣平。然后金军主帅完颜承裕由于怯战,又继续向南撤退,结果在会河堡被蒙古追军赶上,金军主力溃败,全军覆没,仅完颜承裕一人逃出。此战导致居庸关失守,连首都中都城(北京)也陷入警戒状态。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岭,承裕丧气,不敢拒战,退至宣平。……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击之。明日,至会河川,承裕兵大溃。承裕仅脱身,走入宣德。大元游兵入居庸关,中都戒严。——《金史·卷九十三》野狐岭之战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下面说说金军为什么惨败。
其实金军的主要问题就是主帅不行。当时蒙古方面固然是人才济济,处于巅峰状态,但这并不表明金军无力抗衡。端平年间,蒙古军袭扰汉中,宋军主将曹友闻面临的压力与完颜承裕是一样的。但他在面临蒙古军攻阳平关时,却用了分兵一半据守高地,伏精兵于谷地,待蒙军围攻要塞时趁夜急进,偷袭蒙军后背,自军占据山间小道俯攻,步兵居两翼骑兵居中,用猪突猛进加狭窄地形抵消蒙军机动性,守军出兵夹击的战术,成功击退了蒙古军。
宋军的战斗力,可远不如金军。曹友闻既然能击退蒙古军,这说明,野狐岭之上的金军在指挥得当的前提下,并非不能利用地势打败蒙古军。而金军全程都是颓废之态,一击即溃,这只能说明金军高层全是废材。像完颜承裕这样的“跑跑将军”都能当统帅,金军想不败,怕也是很难。
野狐岭大战蒙古10万大军对阵金朝45万大军,最后为什么金朝败的那么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双方的战斗力相差很大。
此时的金兵早已经不是满万不能敌的时代了。
野狐岭是1211年,而早在50年前的1161年完颜亮时代,金兵相对宋兵的战斗力优势已经不大。所谓的采石之战,并不仅仅是水战,金兵也曾登陆成功,但都被宋兵拦截杀光。
当时金国已经进入中原30多年,女真族人迅速弱化,不但包括普通女真人,也包括猛安谋克这种职业军官阶层。
其实很简单,当时女真人哪怕普通老百姓,生活也比当年好了十倍。猛安谋克更成为生活富裕舒适的地主,谁愿意再去打仗拼命?
到了1211年,所谓金兵中的女真人已经不多,大部分军人都是汉人。而就算是女真人战斗力已经一落千丈,比汉人强不了多少!
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数量相当,金兵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第二,野狐岭金军犯了根本性的战略错误。
金军将领完颜承裕极度无能,竟然将30万金军分散在野狐岭几个地点,所谓占据险要地点死守。
实际上,金军自己将兵力分散开防御,等着被蒙古人吃掉。
蒙古军大约10万人,采用他们最擅长的各个击破策略,轻松突破中路防御,首先围歼中路10万金军。
金军战斗力不是对手,数量又差不多,被蒙古人杀得落花流水,全军崩溃。
蒙古人随后击溃了完颜承裕的指挥系统,随后转头围歼固守在其他几个山地的金军。
这些金军分散为几股,每股数万人,数量和战斗力都不是蒙古人对手,连续溃败。
完颜承裕逃到浍河堡时,将已经全线崩溃,四散突围的金军收拢了几万人。然而,还没有站稳脚跟,蒙古人又追杀而来。
此次金军有20万人伤亡,还有10万人溃散。蒙古人伤亡约2万人,其实也不轻。
但金军遭遇如此毁灭性的歼灭战,元气大伤,根本难以恢复。
况且,金国对于中原的占领,本来就是侵略和民族压迫,汉人对女真人恨之入骨,内部问题严重。
此次主力30万溃散以后,金军只能强行征召汉人入伍补充损失。而汉人根本不会为女真人卖命,这样的军队数量再多也是没用。而女真人自己数量少,一些军官腐化的连马都不会骑,弓都拉不开,也没有办法作战。
所以,野狐岭一战对于金国是致命性的打击。
野狐岭大战蒙古10万大军对阵金朝45万大军,最后为什么金朝败的那么惨?
野狐岭之战,是一场经典的山地攻防战。
此战中,金军在防御上的部署堪称反面教材。
大手笔的纵深防御体系沦为沉重负担大金在塞外的防御体系分为三层。
最外层是乌沙堡长城。这是金大定年间为了防御蒙古、克烈、乃蛮等部袭击而修筑的防御工事。由于工程仓促,且假想敌实力不足,没有女墙等设施。
其后是抚州、镇州、桓州,这三州素号庶富,人皆勇健。这里,也是大金的牧马之地。
最后,是太行山、燕山、阴山组成的山脉体系。
这个庞大的防御体系的缺点是明显的:分散。
在对付尚未统一的塞外部族时,这种部署可以快速响应,迅速处置。但当对手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政权时,就显得“备多则不足”了。
最外层的防御工事修建仓促,尚不完备。
尽管此时的蒙古军攻坚能力不足,但其战力远非克烈、乃蛮,这些当初修筑这条防线时的假想敌可比!
而且,蒙古军有带路党:汪古部。
汪古部,当年正是替大金守乌沙堡的部落,对于该堡虚实了如指掌,成了蒙古军突破的向导。
因此,金国曾讨论过:放弃分散部署的方略,集中力量于桓州、抚州、昌州,并预先将三州人民、财帛内迁,以免资敌。
但大金天子不愿“自促其地”,拒绝了提议。
因此,在早期的对决中,蒙古军多次轻易突破乌沙堡防线,深入西京等地。
者别一度在郭宝玉的引导下,下白登,从西路攻入居庸关,直逼中都!这个举动,使得野狐岭决战时,金军将帅极度担忧后路,进退失措。正因为大金防御体系上的分散,使蒙古军见缝插针,时刻威胁西京和中都。
至此,金军的防御十分尴尬:他既不敢前出野战,又不敢过于退缩,将抚州等地拱手让人。
因此,在野狐岭决战中,金军进退失措。他们驻扎大军于野狐岭,不敢北上支援抚州作战,而在獾儿嘴北突破后,又害怕被抄袭后路,将领迫不及待地迅速后撤,导致大军失去指挥,一手给自己制造出了军事悲剧!
消极被动,自陷死地金军集结40万(一说30万)大军于野狐岭驻扎,其企图应该是:
1、利用山地,削弱蒙古骑兵优势,取得依托。
2、以此为依托,北上可支援抚州、南下可支援会河堡。
如果金军采取的是主动防御,那么,这不失为一招进退有据的部署。
可是,金军主帅却患上了恐蒙症,消极被动。
他们只是将大军分散部署于野狐岭各险要处,消极防御。
蒙古军攻乌沙堡、抚州时,金军大队都不敢前去救援。
整个战役期间,金军都是各自为战,互不救应,消极防守。结果导致:决战前,由于连续失利,金军将士恐蒙心理越发强烈。在蒙古刚破抚州,掠夺财物时,金朝廷要主帅赫舍里“宜趁其不备掩杀之”。但赫舍里却拒绝:“此危道也,宜马步俱进,是计万全”。
结果,马步俱进的后果,就是:全军分散部署于野狐岭一带消极防御!
我认为:即便后来的獾儿嘴作战蒙古军未能取胜,金军也是必然要输掉战争的。因为,蒙古军作为主动方,可以再寻找其他路径进取,调动、歼灭这支金军!
獾儿嘴决战:狭路相逢勇者胜小规模部队依托山地,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但是,这种威力不会随着部队规模的增大而增大——《战争论》。金军分散部署于各险要,尽管削弱了蒙古军的运动能力。但是,由于山路所限,彼此之间难以互相支援。
因此,金军确实不必担心被蒙古骑兵分割包围了,因为:山地已经将他们的部队分割了。
金军之所以在野狐岭如此部署,就是吃死了蒙古军不擅长步战!
论步战能力,蒙古军总体水平确实不如金军。可是,既然现在是在狭窄山地作战,那么,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不管你是有100万人,还是10亿人,此时,都只能派出11个人来踢球!
蒙古军,派出了他们最精锐的八鲁营。
八鲁营,是成吉思汗从各部中挑选出的1000名勇士,“如厮杀则教在前,平时则做护卫”。他们是怯薛军中最为精锐的力量。
木华黎大呼:敌众我寡,非死战不能取胜!于是,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
山地难行马,八鲁营下马步战,奋力厮杀!
成吉思汗立刻挥动大军,跟着八鲁营打开的口子杀入!
金军原本就是由汉军、女真军、契丹军组成的混合部队,指挥难度大。此时,又失去统一指挥,分于各处,难以协同!
在蒙古军大举突破后,金军迅速败退!
由于退路狭窄,金军拥挤,蒙古军大举追杀!
一场屠杀,金军横尸遍野!
浍河堡激战金军败军聚集在浍河堡,收集散兵,企图重新站稳脚跟。
成吉思汗哪里会放过趁胜追击的机会,迅速攻了上去。
双方激战三日,金军疲敝。成吉思汗令3000精锐突入敌阵,金军再次混乱。
蒙古数万大军即刻杀入猛攻,完颜承裕只身逃走,金军伤亡殆尽!
金军的精兵猛将,尽折于此!
总的来说,金军在此战中的防御部署,堪称反面教材。
此时,蒙古军的攻坚、步战能力尚未成型,金国总体国力优势明显。
因此,金军如果部署得当,是完全有可能抑制住蒙古军的。
可是,面对机动力强大的蒙古军,金军未能及时主动收缩防线,结果,导致蒙古军扫荡各处,金军庞大的纵深防御系统变成了自己沉重的负担。
因此,战前,表面上金军齐集了3、40万大军,但实际上却是进退失据,后路堪忧。
决战时,金军又犯了过分依赖山地的常见错误,将几十万大军分散部署于庞大山地,指挥不灵。
当然,金军最大的不幸,还是遇到了史诗级的对手。
蒙古军既有机动灵活的战术特点,关键时刻又敢下马步战,作风顽强。
输给这样的对手,大金不冤!
野狐岭大战蒙古10万大军对阵金朝45万大军,最后为什么金朝败的那么惨?
1211年,蒙古跟金朝,两个游牧民族在野狐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斗,以金朝的惨败而告终。
在这场战斗中,金国45万精兵,遭到10万蒙古铁骑完全碾压。野狐岭一战,金国由于精锐遭受致命打击,在接下来和蒙古的较量中,无精兵强将可用,从此再无法抵抗蒙古的侵略。
这场战役从短期看,蒙金两个政权的生死之战;从长期看,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影响了从那之后几百年中国历史。
女真族原来是在辽朝统治的夹缝里艰难生存的的民族,但女真人非常英勇,不畏强暴,有了雄心蛇吞象,竟然吃掉辽国,建立了金朝。随后又把大宋打得满地爪牙,还俘虏了徽、钦二帝。
金国全盛时期,人口5000万,精兵强将100万。
成吉思汗羽翼渐丰打算南下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人口比自己多了40倍、兵力比自己多处10多倍的强大对手。
如果说金朝是头狮子,蒙古就是狮子脚下的蝼蚁。
蒙古与金朝都是游牧民族,强悍好战,两个民族争强好胜、势不两立。
金熙宗统治的时候,两个民族矛盾就势同水火,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被金国统治者抓获,钉在"木驴"上毙命。骁勇好战的蒙古人,哪里咽的下这口气,发誓要报仇雪恨,踏平金朝。
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元年),蒙古出了个铁木真(成吉思汗),走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复仇之路。
当时的蒙古虽然人口不多,兵力不多,但民族性格好斗,充满狼性,个个凶猛无比,以一当百。
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一直委曲求全,把金国当老大,向人家进贡。
1210年(金大安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五年),成吉思汗觉得是时候报仇雪恨了,宣布不再向金国称臣纳贡。
1211年,经过五年精心准备,成吉思汗率领蒙古虎狼兵南下,打响了复仇之战。危险一步步向金国逼近,而金国对此却全然不知。
当蒙古大军快到跟前的时候,金国才慌了手脚,匆忙构筑防线,布兵迎战。
蒙古大军势如破竹,突破了金国大将独吉思忠的坚固防线。金主盛怒之下解除了独吉思忠的职务,授予完颜承裕全权指挥抗蒙作战。
但完颜承裕也抵挡不住蒙古人的凌厉攻势,连失桓、昌、抚三州城池,45万大军退守到野狐岭一带,在那里安营扎寨,希望能凭据高山的险要地形来阻挡蒙古大军前进的步伐。
于是,蒙金双方就在野狐岭展开激战,战争结果是蒙古军队以弱胜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按军事常识,攻坚的部队需要比守城的军队多出三倍的兵力,才有把握取胜。
金兵在野狐岭布兵45万,蒙古军队只有十万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一、金国将战略物资拱手让人
完颜承裕失去桓、昌、抚三个富饶的城池,将大量的马匹和粮草丢给了成吉思汗,让敌人得到了后勤补给,让蒙古大军如虎添翼。
三地是金国重要的补给基地,光马匹就有数万之多,粮草不计其数。不管是有组织撤退,还是被迫撤退,都该坚壁清野,像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中那样,留给对方一座死城。而完颜承裕却好像有意配合一样,给敌人留下那么多补给,这是最大的失策。
二、战线拉长,兵力分散。
完颜承裕决定在野狐岭阻击蒙古军队,把45万大军分布开,官兵分据各个险要位置,进行严防死守。
但这样一来,兵力全部被分散开了。因为地势险要,金兵各部之间传递信息受阻,不能协调行动,等于大家被隔绝了。
一个地方遇到危险,其它守军不能及时增援,这样一来等同大家都在孤军作战。
如果蒙古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选择一个地方重点突破,他面对的,就不是45万大军,而是局部地区的守军,人数肯定少于十万。当金兵得到消息后,恐怕战斗早已结束。
而事实上,成吉思汗就是这样采取对策的。
当他发现金兵45万大军分开防守后,马上采取握紧拳头、重点突破战术,即率中、左二军十万集中主攻于獾儿嘴(野狐岭北山嘴)。金兵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被蒙古大军撕破防线。
三、主帅脱逃,金兵群龙无首。
在蒙古军队的疯狂进攻下,金兵各自为战,完颜承裕失去对部队的指挥能力。情急之下,他只得带着能够联系上的军队慌不择路向宣德方向逃走。
金兵失去指挥,再多的兵力也成为摆设,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被动挨打,四处逃散。
完颜承裕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浍河堡,和随后追来的蒙古兵展开激战。战场战斗毫无悬念,已经是强弩之末的金兵,被斗志旺盛的蒙古军队像砍瓜切菜一样消灭掉。
野狐岭一战后,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离死不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