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里的日军攻打永济时,为什么不直接用炮或坦克对着城门轰呢?
《河山》电视剧中,日军用一个支队的兵力猛攻永济,试图攻下永济夺取渡口,强渡黄河。
游击纵队团长卫大河率一营陕军驰援永济,在牺牲了赛义德带领的团部警卫连后,团长卫大河率一营人马冲入永济城,汇合永济守军后,卫大河部队刚满六百人,但这六百壮士却与一个支队的日军血战三天,打的日军放弃了夺取渡口强渡黄河的作战计划,增援永济时是陕军一个整营,撤退时只剩下了八个带伤的官兵,这一仗打出了陕军的血性。
题主问:
“攻打永济时日军为什么不用炮或坦克直接对准城门轰?”
可能题主没有仔细看电视剧,仔细看了就不会有此问题,因为团长卫大河和参谋长段德午有几句对话,卫大河问:
“城门都用土夯实了吗?”
参谋长回答:
“除了我们撤退的城门外,其余三个城门洞都用土夯实了!”
这是一般的城市坚守常识,当城市遭到围攻时,守军都会用条石或者土堵塞城门洞,以防对手用炮或者炸药爆破城门,所以攻击一方均采用密集炮火轰击城墙,在城墙上炸开突破口的方法攻城,而不会徒劳无功的用炮火轰击城门。
辽沈战役时,解放军强攻义县、强攻锦州时都是集中炮火轰塌城墙撕开的突破口。
《河山》里的日军攻打永济时,为什么不直接用炮或坦克对着城门轰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导演不让它轰,不然就没有办法拍了。
很多人用南京的城墙为例,说明城墙也能抵抗火炮。
实际上,抗战无数战斗表明,城墙无法防御大炮。
南京的明城墙,在当时来说是全国第一的。西安城墙虽高,但残破不堪,徒有其表。
而南京明城墙,明清两代都经过修理。尤其太平天国固守南京时,对于南京城墙的修理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所以,南京城墙普遍有十多米的高度,普通枪弹和75毫米野炮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但如果是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又是另当别论。
实际上,南京保卫战后期,南京城墙已经被轰开几个口子,就是用大口径火炮。
这是南京的城墙,全国第一。
如果是其他城市的城墙,通常破烂不堪,高不过三四米,只有最外面一层是砖石,其实都是黄土。
这种城墙只能防御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根本无法对抗日军75毫米野炮或者山炮。
只要连续轰击城墙或者城门,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轰倒城墙,轰破城门,进而可以突破。
永济县只是一个屁大的县城,今天人口才40万,当年可想而知。
这种小县的城墙哪里能够挡得住日军火炮的轰击,早就完蛋了。
真实历史中,我军也没有守住永济城。日军攻破城墙,突入城内。
上图就是永济城墙。
我们看看真实历史:
1938年8月8日,日军牛岛师团3000余人从运城扑向永济。我军在孔从洲率领下,与敌激战数日,伤亡惨重,永济城外围防线被敌突破。8月17日,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永济城。此时,守城的警备一旅一团已有一个连在外围吃紧时被调走,城内只有5个连的兵力,加上团部人员,总数不足600人,而攻城日军兵力在我军5倍以上。
敌人的炮火向城中猛烈轰击,飞机在空中投下一枚枚炸弹,张剑平率军奋力还击,城外的护城河被双方士兵的尸体堵塞,变成“血河”。下午5时许,日军在坦克、大炮掩护下冲进城内,守城官兵与敌人展开巷战,连炊事员也抡着菜刀杀入敌群。6时许,永济城失陷,500余名守城官兵壮烈殉国。幸存官兵撤出永济城,泅渡黄河到了对岸。
《河山》里的日军攻打永济时,为什么不直接用炮或坦克对着城门轰呢?
日军一大早就开始轰炸永济,步兵炮的威力也很大,还好卫大河一早就下令,除了西城门之外,另外三个城门都用土封死,但他们现在也只限于防守,几乎已经没兵可派了。
吉田收到情报,胡宗南部队已经到达风陵渡,很快就能增援永济,中条山中国大军发动了正面出击,日军兵力应付正面战场尚且不暇,运城外围又突显许多不明部队,行动频繁,因此师团牛岛让他们停止进攻永济,杵村认为现在卫大河已经没兵了,不能放弃这个唾手可得的胜利,杵村下令让姜怀柱协防运城,对永济则是继续进攻。
高晓山和王三喜带人在运城外围活动,对外围的各个碉堡进行袭扰,可是碉堡内的日军只是在堡内放几枪,根本不出来,高晓山推断碉堡内的大部分日军应该都去永济了,只要卫大河不撤退,他们就不能撤退。
杵村集中兵力全力进攻永济,卫大河带兵顽强抵抗,但城内守兵越来越少,日军还是顺着云梯爬上了城墙,卫大河抽刀杀敌,和将士们浴血奋战,阻止日军继续爬上城墙。
杵村的上司牛岛遭到中条山大军围攻,牛岛命令杵村停止进攻永济,转而防御风陵渡,杵村却不听命令,仍旧对永济猛攻,牛岛担心大军抵挡不住中条山的反击,再次下令让杵村停战,以免因杵村的冒进而贻误中条山大战。
卫大河团已经只剩一百多人了,根本不能撑到天黑,段德午提议撤退,他们不能全军覆没在永济,如今他们已经坚守这么多天了,即便前指知道永济没能守住,想必也绝不会指责他们,卫大河坚持坚守永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卫大河打算让大家坚守到下午四点,就开城门放鬼子进城打巷战,这样还能再拖延些时间。
日军切断了永济的一切联络,魏玺铭不知道永济现在是否失守,以往国军打日军都是五比一还不一定赢,这次卫大河却要一比十抵抗,恐怕是守不住永济的,魏玺铭感慨,如果多几个卫大河这样英勇无私的将领,日军早就被赶出中国了,可惜,国军中有太多的人已经自私到连民族大义都不顾了。
情报员送来消息,日军集结两个师团进行反攻,魏玺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喜,看来永济还在卫大河手里,日军已经撑不下去了,要放弃西渡黄河的计划,魏玺铭下令,各部立刻展开反击,一定要迫使日军停止对永济的进攻,要彻底粉碎日军两面夹击中条山的企图。
杵村依旧不肯放弃永济,他派了两个汉奸送信给卫大河,表明了英雄惺惺相惜之情,愿意放卫大河团一条生路,让卫大河率部撤离永济,日军绝不追赶,卫大河不肯接受杵村的好意,汉奸拿出了赛翼德的刀,称是日军的战利品,如果不愿撤退就如赛翼德一个下场,城楼上的士兵看到赛翼德的大刀,都被激起了怒火,卫大河直接将一个汉奸推到城墙上,挡着日军的面砍了,并让另一个汉奸给杵村带话,等着他攻进永济再决高低。
牛岛接二连三发电报命令杵村久藏停止进攻,杵村始终不肯领命,从东北打打现在,他从没打过一场败仗,没想到一个永济竟然打了三天没打下来,杵村久藏认为这是他的耻辱,不打下永济杀了卫大河誓不罢休。
杵村又发起了一波猛烈进攻,卫大河这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根本守不住城墙,双方就在城楼上打起了肉搏战,段德午被日军刺伤,他拿起手榴弹拖着几个日军跳下了城楼,炸死了一堆日军,卫大河想要冲过去救段德午,却被日军的大炮震倒,顿时昏了过去。
刘不准之前就想过不敌日军的情况,早就在城里一个院子中藏了两匹马,想让狗娃把卫大河引过去骑马逃走,刘不准让几个士兵护送卫大河和狗娃去院子,没想到日军一个手榴弹扔过去,整个院子陷入一片火海,刘不准想要进入找卫大河,被其他士兵拉走。
杵村迫于压力撤退,回到司令部之后,被牛岛狠狠训斥一番,因为杵村的冒进,导致了他们在中条山空前的失败,杵村将是日本帝国的罪人,杵村面对师长,连连认错应付。
卫大河在永济陷落前四个小时,一共送出三批伤兵,最后一批伤兵汇报,他们走的时候卫大河身边只有三十多人,最后永济陷落,逃出来的士兵只有九人,有人亲眼看到卫大河所在的房子被炸,因此卫大河是生是死没人知晓,这个消息令魏玺铭和宋智非常担心,卫大河带着六百多人血战三天,几乎全军覆没,魏玺铭向中央申请了最高嘉奖,一切抚恤必须从优。
杵村久藏以还电台之名,去见了姜怀柱父女,告知了永济守军全部阵亡的消息,并称卫大河已被日军击毙,姜雅真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就忍不住了,躲进自己房间哭了起来,杵村久藏追问姜怀柱,才得知卫大河是姜雅真的未婚夫,杵村向姜家表明了歉意,回到司令部之后,立刻让吉田调查,卫大河及时增援是否与姜怀柱父女有关系。
李汉桥宣布了中央的嘉奖令,卫大河带领全团639人以及参谋长段德午,全部殉国,得到最高嘉奖,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震惊,王三喜和高晓山尤甚,李汉桥称因卫大河团伤亡惨重,剩余只有王三喜一连,群龙无首,在新人团长到来之前,暂由李汉桥担任团长。
《河山》里的日军攻打永济时,为什么不直接用炮或坦克对着城门轰呢?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图片去分析分析而,为什么面对这些城墙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从城门攻进去呢?第一张照片是日军在攻打太原城时的一张照片,高达的城墙被炸出一条豁口,而豁口右边还留着大大小小的弹坑,很显然这是用各种火炮轰击造成的,而从图中日军的行军姿态来看,这时候应该是安全的,至少已经控制了城门,不然也不会拍照片,那日军为什么宁愿从这里爬过去也不从城门走呢?那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城门口被堵死了,只能从这里走。
而在第二张照片中,一辆日军装甲车正在从城门口处进来,而从装甲车的车头低车尾高的姿态来看,下面还有东西在挡住,所以形成一个斜坡,而被炸塌的城墙是不肯有那么多的土方的,所以这应该是在开战前就已经把城门口给堵上上。而同理,在电视剧中可能也会是这样的情况,而且大家都知道城门是整个城防中最脆弱的地方,不仅会堵死城门,而且为以防万一守城一方可能还会派重兵把守,毕竟这可是整道防线最脆弱的地方。除非有各种大口径火炮,而且炮弹的量还得够,不然很难再城墙防线上撕开突破口,所以就剧中的日军显然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没有重炮和飞机的轰炸呀。
《河山》里的日军攻打永济时,为什么不直接用炮或坦克对着城门轰呢?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筑城,直到近代西方人的要塞构造赶上来之前,在筑城方面中国人的基建能力在全世界都是出类拔萃的。
正因为会筑城,中国人也善于守城,当整座城市被包裹成一个巨大的防御工事之时,几千年的城市防御战已经令每一个中国人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办——留着城门是为了随时反击出去,或者打不过逃跑的。假如敌军过于强大,我方准备与城共亡的时候,那么城门洞就是第一个被堵死的地方。
是的,干脆就堵死算逑,傻子都知道这里是薄弱环节。从构造上来说,城墙是青砖加夯土构筑,糯米浆鸡蛋清混石灰与黄泥粘接,比一些水泥还硬,寻常步兵炮都轰不开。而城门就是层铁包木,只要炸碎那些木头,城市就等于不设防了。
很多时候假如城内认定城门守不住,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放下断门石,让这座城门彻底被封死(假如永济城有断门石设计的话),这是一种民族习惯。对于火炮口径过小的日本坦克而言,它们很难对厚重的断门石进行破坏,即便能将之打碎,也不见得短时间能通过人力将之清理干净。
况且中国的城楼往往极为那个……险恶,为了防止敌方躲在门洞中搞小动作,许多城门洞设计了专门的暗口,可以将金汁火油等倒下去,然后点把火,“轰”的一声挂炉烧猪完成了。当然,放到抗战时期更简单,丢手榴弹下去捞薯条很容易。
更重要的是,城门虽然算突破口,但这种狭窄的地形也相当于对方的守备口,只要进行集中的守卫,实际上城门口很难让军队突击进来,在没有真正瓦解城中守军斗志的时候,即便打通了城门,冲进去也无异于送死罢了。
而且城门洞不止如此,前面说了,如果下决心与城共亡,那么往往会彻底的堵死城门,人们只需要从城里弄些沙包碎砖黄土,把城门洞塞死即可,靠坦克炮是绝对炸不穿的,得用大当量的工兵爆破,然而你工兵都有这能耐了,炸城墙岂不是更轻松?
《河山》里面,狡猾的中国军人恰恰使用了这一招,他们拿夯土封堵了城门洞子,皇军的坦克实在是没法子给大日本帝国长脸了。当然,真实的抗战并非戏说,抗战时经历过许多的守城战斗,如衡阳保卫战、南京保卫战等等,如果封堵门洞就能阻止日军,那抗日战争倒简单了。
《河山》里的日军攻打永济时,为什么不直接用炮或坦克对着城门轰呢?
看电视别当真,真以为打仗的时候城门就只是两扇门啊,真实情况是门洞里面都堵死的,甚至堵的比城墙还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