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首领张洛行是怎样死的?

1852年张乐行于皖北雉河集(今涡阳西北)一带起义,聚众万余人,随后攻入河南。转战于安徽,山东,江苏和湖北交界地区,人员也发展到了10多万人。

1855年,张乐行在安徽亳州正式成为大汉明王,总盟主,总旗头。清王定安《求阙斋弟子记》,……贼尤善用长矛,巨者逾两丈。我军以枪炮轰击,贼马闻枪声腾扑愈猛,瞬息已逼阵,枪不得再施。又喜以一步夹一骑团阵滚进,官军以此益畏之。

从清朝人记载可以看出,捻军拥有相当强的实力。善于使用骑兵和巨型长矛作战。攻克河南永城等地。1853年,太平军北伐进入黄河、淮河流域,捻党纷起响应,捻军5万余人转战于皖、豫、鲁、苏、鄂交界地区,歼灭清军和地主武装,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使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

1855年七八月间,张乐行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召集各路捻军首领会盟,会议推举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明王”,宣布信条,制定《行军条例》,分设黄、白、红、黑、蓝五色旗,五色总旗各设总旗头。

后来张乐行成为太平天国沃王,配合陈玉成作战。陈玉成被捕后,张乐行在1863年在安徽北部被僧格林沁的3万大军堵住。本来,张乐行从不与清军精锐主力进行正面决战。但是,这一次妻子杜氏鼓励说:“好盟主,你拥众百万不敢一战,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最后,张乐行贸然与清军决战,遭到僧格林沁重炮和骑兵联合绞杀,20万大军,就剩下20多人,最后张乐行被捕。据龚洤《耕余琐闻》记载,沃王张乐行,被执送清营,在安徽毫州被寸磔,同时被杀的有其子张喜及义子王琬儿。妻子杜氏被做木马死。剐刑时,血肉模糊中,张乐行依旧能够张开眼睛细看刀子在自己身上宰割。作者感慨地写道:“痛苦若不知,贼心之不易,即死如此。”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怎样死的?

张乐行,字洛行,别名老乐,安徽雉河集(今安徽涡阳)人,清末捻军著名领袖,出身于地主家庭,为人慷慨仗义,多结交亡命不法之徒,类似于《水浒传》中晁盖一般的人物。捻军中的“捻”字,在淮北方言中是“一股一伙”的意思,捻党是起源于淮北的一个地下民间组织,淮北地区自古民风剽悍,尚武好斗,一言不合便喜欢用鸟枪大刀招呼,械斗和仇杀成为常事。因而加入捻党成为势单力孤、报仇雪恨者的共同选择,清末道咸年间,捻党乘机大举起事,张乐行便是其中之一。1851年,张乐行因与河南永城一带的地主团练武装“老牛会”有仇,乘势而起展开厮杀。张乐行的族人在走私私盐时,回程途中顺手牵羊偷了数百只永城当地人的羊,尝到甜头的张氏族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再次偷羊时,被当地“老牛会”的人抓个正着,把十八个人立时送进县城监狱。张乐行为人仗义,马上纠结大批人马杀入永城劫狱,一时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各地捻党见老乐如此仗义有胆,纷纷前来依附。

1852年11月,张乐行与冯金标、张凤山等十八股捻首在雉河集歃血为盟,张乐行被推举为盟主,史称“十八铺聚义”,很快成为淝河、涡河流域最大的武装势力。清政府派漕运总督周天爵和袁甲三到安徽剿捻,清军的到来致使捻党成员遭受重创。张乐行见势不妙,急忙向清政府投降,配合清军打击其他捻军,攻灭了安徽定远号称“陆王”的陆遐龄部三万余人。只因清政府无钱发饷,不得不把招安的捻党尽数遣散,张乐行被迫“下岗”,回到雉河集老家。1853年9月,太平军派出北伐军,途经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一路北上,当地捻党借势复起,张乐行重扯大旗,加入造反行列,与安徽、河南各地捻军联合,势力范围遍及苏、鲁、豫、皖四省。清廷震惊,派袁甲三代替周天爵专办剿捻事务,袁甲三颇有才干,他率部连战连捷,俘杀了捻军“四大天王”当中的马和尚、陆老凤、江邦位等人,还招降了李士林部捻军数万人。但由于捻军一向贯彻落实“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作战方针,袁甲三一时也没有办法彻底肃清。

1856年正月,各路捻军在雉河集会盟,共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下设军师、司马、先锋等多种官职,并建立了黄、白、黑、红、蓝的“五色总旗”制度,发布告示和《行军条例》,张乐行自领黄旗,自此捻党建立起了比较正式的武装组织“捻军”。1856年二月,清军攻陷捻军老巢雉河集,张乐行率数百人突围,清军将张家祖坟刨尽,焚骨扬灰。1857年春,由于袁甲三攻势凌厉,捻军遭受重创,加上太平军因天京变乱影响,秘密联络捻军,于是张乐行率部南下,与太平军在安徽霍丘会师。张乐行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受封为“征北主将”,捻军开始蓄发,改换太平天国旗帜,但捻军只在安徽一带配合太平军行动,即所谓“听封而不听调”。

1857年,由于作战路线与思维不一,张乐行与军师龚德树定计,杀掉了大头目刘永敬和刘天台,使得蓝旗捻军大部离散。

1858年5月,张乐行配合陈玉成、李秀成部缔造了“三河大捷”,使湘军遭受重创,近七千湘军精锐被杀,悍将李续宾兵败自杀。

1860年,张乐行率主力三万余人出征苏北敌后,占领清江浦(今淮阴),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张乐行定尹家沟为“首都”,雉河集为“陪都”。可惜好景不长,大胜之后,捻军闹起了分裂,大头目李昭寿率部向清将胜保投降,并将所占领的滁州、全椒等地一并献与清军,李昭寿又充当劝降特使,说服好友薛之元等捻军大小头目投降清军。

1861年5月,张乐行与陈玉成部合军十多万人直奔安庆解围,结果救援安庆失利,军师龚德树中炮身死。张乐行见势不妙,率部转战淮北。1862年初,张乐行部与其他分支捻军重新会合于淮北的颍上,与首鼠两端的苗沛霖合作,攻打颍州(今安徽阜阳),清廷严命河南巡抚郑元善、安徽巡抚李续宜配合胜保作战,步步紧逼,准备一鼓全歼。苗沛霖见势不妙,临阵变卦,掉转枪口攻击捻军,捻军只好分批撤退。清廷又起复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获罪遭贬的僧格林沁,命其率领马队围剿捻军。

1863年3月,清军把捻军压制于雉河集一带。张乐行本想逃逸,其妻杜氏鼓励说:“好盟主,你拥众百万不敢一战,有何面目立于世间!”经此一激,张乐行集合二十余万捻军,在雉河集与僧格林沁等部清军展开决战。结果,捻军大溃,张乐行率二十余从逃出重围,投宿于蒙城西阳集捻军小头目李家英处,被李家英当成“礼物”献给了清将僧格林沁。

1863年4月5日,张乐行在亳州义门集受凌迟而死,时年53岁,与他共同赴难的还有其子张喜和义子王碗儿。其妻杜氏,也在狱中坐木驴而死。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怎样死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张乐行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个私盐贩子。

在清代,私下贩卖盐是暴利,但也是重罪,往往会被处死。

所以,贩私盐不是普通人能做的,基本都是黑社会分子。

他们通常采用武装走私的方式,昼伏夜出,夜晚用一批人携带武器运输私盐。

这些人都是穷凶极恶的人,如果遇到官兵大部队围剿,通常会四散逃走。

但如果遇到小股官兵,往往直接拔刀拼命厮杀。

而官兵也是混口饭吃,往往不敢招惹这些亡命徒,睁一只闭一只眼。

久而久之,这些人中领头的就会积累大量财富,收买地方官员,形成强大地方黑恶势力。

张乐行就是这种人,在安徽亳州张老家(今属涡阳)有良田500亩,手下众多,实力强大。

张乐行这种人,一旦遇到乱世不用召集,手下现成就有几百亡命徒。

到了1852年,张乐行老家皖北遭遇多年饥荒,大量老百姓饿死。少数老百姓觉得横竖是死,干脆铤而走险,上山为匪,抢劫富户以活命。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捻军、捻匪。

张乐行也起兵成为一股捻军,割据一方,部署迅速增加到1万多人。

1853年,太平军杀到安徽,各地捻军纷纷相应。张乐行由于实力强、名气大,被选举为捻军的首领。

到了1855年,张乐行正式号称“大汉永王”,宣布成为捻军盟主。

清军也开始将张乐行作为主要目标,反复围剿。

张乐行转战了8年之久,然而在1862年太平军在皖北溃败,捻军形势也堪忧。

到了1863年,张乐行被清军一再追击,被迫在涡河张村铺北,集中20万大军和清军决战。

但捻军组织散乱,战斗力大大弱于太平军和清军,无法在野战中获胜。

结果,捻军大败,战死2万多人,其余部队十三腿围。

张乐行仅率10余骑突出重围,逃到捻军领袖之一的李家英处。

然而李见大势已去,将张乐行擒获,送到僧格林沁大营。

4月5日,张乐行父子3人被清军凌迟处死,死的很惨。

梁王张宗禹、鲁王任化邦续领捻军。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怎样死的?

主题词名字打错!张乐行杜金蝉乃一对夫妻!张乐行捻军起义领袖!家是涡阳县张老家人!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怎样死的?

晚清咸同年间,对清廷政权影响最大的除了起自广西的太平天国,还有起自安徽的捻军大起义。而安徽人张洛行不仅是捻军首领,还是太平天国的沃王,称得上晚清农民起义中的风云人物。

张洛行,又作乐行,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安徽颍州府亳州雉河集张老家人。成年之后,张洛行就和同龄人一样加入了捻党,不久凭借过人的胆识称为总捻领袖。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大汇合,祭告天地,宣布起义。鉴于捻军自身力量较弱,而太平军发展迅速,势力庞大,张洛行于1857年加入太平军,后被晋封为沃王。

1862年秋,清廷派僧格林沁统兵向河南夏邑向张洛行部进攻,接连攻克亳州北部各圩,复向东南涡河一带进兵。次年正月,张洛行退宿州,再退雉河集,扼守尹家沟;二月,僧格林沁来犯,张洛行战败,在西阳集附近被叛徒李四一(李勤邦)出卖,扭送至僧格林沁大营。二月二十三日,张洛行被处死。关于他的死状,有的人称是被凌迟的,有的则称是被砍头的。

捻军首领张洛行是怎样死的?

满清晚期,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活跃着一支反清农民武装—捻军,自1853年起事,历时长达十五年、以机动灵活的骑兵为主,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兵力最高时达到二十余万众。

其首领张乐行,字洛行,乳名香儿,安徽涡阳人。张洛行出身豪绅地主家庭,年轻时,为人豪爽,广交朋友,好打抱不平,道光初年,张乐行开糟坊、粮行、赌局,又结党贩运私盐做“盐趟主”,难免与地面官府豪强发生矛盾,激愤之下,聚众起事,吸收广大贫苦农民加入,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咸丰七年(1857年),张乐行率军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并配合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又出征苏北成功占领清江浦,因功被封为沃王。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张乐行在攻打颍州府失利后,因叛徒出卖,被清军捕获,并送往僧格林沁大营。最后清廷下令将张洛行父子和他的妻子杜金婵凌迟处死。

据记载,张洛行总共被剐一千多刀,最终头颅也被割以示众,死的极其惨烈,而其本人承受酷刑,面不改色,不失为一位英雄豪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