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为何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匈奴与西汉,在历史上都处在敌对的状态。但是,匈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抓到汉人俘虏之后,都不杀死,反而匹配匈奴女子,优待他们在匈奴结婚生子。如在《史记》、《汉书》里面就记载,历史上一些汉人由于某种原因,流落在一些匈奴国家,然后都被匈奴人优待娶妻生子。最突出例子就是通西域的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路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捕。之后,他一直在匈奴国家过着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在这十几年中,他也娶了一个匈奴人的女子为妻子。如《史记》记载: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从这个“予”字,就表达张骞娶匈奴妻子不是自愿,却是匈奴人强迫的。另外,中国著名的“苏武牧羊”故事中的苏武,就是宁死也不愿意投降匈奴。匈奴人为此大发脾气,让他一个人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出小羊的时候,才能让他回来。尽管受到这一种残酷的待遇。匈奴继续让苏武娶本民族的女子为妻。当苏武离开匈奴的时候,他的匈奴妻子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著名的历史名人外,汉人在与匈奴战斗中被俘虏的士兵,如李陵兵败之后被俘虏到匈奴部落,单于却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之后,李陵与匈奴单于女儿的后裔不断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一直演化为今天的吉尔吉斯坦人。现在就讨论,为什么匈奴喜欢强迫汉人俘虏与本民族女子繁衍生息呢?
战略资源的需要在古书中记载,匈奴人与后来兴起游牧民族不一样在于,它不是单纯种族的民族。在匈奴族中,有白种人、黄种人,更多也是混血的。造成这个现象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匈奴在战争中高度重视人口资源。
在古代战争中,土地和人口往往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战略资源。战争的发生,加剧了人口的丧失和土地的荒芜。所以,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是决定统治集团是否成就的重要因素。如三国时候,刘备虽然被打得四处流窜,每一次他都是不忍心丢弃老百姓,扶老携幼都要带着老百姓逃离在另外地方。不是这些老百姓只有跟着他才能生存下去,却是人口是刘备能够东山再起的唯一资本。又如为了增加人口,曹操就率先娶了寡妇,规定女人的婚嫁年龄强行提前到了12-13岁。有了人口,就有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有了上前线打仗的士兵,战斗力也会提高。
中原王朝重视人口,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更是重视人口资源。匈奴也知道,如果过于注重血统的纯正,没有人口增长作为强有力的补充,民族也不会壮大。如匈奴袭击中原的边郡地区,通常是分为几部兵马倾巢出动。只有通过这一种战术,才能保障每一次发兵的损失降为最少,收回却是最大。如果兵马一次被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元气。
匈奴在袭扰汉朝边境的时候,实际就是拿成年男子的生命去换取汉朝边境上的重要生存物质,如牛羊、财富和人口等。所以,不管匈奴获得战利品多么丰厚,代价就是大量成年男子人口的死亡。这也造成了匈奴民族形成了一种父亲死了,儿子继续娶父亲的妻子。哥哥死了,弟弟继续娶哥哥的妻子这一种粗陋的风俗。因为,匈奴成年男子在战争中死去,留下更多寡妇,为了繁衍人口,也只能让这些寡妇与活着的男子搭配生育出更多的孩子,养出强壮的成年男子,不然打劫和打仗的士兵都没有。
所以,这就是汉朝的张骞、苏武、李陵、李广利等被匈奴人捕获,都会发配一个匈奴老婆。娶了匈奴老婆,这些汉人也会拥有一定的家产,代价就是一定要生孩子。在离开匈奴的时候,可以带走老婆,孩子却一定留下的原因所在。由于匈奴是奴隶制国家,汉人与匈奴女子生下的孩子,平日可以为奴隶主劳动,战争时候为国家承担兵役,对匈奴发展壮大是非常有益处的。
基因改良的需要如果一匹马的质量不好怎么办?那就需要用基因变异的方法或者基因突变的方法,把这匹马的质量给改良。在古代,就只能采取人口配种的方式,改良人口基因。
在古代,游牧民族都居住在大草原地带,是茹毛饮血的奴隶制社会。中原的汉人王朝是农耕社会,是封建制国家,文化自然比游牧民族先进。匈奴人俘虏汉人,给予汉人优厚的待遇且要求娶妻生子,主要原因都还是文化的自卑感。匈奴人就是希望通过给汉人俘虏优厚的待遇,希望他们能够在匈奴地盘上安家乐业,然后汉人向匈奴传授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如当时西汉百姓掌握的先进军队制造、冶铁技术、先进武器装备,都被匈奴人先进,这些都使得匈奴人迫切希望汉人俘虏能为本民族服务,也特别优厚汉人俘虏的原因。
所以,可能是中原汉族百姓受到匈奴优待汉族男子,娶匈奴女子为妻的政策影响。汉朝时候,经常有汉人偷偷越过边境地带,投靠匈奴娶妻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就是这么而来,也有汉族男子投降匈奴“乐不思蜀”,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越过边境私奔匈奴。《史记》里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
可以看到,秦末大乱的时候,很多人都逃亡在匈奴中。在汉武帝秦末时候,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了。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了三代以上,可看到秦人与匈奴通婚很久了。
如汉元帝的时候,就修建长城和镇守士兵,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防止汉人越过边境投降匈奴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长城的作用也不是简单军事防御,可能也是防止汉人百姓投降匈奴。
匈奴人为何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中原民族历史以来跟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特别是在刘邦被困白登之后,汉朝跟匈奴更是你死我活。但两个王朝之间有个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匈奴人往往抓到汉人后就出现一种半强迫性的婚姻关系。
在这些长期的两国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匈奴以军事为手段,强迫汉朝采用和亲政策,将汉女子嫁到匈奴;另一方面,匈奴如果在战场上俘获汉朝男子,那么他们就会被强迫取匈奴女子为妻。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匈奴会让成为战犯或奴隶的汉朝男子,取自己国家的女子为妻,并让他们生孩子呢?据《史记》、《汉书》记载,历史上汉人因某种原因流落到匈奴国家的,大部分都设有娶妻生子的经历。
首先就是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匈奴国家流亡长达十几年,而史料记载中,张骞曾娶了一名胡人女子为妻。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从上面的“予”字可以看出,张骞和胡人妻子的婚姻必定不是你情我愿的,而是匈奴人强迫张骞取了胡人女子。
而为汉守节十几年的苏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苏武宁死不投降匈奴,匈奴单于气得把他丢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小羊才能让他回来。但尽管受到这样残酷的待遇,他们仍让苏武取了胡人为妻,从匈奴回来后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这些历史记载的时节外,汉人还有因战斗失败被俘的军人,比如李陵。他在兵败后被俘虏到匈奴国家,但单于未来拉拢李陵,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后李陵的后裔在匈奴里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到如今黠戛斯人演化成了吉尔吉斯坦人。
为什么匈奴人会喜欢强迫汉人取胡人女子为妻?首先来说,从上面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些被俘的汉人都是国家精英级人士,汉人对家的概念又特别的看中。因此,匈奴人喜欢用家庭这种无形的枷锁来困住他们,希望这些人可以长期停留在匈奴,在时间长久后进而为匈奴效力。而事实上,这其实就是一种美人计,用女人和家庭来软化汉人男子的一种计谋,而这样的计谋恰恰是最管用的。
- 其次,匈奴人是希望可以利用这些女子来监视他们,预防他们逃跑或发动叛乱,从苏武和张骞的经历可以看出,汉人对家庭、同甘共苦的女人都特别看中,所以他们如果要逃跑或叛乱,一旦身边有女人形成累赘,反而不容易逃跑。
最后,从匈奴人的习俗上来看,他们的观念很开放,并不反感将本族女子嫁给汉人。而历史以来外邦国家对汉文化是极度的崇拜,如果这些汉人会因为美人计而留下来,那么这对匈奴这种文明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根据历史记载,匈奴最强盛时期的人口不过“汉之大郡”,而汉朝时期的一个大郡的人口在150万左右,而匈奴的人口也差不多在这里。为了能够长期跟汉朝对抗,匈奴必须要维持更多的人口。
但是草原环境恶劣、食物来源稀少,而频繁的战争导致男丁锐减,出现许多的孤儿寡母,女多男少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匈奴才会出现“妻后母”这样的收继婚习俗。
而让汉人来草原娶妻生子在匈奴国家繁衍生息,消化过剩的女性,是增加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了能让匈奴的人口增长,来对抗汉朝的一种策略。
匈奴人,除了会优待汉朝精英人士,也会让秦朝普通百姓和匈奴女子通婚。据《史记》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秦末大乱之时,有大量的人逃亡到匈奴,而汉武帝时期到秦末已经有80多年,从“仍号秦人”这句话来看,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到三代了,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秦人与匈奴人一定有过通婚的关系。
修长城是为了预防汉人跑到匈奴通婚?或许是受到“优待汉男子,取匈奴女子为妻”的优待政策影响。汉朝时期,经常有人穿过边境,投靠匈奴娶妻生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正是由此而来,汉男子频繁投靠匈奴,造成“乐不思蜀”的场面。
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希望汉朝撤掉边塞的士兵,以提供双方国家休养生息的环境,而汉元帝却说,镇守士兵、修建长城,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预防汉人越过边境,跑到匈奴那边跟本族女子通婚。
边境的汉人为了享受匈奴给予的待遇,甚至不顾自身的性命安危也要进入匈奴国家,这也体现了当时汉人亡入匈奴的普遍性。
匈奴人为何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一般情况下,两国交战,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敌方俘虏。做了俘虏,不但心里上觉得是一种耻辱,身体上还会受到严刑拷打。但是在匈奴时代,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匈奴人对待俘虏,那是大大的优待,不但好吃好喝的招待,还免费送一个老婆,甚至补贴安家费,鼓励你好好的在匈奴生活下去。这福利,搞的俘虏有点懵,感觉自己不是被敌方俘虏了,而是敌方请来的贵宾。
这种事情在古代是经常发生。
比如牧羊的苏武,在出使匈奴的时候正好赶上匈奴国家内乱,不巧的是他手下的一个中层领导参与了这场叛乱,于是苏武就被扣押了下来。匈奴人想策反苏武,但是苏武坚决不从,匈奴人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发配到了贝加尔湖去放羊,还免费赠送他一个老婆,就在那里苏武生下了儿子苏国通。
比如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去大月氏的途中被匈奴人俘虏,在匈奴一待就是十几年。匈奴人也送给他了一个老婆,也生了一个孩子。但是纵然张骞在匈奴生活了十几年,也有家有口的,但是他还是带着汉军打回了匈奴。
比如汉朝将军李陵,兵败被俘之后,匈奴的单于竟然把自己的女儿都许配给了李陵。李陵到是没有再回去,和匈奴公主生了不少的小娃娃,这些小娃娃不断的繁衍生息,演变成了今天的吉尔吉斯坦人。
那为什么匈奴人都要给汉人俘虏送上女人呢?我看评论区里,很多中年大叔们都按捺不住了,纷纷要穿越回匈奴,体验一把异域风情的女人。希望你的评论没有被你老婆看见。
其实你们想多了,这不是一种福利,而是一种痛苦。
首先,那个年代的匈奴女人可不是现在的杨幂。匈奴人,大多生活在草原上,风吹日晒,皮肤好不到哪里去。而且草原缺水,无论男女都是很少洗澡的。另外,匈奴是奴隶制社会,女人就是部落的生育工具,地位低下,不像现在电视里演的娇滴滴的异域风情的样子。
其次,匈奴人把女人当生育工具,何尝不是把汉人俘虏当生育工具。给你发个女人,只要想骗你点“小蝌蚪”而已。今天可以把这个女人发配给你,明天就有可能又发配给别人了。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匈奴人抓到俘虏后,为什么要让他们在当地娶妻生子。
首先,是人口上的需要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当草原的自然环境恶化,他们没有吃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要南下,到富饶的汉人地区进行打家劫舍,抢夺物资。
当然,这种抢夺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成年的男性不断的在减少。每一次的出征,必然会有死亡。而匈奴人正是靠着成年男子来养活着整个部落,没有成年男子就没有劳动力, 也没有兵员补充,会让他们的部落越来越弱小。
所以,男人对于匈奴人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怎么会舍得去杀害。另外,在男丁锐减的情况下,匈奴人为了繁衍后代,规定“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满洲人入关之前。
其次,是文化上的需要匈奴人平时除了张弓搭箭,在文化上真的是非常匮乏。而汉民族的文化却非常丰富,也非常先进。所以匈奴人非常的重视和尊敬汉人俘虏。
匈奴人虽然是马背上的民族,但是他们也知道,统治一个国家,绝不仅仅是依靠武力。武力可以统治一时,但是有了文化认同感,则可以树立一个国家的根基。
所以,匈奴人给汉人俘虏女人,一方面是想让他们给匈奴人繁衍后来,领一方面也想让汉人俘虏能长期的在匈奴生活下来,把他们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都传输给匈奴人的后代。
再次,是基因改良的需要在我们现在人多印象中,匈奴人都是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结结实实的的壮汉子。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给骗了,真实的匈奴人普遍身材比较矮小。因为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最强壮的匈奴人都死在战场上,反而是一些瘦弱的人因为没有机会上战场而得以生存下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身材反而越来越小。
而据汉朝出土的墓葬显示,当时汉朝人普遍的身高都在180CM左右,有的甚至能达到190CM。
匈奴人当时还处在奴隶制社会,人口智商普遍都不行,除了军事能力过硬之外,在科技、文化、发明方面是一无所长。
所以,匈奴人强迫汉人俘虏和匈奴女人结婚,也是为了改良自身的基因,强大自己的部落,优化自己的部落。
最后,是军事上的需要被俘虏的汉军将士,毕竟不是匈奴人,他们骨子里还是希望能回到汉朝的,而且这些人都是领兵打仗之人,在匈奴生活这么长时间,对匈奴了解的一清二楚了,一旦他们逃走,再次攻打回来,对匈奴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给他们的女人,多少也有点“卧底”的意思,监视着这些汉人俘虏的一举一动。同时也有点“美人计”的意思。用美人来软化这些俘虏的心,让他们死心塌地的在匈奴住下来,不至于成为匈奴的威胁。
虽然说,匈奴人给俘虏女人,多少有点目的不纯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老光棍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一度有大量的汉人老光棍们偷偷跑到匈奴,主动当匈奴的俘虏,就是为了能有个女人。
后来,秦汉时期修筑大量的长城,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南下入侵,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人口外流。
匈奴人为何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对于匈奴来讲,只要汉人投降,就会送钱、送官、送女人,你不接受还不行,因为匈奴会逼着你享受这种特别的待遇。
匈奴给俘虏的待遇也太好了吧!这能是真的吗?你还别说匈奴对待投降的汉人真是这样,并且绝不是以讹传讹的野史,这些都被记录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之中。
比如,公元前139年,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在率队出使月氏,经过河西走廊时,不小心碰上匈奴骑兵被俘。
匈奴俘虏张骞后,一没打他、二没骂他,而是通过种种手段威逼利诱张骞投降,可张骞始终记得汉武帝的嘱托,并没有投降,终于在十年之后的公元前129年,趁着匈奴监视松动,逃离了匈奴。
虽然这十年张骞始终没有投降,但匈奴人并没有杀了他或者把他关入监狱中,而是对他非常优待,想通过各种办法劝降他,《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意思也很明白,虽然张骞没有投降,但匈奴还是给张骞送女人了,并且张骞在匈奴也有了孩子,这更是证据,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匈奴也给张骞钱了,要不然他在匈奴那十年吃啥喝啥?
就算他花得少,可他的妻子和孩子难道不需要花钱吗?可见匈奴并没有太为难他。如果说张骞的例子说服力不强,那我们就再说一个苏武牧羊的故事。
在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刘彻派苏武率队出使匈奴,可就在苏武到达匈奴不久,就赶上了匈奴内乱,苏武受到了牵连,随即就被匈奴扣下来了。
匈奴扣下苏武之后,并没有伤害他,反而是许下了高官厚禄,但苏武毫不动摇,后来匈奴生气了,开始来狠的,动用了酷刑,但苏武依旧没有动摇。
没办法的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放羊,告诉苏武什么时候那些羊能生下羊羔,就放苏武回汉朝,可苏武到了北海边才发现,想等那些羊生下羊羔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匈奴给他的那些羊都是公羊,那直到此时,苏武也就明白了,匈奴压根就没打算放他回汉朝,而此举也主要是为了逼苏武屈服,匈奴并不想杀了苏武,始终想让苏武投降。
但是这个苏武真的很有骨气,面对北海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始终没有跟匈奴求饶,而是默默地在那里放了19年羊,直到公元前81年,他才在汉朝使者的营救下,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汉朝疆土。
而当苏武在匈奴的时候,同样被赐予了匈奴妻子,苏武还跟这个匈奴妻子生下了一个名叫苏通国的儿子,这个儿子后来跟随苏武回到汉朝,还被赏赐了郎官。
其实,匈奴不仅对张骞、苏武这样的汉朝大臣如此礼遇,按照当时的史料记载,就连汉朝的普通士兵或者百姓,如果被匈奴俘获了,只要投降一样会受到匈奴的赏赐,只不过相对少一些罢了。
那匈奴明明跟汉朝势同水火,为什么要如此厚待汉人俘虏呢?难道匈奴真的有这种不杀俘虏的文明传统?当然不是,匈奴这么做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
因为匈奴看起来属于蛮荒之地的野蛮之人,但实际上匈奴高层也是非常精明的。下面,我们就简要说一下,匈奴给汉人俘虏送钱、送女人、送官位的具体原因:
01增加人口匈奴虽然屡屡进犯汉朝,并给汉朝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但匈奴的人口数量并不多,从史料中可以粗略推断出,匈奴的人口最多也就200万左右。
那这么一点的人口,怎么会给汉朝这么大的困扰呢?因为匈奴是蒙古高原上的骑兵,他们身形彪悍,擅长运动战与游击战,也就是打完就跑,抢完就跑。
纵观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一直受到蒙古高原骑兵的困扰,就是因为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就算出兵了,也很难找到敌人的主力部队,尤其是在茫茫草原中,还容易遭遇埋伏。
所以,匈奴之所以厉害,并不是拥有庞大的人口优势,而是具有特别的骑兵作战模式,可在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如果匈奴有足够的人口,那自然可以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政权。
甚至打赢了之后,根本不用跑,固守在那里就可以了,那匈奴怎么发展人口啊?当然了不断地生了,可是匈奴骑兵数量是有限的,并且在战争中,损耗也是很大的。
那因此,匈奴的成年男性是不足的,所以汉人一旦投降,自然可以补充匈奴男人不足的境遇,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来讲,匈奴把汉人同样当成了生育机器。
02改良基因匈奴属于游牧民族,相对来讲要比中原汉人野蛮很多,智商也普遍偏低,只懂得用蛮力,其生产力非常落后,所以匈奴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只能不断地滋扰汉朝边界,靠抢物资过日子。
所以说匈奴除了在马背上勇猛之外,在医疗、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中原文明相比,那怎么能快速提高匈奴的整体素质呢?
就是通过与汉人不断地通婚,对自己的基因不断改良,这是最快的方式,否则就算抓过来一些汉人为匈奴服务,但普通匈奴人那个笨样根本学不会汉人的优秀理论。
一个民族要想拥有长远的未来,必须把各种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匈奴高层同样知道这一点,所以需要汉人来弥补自身基因的缺憾。
只有让那些优秀的汉人,与匈奴女人婚配,才能不断改良匈奴下一代的基因,所以说从这方面来讲,其实是匈奴对汉人基因的一种掠夺。
其实,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更是一种多民族的融合,事实上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的基因改良过程,当然了最终谁被谁同化还真不一定。
03拴心留人对于匈奴来讲,当然知道中原文明的厉害之处,匈奴也希望,自身能够全面发展,直到有一天不需要抢夺,自己就能生活得很好。
到了那个时候,匈奴也会更有实力,进攻中原王朝,甚至占领中原王朝,而如果想要占领中原王朝,就需要学会中原王朝的先进文明。
那想跟中原王朝学习,就得有人教,而那些被俘的很多汉人都非常优秀,可是中原王朝的人们,受忠君爱国的思想,就算真投降了,也未必会实心实意的教匈奴人。
甚至那些汉人俘虏,会不断地想办法逃离匈奴,那怎么才能留住这些汉人俘虏呢?除了给钱、给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女人。
有了匈奴女子作为妻子后,就会为那些汉人生下孩子,到时候这些女人和孩子,就是那些汉人永远的牵绊,自然能更好地做到拴心留人。
虽然,诸如张骞、苏武等人,就算有了匈奴女人和孩子,在最后依旧选择逃离匈奴回到汉朝,但这毕竟是少数,还是有很多汉人在匈奴结婚生子后,选择彻底留下的,特别是那些普通的汉人士兵、百姓。
04瓦解意志作为常年与汉人作战的匈奴来讲,最希望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瓦解汉人的军心,这样也更容易击败汉军。
而这种优待俘虏的政策,自然会传到汉人士兵耳中,对于很多汉人士兵来讲,他们的一生都在征战,根本娶不起媳妇,也没多少钱。
那一旦听说了,匈奴这里送钱、送官、送媳妇,自然会有少部分人军心动摇,毕竟对于有些人来讲,加入汉朝军队只是为了生存。
并且,正是因为这种优待俘虏政策,也可以让汉人士兵在与匈奴作战时,不那么拼命,反正投降被抓了,境遇也不会太差。
而一旦匈奴对汉人俘虏赶尽杀绝,那只能激发汉军的无限斗志,因为那时候如果投降就是死,与其投降后被折磨致死,倒不如战死沙场,这样没准还有活命的机会。
所以说,匈奴的这招优待俘虏政策,在匈奴接下来的与汉军对战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少从某种程度上,瓦解了汉军的作战斗志。
05匈奴习惯匈奴属于游牧民族,之所以能成气候,就是兼并了无数个草原上的部落,形成了真正的部落联盟,这才使得匈奴强大起来。
而匈奴在兼并草原各部落时,就是一个不断吸收的过程,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只要对方臣服了,那就会成为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匈奴人不认为打败了或者抓住了敌方的人,就应该杀了对方,在匈奴看来,更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吸收同化对方。
那么这种习惯,从最初的游牧部落开始,就一直是这样,所以在匈奴人的骨子里,一直认为吸收同化敌方是很正确的选择。
因此,匈奴在面对汉人俘虏时,同样把他们想象成被自己征服的某个部落人口,而在征服之后,想的就是要同化对方。
所以,长时间的习惯养成,让这些匈奴人选择了优待汉人俘虏,通过娶妻生子等形式,彻底把汉人变成自己人,进而壮大自己的实力。
综上所述,匈奴人抓了汉人俘虏后,之所以优待他们,并让他们娶本族女人,就是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匈奴人根本没那么好心。
并且,实际上匈奴女人长得并不好看,与中原女子比起来用丑陋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所以对于匈奴女人来讲,嫁给汉人并不吃亏,毕竟汉人相对清秀英俊很多。
所以说,如果大家觉得匈奴的政策不错,想要穿越回去当俘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娶个未开化的匈奴女人未必是件多开心的事情。大家觉得是这样吗?欢迎留言讨论!
匈奴人为何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匈奴在和汉朝的战争中,俘虏了很多汉朝的人,匈奴都没有杀他们。尤其是一些俘虏的汉朝将军。不但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把他们封为王,单于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把他们当成一家人。
(李陵剧照)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陵投降匈奴以后,匈奴单于就把他封为王,把女儿嫁给了他。当时在匈奴,已经被匈奴单于封为王的,还包括早些时候投降过去的卫律和李绪,后来李广利也投降了过去。
而且围绕这几个投降匈奴的人,还发生了很多故事。当时李绪是最积极投降匈奴的人,他不但投降了匈奴,还帮助匈奴练兵,用以攻打汉朝。李陵没这么做,但探子回去给汉武帝报告说,李陵在帮匈奴人练兵。因此,汉武帝把李陵一家老小全部给杀掉了。这件事,也造成李陵恨透了汉朝。
后来汉武帝去世以后,霍光和上官桀派人去匈奴,准备把李陵接回去。当时卫律招待汉朝使者,实际上是监督李陵,不许李陵回去。而李陵因为伤心和愤恨,坚决表示不回汉朝。
后来,李广利投降了匈奴以后,匈奴也封他为王。但是,他和卫律争斗了起来,结果,卫律怂恿匈奴单于,杀掉了李广利。
看看,汉朝的将军投降匈奴的,不但非常的多,而且还在匈奴的高层中形成了派系的争斗,真是非常热闹。
(李广利剧照)
那么,匈奴为什么那么看得上汉朝将军呢?
一、匈奴认可汉朝是上邦大国。在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北方游牧民族一直认中原国家为上邦大国。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中原国家的文明高度发达,物产也非常丰富,礼仪制度各方面都比较健全。这让北方游牧民族非常羡慕。
北方游牧民族虽然多次南下入侵中原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眼红。他们想获得中原国家那些丰富的物质,乃至于入主中原这一片土地。如果打得赢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打;打不赢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求中原国家,希望中原国家能给予他们照顾。比如说赐给他们一些物资,比如希望中原国家的皇帝能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当妻子。等等。
他们仰慕中原国家,因此对中原国家的人才也就非常欣赏。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卫律,还是李陵、李绪、李广利都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他们希望这些人才,能够把中原国家先进的经验带到匈奴去。比如,他们让卫律当了宰相,让李绪帮助训练军队等等。
既然是人才,因此他们当然不会杀的。
(汉武帝剧照)
二、匈奴软化汉朝军队的意志。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整体上对匈奴的军队构成一种攻势。也就是说,匈奴军队一般都打不赢汉朝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愿意汉朝军队把他们往死里打。如果俘获了汉朝军队的将领以后,对他们给予很大的优待。那么,那些汉朝将军们在战场上,如果打不赢就会投降。反正投降过去以后,都会获得极大的优待,为什么还要拼死打呢?
这一点,其实不只是匈奴人这么做,汉朝也这么做。当年,有五个匈奴将军投降了汉朝,汉景帝就立刻把这五个人封为侯。因为这件事,汉武帝还和周亚夫争执起来。周亚夫认为,投降的人品德上是很差的,不能够封他们为侯。但是汉景帝认为,封侯会软化匈奴军队的意志。
原因就在于,汉景帝时期的汉朝的军队,打不赢匈奴的军队。
(霍光剧照)
三、匈奴分化瓦解汉朝的朝廷。以李陵事件为例,最能说清楚这个问题。
李陵在投降匈奴以后,围绕李陵事件的问题,汉朝朝廷里,很多人都卷入其中。大史学家司马迁还因为李陵,受到了腐刑。朝廷中很多人也非常同情李陵,同时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越来越不满。觉得汉武帝做法,实在是薄情寡恩。后来汉武帝去世以后,霍光和上官桀立马就派使者去匈奴,想把李陵接过来。这就是他们不满汉武帝的表现。
后来李广利投降匈奴以后,汉朝朝廷内部又一次出现了极大的分化,甚至牵涉到了汉武帝立储的问题。
而这些事情的发生,最终也让汉武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晚年的时候,他调整了政策,不再对匈奴穷追猛打了。
由此可见,匈奴的做法,在汉朝朝廷中确实起到明显的干涉效果。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匈奴人为何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待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
我是津城,我来回答。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俘虏后不杀死,反而把自己民族的女人送给他们,让他们娶妻生子呢?
我们都知道,在中原王朝眼里,女人就像是自己的宝物似的,非常看重,把汉人的女人嫁给其他民族,大多数情况是出于不得已,很少是心甘情愿的。
比如汉朝初年,因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力量有限,便采取和亲政策,经常给匈奴人送去钱粮和女人,才能保持大汉北部边疆的相对和平稳定。
再比如,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远嫁吐蕃,也是情不甘心不愿的事。吐蕃刚开始要和亲,唐朝拒绝,吐蕃见唐朝不允,率领军队不断侵扰唐朝边境,最后唐朝才答应出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和亲之后保持了想当长的和平局面。
那匈奴为什么把自己的女人送给被俘虏的人呢?
因为匈奴人和汉人的习俗不一样,社会情况也不一样。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如果遇到灾害天气,牛羊冻死不少。恶劣的环境面前,人口相对稀少,匈奴人就更加重视人口的繁衍生息。
所以,当汉人被匈奴俘虏后,他们往往给他们娶妻生子,让他们留下来,一方面直接充实人口,另一方面繁衍生息,增加人口。
比如张骞出使西域,中途被匈奴扣留,匈奴人给他匈奴女人,等张骞从西域回来之时,孩子都大了。
少数游牧民族的环境,形成了很多中原地区无法理解的习俗,除了送自己民族女人给俘虏,更是有着弟继兄媳、子继父媳等很多习俗,都是中原人所不耻、对他们来说却很正常的行为。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