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不还,东吴是否可以采用绑架诸葛瑾的方式来逼迫诸葛亮就范?

曹操都可以逼迫徐庶,为什么孙权不能逼诸葛瑾?而且如果绑架诸葛瑾,此计到底能否行得通?

正史野史电视剧有很多分歧,所有的历史资料都改变不了,刘备的小舅子大舅子,丈母娘,甚至和周瑜都是亲戚这层关系,,。我们先来分析,刘备为什么借荆州呢,起初是因为,年过中旬四海为家,到处漂泊,居无定所,暂时借住荆州,等待它日租到房子,搬走,谁层想到,机缘巧合结识孙尚香,成为东吴女婿。女婿等于半个儿,丈母娘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女婿和女儿没有住处,也不好意思收回荆州,只可惜孙尚香和刘备没有孩子,如果真有个儿子,历史会更加精彩。事实是:刘皇叔借助老丈人丈母娘,老婆娘家人不少势力。#我要上头条# #头条热搜# #微头条日签# #历史冷知识#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不还,东吴是否可以采用绑架诸葛瑾的方式来逼迫诸葛亮就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项羽抓住刘邦老爸,大喊:你不投降,我把你老爸杀了做成肉粥。

刘邦回答:你做好了,别忘分给我一碗。

项羽瞬间凌乱了。

刘邦在彭城被项羽重创击溃,乘坐一辆马车逃亡。

期间由于两个孩子在车上,刘邦嫌车子负重大,逃的慢,几次将儿子推到车下。

还是樊哙于心不忍,又将孩子送回车上。

政治人物的特点就是无情,六亲不认,你杀了刘备全家也没用,更别说杀诸葛亮的哥哥。

大家注意,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一个部下。别说是诸葛亮的哥哥,就算是诸葛亮自己被孙权抓住,显然也没有荆州更为重要。

后来刘备为了固守荆州,连义弟关羽都被杀了,损兵折将。

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御驾亲征,最后连老命都送了。

由此可见荆州的重要性,比刘备的性命都要值钱,何谈诸葛亮他哥。

所以,东吴绑架诸葛瑾毫无作用。

况且,诸葛瑾本身也是东吴的重要大臣,能随便就杀掉吗?

你这样随便对自己大臣,杀了诸葛瑾是小事,其他人还敢跟你吗?

当时天下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三个。

为什么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操都能接纳他投降,还封给他官职?

就是为了招募人才,装作自己爱才。

如果孙权杀了诸葛瑾,以后谁还敢来投靠?

等于自掘长城啊。

另外,孙权和诸葛瑾关系也是不错的。

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诸葛瑾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

大家也许不知道,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后来执掌东吴军政大权,比诸葛亮还威风。

这就说明了诸葛瑾一家,在东吴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不还,东吴是否可以采用绑架诸葛瑾的方式来逼迫诸葛亮就范?

我是涛说乱世史,我来回答。

明显不能。对于枭雄,人质的方法不灵。

1、举个楚汉争霸的例子,老爹当人质都不灵;

楚汉相争时,项羽绑架刘邦的老爹刘太公,拉到战场上想让汉军就范,刘邦说了这么一句回应:“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我们曾相约为兄弟,因此我爸也是你爸,硬要烹了他老人家,也分我一杯羹吧)

汉高祖刘邦的亲爹都是如此,何况是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

(刘太公)

2、再说春秋战国的例子,王子、国君当人质都不灵。

所谓"春秋无义战,战国无君子”,乱世之间礼崩乐坏,诸侯混战,各为其利。因此,诸侯会盟经常要抵押人质。

但我们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真正撕毁条约时,人质大多都被放弃;所以有了青年嬴政在赵国为质的悲惨遭遇;甚至还有楚怀王这样的国君,被骗到秦国亲自当人质,拒不割让一寸土地,最后客死他乡。

在国家利益面前,秦始皇、楚怀王,当人质都被监视、囚禁,何况诸葛瑾?

(当人质的楚怀王)

3、结语:

回过头来再说诸葛瑾当人质的问题。吴蜀争地,硬实力说话:如果孙权真拿自己重臣开刀,威胁刘备、诸葛亮,“威武自强”的蜀汉,也会舍得代价。毕竟诸葛瑾的地位比前文的“刘太公、青年嬴政、楚怀王”低太多,蜀汉也是历代四川割据政权中,最强硬的之一。

退一步讲,孙权就算杀了诸葛瑾全家,也只会换来敌方更重的仇恨,和己方的离心离德;而蜀汉诸葛亮最多埋怨一下,然后全力为哥哥报仇罢了。

甚至荒唐的想想,如果刘备拿诸葛亮威胁诸葛瑾、孙权,能成功吗?明显不能,孙权巴不得刘备杀了诸葛亮,所以那己方大臣当人质的做法,实际并不可行。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不还,东吴是否可以采用绑架诸葛瑾的方式来逼迫诸葛亮就范?

不可以,东吴就是把刀架在诸葛瑾脖子上,诛杀他全家,刘备都不会主动归还荆州的。

战争不是儿戏,不是说绑架几个人就能改变局面;

剧照截图

其实周瑜用过类似于绑架的办法,但不是绑架诸葛瑾,而是东吴拿下了诸葛瑾全家,要诸葛瑾去求诸葛亮,诸葛亮是何等人,一看就是东吴在演戏,不是真要杀诸葛瑾全家(就是真杀,刘备也不会还的);但诸葛亮没点破,而是配合诸葛瑾演戏,赶忙说带着诸葛瑾去见刘备,诸葛亮的几句话就要刘备明白这就是东吴的计策。刘备也是个聪明人,配合着演戏。刘备说了一番,要给关于修书一封,可关羽不买账,并表示这就是孙权的诡计,要荆州就来打,诸葛瑾没办法,因为诸葛亮和刘备太了解关羽了,才敢这么做,这就跟一个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终找到个人给拒绝了,关羽不用知道刘备是否在演戏,关羽一定会拒绝;这样荆州既没有归还,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兄弟之情也保全了。刘备有诸葛亮加持,几乎是见招拆招,荆州最终该是被武力夺回去的。

剧照截图

就像后来的大明朝时期,发生的“土木堡之变”,蒙古瓦剌部的也先俘获了明朝最高统治者,这下明朝改在自己脚下了吧?!可是斗争就是斗争,大明朝没有就范,而是很快遴选出新的皇帝,瓦解不掉对方根基,是很难靠绑架或杀掉几个核心人物达成目的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不还,东吴是否可以采用绑架诸葛瑾的方式来逼迫诸葛亮就范?

畅谈;

《三国演义》

附加故事;

绑架事件!

孙权绑架诸葛瑾

是诸葛亮的大哥

靠骨肉亲情

牵扯上国家大事

最能反映出家国情怀

如果此事件真正发生

诸葛丞相的骨肉亲哥哥被吴国君主孙权绑架;

诸葛亮有两个选项

第一,自己替蜀国刘备牺牲

置哥哥被绑架与不顾

拒不归还荆州还撕毁与东吴结盟的协定

并且怂恿刘备讨伐东吴开战

第二,诸葛亮谋略;

设连环解锁计:

以亲哥哥被绑架做诱饵;假借自己顾及哥哥的安全,骨肉亲情大如天,叛蜀归吴。只身来到东吴骗取孙权信任说刘备不仁不义我现在要弃暗投明辅佐你成为英明之主骗取孙权信任瓦解东吴的国力军力等待时机灭吴这样即可保证了诸葛瑾的安全又灭了吴。

天大做梦的好事!

最后说明;

《三国演义》是正史!

不可能有野杂瞎说?权当解闷罢了!欢迎老师和朋友们阅读此文,以乐消遣,😊关注互动最好!

🌸🌸🌸🌸🌸

❤️❤️❤️❤️❤️

🌴🎄🌾🌿🐫

《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不还,东吴是否可以采用绑架诸葛瑾的方式来逼迫诸葛亮就范?

我们来看一下,三国时期有记载的一次绑票: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大致就是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的时候,攻占了濮阳,随后派人诈降于夏侯惇,结果我们印象中拔矢啖睛的猛人夏侯惇就这样被当做了肉票,估计这伙人也知道夏侯惇的手下不会投降,因此并没有提出无条件投降这样的无理要求,只是想要点钱财宝物,就这样,夏侯惇手下的将领韩浩也没答应,韩浩守在营门口,把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得贸然行动,夏侯惇的军队才慢慢稳定下来。

然后韩浩到了夏侯惇的住所,怒斥挟持夏侯惇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残的叛逆者,居然敢将大将军挟持作为人质,难道你们不想活了?而且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又哭着对夏侯惇说:“国法如此,我不得不这样做!”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一看就怂了,吓得得连连叩头,说:“我们只求是求财,让我们回去罢!”韩浩痛斥劫持者的行为,将他们全部杀了。夏侯惇居然这样都没死。曹操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做法可以作为万世之法。”于是发布命令,今后如有劫持人质的,连人质一同消灭,不要顾忌人质,以后劫持人质的事再也没有发生。

裴松之注引孙盛的话提到,实际上汉朝一直有“劫质不避王公”的成法惯例,只不过后来渐渐废弛了,韩浩这一下又把它恢复了,因此即使用诸葛瑾来威胁诸葛亮,他也不会就范。我们要知道,诸葛亮可是有名的法家人物,他以严法治蜀而闻名后世,怎么会徇私情而废公义。

另外就是,政治家对于政治利益与政治生命是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别说一个亲哥哥,就是亲儿子诸葛瞻被东吴抓住了也不会妥协的,请参考斯大林的儿子被德国俘获后斯大林的表现。因为这种时候,政治家一旦徇私,那么他就会遭到政敌的围攻,政治生命很有可能会随之结束。因此,成熟的政治家在面临这种抉择时,往往都会冷血无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