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米格-29/MiG-29北约代号:“支奌”

Mikoyan

前苏联时期设计的双发单座“前线战斗机”。(米格-29单/双座三視图)当年在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缓合后、俄罗斯的日子不好过、中国急需先进的作战飞机。

对俄罗斯“武器库”经过一番考察、当初计划购买的机型就是“米格-29”。

然而、热情好客的俄罗斯朋友大方的邀请中国客人参观欣赏先进的“苏-27/側卫”战斗机……

“苏-27”优异的气动外形、高机动性、大航程、大载弹量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机型。

中国代表团当机立断选择“苏-27”、放弃了“米格-29”、今天来看、选择苏-27机型是英明决定。首先、“米格-29”设计定位当初就是为了与“苏-27”形成高低搭配的低端产品。

虽然、“米格-29”战斗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先进的机型、如果没有俄罗斯朋友的“穷显摆“苏-27”“横空出现”、那么“米格-29”绝对会落户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部队。

米格-29配套2台涡扇发动机、航电系统中规中矩“NO-133脉冲多普勒雷达、探索距离80公里、前视目标距离65公里、最大航程21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腿短、近视眼看不远”、被戏成“机场保卫者”。(米格-29的动力RD-33涡扇发动机)由于设计定位、早期米格-29武器配置以机枪+火箭弹为主+空空弹。

后期俄罗斯航空部门全面提升升级改装米格-29、但是、整体作战性能仍然无法与美国的F-16、中國的歼-10系列同级别飞机抗横。

实战中、被美系作战飞机吊打的惨不忍睹……(米格-29K舰载机型号)

当初放弃选择米格-29战斗机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因为经费有限,当时我们只能二选一,否则两者都要,高低搭配更完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根据形势的需要,迫切的需要一款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而当时我们能够选择的最合适国家只有俄罗斯,而俄罗斯的可以让我们采购的战斗机,只有米格29战斗机和苏27战斗机比较适合我们,所以问题来了,选择哪一款呢?

苏27战斗机和米格29战斗机同属第三代战斗机,尽管外形相似,但是性能有差别,总体上苏27战斗机性能超过了米格29战斗机,性能一高一低,两者在空中组成了高低搭配,和美国的F15和F16战斗机一样。高性能也就导致了高价格,同时俄罗斯当时也对苏27战斗机的出口限制严重,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

苏联或者俄罗斯是一直推荐我们购买米格29战斗机,因为这款战斗机性能中等,价格便宜,适合我们大量装备,我们首先也暂时选定了米格29战斗机。但是看到苏27战斗机后,我方就改变了看法,非苏27战斗机不可!

现在看来,当时我们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苏27相比米格29,无论是机动性还是作战半径都超过了米格29战斗机,苏27的雷达等电子系统也是大大超过了米格29战斗机。让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并且进行了研究和仿制。

如果不是进口了苏27战斗机,我们现在也就不会拥有歼11和歼16等先进的国产战斗机,可以说苏27战斗机把我们带入了三代机的大门。要是进口了米格29战斗机,那么不知道我们的空军战斗机是什么样子呢!

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临界点,几场实际空战也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那是两个非洲国家之间爆发的战争。战争当中,埃塞俄比亚空军苏27战斗机对决厄立特里亚空军米格29战斗机,结果埃空军苏27战斗机以0战损,击落了3架厄立特里亚空军米格29战斗机,这并不是一场空战的结果,是三场空战,其中一场还是2架苏27对决4架米格29战斗机。足以证明苏27战斗机性能在米格29战斗机之上,毕竟性能怎样,经过实战检验才知道!

所以经费充足,两者都可以引进,经费有限,苏27战斗机是唯一选择。

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手中无铜,大约也只得循序而进,有个比较,区分个轻重缓急。引进苏-27,大约花费20多亿美元,现在看是不多,当时仍有人叹气,直说相当于我国航空工业几十年投资总和,也不怪有人叹气,我们毕竟经济上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引进外国装备,唯有慎重选择,更何况米格-29不比苏-27呢?

借鉴参照,以利更快促进自己发展,而不是一切靠买什么都要,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购买指南,尤其是在歼-7当家的岁月,更突显国防技术自主的重要。急缺的,符合我国未来发展需要的,才会适量引进,从来不会不假思索和选择,就一股脑地买来,实事也正是这样。

在引进苏-27系列战机应急的同时,也在发展歼-10,完成苏-27国产化之时,第三代国产战机歼-10开始横空出世,真正解决和满足了空军建设的需要。如今回首,再看“猛龙”和“支点”即可知道,经过不断改进的歼-10,也发展成系列,经过多年努力,歼-10C得以成功挤身国际三代半战机行列,完全国产化的歼-10CE开始对外推销,表现出相当的技术自信,以技术参数而论,在性能上不逊米格-29的改进型米格-35,也从而说明当年的引进,慧眼独具。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自主打造一款重型三代机,需要至少比歼-10还要长的时间,现在吃透了苏-27以后,只需要推进歼-11的改进改型,大大解决了四代重歼各任务型号需求,如花一样灿烂,歼-11B、歼-11BS、歼-15和歼-16,成为当家主力。通过引进,促进了技术进步,打造出五代机,让人感概系之。

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对外采购军事装备时比谁都能精打细算,小算盘算的不仅是成本价格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空军将来的发展是否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还有就是少量采购、技术引进并消化提升这才是核心。

1989年,中苏高层互访后苏联明确表态可以向我国出口包括米格-29战斗机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第二年中方就购入24架米-17直升机作为对美方中止CH-47项目的回应。有了好开端1990年中方代表团访苏,这时作为苏联空军最为先进的苏-27也才服役仅5年,从常理推断都不可能直接出口。

不过1989年6月举行的第38届巴黎航展上,苏联最新的米格-29、苏-27首次公开亮相,不过效果刚好两极倒。米格-29因低空飞鸟进入导致右侧发动机停车,飞机失去动力坠毁(没捧红飞机反而捧红了弹射座椅)。而苏-27则进行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直接向世人展现了它的超机动能力,大家注意当年航展中方也在场,参展机型是歼-8II战斗机,同时也目睹了这一切。

正是有了巴黎航展上的这一幕对比,在中方访苏期间除了观看米格-29表演外还通各种怀旧,最终打动了苏联老大哥见到了更加先进的苏-27战斗机。用惯了米格系列的空军对腿短的米格-29直接放弃,而对于苏-27不挂副油箱都有数千公里航程的性能关爱有加,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机型。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双方争争吵吵、喝酒打牌、共同回味当年激情燃烧岁月,最后连外贸简化版都不搞了,苏联直接以自用型号向我国出售苏-27战斗机。

1990年12月,中苏达成首批购买24架苏-27战斗机,以及后续引进24架苏-27战斗机意向的双边协议。这批战斗机里包括了单座型苏-27SK和双座型苏-27UBK,苏-27的引进使我国一举跨入主流三代机的圈子,后期包括歼-11、歼-15、歼-16无不以此为基础更新换代。而米格-29战斗机性能确实不是大国空军所适用,再加上成本预算也要考虑当年买苏-27可是用了不少狗皮换,都引进不划算也不适用。

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八十年代末,中苏关系解冻,苏方同意恢复向中国出口米格-29战机,中国有从苏联引进米格-15/17/19/21战斗机的先例,因此,当时最新的米格-29对我空军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但当我军方组团赴俄罗斯境内考察军机时,反倒是新锐的苏-27战斗机,让我空军将领眼前一亮,有着苏俄血统的林虎空军中将,还驾驶苏-27上过天,对其飞行性能赞不绝口。由于苏俄极力推荐的米格-29战机,只适合支援前线作战,其实,是一架前线截击机,作战半径只有区区600公里,是非常明显的空中短腿先生,尽管飞得快,但是却飞不远。此外,米格-29的操控性能一般,特别是航电系统非常简陋,在发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时,需要按下仪表盘和操纵杆上6个不同的按钮,发射过程十分复杂,非常考验飞行员的脑力,已初露大国雄心的我空军将领,当然看不上米格-29了。因此,最大飞行速度2500公里,作战半径17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33吨,最大载弹量6吨的苏-27,就立马成了焦点。

毕竟我空军装备的都是米格系列仿制的歼系列轻型战机,存在和米格-29一模一样的毛病,全都飞不远,影响了技战术性能的发挥,以及作战能力的提高,引进米格-29战机,对我空军意义不大。俄罗斯本不愿向我方出口苏-27,但经不住我方的软磨硬泡,各种外交途径的运用,就答应了我方的军购方案,最终,还引进了苏-27战机整条生产线。

有了重型战斗机苏-27,以及国产化的歼-11战机,我空军的战斗力如虎添翼,具备了和周边F-15/16、幻影-2000等相抗衡的先进战机。

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没钱!

中国空军引进首批苏-27战斗机已经27年了,自1992年首批苏-27战斗机来到中国,可算给中国空军带了第一架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开启了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时代。

早前苏-27战斗机这笔合同并不是和俄罗斯谈的,而是和苏军谈的,并且苏军推荐的也是米格29战斗机,因为当时米格-29战斗机已经全面量产,自1982年开始量产以来,米格-29当时已经被生产了400多架,中国空军购买的话可以很快提货,并且价格适中。

而早前中国空军机型都是米格系列,包括米格-15(歼-5)、米格-19(歼-6)、米格-21(歼-7)战斗机,所以从情感上和技术更容易融合,但是苏军突然宣称自己有一款压制美国F-15的战斗机,这勾起了中国空军购买欲望,毕竟F-15战斗机是全球最厉害的战斗机,可以压制美军,对于我们来说十分不错,随后这笔合同交到了俄罗斯人手里,苏-27战斗机开始谈判。中国也确定购买苏-27战斗机,而不是购买米格-29战斗机。

但是国内的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米格-29战斗机也不是不能买,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专心采购俄罗斯苏-27战斗机,同时国内某些航空专家也在鼓吹,本国可以研制和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一样的战斗机,十分反对购买苏-27战斗机,包括米格-29战斗机,但最终幸好没有听从这些专家的意见,购买了苏-27战斗机。

而中国类似重型战斗机,直到引进了苏-27生产线,在10年后2000年,歼-11B战斗机才算定型,而米格-29战斗机同类型歼-10战斗机,1998年才首飞,2002年才服役,相应的型号整整比引进俄罗斯战机晚了10年!可以说放弃米格-29战斗机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遗憾。

我是“头条号:无名高地”,长期关注军事装备及相关领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给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