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杀了大将宋义?项羽又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自从项梁战败身亡,项羽也就一下子掉到坑里了。想从坑里再爬上来,就需要有块儿垫脚石。如果一块儿不够,那么就需要两块儿!
当初项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议,拥立了楚王的后人为楚怀王。楚怀王并不安心做一个傀儡!
楚怀王得知项梁战死,立刻从盱台赶到彭城,把吕臣、项羽的军队合并后由自己亲自统帅!然后封吕臣担任司徒,吕青(吕臣的父亲)担任令尹。
任命刘邦担任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领着砀郡的军队;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此时的项羽已经没有可以统领的军队了!
这时候赵国多次请求支援,楚怀王就做出了两项决策:
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其他将领都归宋义调遣,然后出兵北上去救援赵国。
命令刘邦向西出兵去攻打汉中。并且和将领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宋义率军到了安阳之后,停留了足足四十六天。
楚怀王已经与众将立约,谁先攻入咸阳谁就是王。楚怀王派刘邦已经向西去了,却命令自己北上与秦兵主力作战,这不是明摆着那个约定是给刘邦量身定做的吗?
曾经杀死自己叔叔的秦军就在眼前,项羽自然会有一种与秦军决战的迫切感。偏偏宋义却在那儿按兵不动!
当初项羽和刘邦一起去攻打城阳等地,没有和项梁在一起;宋义却是和项梁在一起的。
项羽不管当初宋义是否劝谏过项梁,也不管项梁一怒之下就派宋义去出使齐国。项羽只知道宋义和项梁在一起,结果项梁被杀身亡,宋义却是毫发无损。
以前是自己叔叔的一条狗,现在却成了自己的主子!
这时项羽越瞅宋义就越感到别扭!
于是项羽就假借楚怀王的密令把宋义给杀了!
杀了宋义之后,楚怀王只能认可这个事实。项羽与秦军作战获胜,并且还俘获了秦将王离!
《史记》记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羽终于踩着宋义这块儿垫脚石,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章邯在王离被俘获之后,就一直与项羽军相持着。司马欣从咸阳回来,告知赵高有意加害的情况;陈余又写信劝说章邯。
章邯犹豫之后,就派人去和项羽和谈。项羽派蒲将军日夜兼程渡过三户,在军漳水把秦军打败了;项羽又自己领兵,在汙水又把秦军打败。
章邯再次派人去见项羽,项羽因为当时已经没有粮草了,所以就和章邯订立了盟约!
章邯不是率兵投降,而是率兵与项羽会盟。会盟之后,项羽封立章邯为雍王,就留在了项羽的楚军大营。原先的秦军,就由司马欣继续统领着。
由于是会盟,秦军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编制。章邯既然投到了反秦的阵营,那么章邯、司马欣等人就是势力最大的一支。
这支力量对于项羽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壮大自己的实力,用不好自己就万劫不复了!
为了自己的霸业,项羽只能把秦军这个盟友给彻底消灭掉!通过坑杀二十万秦军,项羽最终成为了实力最大的一个诸侯!
项羽通过宋义和二十万秦军的性命,成就了自己的霸王威名!
最后这两项也被刘邦作为讨伐他罪名,又把项羽从霸王之位上给拉了下来!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项羽为何杀了大将宋义?项羽又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这是两个问题啊,项羽杀宋义是在项羽还是副将的时候,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是在项羽西进,已经快攻入咸阳的时候!
项羽杀了宋义,才取得楚军的军权项梁在定陶之战中,被秦军将领章邯打败,并且被杀。章邯打败项梁以后,认为楚军兵力已不足为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后,开始围攻赵国巨鹿城。
接到赵国求救,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
但是,宋义行军到安阳,却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宋义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等秦赵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兵。
而项羽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应该尽快出兵,攻击巨鹿城外的秦军,而赵国军队可以从里面反攻,这样内外夹击,秦军腹背受敌,必然能胜。
宋义却不认同,坚持“坐山观虎斗”策略,并且下令,不听指挥的斩首。随后,宋义派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并且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
那时候,天降大雨,天寒地冻,士兵们冻饿交加。于是,项羽对士兵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没有存粮,宋义却大宴宾客,不肯引兵渡河从赵国取得粮食,与赵国合力攻打秦国,却说‘趁着他们疲惫。’凭秦朝的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国,势必破赵。赵国破灭,秦更强大,还有什么秦兵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们楚兵新近失败,楚王坐不安席,把全国兵力都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不是安定社稷的臣子。”
随后,项羽早晨去见上将军宋义时,就在营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颅,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
大家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项将军家,现在又是将军诛杀了乱臣贼子。”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又派人去追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杀了他。又派桓楚去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于是传令让项羽担任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等都归项羽属下。
项羽杀死卿子冠军以后,威名震撼楚国,在诸侯中赫赫有名。随后,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杀掉苏角,俘虏秦将王离,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并且威逼章邯投降。
自此,项羽完全确立其在诸侯军中的领导地位。
项羽坑杀20万秦军,是怕进入咸阳以后,秦军反叛章邯投降项羽以后,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打先锋,向咸阳进发。
当军队到了新安,诸侯军中有服徭役或屯戍边关的官兵,以前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待他们非常苛刻,并且虐待非礼他们,等到秦军投降诸侯军后,诸侯军中的官兵便乘战胜之威,将秦军官兵视为奴隶、俘虏使唤,随便折磨、侮辱他们。
于是,秦军官兵很多人偷偷议论说:“章将军等欺骗我们投降诸侯,如果攻入关中,击破秦国,那是好事;如果不能,诸侯必定俘虏我们去东方,而秦国必定会杀尽我们的父母妻子儿女。”
项羽部下的将领暗中探听到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就召来黥布、薄将军商议说:“秦军官兵人太多,并且内心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命令,事情一定危急。不如现在把他们都杀掉,而只和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等进入秦地。”
于是,楚军乘夜间,在新安城南,活埋了秦兵二十多万人。
结语战争是无情的,宋义虽说没什么大罪,但和项羽意见不和,就让项羽给砍了脑袋。而秦国降兵只是私下议论,便让项羽给活埋了20多万人,足见项羽的霸道和无情,虽然很多人敬佩项羽的英雄气概,但是,从管理学角度,项羽不是一个好领导,您说呢?
项羽为何杀了大将宋义?项羽又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谢邀,项羽杀宋义主要还是军事上的分歧。为援救赵国,项羽主张跟赵国联合抗秦,宋义主张等秦赵相残后起兵。两人起争议,项羽起杀心最主要还是宋义握有兵权,项羽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再有就是项羽锋芒初露,豪气冲天,看不起却战,畏战之人,故而战前杀宋义为自己在军中树立地位是最好的时机。
坑杀二十万秦军这种做法是最最愚蠢的。主要还是项羽当时名震天下,傲气使然。他习惯了自己在军中一手遮天,二十万不是一个小数目,要全部统领他肯定做不到,又不相信别人,所以他把肥肉视作累赘,杀了可以解决眼前的诸多麻烦。这正说明了他没有识人善用之能,也是他跟刘邦的主要差别。
再说,他没有君临天下的大局观念,只想着荣归故里,天下对他来说只在江东。总之他不具备君主只能,失败不是偶然!
项羽为何杀了大将宋义?项羽又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楚怀王任命宋义为卿子冠军,是为楚国上将军并让他率军北上救赵。但是在他们北行途中,项羽却矫楚怀王之诏将宋义斩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与宋义有什么恩怨过节呢?
宋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史记》对宋义的记载并不多,他的出现基本上都是在项梁被杀前后那段时间。在秦二世二年九月,项梁所率领的楚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战果——在项梁在东阿击败章邯、项羽和刘邦在雍丘击败秦军并且斩杀了三川郡守李由(秦丞相李斯之子),项梁继续向西进军在定陶再度大败秦军。而正是这些胜利,让项梁越来越骄傲轻敌,此时宋义规劝项梁:“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意思是骄兵必败,此时楚军应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毕竟秦朝正在集结兵力抵抗楚国,此时稍有不慎就容易满盘皆输。
但是项梁却没有听从宋义的建议,而是继续向西进军。正在此时,秦二世令章邯赦免骊山囚徒,率领数十万大军对抗起义军,项梁最终在定陶战败身死。
楚怀王收权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后楚怀王熊心被项梁拥立之前虽然是个牧羊人,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政治傀儡。强有力的项梁在世之时,楚怀王的雄心壮志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但是项梁一死,楚怀王立即开始着手将楚国的军事和政治权利收归己有。
- 在军事方面:项羽是在项梁的抚养之下长大成人的,也是项梁培养了他的文化和军事素养,他可以说是项梁最亲近的人,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项梁死后,接替项梁位置的肯定是项羽,但是楚怀王并没有这么做,他第一时间收了项羽等人的兵权(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兵权破格提拔了宋义为上将军,对项羽施行了压制。
- 在政治方面:楚怀王调整了楚国的政局,以将军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等等。与此同时,楚怀王还下了更大的一盘棋——他把宋义提拔为上将军之后,又以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命他们一起北上救赵,同时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入关应该是向西走,楚怀王却让项羽向北救赵,这明显是不给项羽消灭秦国立功的机会啊。
在职位上已经受到打压的项羽此时又要率兵北上迎战秦国的主力部队,项羽的郁闷可想而知。恰在此时,他的顶头上司宋义北行至安阳的时候却突然停留长达四十六天,项羽对宋义表示兵贵神速,应该趁着赵国尚有抵抗能力,迅速和赵国对秦军形成内外夹击。宋义则表示:“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宋义的意思是此时应该坐等秦、赵两军打个两败俱伤,然后楚军坐收渔翁之利,等到他们两虎相伤之时,便是楚军消灭秦国之日。
这种策略让项羽十分反感——“天下苦秦久矣”,现在山东六国共起义兵灭秦,就应该勠力同心,你凭什么坐山观虎斗?再说了,赵国现在刚刚复国,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弱小,现在秦国大军讨伐必然会吞并赵国,到时候楚军就更加势单力薄了!
又急又气的项羽最终在次日早朝之时在帷帐之中斩杀宋义,随后对军中说:“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事情就这么出现了大反转——楚怀王本来想以宋义之名除掉项羽,没想到项羽却打着楚怀王的旗号除掉了宋义。而楚怀王也不得不顺应时势,将项羽任命为楚国上将军,把最高军权还给了项氏家族。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来看,此时的项羽斩杀宋义,取得楚国军权对当时的历史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项羽杀宋义之后迅速率兵北上,他破釜沉舟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这一战奠定了楚军在天下义军中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促进了秦国主力——章邯部队的投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宋义不死,起义军在灭秦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多的曲折。
项羽为何杀了大将宋义?项羽又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楚霸王项羽,过去是跟着他叔叔项梁混的。这个宋义是来制衡项梁的,楚怀王义帝绝不是泛泛之辈,他虽然是放牛娃出身,可是权谋之术却运用得如火纯情。
项梁作为起义军的实际领袖,不管是声望还是威严,其实都已经盖过了义帝,那么义帝心里当然不舒服。这个时候宋义的出现,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
宋义成为项梁独揽大权的对手。宋义手里也有几万人马,所以他的加入,表面上来说,对起义军是有很大好处的。可是对项梁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在义帝无比信任宋义的情况下,这个时候的项梁,简直就跟吕不韦一样,已经被义帝排除出了核心圈。
如果义帝的身份是合法的,那么项梁的好日子那就没多久了。其实义帝也未必是真的相信宋义,他只是利用宋义来制衡项梁。
两个人手里都有军队,都是一言九鼎的大将,他们俩又各有心思,这就是义帝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两个人最好就是死对头,这么一来他这个义帝才能坐稳江山。
楚兵已破於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史记》在宋义加入以后,不断被义帝加官进爵,目的只有一个,好好治一治项梁。项梁对义帝虽然有扶持的恩情,可是在义帝登上大位以后,压根就没有权力。
在起义军中,能够发号施令的,只有项梁和项羽这对叔侄。由此可见,项梁是把义帝当成傀儡来看待,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要扶持义帝做皇帝。
这种做法跟后世的曹操有些类似,只不过曹操手里的筹码更加重要,因为那是天下共主大汉的天子。而义帝说到底,不过就是楚国王室的后裔,并没有一统天下的资格。
项梁死后,义帝立刻出手让宋义接管军权。项梁本来想要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可是他的运气似乎不太好,在与章邯大战的时候,中了对方的计谋,不幸去世了。
起义军中一阵骚乱,谁也没想到,这位昔日的领袖人物居然就这么倒下了。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起义军归谁来领导?
过去名义上的领导是义帝,实际上的领导是项梁。可是现在项梁死了,大家都要听从义帝的重新分配才行。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史记》这可把义帝高兴坏了,这个时候是清除项家力量的大好时机。所以义帝立刻将宋义扶正,成为天下义军的总指挥。
可是项家可不是没人了,项羽还好端端地活着。他明白,起义军其实就是项家军,是他叔叔项梁和自己项羽一手拉扯起来的。
所以现在宋义和义帝的行为,无疑就是要摘取他们胜利的果实。而且是在项梁被杀以后,这等于就是落井下石。
义帝这边如意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因为他知道,只要宋义能够压制项羽,那么将来他说话就能作数。至于宋义以后能不能受控制,这已经不是他当时考虑范围之内的事情了。
项羽杀宋义,主要就是为了夺回属于项家的军权。起义军是项梁一手拉扯起来的,期间项羽的功劳也非常大。而义帝当年只是一个放牛娃,是他们叔侄两个把义帝给接回来的。
所以说这支起义军,从事实上来说,那就是项家军,而义帝不过是项家军的一颗棋子罢了。这个时候这颗棋子却要利用自己的工具夺取军权,这件事项羽能答应吗?
当然不能答应,可是项羽有什么好办法吗?从职位上来说,项梁过去是大将军,而项羽不过是他的副将。
现在宋义是大将军,总领起义军所有军权,项羽依旧还是副将。所以项羽压根就不能与宋义做斗争。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史记》那么项羽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他把过去项梁的老部下都召集了起来,又找来了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武力夺取军权。
宋义做梦也没有想到,项羽的胆子居然如此大,公然将他给宰了。宋义被杀了以后,项羽彻底掌握了起义军的军权,而义帝从此再也没有力量来掣肘项羽。
当然他也没有气馁,后来也曾经通过一些手段来制衡项羽,比如说向刘邦许诺过先入关中者为王,其实这就是在制衡项羽。不过这些努力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没有谁的力量能跟项羽相抗衡的。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目的有两个。在完全夺取起义军军权以后,项羽的军事才能彻底展现了出来。当时没有任何人可以打赢项羽,这也是事实,就连秦军的主力大将章邯,都败给了项羽。
章邯在无奈之下,只好带着手里的二十万大军,投降了项羽。可是万万没想到,项羽居然把这投降的二十万大军全部给坑杀了。我认为项羽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那就是报复章邯,这或许是主要目的。项羽这个人心思比较重,恩仇必报的他,自然不会忘记章邯害死他叔叔项梁的仇恨。
所以坑杀二十万秦军,那就是为了祭奠项梁的在天之灵,也是为了报复章邯。章邯作为秦军的首领,二十万大军在手却全都给项羽杀了,唯独他自己活了下来。
最可气的是,项羽居然让章邯依旧回秦国的地盘上做个闲散的王爵,这是人干的事情吗?秦国百姓的父亲、儿子和兄弟全都被章邯给害死的,他现在敢回来称王,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
第二个目的就比较实际了,项羽没有那么多粮草来养着这帮士兵。秦军就算再可恶,那人家也是人,也要吃饭。二十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夜之间章邯把这个难题抛给了项羽,总不能还让秦国养着这帮人吧?那人家秦国也不能答应啊。至于让二十万秦军去攻打秦国,似乎也不是什么太现实的事情,所以项羽表示也很无奈,杀了他们还不是因为手里头紧张嘛!
参考资料:《史记》
项羽为何杀了大将宋义?项羽又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个人认为原因是因为项羽愿意这么做,另一个原因是他有那个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