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宝玉被魔魇所镇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都说不要救,贾赦为什么不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贾政和贾赦性格的差异。

这兄弟两个人,其实差别非常大,几乎不像一个妈生的。

王熙凤宝玉被魔魇,贾政说不要救,放弃的是自己的儿子贾宝玉。

而贾赦要救,倒不是完全为了贾宝玉,还有自己儿媳妇王熙凤。

为什么这么搞,原因也有几个:

第一,性格使然。

贾政性格较为软弱,说难听就是没什么用。如果他不是富家公子,世袭贵族,只是普通市民,恐怕还不知道被人搞成什么样。

别的不说,就是遇到贾芸舅舅卜世仁这种人,贾政恐怕都是惊呆了,没有办法。

相反,贾赦则不是好惹的。且不谈好人坏人,这个人性格比较强,也有手腕。

就比如拿贾赦强迫鸳鸯嫁给来说,其实已经做得很绝。

鸳鸯已经走投无路,只有拼死向贾母告状这一条路。即便如此,她也等于绝了自己的后路。一来不能嫁到外面去,二来不能嫁给年轻的宝玉或者贾琏,三来一旦贾母死了,鸳鸯迟早也会被贾赦搞到手。

对于贾政这种人,本没有什么办事能力,所以遇到难题就容易放弃。

而贾赦这种人有些能力,所以凡事喜欢拼一拼,认为天下事都是可以办到的。

第二,贾赦对贾宝玉还有几分感情。

其实贾宝玉和贾赦接触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贾赦过生日了,贾母就派贾宝玉去贺寿。

贾赦生病了,贾母也派贾宝玉去看看。

其实贾家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别家儿子好。

贾政厌恶自己的儿子贾宝玉,却对贾琏挺有好感,也比较信任。

贾赦对亲儿子贾琏看不出有什么好感,倒是对贾宝玉有一定好感。

有可能是贾府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导致父子关系紧张。

第三,贾赦不会看着自己儿媳妇死掉。

大家注意,贾赦在荣国府其实已经很惨了,被亲妈嫌弃,被弟弟夫妻排斥。

他独自住在荣国府一角,只剩下一个愚昧的邢夫人还听他的话。

而邢夫人没什么地位,家境也不行,看看邢大舅的德行就知道。

但是弟弟贾政不但得到母亲的欢心,媳妇王夫人还是四大家族王家大小姐,有着很强的实力。

然而,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好歹也是王家的人,也是他家的一份子。

如果王熙凤死了,贾琏再娶是不可能娶到地位更好的人,毕竟大家小姐谁愿意做续房。

那么,贾赦这家地位就更低了。

所以,贾赦不可能看着王熙凤随便死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宝玉被魔魇所镇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都说不要救,贾赦为什么不依?

《红楼梦》中王熙凤宝玉被魔魇所镇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都说不要救,贾赦为什么不依?

  赵姨娘因为不满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得宠,为了争那偌大的家私,重金请了神界人士马道婆来做法,要收了这两人的小命。结果马道婆“不负她望”,一番作法下来,王熙凤和贾宝玉都中招,马上就要挂了。合族亲眷都来瞧过,眼看诸方无效了,贾赦贾政也都没了主意,贾赦还各处去寻僧觅道,贾政见不灵效,着实懊恼,因阻贾赦道:“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贾赦也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那里见些效验。

  原文大致是这么写的,后来最关键的时候高手出场,救了这两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关头才见真情,贾政要放弃,贾赦要救,是不是贾政不爱孩子,就任由他们去死?不是的,这其实和性格有关。

  首先,咱们得肯定贾政贾赦两人对于宝玉和凤姐,都是有爱的。于贾赦来说,宝玉是侄子,凤姐是儿媳妇,是贾琏的正妻,于贾政而言,宝玉是亲儿子,凤姐是侄女,都是亲得不得了的人。贾政不救是疼爱,贾赦救也是疼爱,怎么说呢?

  贾政是个比较古板的人,他行事一向是以方正为先,所以,宝玉从小另类的行事,让他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对宝玉,他也很矛盾。儿子不愿上进,他也怒火冲天,常降暴雷,儿子表现优秀,他心里也得意非常,只是还得摆出一副严父的样子,傲娇着动不动说叉出去,又叫回来考他。在他的世界里,僧僧道道的事情是不能相信的,可是在出事时,什么医生郎中没少请,甚至是请端公送祟请巫婆跳神请张真人作法这样的事情,他也都允许了——放在平常时节,哪里会答应?儿子和侄女这样了,他也没头苍蝇似的同意了,可见并不是没抱希望的,只是世间哪有那么多强悍的神僧神道,在真正的救命恩人出现之前,这些人的法术根本不起作用,看着两孩子的痛苦,贾政心里并不好受。可是没办法,贾政已经绝望了。对孩子的失去,他认了命,他就是这么一个性格,坚持了一会儿不行了,就算了,正如他早知道家里的事情,却没做过改变是一样的道理,试一试不行,就鸵鸟了。但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又必须尽最大能力保住现有的格局,那就是老太太不能挂,不能哭坏了身体,否则贾家就真的完了。在孩子和贾母之间,他尽了最大的能力救孩子,救不了,那就只有保住贾母,断臂求生了。

  贾赦呢,是个不太靠谱的父亲。他行事不周正,官也不好好做,胡天胡地,一会儿古董,一会儿美色,总不着调。可是他还是想做好一个父亲,虽然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或许在他眼里,像他才是最好的孩子。鸳鸯的事情贾琏夫妻没下死力,石呆子的事情贾琏办得不好,他就借着这个机会狠狠打了儿子一顿,但是当平安州回来后,他不但赏银,还赏了一个绝色美姬给儿子贾琏,怎么说这小老头呢。他估计也是希望和儿子打好关系的吧,所以“赏罚分明”,方法实在有欠妥当,在外人看来,不太着调。对儿子的态度,就是对儿媳的态度。贾赦在这件事情上,的确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是就那忙乱的表现,让人看到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

  从理法上来说,王熙凤家势好,才能也出众,虽然没生出儿子,但好歹也生了个女儿,并不是不会生养的,而且她也年轻,对贾琏也忠心,于贾琏而言,是他保住爵位的最有力保障,在两房的争斗中,凤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万一凤姐挂了,贾琏的将来一定会黯淡无光,所以,哪怕是只有一丝的机会,他也得保住这个孩子。宝玉虽然是侄子,但好歹也是亲的,内部有争斗可以理解,但是在外,宝玉毕竟也是贾家的男丁,是一员有潜力的战将。

  从情感上来说,这两孩子礼数都不错,是很难得的好苗子。能救就一定救,哪能由他们去呢?至于母亲,等他们好了,身子自然是不会坏的嘛。贾赦比贾政是要乐观一些的人,比如说他就认为贾家的子弟不必读什么书,时间到了就有官做,贾府也并没有到倒的时候,皇帝老儿还是需要他家这面招牌的,虽然很多时候他是盲目乐观,但正是这种盲目,让人看到了他那一点人性的光,并不算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文/宛如清扬)

《红楼梦》中王熙凤、宝玉被魔魇所镇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都说不要救,贾赦为什么不依?

贾政见各种方法皆不凑效,劝贾赦不要再寻僧觅道,以为“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然后指挥下人准备后事。这种做法看似无情,却是最理智,最合理的。而贾赦则多方奔走,尽人事听天命的做法,看似积极而富有人情味,却于事无补。事实上,若不是跛足道人到来,王熙凤与贾宝玉还真一命呜呼了。

面对同一种情况,为何兄弟二人一理智一感性呢?我想与他们各自情况分不开的。

贾政对宝玉的感情一直是纠结的,从抓周时宝玉只抓胭脂脂粉等女性用品,到稍长时"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等言论,都让贾政认为宝玉将来会成为色鬼无疑。更如上宝玉只喜在内帏厩混,不喜仕途径济,让贾政喜欢不起来。因此,当宝玉生命垂危时,贾政虽然入难过,程度却并不深。

而贾赦积极奔走,是为贾琏考虑。王熙凤是贾琏嫡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贾琏都是高攀了,特别是王子腾平步青云,隐隐成为四大家族的保护伞,与王家结亲,对荣国府大房百利而无一害。可是,如果王熙凤死了,则不好说了,虽然王熙凤有一个女儿。

如果王熙凤死了,贾琏续弦,条件势必会要降低不少。而贾赦是吃过妻子出身不高的亏的,此他不希望儿子也重蹈覆辙。因此,虽然贾政说了"由他们去吧”,他依旧百般忙乱。

《红楼梦》中王熙凤、宝玉被魔魇所镇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都说不要救,贾赦为什么不依?

这不过是两个人不同性格的表现而已。

拿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话题打比方,假如家中有亲人得了医学上宣告无法医治的病,你是会选择放弃徒有痛苦的治疗,让亲人有尊严地度过最后的日子,还是会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医生用一切手段延缓亲人的生命?

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他们都是有理由的。

贾政是贾母偏爱的儿子,虽然排行老二,但是说话做事显然比大哥贾赦更靠谱,更有当家老大的范儿。他肯定已经习惯了遇事要有条理地处理,要处变不惊,要保持冷静。所以,当王熙凤和宝玉被魔魇镇住,表面看起来用尽一切方法都没用的时候,贾政会很自然地动用起隐性老大的思维,觉得要提前一步想好最坏结果。

贾政见不灵效,着实懊恼,因阻贾赦道:“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

毕竟,贾政这种人,心底的“责任感”是很重的。他自觉对整个家族有一份责任,得平衡各种关系,那就不能把心思放在一两个人身上,不能感情用事乱了分寸。

要面面俱到,就必须分摊精力,就不可能有强烈和极端的情绪。所以这种人往往给人感觉很冷静,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就会觉得是冷漠或冷血,比如贾政在王熙凤和宝玉被魔魇期间的表现。

其实他只是习惯性的“冷静”和“理性”而已。

再说贾赦,他是另一种类型。他不像贾政,脑子里没有那么多自己给自己加的理性约束。所以在书里他的行为做派就显得随心所欲得有些荒唐,其实只是因为他没想太多。

这种人在遇到特别情况时,也不会去想太多,所以贾赦不像贾政那么有主意。但不想不等于不行动,正因为自己不想太多,所以遇事时这种人会在潜意识里遵循从众原则。一句话,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传统上,遇到这种魔魇事件,就跟家里有人得了重症一样,没有主意的亲属唯一能做的就是到处奔跑,显得很关心很忙碌,要不然看起来就太冷漠了。贾赦不听贾政劝阻,到处寻僧觅道、百般忙乱,正是遵循了这种传统做法。不管有用没用,反正都试一试,这样就表明自己尽心尽力了,对别人好交代,自己心里也过得去。

贾政注重实际效果,贾赦但求过人过己,前者未必真无情,后者也未必真关心,都是不同性格导致的不同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而已。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红楼梦》中王熙凤、宝玉被魔魇所镇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都说不要救,贾赦为什么不依?

红楼梦里,贾宝玉和王熙凤虽然尊贵无比,深得贾母王夫人疼爱,但也正因此,他们在生活因常被人记恨因而受到暗害,有一次就差点被马道婆用巫术给害死了。

对待已经魔怔了的王熙凤和宝玉什么方法都不管用,家人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已经放弃了,可是贾赦却不依。

贾赦还各处去寻僧觅道.贾政见不灵效,着实懊恼,因阻贾赦道:“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贾赦也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那里见些效验。

贾赦的形象一直都比较负面,先是要强娶鸳鸯,后要抢石呆子看作性命的扇子,不仅不好好做官,还为人不正。可是为什么贾赦这一次会这么反常,贾政都要放弃给他们治疗了,他还一直要坚持?

第一、这是贾赦显露亲情的一面,宝玉和王熙凤都是他的亲人,不忍心看他们就这样去世

贾赦此时一直要坚持救宝玉和王熙凤,他不是假装亲情,他是骨肉亲情的这一面。

宝玉和王熙凤对于贾赦来说不过只是侄子和儿媳妇,当宝玉的父亲贾政都打算放弃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听从,然后做没事人就好了。假如治好了两人固然可喜,可是若是治不好不过是白费功夫一场,谁也不见得还会记得他的好。

贾赦的坚持是他作为荣国府长房所具有的伦理亲情,不愿亲人就此离世,所以他明明知道治愈希望不大,他还是想要尽人事,听天命。

贾赦是贾母大儿子,他作为长子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那么荣国府按理也应该由他来继承,可是因为贾赦比贾政大,早就成年开府另住,后来荣国公去世,贾政又一直跟随着贾母居住,再加上娶了王夫人为妻,贾政就顺理成章地接掌了贾家的大权。

除了管家权之外,贾母也比较偏爱小儿子贾政,贾赦除了中秋节有过小小的吃醋说贾母偏心之外,他再也没有任何抱怨之语。

贾赦并没有因为管家权和贾母的偏爱而与贾政相互敌对,相反的他们两兄弟的关系还不错。

贾政不是一个爱多管闲事的人,可为着迎春许嫁孙家的婚事他也跟劝了贾赦几次,只是最后贾赦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贾政这样的做法和贾赦一样,他们都会很关心对方的子女,关心家族成员,一片真心相护。如果他们两人的关系不好就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贾赦不是一个好人,可是他也不是一个坏人,权力和亲情比起来,他更重视亲情,所以他才会重视与贾政的手足之情,不仅没有为了争夺管家之权大打出手,而且还互相关照对方的孩子。

第二、贾赦可以对别人好却只对迎春坏,不是心太狠只是对迎春不在乎

贾赦对宝玉和王熙凤的表现,对贾政的态度,都可以看出他重亲情,可是为什么他偏偏要把迎春往孙家的火坑里推?

贾赦为迎春选择孙家为婿,其实他也未必真正了解孙绍祖本人的“中山狼”本性,孙绍祖在他面前善于伪装贾赦就被他蒙蔽了,加上欠了孙绍祖五千两银子,因此才会把迎春嫁给他。

迎春受到伤害和虐待,贾赦也许知道实情,但已无能为力。已嫁出的女儿,是死是活,他已无法控制。

邢夫人对迎春也不关心,更不可能把迎春的情况告诉贾赦,而且迎春也不会与贾赦哭诉自己的痛苦。

贾赦即便不在乎迎春,可是也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女儿受苦。他不是心太狠,只是对迎春不在乎罢了。可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虽然没有直接害死迎春,可是他的漠视让孙绍祖有恃无恐,也让迎春走向了绝路。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中王熙凤、宝玉被魔魇所镇都要准备棺材了,贾政都说不要救,贾赦为什么不依?

谁亲爹不救自己儿子,贾政口说不救心内必万分着急。他这样说是救不好时着急自己宽心,也是狠下心做万一不好的准备。而贾赦说要救,其中王熙凤是他儿媳妇,说不救为人耻笑,平日不和借机落井下石似的。于人情众人前必说救。而且人皆有善之一面,贾赦虽然人不济,但对于有子有后,对于儿子的疼爱体现在对王熙凤也关心,还有孙女巧儿,必竟虎毒不食子。不会想看到儿子家破人亡。从此也看出,贾赦重视家庭及元配,他自己失了元配生活不太幸福。对儿媳王熙凤的关心有这点而且认为元配夫妇还是幸福的。至于后期与王熙凤作对,是王熙凤不向着他大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