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蹬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最早的马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如题,马蹬是历史上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马蹬的,是从外来品还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谢谢。

对于这个问答邀请已经接到好长时间了,但一直是踌躇不已,未敢轻易作答。

但是,我真的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

骑兵,不管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外国历史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

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上,骑马作战最早应该是战国时期的赵国最先出现的。

当时的赵国为了改变之前在军事上的孱弱,赵国国君赵武灵王遂下决心改变这一不利状况。

当时的赵国处于四战之地,西有强秦、南有强魏,北邻匈奴,皆是虎狼邻邦。

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大刀阔斧的对军队的作战模式进行了改革,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

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前,当时中原王朝的作战王牌是战车,而且即便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引进之后的若干年,中原王朝的战车作战仍然使用了不短的时间。

作为骑兵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件,这个物件虽说不大,却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它,骑兵的马上冲锋几乎就是一个笑话。

这个紧要的物件就是马镫。

马镫看似不大,但却是骑兵作战的一个保证胜利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看似不大的物件,第一骑兵只能做一次性的冲锋,随后便下马当作步兵进行拼杀。

第二是如果没有这个物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后来的大规模骑兵作战。

对于马镫的认识,我大概经历了三次不同的认识。

第一,认为自从有人类骑马打仗的那一天起,就有了马镫这个物件。

第二,关于马镫出现的时间有好几个说法,其中的一个说法是,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第三,现在又有一个新的说法是,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西汉年间。

其中第二个说法出现之后,作为一个历史的爱好者,当时的精神几乎崩溃。

如果按照马镫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南北朝时期的话,那么不仅不会出现三国时期的三英战吕布,而且白马坡的斩颜良、诛文丑也不会出现。

撇开这些民间故事暂且不谈,但是发生在历史上的汉匈战争可几乎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骑兵作战。

假如说马镫真的是在南北朝时代出现,汉朝骑兵和匈奴骑兵在骑着没有马镫的战马上作战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先前是马镫出现的最早时间是在南北朝时期,而现在马镫出现的最早时期又是在西汉年间。

那么到底应该是那一种说法正确呢,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强大的说服力?

大家应该注意这么一点,不管是马镫出现在南北朝也好,还是出现在西汉年间也好,其证明来源都是在考古坟墓里的文物和壁画上面。

那么是不是因为古墓里面的这些壁画和物件就一定说明马镫就是在那个时代才出现的?

个人的见解是,这个说法非常的牵强!

在古代,一般的稍稍有点实力的人,都会把坟墓建的比较讲究一点,如果在坟墓里面画上一些壁画或者是放上一些物件是很正常的。

但这不能就说明马镫一定就是在那个时代才出现的。

就算是在今天,人们在下葬的时候还是都放一些他生前比较喜欢的一些心爱之物。

这么说来的话,这些心爱之物也是在他这个时代刚出现了,当然不是的。

所以,那种拿坟墓里面的壁画和物件来说明马镫是在那个时代出现的说法实在是不足以服众。

那么马镫究竟是在哪个时代才出现的呢?

这个当然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必须要明白,马镫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

举个例子讲,纺织品、青铜器的制造、丝绸之类的人类文明早在马镫之前的几个世纪就出现了,而这些物件在制造工艺上那可是要比马镫难得不是一点半点。

在战国时代,秦国就已经出现了复合弓、弩床、还有“望山”瞄准器等。

在战争中的发明和创造,都是来自于一瞬间的灵感,比如说诸葛亮在看到蜀道运粮的困难之后,灵感一动就发明了“木牛流马”。

而人类的骑马打仗历经那么多年,明明的骑在上面很不稳定,难道这么简单的事情就想象不到?

精美的青铜器,早在商代就有了,而马镫这么简单的物件不可能出现的会那么晚。

那么如此说来,马镫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

在中国历史上,从商代一直到战国末期,中原民族的战争一般是步兵和战车,骑兵的出现比较晚。

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00年以前,在这个时候没有马镫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借鉴了匈奴人的经验和习俗,如果说当时的匈奴人没有马镫,这个说法还是靠谱的,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处于原始状态。

到了战国晚期,骑兵的应用开始在军队中出现,但规模还不是很大,而且也不是战场的主力。

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和李牧的大败匈奴都已经开始使用了骑兵,但是真正把骑兵用于大规模战争的是汉匈战争。

汉匈战争不仅仅是在远距离上进行互射,而且也出现了马上冲杀和格斗,应该说这个时候出现了马镫是比较恰当的。

那种在南北朝时期才有马镫的说法很让人吃惊,这个时代骑兵作战已经在中原王朝很长时间了,以当时中原王朝人的智慧,应该早就会发明马镫。

马镫虽然对于骑兵作战非常重要,但也算不上是一个重大的发明和创造。

在早年间的自行车都是重型的,后面可以载人。

人若骑在后座上两腿处于悬空状态会很不舒服,但是大部分成年人就会下意识的把两只脚搭在车轴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坐得稳、坐的牢,而且两腿也比较舒适和省力。

其实这就跟马镫一个道理,人骑在马上不舒适就会下意识的感觉两脚悬空需要一个支点来支撑。

至于马镫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这个实在是无可考证。

应该说这是人类的一个共识,既不是西方人跟东方人学的,也不是东方人跟西方人学的,而是大家各自想到的。

以上问答纯属个人见解,如有感兴趣者欢迎来辩,但应该本着互相学习为目的,不得对他人进行言论攻击。

马蹬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最早的马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应该是马镫,不是马蹬。

马镫对于骑兵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在没有马镫之前,游牧民族的骑兵只有马鞍。

马鞍的特点是可以长距离长时间骑马,人的疲劳感比较小。

如果没有马鞍,人骑马的时候就必须全力夹住马身,防止跌落,久而久之就会非常疲惫。

马鞍的出现减少了这些问题,同时也让骑射,也就是骑马射箭的精度更高。

然而,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作战以射箭为主。

当时骑兵不是说不能用冷兵器搏斗,但这种搏斗的危险性较大,只有骑术非常高超的骑兵才能胜任。

因为没有马镫,人其实和马是分离的。人手持冷兵器在马匹高速运动时打击敌人,如果刺中敌人,就会出现强大的向后推力。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这个骑兵很容易坠马。

一旦高速坠马,骑兵非死即重伤,非常危险。

所以没有马镫时代的冷兵器肉搏,比如将武器向下刺杀而不是水平刺杀。而且一旦刺中敌人就必须立即放开武器,稍迟一些就会坠马,导致自己的死伤。

这种骑术的要求很高,即便今天奥运会骑术冠军未必能够掌握。

很多人认为游牧民族骑兵人人都是超级骑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顶多游牧民族骑术比农耕民族高超,但大部分人的骑术也就是平平而已,毕竟他们只是牧民,而不是职业战士。

马镫出现之前,游牧民族攻打中原汉人,出兵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因为这个时代骑兵相对步兵的优势还不是非常巨大,所以人数少了是不行的。

然而,马镫发明以后,骑兵可以借助马的冲力进行肉搏,一个骑兵可以对付好几个步兵。普通步兵不要说作战,就算被马匹撞倒都会重伤。

马镫以后的时代,游牧民族一二万人就可以肆虐中原,甚至女真可以自吹满万不能敌。

中国的马镫最早出现西汉时期。1993年在吉林市郊故夫余国境内的帽儿山墓地进行深入性发掘中在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西汉初年的单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中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现藏于原山西博物馆。

但西方的马镫,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马镫几乎是各个文明分别发展出来的。

在中亚,中亚的游牧民族萨尔马提亚人于公元前1世纪发明了马镫,大概是中国的西汉时期。

而早在公元前2世纪,也就是秦末汉初,印度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马镫的东西。

马蹬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最早的马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从军略角度来看,马镫应该产生于汉武帝前后

汉武帝之前,打仗用的是战车,谁的战车多,谁就厉害,比如春秋时代用千乘之国来形容国力强盛。汉朝初期的灌英、樊哙、夏侯婴等名将名帅,都善用战车,尤其是夏侯婴,更以善用战车战术而闻名

那时候没有骑兵么?真有,比如兵马俑中国出土的战马,都配有马鞍。但那时候的骑兵并不起到决定战争走向的作用。决定战争走向一千多年的骑兵,在那时候竟然起不到关键作用,为啥?猜测就是没有马镫,骑兵平衡力差,跑起来还没开打,自己就摔了

而汉武帝时期,战车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和匈奴交锋,骑兵起了关键作用。当年李陵请战时,汉武帝说,我已经没有马给你了。由此可知,那时候的骑兵,大约已经解决了骑兵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只有马镫!

虽然从军略角度看,汉武帝时期骑兵取代了战车成为主力,但至今并无出土文物去证明汉武帝时有马镫出现

从出土文物来看,马镫大面积运用应该在东晋五胡十六国时代

首次证明马镫存在,是上个世纪在长沙出土的302年古墓,在古墓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釉陶马,左侧马鞍上悬挂一马镫,单边的。后来在辽宁朝阳燕国古墓中陆续出土了成批的马镫实体,还是双镫

所以,从出土文物角度来看,马镫大约产生于西晋,大面积运用于东晋

这一点,在史书上也有侧面论证

比如,338年后赵石虎发兵数十万攻打前燕,准备灭其国,可被前燕大将慕容恪3000精骑打的落花流水。兵力严重不对等,但那3000骑兵如果装备了马镫,那就能说的过去了

再如,史书记载352年冉魏皇帝冉闵和入侵的前燕兵马在魏昌城决战,此战史书描述冉闵骑朱龙马,左手拿双刃矛右手拿钩戟,冲击慕容恪的的连环马军阵,话说,如果朱龙马没有马镫,冉闵如何能同时拿两把武器?

总得来说,两个时间段,估计出土文物印证能更准确一些,马镫出现在晋朝

马蹬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最早的马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马蹬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最早出现在大约五胡十六国时期。

马蹬出现的时间在公元3世纪。根据我国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区,大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4世纪初,就已开始出现木制的马镫。最早的马蹬出土地点是与赤峰接壤的北票县,哪里曾经是鲜卑族活动的区域,现在看来人家那里出现了马蹬也是合情合理,毕竟人家的生活在大草原,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马。

约在公元4世纪,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出现了铁的马镫。但是无论那哪种材质的马蹬,都源于北方的木制马蹬。

公元1965年,我国的考古人员在北票县的北燕贵族墓中,发掘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目前它是世界范围内发掘的最早的马镫。

马蹬出现的意义。

马镫是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最初的作用是供骑马人在上马和下马时用来踏脚的工具。但是,马镫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人上下马,更主要的意义是在骑马的时候为骑马者双腿与脚提供力量,解放了双手,人马一体,让马在军事、通信、交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发明马蹬之前,骑马没有马蹬,人在马背上使不上劲,因为没有像地面一样的支撑。根据考古,最早的马镫是只有一边,后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逐渐演化出双边的。

马蹬传播到了朝鲜和日本以及欧亚草原。

马镫发明之后,通过民间借贷来往以及贸易往来,向东传播到了高句丽,进而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向更西的地方,传播到了欧亚大草原。

马蹬对军事战争的贡献。

在没有马蹬的时候,历史上也的曾出现过骑兵,但是马背上没有马蹬的辅助,骑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完全只能依靠自身的臂力,不能完全发挥骑兵作战的优势。

为什么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不能发挥骑兵优势?

骑马的原理。骑过马的人都知道,要想要想在马背上动作,必须要发挥脚与腿部的力量。首先双脚踩在马蹬上,从而获得马蹬的反作用力,使得人的腿部获得力量,从而使得腰部和上肢能够运动起来。但是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双脚悬空,没有支撑力,马一旦跑起来,只能依靠双手去拉缰绳和腿部夹紧马肚子来保持在马背的姿势。

骑兵都有哪些优势。骑兵,借助马奔跑的速度和冲击力,可以快速的冲击地方的阵型,使得敌兵产生恐惧的心里,从力量、速度和心里上对敌人造成伤害。

正因为如此,没有马蹬的情况下,骑在马背上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骑兵的作战水平和战术发挥还不步兵。这种情况下,骑兵部队在与步兵方阵的对抗中,不能获得速度,没有速度就不能有足够的冲击力,这样没有明显的优势。

军事战争上的应用。马蹬发明以后,特别是用在了军事上,它使骑兵的双脚有了如同地面的支撑点,骑兵的腿部获得来自马蹬的力量,双手不用再一直拉着缰绳,双腿不用紧紧夹住马肚子来就能保持平衡。这样,骑兵就能双手持武器,同时,在马背上做出各种复杂的战术动作。特别是可以穿有一定重量的铠甲、使用马刀、锤等重量型武器,从而提高战斗力。像蒙古骑兵,罗马的骑兵,都是非常勇猛和战斗十足的骑兵军队。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西汉时期,骑兵就有代替步兵,提高战斗力。

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马蹬,但是传播到了世界,从最初的木制的演变出各种材质的马蹬,为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马蹬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最早的马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历史上开始有战争的早期时候,马匹主要是作为战车的一部分,用来拉着战车运动的,并不是真正的骑兵部队,战车当时就相当于装甲部队,对步兵的冲击力相当大,是步兵的克星。武王伐纣,主要就是借助战车的攻击力参战的,商纣王部队倒戈,并很快取得了胜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兵开始被中原人使用,并逐渐成为重要兵种。但是考古和文献记载里,那个时期都没有“马蹬”这玩意儿存在过。

直到湖南长沙西晋墓被挖掘,出土的陶俑终于看到有“马蹬”出现,但是单蹬,只有一边有另一侧无。后来河南安阳出土的“十六国”墓,里面出土了双侧马蹬文物,而且墓主人鲜卑族人,再后来,辽宁境内也陆续发掘出土了鲜卑族墓,里面也发现了双侧马蹬。

(划重点来了)所以,从目前的史料证据来看,最早应是两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马蹬,而且最早应该是擅骑的游牧民族鲜卑人使用的,后来推广到了中原及全国,乃至于世界各地。

那么,马蹬未出现之前,是怎么骑马的呢?从一些文献资料,以及出土文物,早期的壁画等内容来看,为了能增加稳定度,早期是在马背上绑上棉麻制品,以增加摩擦达到增加稳定的效果,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了后来的马鞍,马鞍上就有手握的设备了,大大增加了稳定。但骑兵作战时,靠双腿来夹住马鞍,还要不断挥舞兵器迎敌,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骑兵的骑马技术是很高的。

后来出现了马蹬,这就更是大大的增加了稳定性,骑兵的双手就大大得到了解放,骑兵的攻击力也更是大幅提高。

马蹬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最早的马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根据目前的实物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

在没有成熟马镫的3世纪前,由于以有马鞍的发明和推广,有大量骑士作战的记录,如西周晚期的数千骑作战记录,到了公元前4世纪战国兵法对骑士作战的兵书《六韬》,六韬中就有大量训练和选拔骑兵的方法,如要求骑士能“绝尘跨沟壑””冲敌险阻“云云,可见当时中国骑兵的选拔和训练之严,差不多同时代的中东,更是重装骑兵的天下,都是没有马镫的夹马骑行的骑兵,可见在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士只有更强化的训练才能弥补;另外如南欧的亚历山大的军队,大名鼎鼎的伙伴骑兵更是亚历山大军队破敌的突击所在;北亚游牧民族的骑士更是从小骑行训练,加之高桥马鞍的发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强的机动性和骑术。

在没有马镫发明的年代,骑士作战骑乘在马匹的马鞍上既有弓箭随身又兼并长矛和刀剑盾牌,那个年代的骑士训练比中世纪骑兵训练要严,因而选拔要求更好。

北魏陶马俑 :它虽然不很精美但却是中国马镫发明与使用历史中的一件重要文物。这件北魏陶马俑,于1977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大学路一座北魏中期的墓葬中,其时代约为公元5世纪前期,在马俑腹部绘有一对马镫,这是拓跋鲜卑人所建北魏王朝使用马镫的实物见证,可见最起码中国在公元400多年就有成熟的铁马镫。

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的:“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确实,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