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越南入侵中原骑大象攻城,守城一计坚守42天,有战象又如何,大家觉得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战象没什么了不起。
萨沙打游戏《真三国无双》,就最喜欢骑战象。
战象很大,骑在上面的视野比较好,冲击力也强。
其实,中国就是使用战象最早的国家。
在商代,中国的气候温暖,黄河长江流域都有大象存在。当时就有人巡抚了大象,作为象兵使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记载“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说明商纣王时期商军在征伐东夷的战役中大规模使用了战象,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战象有几点优势:
第一,可以使用强悍的冲击力,冲乱敌人步兵方阵,踩踏敌人步兵。由于大象体型巨大,不会惧怕敌人的长矛,这和战马不同。
第二,战象很高,可以作战大象身上居高临下射箭,射程更远。
但是,战象具有很大的弱点。
所以,战象只能用来对付准备不足的敌人。一旦敌人占领区也有大象,知道大象的弱点,战象也就不成威胁。
为啥?
大象最大的问题是胆小。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只要活到成年,大象就没有天敌,也就没有值得害怕的东西。
但在幼年时期,大象还是有一定威胁的。
别看大家那么大,其实它很胆小。一旦遭遇惊吓,大象会出现奔逃的现象。
中国对付大象,要分为两个时期。
在宋元之前,对付大象是比较困难的。
但只要利用强弓硬弩连续射击,或者使用火攻、挖陷坑,大象一旦中招, 就很容易受惊。
西方的战象很多时候都是全副武装,全身都披着铠甲。
但这种在东方很少见,主要是这套装甲价格非常高。
大象一旦被强弩射中,即便象皮很厚,也会受伤。
受伤的大象会立即胆怯,四处乱跑。
受惊的大象会失去控制,往往会践踏自己人。
宋元开始,战象就更不行了。
随着火药武器的出现,大象更容易受惊。火药爆炸声,可以将大象吓跑。
另外,火药内武器对于大象的杀伤也更厉害。
尤其是发射类武器发射霰弹,大象即便有战甲也是挡不住的。
大象也会受伤很重,立即会受惊。
其实,抛去以上不谈,式样战象的花费也很大。
大象的食量惊人。一头成年大象每天大约会吃下330磅的食物,而食物的种类主要是水果、蔬菜,其中40%是无法消化的。但这些食物足够满足大象每天所需消耗的热量。大象之所以长胖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多,而且进食时间长,几乎一天16个小时都在咀嚼,更主要是其本身的新陈代谢缓慢,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损失,大部分的热量都被存储了起来,因此大象吃草也会长胖。
大家算算,大象一年要吃多少食物,谁养得起。
宋朝越南入侵中原骑大象攻城,守城一计坚守42天,有战象又如何,大家觉得呢?
在冷兵器时代,最具战斗力的兵种当属骑兵了,而骑兵也有区别,大部分骑兵骑马,中亚地区也有骑骆驼的骑兵,在沙漠里称雄,不用打,先耗死那群骑马的。
而东南亚盛产亚洲象,被当地人驯化后,便有了骑兵中的“坦克”:象骑兵。
北宋第一次与象兵对抗北宋第一次与象兵对决发生在立国初期,对手是当时我国南部的割据政权南汉国。
南汉国从现在看,大概是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地区。
为了收复这片土地,赵匡胤派出了被小说《杨家将》黑出翔的宋初名将:潘美。
潘美率领大军攻打南汉,南汉国使出了杀手锏,重骑兵大象兵到达战场,宋军登时大乱,这从小在中原长大的士兵哪里见过这种皮糙肉厚的大家伙?
但此时的宋军可不是后来的那帮怂货,再加上有潘美这位名将坐镇,很快,宋军稳住了阵脚,这大象再大,也是动物,是动物就怕火,而此时宋军还装配了战车,可以有效阻止象兵冲击。
于是潘美下令,骑兵全部后撤,到两翼待命,,战车部队最前,弓弩兵在战车之后,用火箭专射大象腿部,这一射不要紧,大象见了火光哪里还拉的住,撒丫子后撤,南汉军相互践踏死伤无数,此时,宋军骑兵又从两翼杀出,南汉军瞬间土崩瓦解。
宋军大胜。
第二次与象兵作战从宋仁宗时期开始,在越南北部的政权交趾开始不老实,屡屡侵犯宋朝边境,此时的宋朝,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对于交趾的挑衅,是一忍再忍。
但是熙宁八年,交趾似乎觉得宋朝好欺负,于是发动六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我国广西,而陆路部队,就有这帮孙子最引以为傲的部队:大象兵。
此时的宋朝皇帝是宋神宗,他派出名将郭逵抵抗交趾军的进犯。
也不知道是不是交趾没人研究历史还是怎么滴,大象兵被北宋军用同样的方式给干掉了,宋军节节胜利,一直打进了交趾国,国王李乾德投降。从此以后,交趾再不敢侵扰宋境。
这就是宋朝对抗大象兵的两次战争,可以看出,看似吊炸天的象兵部队,在领先的科技智慧面前,成了战斗力不到5的渣渣。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宋朝越南入侵中原骑大象攻城,守城一计坚守42天,有战象又如何,大家觉得呢?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宋朝时越南入侵史称“交趾入侵事件”,最后以北宋完胜而结束。
战争开始于公元1075年九月,至第二年十二月结束,历时一年三月有余。说来可笑,交趾(越南)出兵北宋的理由竟然是干涉正在进行的“王安石变法”,作为变法的发起人和掌舵者,王安石当然不能容忍交趾这种干涉北宋内政的作法,果断出兵,最后大破敌军。
交趾每攻占北宋一地,就在当地张贴榜文道:“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济。”可谓是可笑至极。
交趾自九月出兵,首先进攻北宋广南西路的古万寨(今广西扶绥西北)。十一月,交趾正式出兵,号称八万,水陆并进,水路越过珠母海(今北部湾),于同月下旬先后攻占钦州(今广西钦州)、廉州(今广西合浦);陆路攻占邕州(今广西南宁)所属的太平(今广西崇左)、永平(今广西宁明南)、迁陆(今广西宁明东)及古万四寨。十二月上旬末,交趾军进攻邕州,知州苏缄率领城中二千八百人将士奋勇抵抗。
交趾入侵的消息传到北宋朝廷后,北宋政府于十二月下旬,派军南下抗击,王安石亲撰《讨交趾敕榜》。在宋军尚未出发时,邕州在被围四十二日后失陷,知州苏缄战败自尽。公元1076的八月,宋军到达桂州(今广西桂林),相继收复失陷城池,交趾战败逃走。十二月十一日,交趾军屯守决里隘,并以象阵对抗宋军,宋军以强弩射象,刀砍象鼻,象群乱作一团,纷纷逃回,交趾大败,宋军趁机攻占机榔县,一部分宋军占领门州(今越南同登)。交趾军不甘失败,又于交口隘设伏兵,宋军绕过交口隘,于同月下旬直达红河边,距交趾首都交州(今越南河内)不过三十里。交趾大惧,将所有船只移往南岸,阻止宋军渡河。宋军遂采取诱敌之计,交趾果然中计,出兵数万渡江来战,中伏大败,交趾洪真太子等战死,遂割地称臣,向宋求和。
此次北宋出兵,号称十万,实际上只有“兵四万九千五百六人,马四千六百九十匹”,由于路途遥远,宋军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因此病死很多,回师时,仅“存二万三千四百人,马三千一百七十四匹”。需要特别交待的是,在交趾之战结束前两个月,王安石再次罢相,从此再也没有进入北宋中枢。
宋朝越南入侵中原骑大象攻城,守城一计坚守42天,有战象又如何,大家觉得呢?
广西南宁,有历史记载,越南围攻南宁,守军据守城墙,城墙距离河其实也不远,断水,城破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