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

北斗系统最先的定位是军用定位系统,为的是突破美国GPS系统在全球的技术垄断,这关系到未来战争中的主导权。

印巴军事冲突中,印度做为美国盟友,享受到了军事特权,美国人弱化了巴基斯坦的GPS信号,增强了印度的信号,使得在第二次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像瞎子一样被印度揍。

现在北斗系统已经成为足以和美国GPS媲美的军事定位系统,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比如GPS只能定位,而我们的北斗系统不仅可以定位还能发布信息,像是海上迷航借助北斗系统能发出求救信息,通知海岸卫队前来营救,而GPS却做不到。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是美国成为技术能力最强的全球导航系统,目前已经逐步开放给其他国家使用,其中巴铁就是第一个能使用的国家。

在民用领域,北斗系统目前已经在华为、小米、魅族等手机上应用,只是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延续的问题,使得很多民众觉得北斗系统存在感弱。

比如说在信号比较弱的时候,语音会提示你GPS信号弱,而不会提示你北斗系统信号弱,这也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机导航是由手机芯片决定的,目前北斗系统在民用手机领域还没有大规模的提供给芯片厂商。

但是苹果A系列芯片其实当时是要扩展除GPS以外的定位,北斗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只是因为苹果公司觉得日本的准天顶导航更接近GPS,便于用户使用习惯,对接方便,所以选择了日本的导航,而放弃了我国北斗系统。

就算苹果这样做也没关系,因为我国地图软件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都使用的是我国北斗系统,毕竟这些专门地图app才是国民的标配,苹果算什么?!

为何感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

    除了苹果手机,市面上90%以上的安卓手机支持北斗导航,内置了北斗导航芯片。手机普遍支持多种卫星导航系统,至于采用了哪种这是由手机硬件决定的。

    查看北斗卫星

    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手机支持北斗导航系统,那么如何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呢?其实,手机采用了联合导航,我们不能自主选择使用北斗或者GPS。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软件看到北斗卫星,比如我经常使用AndroiTS GPS TestPro。

    下载安装上述app之后,在室外环境中,打开手机的定位功能,设置为“高精确度”。打开上述软件,在主界面的点击第二个图标“搜索卫星”,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手机能够搜索到的导航卫星,其中红色小球标识的就是北斗卫星,如下图所示▼。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1994年开始建设,经历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现在普遍使用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当前,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民用信号的定位精度为全球10米,亚太地区精度为5米,采用了三种频率,三种轨道,有效降低了定位误差。在2020年末,将会由35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届时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总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得到普遍使用,我们使用的手机大都支持北斗导航,至于采用了哪种卫星导航系统,这个是由手机硬件决定的。此外,国产北斗导航芯片模块发展迅速,最新的22nm双频定位芯片已经进入市场,在农业、交通、渔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为何感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

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家一直都已经在用北斗导航了!北斗导航也是GPS系统,拿手机来说,国产手机都支持北斗导航,用手机定位的时候,手机会同时会收到很多颗包括美国卫星和北斗卫星的信号,根据信号强弱手机会自动决定用美国卫星的信号还是北斗卫星的信号,懂了不?!

为何感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

(2019.12.21补充一个来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的科普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Mu0j5aixtW7_za6zvsazQ

再加一个:https://mp.weixin.qq.com/s/v9JK1j_b0L7F6emCzhL0FA)

(补充一点,发现还有些人把“北斗定位系统”与网上的“北斗地图、北斗导航”这些软件弄混了。网上所谓的北斗地图、北斗导航这些软件,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这些是一样的,只是单纯的地图导航软件。它们虽然名字带有“北斗”,但是与中国航天的北斗卫星毫无关系(官方人员早就说过),那些软件只是某些私人公司的。手机上接收北斗信号与GPS信号是一样的,民用基础定位都是免费接收使用,随便一个地图软件都可以接收到北斗。)

(使用定位过程:定位卫星发射信号→地面设备接收信号→设备内的软件读取芯片里收到位置信息→软件将读取到的位置信息呈现给用户)

国产手机基本99%都支持北斗,是否支持北斗取决于你手机里的芯片。

如果你是用的苹果手机,那百分之百不支持北斗,就算目前最新的iPhone11依旧不支持北斗。

只要芯片支持北斗,你手机上不管你是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等,都能正常接收北斗信号。因为地图软件只是读取的芯片信息,芯片就负责接收卫星(北斗、GPS)信号。

你看到地图提示什么GPS信号弱的话,这个只是一个国际通用用语。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只是美国当初直接用这个作为他们定位卫星的名字,没有另取别的名字。

所以,GPS其实就是单纯指的:全球定位系统。

现在我们的北斗也建设出了属于我们全球定位系统,所以也可以称为北斗GPS(北斗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听说有些汽车、船只等是强制安装支持北斗的设备。

所以我国北斗在国内的普及并不低,只是很多人拿着手机都不知道已经用上北斗了。

(截图上查看定位卫星的软件是“北斗伴”和“高德地图车机版”,其它的相关软件也能看到。截图手机是红米note7。)

为何感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

这只是一种感觉。有谁会拆开自己的手机,车载导航看里面的导航芯片是谁家的?

你用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哪个会有语音提示你“温馨提醒,北斗卫星正在为您导航”?(虽然我觉得这么做广告效应很好)

目前在中国市面上流行的手机,除苹果外几乎已经都加装了北斗系统,也就是GPS+北斗,兼容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信号。不过用户完全感知不到,因为对于系统来说,是哪个信号好用哪个,有的应用只支持GPS,但也有很多应用这几种导航都支持。除此之外,大货车的车载导航,国内的船只,都强制安装了北斗系统,将来还会走向国际海事,国际民航。试想如果马航371当时安装了北斗接收机,那么就有两套导航系统,即便是GPS搜寻不到,也还有北斗来定位,搜救也就多了一些机会。

并不是买了专用的北斗终端机才叫用了北斗,北斗的服务其实已经无处不在

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已经达到了39颗,今年还将再发射5-7颗,明年再发射2-4颗卫星,完成全球组网建设,满足全球范围内的民用导航和军事需求。不仅如此,北斗卫星还拥有自己研发的国产导航芯片,形成了从卫星到终端的全产品线覆盖,技术开发链条已经完成了封闭。将来在自动驾驶这块蛋糕上,北斗也会分到一份,因为自动驾驶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高精度定位能力。

发展本国的导航系统,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也许前几年的时候,对北斗的批评还很多,原因是重复建设,人家美国都有GPS了,而且免费给你用,你还自己开发导航系统不是劳民伤财?然而今年的毛衣战让这种言论彻底破产了,还好我们有了北斗,否则美国人会像禁止芯片出口一样禁掉GPS,到时候那可真是哀鸿一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为何感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

全球有四大主流的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2)美国GPS卫星定位系统;3)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4)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其中GPS卫星定位系统投入运行较早、商用较早,用的人比较多。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系统于2000年建成,开始为中国提供服务。目前已经民用,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什么知道的人少呢?

1 GPS民用服务开发较早

美国的GPS服务于1964年就开始投入,1994年全面完成,并提供了民用频段,是发展最早的定位系统,而且相关的GPS芯片服务供应商较多,用的人较广,知道的人较多。毕竟,北斗系统是从2000年开始的,发展至今近20年的时间。

2 使用习惯导致了北斗系统接触的人少

普通人接触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车载导航和手机导航开始的,导航的全面普及也是发生在近几年。在导航刚兴起的时候,多数导航和电子狗都是由GPS提供服务的,延续下来,大家习惯了GPS。就如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进隧道的时候都会提示GPS信号弱,而不会提示北斗信号弱。

3 国内北斗芯片供应商少

GPS芯片发展了这么多年,供应商很多,而北斗相关的芯片主要是国内厂家提供,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的应用都是以军事项目为主。普通人难以接触到。

卫星导航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部署,我国的北斗定位系统虽然比GPS晚了近30年,但是发展至今,北斗的定位精度、测速精度、授时精度都已经赶超GPS系统,并且具有GPS所不具有的报文通信能力,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报文通信能力就为救援决策指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北斗的目标,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以上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您有其他的观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您想获取更多的科技方面的前言技术,可以关注本头条号:玩转嵌入式。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