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火器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何仍然打不赢金朝?

宋朝分为北宋、南宋两朝。

北宋开基主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北宋,公元1127灭亡;南宋开基主赵构于公元1127年建立南宋,公元1279年灭亡。

两朝时期,都属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子孙为帝。当时对科技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执政者以重文轻武为宗旨,仿佛有陈桥兵变的阴影在心中忐忑不安,以小人之心度大将之腹。北宋杨家将、呼家将,都屡次遭奸臣陷害;南宋也是照本宣科,对武将有防备心,致使大将无用武之地,难展奇才。

北宋末期,皇帝一心防备武将叛乱,岂料自己被金国掳去,成了千古笑话;南宋初期,也是武将蒙冤,致使与金求和。

当时的火器虽然利害,皇帝昏庸,就是有火箭,没有意志,没有抵抗外侵的决心,属于牒子里的水,一眼望到底。

宋朝火器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何仍然打不赢金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严格来说不要说10世纪的宋朝。就算是差不多1000年后,19世纪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佬的火枪相当弓箭也没有太大优势。

当时英国人的火枪还是燧发火枪,虽然有射程的优势,但射速很慢,阴雨大风天气难以使用。

著名的三元里抗英,就是因为大雨,英军士兵被一群拿着农具的广州乡民打跑了,因为枪械不能射击了。

相反,弓箭虽然射程近,但射速高,高手可以发射连珠箭,而且不受各种天气影响。

为什么白人刚到美国,经常被印第安人用弓箭杀得团灭,就是因为火枪面对弓箭优势并不大。

如果说英国人的火枪尚且如此,宋代的火器就更别说了。

宋代火器主要是火铳、火箭和爆炸物。

爆炸物不谈,黑火药的,你算算能够有多大威力。

火箭不能精确打击目标,必须齐射才行,主要用于水战或者守城。

至于火铳,都是发射霰弹,射速慢,射程最多二三十米,复杂天气不能用。

这玩意如果遇到弓箭,立即就被血洗,只能欺负没有远程武器的敌人。

所以,宋代火器水平太低,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打个比方,金军骑兵冲锋过来,宋军在野战依靠火器根本就顶不住,单方面被屠杀。

当然,也不是说火器就完全没用。

比如宋军在水战里面火器,经常重创金军。

而且,守城战中,火器也是比较有用的。比如火铳发射霰弹,在守城中也有很大的威力。

就比如爆炸物,从城头扔下去,也能炸的攻城敌军起飞狗跳。

但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火枪配合火炮,则对冷兵器有巨大的优势。

这就不是宋朝可以搞定的。

宋朝火器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何仍然打不赢金朝?

在中国宋朝,已经开始有许多的火器发明,并运用到军事领域。在《宋史兵制》和《武经总要》中,都记载了火器的使用。大致有爆炸性的武器,火攻性武器和后世枪炮的雏形。

爆炸性武器比较普遍,制造简单。而火攻性武器比较多,有火箭、火球、火蒺藜,比较著名的有“猛火油柜”。根据《武经总要.卷十二守城》记:“猛火油以熟铜为柜,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卷,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放时以杓自沙罗中挹油注柜窍中……注火药于中使然……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

后来还制造出了火枪。在此基础上制造出现代火器的雏形“突火枪。”在射出火焰的同时,发射子弹。

按理说,宋朝的火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应该可以压制金朝。可是并非如此。可悲的是,金朝对火器的关注要远超过宋朝。他们很快就吸收宋朝的先进技术,发展出不输于宋朝的自己的火器。

这里代表性的火器有震天雷。《金史.赤盏合喜列传》中记:“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着甲铁皆透”。

这样,双方在火器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当时的火器还处于开始阶段,宋朝和金朝之间也拉不开距离,所以火器不能决定战场的胜负。

在战场上,金朝的具甲重骑兵统治着战场,宋朝缺乏战马,根本不是金朝骑兵的对手。所以,野战无法取胜的宋朝,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再加上宋朝君臣苟且偷安,根本没有北伐恢复故土的信念。这一切使得朝野上下,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气。

而宋朝建国时的“重文轻武,以文抑武”的国策,也使得宋朝军队成为当时最没有进取心的部队。它的将领只能按照上级规定死死的计划作战。这样怎么可能打赢金朝呢?

因此,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单单依靠几件新式武器,而且对方也很快就拥有的武器,是无法左右战争的胜负的。这就是宋朝就算是火器先进,也不是金朝的对手的原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宋朝火器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何仍然打不赢金朝?

宋朝有北宋、南宋。

北宋几乎不用火器。南宋火器获得较大发展。领先世界是肯定的,因为别的国家连火药都没有。但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南宋的火器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威力非常有限,对战争结果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突火枪。

就是用一根大竹子,装上火药和铁砂。就可以发射了。这是最原始的火门枪。

用竹子做枪管,肯定不坚固。只能装很少的火药,威力当然也小。其作用更多是用巨大的爆炸声吓唬敌人。

南宋还有一种武器叫做梨花枪!名字很好听,威力可不小。它是在长枪前端用铁环固定一支弓箭,箭上绑上火药包,就成了一个窜天猴。临敌的时候,端着长枪、点燃引线,箭发射出去,威力还是很大的。

南宋还有一些火器,主要是类似地雷、水雷这样的东西,但是威力都不大。

总体来讲,南宋的火器还处在非常原始的阶段。

反倒是被认为落后的金国,火器比较先进。

女真族好像很擅长冶金。他们制造的铠甲很坚固。进入中原以后,接触到了火药、火器。也开始研制火器。他们生产了一些金属火器,具体的形制不得而知。但是据说威力不小,曾经在对蒙古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宋朝火器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何仍然打不赢金朝?

说到宋朝,不同的小伙伴有不同的看法。宋黑们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羸弱的朝代,一个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赢过的朝代。宋粉们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朝代,一个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昌盛,科技高度发达的朝代。无论是宋黑还是宋粉,他们说的都是宋朝。宋朝也确实呈现两极化。经济、文化和科技高度繁荣的宋朝却没有把自己的优势转变为军事上的优势。宋朝不过是把自己养成了一只肥大的绵羊。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个高峰,三大发明在宋朝大放异彩。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使得远洋航海变成可能,火药的运用更是使得人类进入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由于宋朝失去了河西、河套一带,宋朝失去了重要的良马产地,所以宋朝的骑兵部队并不强大。宋朝为了弥补骑兵的不足,大力发展火器。

宋朝的火器要比唐朝发达的多,宋朝时候有了专门制造火器的工场,也有专门负责火器制造的管理机构。宋朝也有专门讲述火器制造的书籍。宋朝火器种类也非常多,比如有火箭、震天雷、霹雳炮、突火枪、猛火油柜等。两宋之交发明的突火枪更是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步枪,已经具备了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宋朝时期,火药由燃烧型逐渐向爆炸型过渡。宋朝军队的火器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但是为什么宋朝却打不赢人数更少、更加落后的金朝呢?为了方便解释,我们把宋朝缩小为北宋。

1114年东北的女真族崛起,次年变起兵反辽,建立了金国。1125年,金朝灭掉辽国,1127年打败了北宋,与南宋的对峙中也基本上处于优势地位。金朝是一个渔猎民族建立的国家,民风比较彪悍,老百姓也比较善战。金朝开国和上升期正好是北宋的衰落时期。金朝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宋朝则出现了明显衰败的迹象。宋朝皇帝昏聩无能,宋朝大臣早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支持改革派和反对改革派,两派大臣相互攻讦。北宋已经到了君暗臣奸的地步,朝廷内早就一片乌烟瘴气,朝廷早就已经腐败不堪。此时的金朝则处于上升期,完颜家族各个兄弟也都能征善战。金朝的军队虽然人数较少,但是战斗力却非常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对上一个行将就木的国家,战争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金朝是一个由渔猎民族建立的国家,骑兵部队是金朝的优势。宋朝最缺少的正式优秀的骑兵部队。宋朝虽然已经大面积使用火器,但是当时火器的威力还没有达到代替冷兵器成为主要兵种的地步。火器对骑兵绝对优势并不明显。别说宋朝对金朝的火器优势不明显,明朝对清朝的火器优势也不是特别明显。骑兵等于古代的重装部队,对步兵有先天优势。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最主要的招数无外乎两种。第一种是引用良马组建精良的骑兵部队以骑兵对骑兵,比如汉武帝。第二种便是依靠长城防线,将少数民族政权抵挡在国门之外。但是宋朝一样没有占到,宋失去了西北良马产地,也失去了长城防线。宋朝没有精锐骑兵,长城防线也残破不堪。所以宋朝在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的时候,处于严重的劣势。宋朝不仅打不过金朝,宋朝还打不过西夏和辽国。

秦汉时期,汉人非常具有尚武精神。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汉人的尚武精神慢慢减弱。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宋朝用国家方针实行重文抑武。宋朝开国初年即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开国武将的实权,也不任用功臣后代。宋朝通过科举制度取士,提拔大量文人担任重要官职。中央各级官吏最高长官也都由文官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正副枢密使都是有文官担任。地方的最高长官一般都是文官,知州、知府、通判都有文官担任。宋朝形成了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宋朝时期文官具有较高地位,宋太宗曾经立下过“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我们学习语文时会学习宋朝有许多失意被贬的文人的作品,比如苏轼。其实要是没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这些人可能就没有机会写诗词发牢骚了。宋朝武将的地位则要低得多。“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话最适用于宋朝。宋朝曾经有位文人业余时间练练弓箭,引得家人非常不满。再比如宋江带着108将征辽国、灭田虎和王庆、剿灭方腊,死了几十位兄弟,最后才封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还不如认真读几本书,考个科举来的实在一点。宋朝武将的地位尚且如此,宋朝士兵的地位就更低了。宋朝统治者宁愿放纵文官贪污腐败,也不愿意武将掌握实权。宋朝宁愿用岁币换取和平,也不提高武将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导向之下,宋朝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但是宋人的尚武精神却逐渐被磨灭,越来越多的人才放弃从武,宋朝的武将储备也越来越少,以至于许多武将本身也是文官出身。重文轻武的国策,虽然有效地防止了武将专权,但是也大大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宋军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斗基本上胜少败多。

宋朝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还实行军事制度改革。宋朝皇帝将禁军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和殿前司,也就是我们说得三衙,三衙相互牵制,改变了过去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的局面。宋太祖解除了禁军最高将领的兵权,同时确立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览兵权的体制。三衙虽然有统兵之权,但是军队调遣却归枢密院执掌,三衙和枢密院相互制约。宋朝实行守内虚外、内重外轻的方针,把地方部队的精锐士兵选入中央禁军,地方则只留一些老弱病残充任厢军和乡兵。为了防止武将宋朝实行更戍法。军队会定期调动、换防,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军队调动之后,朝廷临时任命统兵的将军,结果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这样军队和将领之间难以产生感情,也难以形成隶属关系。虽然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但是却极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一旦战争发生,将军不了解士兵,士兵也不了解将军,容易造成指挥不灵,调度不畅。

宋太祖曾经说:“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所以宋代实行募兵制,尤其是饥荒之年的时候宋朝便会大规模募兵。结果宋朝的军队人数直线上升,宋仁宗年间人数已经达到一百多万。但是宋朝招募军队的时候,却不加筛选,把一些地痞无赖也召入军队。宋朝军队非常多,但是军队平时训练却非常差。宋朝军队平时疏于训练,虽然军队人数众多、武器先进,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战斗力可言。宋朝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基本上都已以多败少。宋和金联合灭辽的,十五万宋军简直就是没有战斗,连被金军击溃的辽军都打不过。正是在灭辽之战中,金军看到了宋军的虚弱才下定决心灭宋。金军占领北宋都城开封的时候,总兵力也就是五万左右。结果几十万宋军都没能保住都城,发生了靖康之变。

宋军战斗力弱的原因主要是宋朝的治国理念和治军理念出现了偏差。宋朝时期的火器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宋军的火器并不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宋朝军队战斗力弱,除了有自身原因之外,还有和周边实力强大有一定关系。宋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一个接一个崛起。宋朝面对边境问题比起其他朝代更加严重。宋朝是打不过辽国,但是当时能打得过辽国的国家也没有几个。辽国的一个贵族带着几千残军,就打败了西域各国建立了西辽。宋朝也打不过蒙古,但是整个亚欧大陆也只有宋朝可以阻挡蒙古人四十多年。

宋朝火器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何仍然打不赢金朝?

这是因为火药火器都属于危险品,必然被国控军控。

皇帝怕什么?怕有人造反,有人算计他要他命抢他的天下,必然对火药火器这些东西严格控制,也不会让他大发展,对于他来讲太危险,自身安危第一,发展火器不可为。

另外,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大,武器固然重要,但整体实力却更为重要,统治人心更为重要……不然,就是亡于内败于外是必然结局。大家说是不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