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T-80最终会被抛弃?

T-80作为80年代颜值最高的坦克,苏联坦克巅峰之作

T-80有三个大型号,按研制时间的先后顺序是:T-80、T-80B和T-80U,三种坦克性能差别很大。但全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贵。这也是俄罗斯联邦抛弃的主要原因。T-80和T-80B性能落后,而T-80U虽然性能不错,但综合作战效能只比T-72B高10%,造价却是T-72B的三倍。此外T-80一直以来都伴随着高故障率。假如苏联没有解体,没有陷入财政危机,可能还会继续采购T-80U。然而在苏联解体后,国内发生剧变,财政和国防工业大幅萎缩的俄罗斯无力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T-80装甲部队。再加上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老式T-80和T-80B表现不佳,俄罗斯决定不再采购T-80。结果这个决定导致防护颇为不错的T-80U也跟着遭殃了。

T80和T-80B,没有附加反应装甲,在车臣战争表现不佳

T-80和T80B和炮塔主装甲跟T-72M1一样,用的是石英砂夹层复合装甲,因此防护并不比T-72B/T-90A更好

T-80U 装备了第二代接触-5反应装甲

T-80U炮塔装甲,在多个独立密闭空间里安放陶瓷非金属复合装甲,成本较高

T-72B炮塔采用多层钢板+空气夹层的NERA复合装甲(后期加入橡胶),这种结构防护上不比T-80U差,但更便宜

而出自乌拉尔机械厂的T-90,是基于俄罗斯财政现状,在T-72BU基础上进行改进后得到的产物。T-90和T-72零件高度互换,因此制造成本更低,军方有能力批量采购。T-80的下场是大部分退役,还有一部分拿去给韩国抵债或者出口其他国家。

T-90(左)与T-80U(右)炮塔,T-90采用的是类似T-72B的多层NERA,二者LOS差不多

吃够了燃气轮机的亏,T-90用了一台84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不过T-80U在乌克兰得到了现代化升级,推出T-80UD、T-84 堡垒-M主战坦克。其中T-80UD被出口到了巴基斯坦。堡垒-M采用了大量西方的技术进行改进,包括热成像系统、火控系统,是T-80系列里最强的型号。不过随着乌克兰内战,T-84供应紧张,因此未来国际市场前景堪忧。

T-84 堡垒-M

为何T-80最终会被抛弃?

T-80是继T-64后,苏军最后一代高端坦克,相比之下,T-72不过是低端版本,而T-90更是换了个名字的T-72改进型。冷战中,T-80坦克优先装备给驻扎在东德的西部集团和莫斯科等地的近卫坦克师,被认为是能与当时西方新式“艾布拉姆斯”、豹2等抗衡的苏军最新型坦克。

相比T-72,T-80坦克不管是在装甲、动力还是火控系统上,都是苏联当时最高水平,成本大大增加,这导致T-80的生产数量较少,在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基本不再增加装备T-80,新生产的T-80则用于出口,俄军更是封存了大批T-80,目前俄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还是T-90和改进型T-72,T-80的维护成本太高,而其独特的燃气轮机更是消耗巨大,对一直军费不足,陆军尤其分到蛋糕更少的俄军来说,T-80对他们太奢侈了。

T-80的很多技术被应用到T-90和改进型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更高的性能,不过,客观的说,俄罗斯的国有军工企业依然难逃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弊端,目前推向国际市场上的改进型T-72,俄罗斯版本价格是乌克兰版本的两到三倍,性能则差不多,在火控等方面则有所不如。

目前,很多国家依然装备T-80,韩国对自己的T-80坦克评价很高,除了扮演假想敌部队,战时也将作为配合韩国装甲部队主力使用。随着俄军扩军,很多新部队缺乏装备,不少封存的T-80也在启封后重新服役。至于格罗兹尼T-80的沉重损失,客观的说,与T-80本身性能关系并不大,将用于野战突击的坦克大量投入到巷战中,缺乏步兵配合,在所难免。不过,就目前来说,除了乌克兰还在T-80基础上搞什么“堡垒”和T-84,俄罗斯是不再生产T-80了。

为何T-80最终会被抛弃?

1949年,苏联开展第一个燃气轮机动力坦克研究项目,由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负责。然而,因当时燃气轮机质量不过关,成品样车一直没有完成;1968年,基洛夫工厂承担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任务。在总设计师波波夫的带领下,基洛夫工厂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终于在T-64主战坦克的基础上,研制出T-80主战坦克。T-80主战坦克于1976年研制成功,是世界上首例批量生产的带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坦克。

第一代的T-80(燃气轮机)有“霸王硬上弓”的嫌疑:1974年至1975年,219工程的最新改进型工程样车进入伏尔加军区展开更大规模测试。可是,测试表明:它的发动机油耗是T-64的1.6~1.8倍!即使配备外挂油箱的行驶里程也仅仅达到军方的最低要求450千米;另外,燃气轮机的可靠性、安全性也存在问题。因此,时任苏联国防部长安德烈·格列奇科元帅否决了219工程的投产计划,并指出219工程样车比起T-64A油耗高了接近1倍但火力和防护毫无提高!

1976年4月26日,格列奇科元帅逝世,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元帅接任苏联国防部长一职:他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乌斯季诺夫元帅就密切关注燃气轮机坦克。因此,他对219工程非常重视:1976年8月6日,国防部突然宣布219工程最终成品正式投产,并将其型号定位T-80。T-80的主要研究方基洛夫工厂立即从生产T-64A改为生产T-80坦克;此后,鄂木斯克13号工厂和哈尔科夫马里舍夫工厂也逐步改为生产T-80坦克——完全缺少严格的审核和入役测试,完全由元帅硬性制定T-80坦克进入量产!

可是,第一代T-80坦克没有爆炸反应装甲、炮射导弹,2A26型火炮的T-80与T-64A火力相当;然而,与T-64A相比,T-80成本居高不下:一辆T-64A成本为14.3万卢布,而T-80成本高达48万卢布!

不过,初代T-80坦克的动力和防护措施还不错:42.6吨的体重和GTD1000T燃气轮机的1000马力功率,功重比可达23.47马力每吨,相比于后续出现的M1重量为61吨,装备1500马力引擎的M1坦克只有24.5匹/吨;T—80和T—64都采用陶瓷球复合装甲,炮塔正面添加的陶瓷球硬度很高,面对破甲弹的等效厚度约为600毫米,而面对穿甲弹时,坚硬的陶瓷球会让穿甲弹在穿过时在球体表面产生巨大的应力,并且球形设计让穿甲弹可以偏离,在铸钢和陶瓷两种介质之间来回剪切,摩擦,最终失去了动能。早期T80车体正面也有布置复合装甲,为“钢+玻璃纤维+钢”的结构;

所以,初代T-80坦克产量并不高:只有130辆!1978年停产,而苏联坦克设计局很快依据红军使用单位意见改进,出现了T-80B坦克,这才是毛熊正宗!

1978年,T-80B改型坦克更换了炮塔、升级了火控和自动装弹机、强化了复合材料装甲,具备发射9M112-1“眼镜蛇”炮射导弹能力;1979年,鄂木斯克工厂完成630工程,研发出加装地面导航系统和指挥用通讯设备的T-80B指挥型T-80BK;1980年升级为1100匹发动机;1982年改装更先进的2A46-1型滑膛炮;1985年增加挂载反应装甲能力——外挂的反应装甲能让T-80B面对穿甲榴弹打击时获得额外的等效400毫米装甲板的防御能力!1985年起,基洛夫工厂生产的T-80B升级为带“接触-1”爆炸反应装甲的T-80BV,随后鄂木斯克工厂的T-80BK也升级为同样可以安装反应装甲的T-80BVK。

早在1960年代,是苏联钢铁科学研究院已经开发一种称作“动态防护”的反应装甲:但是,苏联军方兴趣不大。直到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配备爆炸反应装甲的以色列坦克在黎巴嫩军的破甲榴弹面前展现极高的生存能力:苏联得到以色列爆炸反应装甲模块以后,立即决定大力发展反应装甲并优先装备到驻东德部队——苏联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对于一般的125毫米口径炮弹,“接触-1”能削弱其造成86%伤害,而125毫米破甲榴弹能减少58%,至于93毫米的单兵反装甲武器甚至能削弱92%。

1980年,苏联驻东德部队正式装备T-80B:至1990年11月,乌拉尔山脉以西有4352辆各种型号T-80B坦克,约占全部T-80坦克的90%;其中包括594辆T-80BV和23辆T-80BVK,占所有T-80的13%;

进入20世纪80年代,基洛夫工厂和莫洛佐夫设计局把219A和219V两项工程的特点融为一体,重新编号的219AS工程开始;其中车身由基洛夫第3设计局开发,炮塔和武器由莫洛佐夫设计局负责。1985年,219AS工程的最终成果投产,被命名为T-80U:它的炮射导弹系统进一步升级为可以同时使用9M119和9M119M“映射”两种导弹的9M120系统,具备挂载“接触-5”反应装甲能力;1990年,T-80U坦克使用新一代燃气轮机GTD-1250,不仅能提供1250匹的动力,还能使用航空煤油、柴油和低辛烷值的汽油或三者的混合物作燃料,具备优秀的动态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寿命更高;至1990年11月,乌拉尔山脉以西有410辆T-80U坦克,约占全部T-80坦克的8%。根据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厂的计算:T-80U的作战性能比T-72B高10%,但成本却多了将近2倍!一辆T-72B只需28万卢布,但T-80U却需要82.4万卢布!所以,它的装备数量不多,装备单位却是俄军精锐;

1997年,T-80UM1“雪豹”坦克在俄罗斯鄂木斯克武器装备展览会上亮相。除“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外,它还安装了“窗帘”-1光电对抗系统。据俄罗斯军方报告,安装“竞技场”和“窗帘”-1防护系统后,可使坦克的综合防护力提高3倍以上。“雪豹”坦克的炮塔部分的装甲布置也与T-80U坦克有很大不同:而炮塔左侧后部的3个方形盒子用来装3名乘员的个人装备,并可起到辅助防护作用,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加装热像瞄准镜。T-80UM1坦克动力—传动装置为1250马力的燃气轮机和液力传动装置,可靠性提高,平均行驶速度比T-80U提高了12%;后来的T-80UM2坦克采用新底盘、尾舱自动装弹机、贫铀穿甲弹、新型炮射导弹、新型“复合+爆反”装甲、数字化火控系统、主动防护系统、可侦测30千米范围内直升机的传感器、RPz-86M型防雷达探测涂层(这种涂层能有效减少坦克被敌方发现的概率。为保证乘员能在沙漠或北极寒冷地区作战)、车内安装有空调系统、安装有能抗强烈干扰的数字化通信保密设备、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装置、敌我识别系统!

二、战史

T-80系很少参加对外战争: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损失主要由于经济衰弱、官兵缺少训练、坦克战术不佳、缺钱增加防护所致;第二次车臣战争中,T-80们穿戴整齐、官兵训练有素、战术合理,已经将损失降至最低!但是,鲜为人知的是:T-80U的首战却是塞浦路斯收复国土的战斗!

1985年,希腊新总理安德烈亚斯·乔治乌·帕潘德里欧面对美国令其返回北约的极限施压,终于下定决心倒向苏联:他与苏联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条款之一就提到苏联应向希腊提供先进军事装备,甚至要比华约成员国质量要好——苏制9K330“道尔”(北约代号SA-15“臂铠”)机动野战防空导弹、米-24“雌鹿”、2S7“牡丹花”重型自行榴弹炮、T-80坦克等,由于土耳其封锁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苏联决定走“叙利亚—塞浦路斯——希腊”运输线:一贯亲苏的塞浦路斯向希腊提出获得苏联军火,而希腊总理将此事通过苏联“燕子”向苏联通报!苏联此时已经决定向塞浦路斯可能的军事行动大开绿灯:交付希腊的T-80U坦克因故停留在塞浦路斯控制区内,苏联大批军事顾问、技术人员陆续抵达塞浦路斯;

1987年3月,土耳其海军强行闯过希腊海军封锁线,登陆一个地下石油资源极为丰富的无人小岛,并在上面升起了土耳其国旗。希腊命令全国军事总动员:而塞浦路斯人也认为时机已到——土耳其人反应迟钝,它侵略的希腊岛屿驻地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鉴于英苏关系缓和,英军基地甚至帮忙卸载几批军火——土耳其的北约基督教盟友严重不靠谱!

1987年3月29日凌晨,希腊和苏联工兵清理了联合国控制区“蓝线”上的预设地雷和反坦克障碍物,随即,8辆T-80UE(E代表出口版)启动GTD-1250燃气轮发动机——他的噪音很小,没有吵醒联合国维和部队、土耳其部队。然后,临时由希腊志愿军、塞浦路斯国民军及苏联教官组成的“混编装甲营”展开了对土军的进攻,土耳其军队的抵抗非常微弱;中午,希腊志愿军和塞浦路斯国民军就占领土耳其在首都尼科西亚旁的战略重镇——Gonyeli。但是,装备T-80UE的“混编装甲营”很快就攻下凯里尼亚山脉的南坡;日落之前,凯里尼亚港被攻占,港口内并没有土耳其海军舰队,那些大型军舰都去爱琴海上巡逻,至少三天以后才能回港,零星的几艘沿岸炮艇也被T-80UE的炮射导弹迅速摧毁。仅仅过了11个小时,塞浦路斯岛上70%以上的土耳其军队抵抗就已经被消灭;T-80UE一共击毁6辆土耳其“豹1A3”主战坦克和4艘土耳其小型炮艇以及大量的永备工事,自身无一毁伤!经过美国和北约协调,土耳其占领的塞浦路斯领土仅仅剩下37%!土耳其军队在此次战役以后,开始向德国求购“豹2”坦克!而东亚的韩国也对T-80U在山地作战的超强能力表示羡慕………

被突袭的土耳其对此很恼火:出动F-16狂轰滥炸塞浦路斯,而且调集兵力准备反击,要求美国将希腊打入另册…美国正在准备将希腊拉回北约、苏联又没有解体,美国需要北约内部保持稳定,强压土耳其不得向希腊和塞浦路斯开战!

三、现状

俄罗斯陆军共计有3044辆不同型号的T-80服役,另有1456辆处于封存状态。但是,俄军的主流坦克依然是T-72不断而来的T-90系!而作为外界了解苏联/俄罗斯坦克的平台,T-80系被广泛购买:希腊、英国、美国、中国、韩国(梦想成真)、泰国、巴基斯坦、塞浦路斯、孟加拉、阿塞拜疆等国,俄罗斯对此心知肚明:它也不可能让大能耗、性能落伍、价格昂贵的T-80系继续大批量服役——尤其是美帝获得了完整的T-80系坦克和技术资料——乌克兰等国一直在甩卖前苏联的军事产品!

四、T-80坦克在中国

苏联解体前后,中国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获得包括T-80U系、自行迫击炮、T-72/64坦克在内的苏陆军最先进装备,并对他们进行大量测试。

传说当中:“中国包括第三代坦克使用的125毫米炮早期型号在内的几乎全部反坦克武器都难以击穿苏联T-80U的炮塔正面,即使当时性能最好的120毫米滑膛炮,在击穿T-80U炮塔这件事情上也十分勉强。北约同期的类似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结果。这一试验影响了中国第三代坦克设计和目标”——事实并非如此!

19935月年,俄罗斯军方携带包括“龙卷风”、“矢车菊”、T-80U/ BV-/BVK、BMD-3、电子战设备等陆军主战武器来到北京京郊的军事基地,它希望中国陆军能够下大单挽救奄奄一息的俄罗斯军工企业;

俄罗斯判断中国至少购买300辆T-80U、另外再购买至少20亿美元陆军装备:俄军全力以赴——压舱底的集团军指挥系统也拿出来摆卖了!

但是,中国89式自行反坦克炮、83式105mm坦克炮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T-72M正面装甲;第三代坦克(98式坦克)主炮则在2000米距离轻松击毁T-64B/T-80U/豹-2!而且,T-80U的昼间/夜间观察镜、炮射导弹瞄准镜、激光测距仪依然是分置式,当时中国正在改进的59D/88C采取昼/夜/激光测距仪三合一下反稳向式炮长观瞄系统:这让59D拥有T-80U不具备的夜间行进射击能力!此外,参加这次展览的T-80U没有安装热成像仪:88C则拥有第一代热成像仪;最后让中国军方郁闷的是:T-80U的微光夜视仪距离只有700-800米,而88C达到1500米-2000米——火控系统软件实在相差太大:中国军方毅然放弃了T-80U!

为何T-80最终会被抛弃?

其实t80也不算抛弃,只不过是用不起了先封存起来而已,加上俄国人保密的原因,所以不太引人注目了,未来只要俄罗斯走出经济低谷,还是能看到T-80大放光彩的。T-80是苏联列装的最后一款主战坦克,也是第一辆安装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苏制主战坦克。该型坦克的最高时速为70公里,有效功率重量比为每吨25.8马力。这也让它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灵活的坦克之一。T-80坦克的主要武器是继承T-72坦克的2A46型125mm滑膛炮,可发射炮射反坦克导弹,同时配备有一架12.7mm高射机枪和一挺7.62mm并列机枪。其车体结构与T-72坦克类似,加装了激光报警系统和弹道计算机等先进系统;其动力系统是燃气轮机(T-80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的);车体装甲防护采用了复合装甲,采用钢板、玻璃纤维、钢板的夹层设计,炮塔部分装甲则采用硼化钛其坚固性剧增。

作为苏联解体之前研发的最后一款主战坦克,T-80坦克凝结了无数苏联坦克设计史上的成功经验,是苏联装甲兵的集大成之作,当时只装备东德和苏联的精锐部队。但苏联解体后T80首次在战场上亮相,却出师不利。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作为俄罗斯陆军的明星装备T-80被寄予厚望,俄罗斯简单的认为俄罗斯陆军在T-80和T-72的强大的地面炮火掩护下可以轻松击败车臣反武装分子,在战争开始初期确实和俄军预想一样,面对俄陆军装备的T-80和T-72,车臣武装在大平原上完全毫无招架之力,步步退守,俄军在面对如此不堪一击的车臣武装表现的有点被胜利冲昏头脑了,结果陷入了车臣分子专门设计的圈套。

为了不影响装甲集群的突击速度,进入格罗兹尼地区后,俄军没有要求步兵下车伴随坦克和装甲车辆作战,面对着从各个方向射来的火箭弹,地雷,瞬间陷入包围,由于没有步兵支援,通讯系统故障无法请求空中支援,苦战三天两夜,付出惨重代价才得已突围。战后格罗兹尼市区内随处可见东倒西歪、被掀了“天灵盖”燃着烈火熊熊的T-80坦克,因而这次战役使许多人认为是后来俄方采用T-90而汰换T-80的主要因素。战后俄军调查组的调查显示,由于战时仓促应战毫无准备,许多T-80没有加挂爆炸式反应装甲,而且由于指挥人员作战意识低下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才导致T-80如此大的损失,而损失的T-80型坦克中,基本都是坦克防护较弱的炮塔顶部、后部,车体侧后部、尾部及履带等地方被击穿导致。首次参加实战的T-80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其实是反映了苏联解体之后的军队毫无斗志的状况,并非是坦克自身的原因。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T-80就表现出色,一雪前耻,被称为“不死战神”。1999年8月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之后,俄军这次在普京的部署下再次对格罗兹尼展开了攻击,以航空兵的轰炸开始,对地面目标进行大面积打击,然后将部队化整为零组成步-坦-工的作战系统(即由工兵,步兵和坦克组成),由步兵冲锋坦克殿后,当遇到火力打击时由坦克支援,使得车臣分子没有办法近距离发射RPG射击坦克,地雷也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大大发挥了T-80火炮和打击距离的优势,在后方逐个点射拔除可疑点,因而几乎没有损失。战斗中有一辆T-80BV在战斗中被18枚RPG系列单兵反坦克火箭弹、1枚高爆榴弹和3枚迫击炮弹击中,曾进行过三次大修,最后因炮塔变形而失去战斗力,但这辆T-80BV坦克动力系统依旧可以工作,于是改作牵引车,留在战场中继续使用直到战争结束。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称,由于国防预算减少以及新型坦克还未经实战检验,俄罗斯已决定升级3000辆T-80U备用坦克中的一部分,来替代正在服役的冷战时期的老旧坦克。

为何T-80最终会被抛弃?

虽然没有被邀请,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聊聊。

首先,T80并没有被放弃。俄罗斯封存了数千辆T80,但这些坦克并未除籍,仍在陆军装备存量表上,是现役装备。只是不使用而已。就是正在俄罗斯部队里使用中的坦克来说,依然有500辆左右的T80系列坦克。

其次,确实,T80已经不再是俄罗斯重点发展的坦克了。为什么呢?我不同意前面一些朋友关于性能的说法。讨论事情不能脱离历史背景。T80坦克是苏联在70年代大力发展的主力型号。其本身在火力,机动和防护三大性能上不仅均衡,而且也都很突出。在1976年服役后,西方没有一种现役坦克是它的对手!直到80年代后期,美国M1A1HA坦克服役,北约才算是有了一种足以与T80相抗衡的坦克,而此时,苏联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当中,拟意中的改进计划一拖再拖,技术方案也摇摆不定,这严重影响了T80坦克的提高和发展。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虽然都在T80的基础上继续了苏联原有的改进发展计划,但是,此时因为冷战结束,苏联设计T80坦克所要适应的战场环境不复存在了(苏联设计T80,简要言之,就是利用它燃气轮机的良好的启动加速性、厚重的正面装甲防护和大口径火炮,作为整个苏军突击集群的尖刀,迅速突破北约的地面防线并扩大突破口。此后的事情交给后续部队完成,它会继续高速向纵深地带冲击,直到北约再也无法组织新的防线)。在欧洲高强度大规模地面装甲突击作战不大可能再发生,完全服务于这种作战模式的T80当然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正是因为它所适应的作战模式无法实现,在大规模高强度的灭国大战中作为尖刀的T80,其高成本就变得不可接受了。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无法负担这样的高成本,因此,被西方那些高级骗子忽悠的晕头转向的一心想加入西方的俄乌两国,大批量的封存了T80神器,解除了困扰北约几十年的噩梦。只不过,乌克兰的封存实际上是废弃了,因为乌克兰在败家上的不遗余力,就连最基本的机械封闭油都不加注,更加谈不上每隔一段时间的基本保养和启动运转等等常规封存措施了,所以乌克兰的T80,在东乌战争时,才发现基本没有再次投入战场的可能性!而哈尔科夫拼尽全力寄托全部希望改进发展的T84,外销状况并不好,因为大量采纳西方设备,价格高企,丧失了苏式坦克高性能低价格的传统优势,又作死的碰上东乌战争,产量和质量彻底完蛋,T80系列的改进在乌克兰算是没希望了!

而俄罗斯虽然做的要好一些,但整体来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无法保证部队同时使用五种坦克(T55,T62,T72,T80,T90)。因此,俄罗斯在独立后,基本退役了T55和T62的早期型号。而价格高昂的T80也选择大量封存。重点改进发展T72(作为俄罗斯独立后才装备的最新的T90也是小批量装备,大部分作为外销品赚外汇了)。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在T80的改进发展方面,其实并不上心(心放在改进发展T72和T90上了)。没有不断的改进发展,四十年来再牛逼的装备也会逐渐落后的。

最后说一说被污名化的T80的车臣之战,其实大家在这些年陆陆续续的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本不需要说什么,只是我见前面还有朋友再提此事,才知道科普之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T80上车臣战场,驾驶它们的不再是苏联时代的那些老油条了,这些坦克乘员普遍年轻且缺乏训练,对自己手中的武器并不充分了解。T80的燃气轮机耗油量巨大,并非普通的柴油机可比,而可爱的新兵蛋子把它们当成柴油机对待(不怪这些年轻人,那时的军官们有几个还在象苏联时代那样手把手的教新兵呢?能把坦克开起来就不错了,哪管什么深入教导,什么要亲自传帮带!士兵们在部队里混十八个月就可以退伍,在混乱中除了拖沓的令人犯困的基本训练外还有什么时间去熟悉装备?更何况,那时的俄国军队,心思根本不在训练打仗上,在倒卖装备赚钱上!)。结果,T80并没有去干它拿手的高速突击的活,它们慢吞吞的巡逻和在车臣的城市街道上遛弯,没多久就耗干了油箱,后勤和军官正在积极的把油和弹药卖给车臣武装大把赚美元发财,哪有闲心管你基层部队的死活,大部分战损的T80就这样无法及时获取燃料像个固定靶一样等死,被抓住机会的敌人收拾掉了!当然,从技术上说,T80象当时其它各种坦克一样,顶部,后部是防护薄弱区域,世界大战时这不是事儿,因为此时坦克集群配置正面对敌,又有机械化步兵配合,敌人很难打击侧后。车臣不同了,坦克很难组成野战冲击集群(新兵们不会,战场环境也不允许),配属的步兵同样是新兵,战斗意志不坚决,也没有受过多少巷战合同化训练,坦克没有步兵掩护,就是在裸奔!结果大量战损T80都是从顶部和侧后部被击毁的。

有些朋友依然还在重复着什么装弹机问题等等古老的小儿科谎话,我要说,你就是让那些小白们认可的防护力最强的挑战者来这里,然后让人用RPG系列火箭筒在距离五米的地方向挑战者的屁股或者后脑勺开火,你看看挑战者会不会放烟花,飞脑袋?

T80是苏联时代最强大的现役坦克,其具备的独特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苏联八十年代的战争需求!但是,苏联国家的命运导致了T80的悲剧,它没有了类似于M1那样充足资金支持下的持续改进的机会,也丢失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它竭尽所能的在各种并不适合自己发挥的条件下为自己的国家服务。这个老兵,就像许许多多苏联老兵一样,忍受着各种对自己的不公平,默默的为祖国贡献了一切!

笔者讲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那句著名的话,面对领导人追问继续建造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需要什么条件时,马卡洛夫平静的说:“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以及20万以上的技术人才,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T80的命运,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下每个苏联人民的命运!

为何T-80最终会被抛弃?

呵呵,这个问题很简单,T80坦克虽然精锐,属于苏联坦克军的矛头,但俄罗斯用不起T80。遍布尖端技术的T80对当年刚刚解体的俄罗斯国力产生了很大的挑战,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金钱在T80上。

拥有广袤国土的俄罗斯一贯的就有坦克情结,也需要相当数量的坦克守卫国家。但维持昂贵的T80坦克超出了俄罗斯的的心理承受力,所以他们将重心放在了廉价的T72坦克上,以维持住坦克部队基本战斗需求。

秉承自二战经验的苏式坦克作战思维本就比较朴素,在对坦克的理解上更倾向于“生产能力”、“可维护性”、生产成本”,坦克被视为消耗品。T80坦克的确是苏联坦克工业的结晶,但红色帝国垮台了,被“休克疗法”整的欲仙欲死的俄罗斯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战略上更符合自己能力的装甲之路,先满足实际情况和装备需求。

后期俄罗斯虽然慢慢恢复了元气,但终究没有发展到当年苏联的地步。今天的许多T90实际上也只是当年T72的原车升级版本,俄罗斯从T80上拿走了一些尖端技术,将之应用在T72坦克的升级改型上,又不愿意将之称为T72改,便重新命了个T90的名字。

另外,车臣的格罗兹尼之战也对T80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作为苏联产量比较大的一款坦克,T80当年被推上了前线,但俄军部队当年已经烂到了极点,军心不稳、训练水平低下、战斗协同落后,连坦克的整备工作也是一片糜烂,许多T80的反应装甲被挖空了内容物,装药被变卖一空。

更倒霉的是,俄罗斯战后为了推卸低能的作战计划和政治责任,纷纷将作战不利的因素归咎到T80坦克上;再加上西方的推波助澜,大肆嘲讽T80在格罗兹尼的低劣表现,直接导致T80坦克成了替死鬼。政府高层并不了解和关心哪款坦克更好,当时的俄罗斯只追求局面的稳固,牺牲一个用不起的重装备,换来歌照唱舞照跳的和谐,岂不美哉?

直到今天俄罗斯都没有从T80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过现有装备的600多辆T80U坦克仍然是俄军的装甲主要力量。而且俄军拥有苏联武库庞大无比,光封存的T80BV坦克就有3000辆之多。

俄军这些年一直谋求将用得快磨损完的T80U换掉,从武库中拿出一部分T80BV重新升级。像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坎杰米洛夫卡”坦克师已经接受了不少改造的T80UE1型坦克。此外俄罗斯还谋求将部分T80坦克售卖给巴基斯坦,2018年9月进行过相关的洽谈。

可以说,随着俄罗斯的国力恢复,以及这些年俄国内部的军工重组,T80坦克大有重新上台的趋势,这可算不上“被抛弃”。

此外,乌克兰的T84“堡垒”其实也是T80坦克的升级版,只是乌克兰不愿意与俄罗斯共享同一个名称代号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