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杀倒不见得会杀,但慈禧太后基本就废了。

她的下场可能三种。

第一,叶名琛的下场。

叶名琛在鸦片战争时期装*装过了头!

洋鬼子都杀到他总督衙门门口了,叶名琛还不挪窝。

因为他在总督衙门建了一个“长春仙馆”,里面祭祀吕洞宾、李太白二仙;一切军机进止都取决占卜。

到了洋人杀了进来,叶名琛才慌了,试图逃走已经来不及了。据说他当场双目流泪,呻吟“两大仙误我”。

结果洋人倒也没有宰了他,将他抓捕后押送到印度加尔各答囚禁了起来。

据说英国人也没有虐待他,给予生活上的优待。

叶名琛就在印度住了1年多,又气又闹,最终病死在加尔各答。

如果慈禧被捕,说不定也会被押到哪个国家去,或者就扣在香港,扶持光绪帝或者其他人上位。

第二,石敬瑭的下场。

洋人对于慈禧是没有好感的,但还需要慈禧的政府来维持中国局面,便于他们捞钱。

很有可能,慈禧会变成石敬瑭那种儿皇帝,从此被扣在中国某地,附近都是洋人的军队。

慈禧从此只想有部分的权力,大事都要在洋人命令下行事

第三,溥仪的下场。

说不定连石敬瑭都做不了,慈禧连一点权力也没有了。

洋人留下慈禧只是做个吉祥物,实际上像经营印度或者越南那样,自己组成傀儡政府管理中国。

反正,当时中国是不缺买办的。

至于杀慈禧,没有人会杀,毕竟她是中国最高统治者,杀了会有不利影响。

其实,对于慈禧这种人,失去了权力就比死还难受。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列强之所以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难道他们会天真的以为,凭借几万人的军队就能征服占领一个东方大国吗?显然不是的,他们这么做的最大的目的一是想从通过劫掠以及战争赔偿中获取一些短期的利益,二是发泄对他们眼中的肥羊竟然反抗的不满,借此震慑清朝,想获取长期稳定的在华利益,那么其实我们就可以明白,他们不会而不是说敢不敢杀死慈禧太后,这个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说列强不会呢?原因如下:

首先,通过分析列强发动战役的目的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主要还是为了维护以及获得在华利益,才联合起来对华作战的,那么杀死一个可有可无的老人,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不仅名声上不好听,而且杀死中国最高的统治者,他们又上哪去找到一个替代品,成为他们在华利益的代表,并且亲善,听话的,最重要还是能够有足够分量,镇得住整个国家的人物,这可不是随便某个满清王爷,官员就能做到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代言人的列强,那么他们在华利益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这就背离了他们的最初意愿,而且杀死慈禧对于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还会使他们的既定利益受损,所以他们不会杀。

另外,即便说慈禧在中国的爱戴程度不高,但毕竟是一国统治者,一旦被列强所杀,必然会激起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和抵制,无形中给自己在华利益制造无数可能的障碍,毕竟忠心于满清,忠心于慈禧的人大有所在,而且即便是普通人,这种也是一种奇耻大辱,对于好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反抗的情绪必然无限制的增高,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利益,反而对自己在华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这种事列强不会去做,毕竟列强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即便部分人头脑发热想要处死慈禧,其余人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利益受损。

所以说,列强即便抓住了慈禧太后,也不会杀她,反而更大可能是以此要挟,榨取中国人的更多财富和土地,获取更多,更大的在华利益,毕竟列强一向奉行的还是利益至上的原则。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不好说。不过,可以肯定一点,慈禧太后即便是不死,其权力也会被光绪剥夺。结果只有两条路,一是被囚禁,二是被大卸八块。为什么这么说呢?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想发动政变,让袁世凯派兵围攻慈禧太后,想杀了她。慈禧太后一旦没有了权力,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慈禧在离开北京的时候,又杀死了光绪帝宠爱的珍妃,光绪一旦掌握大权,99.99%的可能,会把慈禧太后大卸八块。只可惜,这只是假设,要是能成真,不知道慈禧的下场会是什么样子。

八国联军侵华之前,光绪帝实行了“戊戌变法”学习洋人。慈禧太后在当时,也希望国家强大,但是又害怕光绪独揽大权。光绪帝在变法的时候,触犯了一些旧贵族和大官僚阶级的利益,结果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加上当时慈禧太后,又听说光绪想派袁世凯发动政变杀慈禧。慈禧立即发动“戊戌政变”,围剿变法派人士。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同情光绪帝,且列强们还庇护变法派人士,护送他们出国。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并想将其罢黜,由于外国势力的干预,慈禧太后最终又没有那么做。但是对洋人,怀恨在心。

当时北方爆发义和团起义,清廷无力围剿,慈禧就把义和团引进北京对抗洋人。在遭到洋人多次反对以后,慈禧放任不管。最终,局势失控,八国联军合伙侵华。慈禧如果不怕洋人,她就不会逃跑。说明她担心,担心洋人把她抓住。抓住以后,多半是夺了她的权,让光绪亲政(光绪帝如果有日本明治维新那种深度与魄力,多半会受到列强的尊敬,那么历史就会改写)。不过,慈禧在当时也不敢杀光绪,怕杀了光绪局势更乱。这么说,光绪也有可能不敢杀慈禧,毕竟朝中很多大臣跟慈禧穿的一条裤子。出于大局考虑,光绪很可能先把慈禧抓起来,然后软禁。即便不会被光绪帝杀死,最后估计也会被慢慢折磨死。总之,慈禧太后一旦没有了权力,结局会很惨。

还有,光绪的死也是一个谜,偏偏死在慈禧太后的前面,且两人就隔了一天。所以,在2008年,专家经过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进行了专业鉴定,结果证实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明白人都知道,她一直不想让光绪亲政,也不想在死后让其掌握权力。所以,在将要死之前,先把光绪给毒杀了,自己才慢慢死去。在晚清,最毒的女人,莫过于慈禧,死的时候还要拉一个人垫背,呜呼哀哉。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八国联军之所以入侵北京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打砸教堂,滥杀洋人。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来之前,慈禧害怕洋人报复,匆匆忙忙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躲避洋人的追捕。

(八国联军)

那么,如果慈禧没有逃跑,被洋人抓到,洋人会怎么处理慈禧呢?

按照一般的理解,洋人会杀掉慈禧。就算不杀掉,也会让慈禧下课,把光绪扶起来。毕竟光绪在实施“戊戌变法”的时候,就深得洋人的同情,洋人非常支持光绪搞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洋人还积极帮助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逃出中国,躲到外地去避难。

因此,洋人如果打进北京,把慈禧太后抓住,他们绝对不会放过把慈禧搞下来,让光绪皇帝上位这样一个机会的。

不过,这其实只是一般的理解。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情况似乎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洋人虽然没有抓到慈禧,但是,并不是他们抓不到。如果洋人对慈禧一通穷追猛打,抓住慈禧,其实是很容易的。最终洋人并没有对慈禧一通穷追猛打,说明洋人其实并没有把慈禧当作一个必须要拿下来的对象。否则的话,在后来与李鸿章签约“辛丑协议”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把“让慈禧下课”作为一个条件。

(慈禧)

那么,为什么洋人最终并没有为难慈禧呢?

一、慈禧是洋人最恰当的中国代理人。

为什么说慈禧是洋人最恰当的中国代理人呢?

我们从慈禧在逃难过程中的表现,就可以看明白这一点。

慈禧最早宣称要向十一国开战。可是,当洋人往北京城打来的时候,慈禧很快就发现洋人的炮火太猛,义和团所谓“刀枪不入”的话,不是神话,而只是笑话。因此,她一边逃跑,一边迅速转变态度,通知各地剿灭义和团,并赶紧让李鸿章进京,和洋人谈判善后事宜。同时在下了一道向列强示好的“罪己诏”中,讲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

由于慈禧的态度非常好,对洋人的诉求积极配合,并且把责任推到载漪这样的亲王身上,认为是他们乱政,才会出现纵容义和团攻打洋人的诏令。因此,洋人非常高兴,对这样的慈禧,自然不会太为难了。

不但不会太为难,而且还会努力把她放在位上,认为她是最恰当的中国代理人。因为如果把光绪扶持起来,光绪可没有慈禧那样听话。而且,光绪还要搞励精图治那一套。如果清朝强大起来了,洋人或许就不好控制了。

(李鸿章旧照)

二、慈禧在位中国会更乱。

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很多督抚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相约不听中央的号令。这件事其实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这样一个国家,已经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这当然是洋人们非常希望看到的情况。毕竟虽然当时清政府已经腐朽,但是真正要想把清政府灭亡,把中国吞并,并不容易。能够让中国分崩离析,互相内耗,自然是列强们非常期待的事情。而让中国尽快走向分崩离析的边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慈禧当政。

慈禧当政,除了各省的督抚不太听从慈禧调遣外,还会触发很多矛盾。比如维新党和守旧党之间的矛盾,革命党和立宪党之间的矛盾,满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如此众多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正适合列强们在中国这块地盘上大展宏图。

三、慈禧是清朝最确定的因素。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当时,西方列强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意见是不统一的。美英等列强,由于与中国隔得比较远,他们希望中国能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希望能从中国攫取更多的资源。而俄国、日本这些列强,因为和中国隔得比较近,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能获得中国更多的土地。

由于列强各怀鬼胎,因此,都想扶持自己的代理人。但重新选择代理人,无论是维新党还是革命党,前途都无法预料。而且,列强的意见也无法统一。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选择继续让慈禧执政,显然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一种选择。因为慈禧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怎么对付慈禧,大家也很有办法。也就是说,慈禧算得上是最稳定的因素。洋人当然更愿意慈禧在位上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这个“敢”字用得非常好,不用说,当然是“敢”的。

关于庚子国变,最可笑的一个说法,应该就是义和团运动打消了八国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了。

事实上,在庚子国变的战事之中,给八国联军造成最大伤亡和困难的,一直都是清军,尤其是由德国教官操练的聂士成武卫前军,正是由于其经过全套的西式训练,使用先进的西式装备,才能够在天津一路节节抵抗。

至于义和团也好,董福祥的武卫后军也好,还是清朝八旗的新军也好,这些旧式的军队和武装暴民,最大的战绩,就是弄死了德国的公使克林德和日本公使馆的秘书。

真正开枪放马的时候,这些人都是纯粹的豆腐渣,乃至于在当时人的日记里,甘军,也就是武卫后军逃窜西北的过程中,也是一路的烧杀抢掠。

当然,这种可笑的故事,必须讲下去,甚至在《走向共和》电视剧里还有所谓的山西义和团在娘子关大败八国联军的说法,而这实际上是当时娘子关守将彻头彻尾的谎报军情和讳败为胜。

在整个庚子国变期间,义和团和旧军没有取得过哪怕一场的胜利,甚至给敌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亡都做不到。

所以,你指望这么一群战斗力和现实战绩都不如非洲祖鲁人和缅甸人的废渣,来打消八国联军的侵略野心不是很可笑吗?

南非祖鲁人、阿富汗人、缅甸人、锡客人,都曾经给予西方侵略者沉重的打击,那是成千上万的伤亡,最后这四家没有一个没被吞并的,怎么到了中国,只损失了1/100规模,就打消了瓜分的念头?

当你了解了这些背景,就能够知道,如果慈禧太后没有逃离北京,被八国联军抓住,那么她很可能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一位被“公审审判”的“君主”。

因为八国联军的诉求各异,但是在惩办“祸首”的问题上是有共识的,哪怕是在出兵兵力以日本、俄国为最多的情况下,也因为德国公使被害而让德国元帅瓦德西来担任联军的统帅,可见,在他们的外交思维里,这场战争的“惩戒”意义远远大于其他意义。

如果慈禧和光绪被抓,可以肯定,八国联军会对慈禧进行真正的“惩戒”,同时扶立支持光绪恢复清朝中央政府的统治。

因为在西方国家眼中,光绪是开明派,是改革派,而慈禧是顽固分子。

如果不是李鸿章在日后的谈判中,拼命力争,把慈禧从祸首名单中划掉,她作为此次“拳乱”祸首的惩处是根本逃不掉的。而之所以划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恰在于她带着光绪逃亡西安,让联军不得不面对一个“完整的清朝中央政府”来谈判,既然抓不到祸首,自然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所以说,敢,肯定敢,而且还很想,只不过做不到罢了。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如果慈禧太后没有跑,而恰巧又被八国联军捉住,是不存在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这类问题的,因为根本就不会杀,也不可能杀,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

在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中,欧美七国从来没有杀害其他国家君主的传统。当时的欧美列强,在打败或征服一国,尤其是亚欧的君主制国家之时,即便是将其国作为殖民地,也不会杀害该国君主,最大的限度就是流放或迁移他地。而将其作为傀儡掌控,则是更普遍的做法。

这与欧美尤其是欧洲君主国家的传统有关,在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奉行的是贵族统治。国与国与之间,君主与君主之间,在对待对方国家君主的时候,都有一种默契,即无论胜败,对方的君主都是能够得到保全的的。因为欧洲常年纷争,胜败无常,除了维护贵族统治,对对方君主的宽容也无疑是给自己退路,而这个久而久之即成了传统。

因此,当拿破仑战败,也仅仅是流放;缅甸被英国所灭,缅甸国王也是被迁往印度;沙俄皇室被苏维埃处决,遭至欧美众多国家反对也出于此。因此,慈禧被欧美列强杀害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八国之中的日本,对于敌国则较欧美国家更加残忍。但纵观历史,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王国以及朝鲜,其君主或王室,尽管可能有被各种暗杀或怎样,但并没有直接被害的情况。更不用说在八国联军之中,日本并不是领导国。因此,慈禧被杀害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清末,慈禧太后毕竟是大清事实上的君主,同时在大清国臣民中有很高的象征作用。如果八国联军对慈禧太后处理不当,则在清国或许将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而这对于八国联军并不是什么好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