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到底是欺软怕硬,还是战斗民族?

据说仅列宁格勒和基辅就一百多万人投降,这是真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世界上的民族有很多种。

比如越南人本来是弱小民族,地盘只有越北一小块地方,还被中国控制了1000年。

越南男人外表软绵绵的,其实骨子里很厉害,他们是好战且善战。

越南现在三分之二的领土,全部是从别人手中抢来的。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越南先后同日本、法国、美国、中国四大强国开战,最差也是打个平手。

以越南如此小国穷国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同越南差不多的还有以色列。弹丸小国,五六百万人口,现在连妇女都全民皆兵。周边几亿人口的穆斯林就是那他们没办法,连续打了5次中东战争都获胜了。

但是,也有民族是所谓善战但不好战,比如芬兰人。

只有一二百万人口的芬兰,面对一亿多人口的苏联,在苏芬战争中虽最后战败,但打了整整4个多月,歼灭苏军30多万人。而芬兰军队在战前只有几万人,创造了奇迹。

著名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狙击杀死苏军542名,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未来也不会有人打破了。

芬兰人并不好战。随后的苏德战争中,芬兰跟随德军进攻,然而收复自己的失土已经就不再出力。

至于俄罗斯,是所谓好战但不善战。

我们看看近代俄罗斯的战争,日俄战争惨败,输给了小国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德国打的损失几百万部队,签订《布列斯特条约》割让百分之二十五领土和百分之四十四的人口;

苏波战争,面对一个小国波兰,杀到华沙城下又被击溃;

苏芬战争,初期出动的45万大军差点被芬兰人杀光,完全依靠实力碾压才惨胜;

二战,苏联损失1000万青年,比德军惨重太多。最光彩的库尔斯克会战,苏军伤亡86万人,德国才损失36万。最终决定性胜利还是在盟军300万大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单靠苏联自己的实力,不太可能打败德国,最多是平手;

战后苏军入侵阿富汗,也被打的满头包,最终狼狈撤军。

战例摆在这里,一目了然。

俄罗斯到底是欺软怕硬,还是战斗民族?

感谢新语友邀请!

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和基辅战役中,有大量苏军部队投降是真的,但如果把这个数字加在列宁格勒人民头上,就是张冠李戴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天下如此,但那些人投降代表不了苏联/俄罗斯这个国家和民族,横扫欧洲的纳粹大军已《兵临城下》,红场阅兵照样举行,这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做到的,怎么能看出这个国家怕硬来?

卫国战争两千万人牺牲与100万人投降不成比例,列宁格勒一座近百万人口的城市,与纳粹侵略军北方集团军群对抗,除一部分老弱病残人口被撤退到大后方之外,留下来的市民顶着纳粹军队飞机和远程炮火的轰炸,忍受着长期的饥饿寒冷的摧残伤害,替防御部队挖战壕修工事抢救伤员运送给养,到这座城市解放时,人口仅剩10万,这种情况在西方老牌列强国家中谁能做到?这种精神还不够称其为战斗民族吗?

在战略反攻中,与西线盟军面临的在漫长的大西洋壁垒防线上,只有稀稀拉拉的120万德军弱旅,只等美军踢屁股的防御相比,苏军面临的却是600多万有强大空中掩护的,德军精锐“死死顶住”拚命阻击,在国家遭受到摧毁性破坏的条件下,却能先于西线盟军包围纳粹的老巢柏林;在最后胜利的曙光已经照亮眼前的条件下,拿下柏林的最后一战,苏军官兵为了让这场胜利更早一刻到来,竟然愿意付出30万人生命的代价加快攻击的进程,各种勇敢战斗勇于牺牲的精神西方国家哪个可以做到?

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眼看就要被世界霸主导的叙利亚叛乱战争推翻之际,俄罗斯在叙政府请求下,强势介入战争,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把那一群群嚣张一时的,霸主代理人打的七零八落,随后又以更凌厉的攻势把那个飞扬跋扈的霸主,挤到叙利亚战略角力场边上打酱油去了,从而保障了阿萨德的叙利亚江山稳固 ,俄罗斯还是七元怕硬吗?

在世界霸主准备以ABCD计划,志在必得的要拿下委内瑞拉之际,俄罗斯竟敢投入100人的一支非武装小分队,作为人盾去保护马杜罗政府,竟然吓的世界霸主,把那些以强大军力支撑的霸道计划戛然而止,这样的俄罗斯是欺软怕硬,还是战斗民族就一目了然了。

俄罗斯到底是欺软怕硬,还是战斗民族?

历史已经告知世人,俄罗斯人好战,但绝不是什么不可一世的战斗民族。

真正的战斗民族,古有罗马帝国;有斯巴达克率领的希腊民族;波斯帝国的伊朗民族;奥斯曼土耳其民族;斯堪的那维亚的维京民族,阿拉伯民族;蒙古民族……当然还有芬兰民族。

近代的德国日耳曼民族,日夲大和民族,都是名符其实的好战的战斗民族。时下最符合战斗民族称谓的,唯以色列的犹太民族。犹太民族自建以色列国以耒,大几十年没停止过战斗,以小战多,以小胜大就是以色列犹太民族不愧为战斗民族称号的最有力证明。

好战,欺软服硬,厚颜不耻是俄罗斯民族特性。无限膨胀的贪得无厌夲性,却又欠缺终级战斗意志的俄罗斯,最终养成逢软硬欺,逢硬忍让的夲性。所以,俄罗斯为扩張,养成好战,爱战,却又欺弱怕硬的德性,固而不符合战斗民族称号。

入侵阿富汗无果而终,征服百把万人口的车臣损兵折将,终了以许多倍的人马,更多的牺牲方战而胜之。在叙利亚这么多年,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试想要换我解放军前往征战,想必叙利亚战事早已划上句号。

俄罗斯近旁发达欧洲,科技无不得益,却只能欺辱当年我国清朝那般腐朽政府,跟小日本一战都一败涂地。

所以啊,俄罗斯虽好战,却对不住战斗民族这“雅号”

俄罗斯到底是欺软怕硬,还是战斗民族?

据说战斗民族的来历是这样,语出日本动画《龙珠》,来自贝吉塔行星的赛亚人,被称为天生的战斗民族,与俄罗斯联在一起,是普京当选总统以后,也许我国民众对普京强悍的外交风格有感性认识,从而与“战斗民族”拉上了关系。

对此,我国有不少学者,近年还专就此词在俄多所采访,其民众大多没有听说过“战斗民族”的说法。当语境一旦化为根深蒂固,或耳熟能详,即被家喻户晓而流行开来,这便是战斗民族一词的生成和出处。

从出处来观察,与欺软怕硬完全不搭嘎,我们用战斗民族来喻俄罗斯,是褒义的成份居多。致于联系二战历史,苏联作为西方战场的主体反法西斯力量,军民共死亡在2680万人以上,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仍然不屈不挠,直至取得战争胜利,因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敬。

战争进程自有其规律,战役一时失利在所难免,比如列宁格勒和基辅战役,据公开的数字,列宁格勒有60万百姓惨死,基辅保卫战,苏军被俘虏了65万,不能因此就怀疑苏军的战力。苏联军民因重大牺牲,方得可歌可泣,认真仔细扒拉二战战史者,得出的正确结论。凡是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不为之感动,心生钦敬,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在民族存活面前,激战在你死我活的疆场,战场风云变幻,一切皆有可能,一时牺牲和代价,并不能使他们所屈服。而重大的牺牲,也刻尽了民族记忆之中。

俄罗斯到底是欺软怕硬,还是战斗民族?

其实那个民族的人勇敢能战,要看在什么人的领导下,比如中国人,在满清的领导下,一盘散沙,世界上有名的两脚羊,任人宰杀。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就成了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打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满地找牙,更不用其它的了。

所以不要说那个是战斗民族了,关键在领导。

俄罗斯到底是欺软怕硬,还是战斗民族?

俄罗斯是当之无愧的战斗民族,这一点毫无疑问。战斗民族是什么?是指在民族面临死亡危机时选择用战斗的方式求生存,宁死不屈,而不是选择苟且屈膝。另外还需要说明一下,俄罗斯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民族作为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却不是唯一民族。

俄罗斯民族最初遇到的外族入侵是蒙古人,前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后遭遇过两次大规模入侵。第一次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由蒙古大将哲别、速不台率领的一支偏师,人数大概在3—5万人,其中一半是签军。虽说是偏师,然而这支铁骑军团绝对是当时蒙古军中的精锐,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过程中,孤军深入,纵横万里,追杀花拉子模帝国苏丹摩诃末,所向无敌。当时的俄罗斯民族正处在分裂状态,如同春秋战国那样。军队人数虽然多于蒙古军数倍,但是在作战能力方面却远不及后者。一场大战下来,所有的俄罗斯公国几乎全部阵亡,没有一个投降。

20年后,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第一个目标仍然是俄罗斯。然而此时的俄罗斯并没有结束20年前的分裂状态,同样也没有放弃与敌人殊死搏杀的权利。即便是后来成为了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俄罗斯民族仍然没有放弃反抗。最终在蒙古人统治期间奠定了俄罗斯国家的基础!

近代历史上,俄罗斯人先后与波兰、法国、英国、德国作战,并且多数情况下也是反侵略作战,俄罗斯人没有一次认怂!拿破仑大军攻入莫斯科,俄罗斯人宁可毁掉这座千年古城也不就给侵略者。而下令焚毁莫斯科的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历代俄罗斯人谁不将其敬仰为民族英雄?克里米亚战争,沙皇亚历山大不惜卖掉了比克里米亚面积多十倍的阿拉斯加筹措军费。战争失败后,这位沙皇选择自杀以谢国人,放眼各国君主,没有一位会因为一场局部战争的失利选择自杀。俄罗斯民族的战斗意志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克里米亚战争,亚历山大虽败犹荣!

到了苏联时期,遇上了俄罗斯民族有史以来最强大、最凶悍的敌人——纳粹德国。前期因为领导人的判断失误,导致短时期内大片领土沦丧,数千万人民遭到蹂躏。不过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在于,前期大部分沦丧的国土和民众在战前苏联并没有在这里建立起牢固的统治基础,最多就是个军管区。而且这里的民众在数百年的近代史上一直是俄罗斯与西欧国家对抗的最前沿,今年是西欧人统治,明天又被俄罗斯人拿回去,没有任何文化根植,民众并没有多少认同感。今年降了西欧人,明年归顺俄罗斯,谈不上什么卖主求荣。

现在说一下题目中提到的列宁格勒和基辅有上百万投降德军的事。

这两个城市面对的是苏联的西北部和西南部方向,历史上也是西欧国家入侵俄罗斯的两个主要方向。看一下地图就很清楚,基本上都是处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根本无险可守。在冷兵器时代尚且无法抵御骑兵冲击,更不用说掌握坦克集群独门绝技的纳粹德军。所以,出于历史教训的考虑,苏联在面对潜在的对手——纳粹德国时,采取的是扩大纵深的战略,尽可能的把国境线向前退,最大限度的迟滞德军的推进。如前一样,苏联在短期内扩张的国土仅仅只是派了军队过去,什么政治、文化、经济体制根本跟不上,也来不及。当地民众也对苏联没有多少国家认同感,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与苏军并肩作战?

德军在发动进攻后,从西北方向推进最快,仅仅一周不到的时间就踏遍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一头撞进了列宁格勒州。但是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越大,最后在距离列宁格勒仅仅数十公里初的卢加河被苏军全面阻止。后来几次推进到列宁格勒郊区,却始终进不去。只能靠优势火力来对列宁格勒进行封锁。据统计,列宁格勒在战前人口加上苏军部队不过300万人口,如果真的有几十万人投降,那么对于列宁格勒军民的士气打击该有多么大?列宁格勒恐怕也早就失陷了。

当然,出现投降事件也不是没有。比如在1942年4月的柳班战役,苏军弗拉索夫中将指挥突击第二集团军准备打破列宁格勒的包围圈,不曾想陷入了德军合围,弹尽粮绝之际率领数万人投降,从此走上了反对苏联的道路。

至于基辅,同样也是苏军因为初期一连串失策,最终没能挡住德军,五六十万大军陷入了德军合围,成为德军俘虏,高级军官如方面军司令、政委、参谋长或英勇牺牲或负伤被俘,没有一个听说投降的。战后回到苏联的官兵也都得到妥善安置,有些人还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因此,综上所述,俄罗斯民族不愧为伟大的战斗民族,这一点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人用鲜血和生命所证明的,毋庸置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