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商队驼队从中亚到长安,正常行走无战乱情况下,往返一趟要多长时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很久。

古代路上丝绸之路,的距离是很远的。

一般会从长安出发,穿越中国的西北,整个中亚地区,再经过中东达到今天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

而这条路线,直线距离就有6000多公里。

路上丝绸之路不可能走直线,需要从北方绕行,实际行走距离应该超过8000公里。

为了防止迷路,牲口受伤和遭遇野兽或者匪盗袭击,商队是不会走夜路的,只是白天走走。

如果是商队运载沉重货物,又没有像样的道路,一天走40里到60里就算很不错了。

在丝绸之路一些恶劣环境,比如沙漠、戈壁之内地区,行走速度就更慢,一天走二三十里都算不错的。

这样平均算起来,一天不过走20公里左右,也就是40里。

那么8000公里距离,就要走长达400天,也就是1年时间了。

也就是说,才西安出发,商队要走1年才能到达后来的奥斯曼帝国。

那么,到达中亚要多久?

丝绸之路北线是要经过碎叶城的,就是李白的出生地。

碎叶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城市,从西安出发到这里也有3000公里以上的距离。

按照这个速度,也需要走上150天,也就是5个月,来回也要10个月时间,差不多1年。

其实古代丝绸之路最大的问题到不是远。

因为中国的商团,是不需要将货物运到土耳其的。

他们只需要走到中亚某个城市,将货物卖给当地突厥或者阿拉伯商人即可。

突厥或者阿拉伯人商人,会自行运输到各地包括今天土耳其销售,进而运到欧洲。

期间,也可能经过多次倒手。

表面上丝绸之路很长,其实有很多商队各自负责一段,几百年都走同样的道路,还是很熟悉的,难度有限。

丝绸之路最主要的危险不是自然,而是匪盗甚至官军的武力威胁。

在这里,到处都是游牧民族的匪盗,商队就是他们的肥羊,抢了货物还会将商人绑架勒索,没钱就成为奴隶。

古代的商队驼队从中亚到长安,正常行走无战乱情况下,往返一趟要多长时间?

在几千年前,中西方文明已相互撞碰交流啦!中国史书就有周穆王西行会西王母的故事。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正式出现在史书中则是汉朝博望侯张骞凿通西域之后。1877年,德国人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汉代开避的商路标注为"丝绸之路”,这一叫法很快被国际社会采用。

汉代丝绸之路以长安(东汉以后为洛阳)为出发点,一路西行,分北,中,南三条路线越葱岭经中亚阿富汗伊郎,伊拉夹叙利亚达地中海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全犬644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

从中亚到长安约九千余里,古代商队以骆驼为代步具,一趟得走多长时间呢?

现代交通运输发达,从西安到乌鲁木齐,乘飞机仅四个小时,乘火车快车需24小时,慢车得48个小时。如果到达中亚地区需增加一倍时间就可以啦,在两千年间的古代是不可想向的。蒙古骑兵每日行军距离是80里左右,二战时德国坦克部队也仅有这个速度。

古代商人以骆驼为交通工具,有天行走距离也就三四十里,从长安到中亚八千多里路程,正常情况下需要二百多天时间才能到达,即八个月右。

古代的商队驼队从中亚到长安,正常行走无战乱情况下,往返一趟要多长时间?

《百战奇略》中,司马懿将伐辽东,魏明帝问其,来回需时几日?司马懿说,去时一百天,作战一百天,休整六十天,返回一百天,共须一年可回。由此,依洛阳至辽东的路程,再对照长安至中亚路程远近,可推算出中亚至长安须走几日。商队行进速度,与大军长途行军,可能差不多

古代的商队驼队从中亚到长安,正常行走无战乱情况下,往返一趟要多长时间?

由于丝绸之路的兴起,有不少的商队都会从中亚到长安长途跋涉进行商业交易。我们要知道它们2113之间的距离极其的漫长,尤其是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连道路都不平整,一来一回需要很长的时间。

丝绸之路,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连接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友谊之路,也是一条促进东西方之间文化,经济,军事等多重发展的“天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天的西安),因为它最早是由西汉张骞所开辟的,而西汉的首都就是长安。东汉时期,因为班超也曾出使西域,而且东汉首都为洛阳,所以当时的丝绸之路便将起点从长安改为洛阳,但尽管如此,这条“天路”还是要经过长安。

要很久。古代路上丝绸之路,的距离是很远的。一般会从长安出发,穿越中国的西北,整个中亚地区,再经过中东达到今天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而这条路线,直线距离就有6000多公里。

路上丝绸之路不可能走直线,需要从北方绕行,实际行走距离应该超过8000公里。

为了防止迷路,牲口受伤和遭遇野兽或者匪盗袭击,商队是不会走夜路的,只是白天走走。

如果是商队运载沉重货物,又没有像样的道路,一天走40里到60里就算很不错了。在丝绸之路一些恶劣环境,比如沙漠、戈壁之内地区,行走速度就更慢,一天走二三十里都算不错的。这样平均算起来,一天不过走20公里左右,也就是40里。那么8000公里距离,就要走长达400天,也就是1年时间了。也就是说,才西安出发,商队要走1年才能到达后来的奥斯曼帝国。

一个是最理想的来回时间,也就是中间不出任何意外。一个是比较现实的来回时间,也就是中间包含可能出会现的意外,比如战乱,劫匪,盗贼,恶劣天气等。

那么,到达中亚要多久?

丝绸之路北线是要经过碎叶城的,就是李白的出生地。碎叶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城市,从西安出发到这里也有3000公里以上的距离。按照这个速度,也需要走上150天,也就是5个月,来回也要10个月时间,差不多1年。

其实古代丝绸之路最大的问题到不是远。因为中国的商团,是不需要将货物运到土耳其的。他们只需要走到中亚某个城市,将货物卖给当地突厥或者阿拉伯商人即可。突厥或者阿拉伯人商人,会自行运输到各地包括今天土耳其销售,进而运到欧洲。期间,也可能经过多次倒手。

而且来回肯定要运输货物,所以整个队伍能走个四五十里路就挺多的了,我们也知道丝绸之路,这一路有不少的荒漠地带,根本就没有什么道路极其难走。

所以如果是这样算的话。同专中亚到长安必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这仅仅是一趟,如果是往返的话,怕是要一年才可以属。当然中途还不能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不然时间会拖得更久。

所以说古代丝绸之路走起来真的是十分的艰难,因为它毕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也凝聚了不知道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从中亚到长安来回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对外交流之远之密切,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古代的商队驼队从中亚到长安,正常行走无战乱情况下,往返一趟要多长时间?

谢谢悟空邀请。古代的商队驼队从长安和洛阳为起始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早期的丝绸之路中国商人就己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而良种马及其适合长距离运输的骆驼,因为骆驼耐渴,耐旱,耐饿的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用于商旅运输,往返一趟怎么也得一百天。

古代的商队驼队从中亚到长安,正常行走无战乱情况下,往返一趟要多长时间?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天的西安),因为它最早是由西汉张骞所开辟的,而西汉的首都就是长安。东汉时期,因为班超也曾出使西域,而且东汉首都为洛阳,所以当时的丝绸之路便将起点从长安改为洛阳,但尽管如此,这条“天路”还是要经过长安。

前几天有位老哥私信昊童,问,丝绸之路如果打一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全程)?这个问题昊童给出了两个前提,一个是最理想的来回时间,也就是中间不出任何意外。一个是比较现实的来回时间,也就是中间包含可能出会现的意外,比如战乱,劫匪,盗贼,恶劣天气等。

关于这个问题的两个前提答案,昊童会一一的为大家讲解,还请不要着急(以下内容为个人见解,不喜勿喷,谢谢)。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以洛阳(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大秦(古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统称,并非秦朝)为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这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为6000——14000公里(丝绸之路广义上的终点是大秦,但因为他的分支众多,所以不好计算),为了方便计算,昊童就以史学界基本都认可的7000公里做标准。

这里请注意,前文提到的7000公里是纯粹的直线距离,但事实上当时的丝绸之路崎岖不堪,而且要翻阅大量的山川和低谷,所以在当时来说根本不可能完全的走一条直线,所以我们以8000公里为基础距离。另外,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工具为骆驼,而骆驼的行走速度(商队总不可能全速奔跑吧,他们也要沿途经商)说实话比人步行快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们以每天50公里做计算。

那么这个问题的第一前提答案便出来了,8000乘2,再除以50,结果是320天。所以,如果古代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不遇到任何意外,那么他们来回一趟所需要的时间就是320天,大约为1年。

有了第一前提答案,我们就可以在这上面略微的再次计算,比如我们假设商队这一路上遇到两次恶劣天气,共计耽误2周。在遇到两次战乱,共计耽误2周。在遇到两次劫匪或强盗,共计耽误1周。那么第二前提答案也就出来了,14加14加7加320,结果是355天。

综上所述,古代丝绸之路来回走一趟,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

文章最后昊童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丝绸之路的几个知识点

①路上丝绸之路始于汉武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始于汉武帝时期,但当时因为条件限制所以非常简陋,直到南宋初期(宋高宗)海上丝绸之路才迎来了大发展。

②古代的中国商人并非全部都从长安或洛阳出发,然后一路到达大秦。实际上,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一定都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来到中亚的某个地方,然后在当地就将自己的货物卖给西方的商人,比如阿拉伯人,随后就可以带着交换的其他货物或金钱返回。

③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路线,因为经过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古人们会不断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线,而且也会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灵活变化。所以就昊童个人而言,仅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就多达三条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