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国的军队戴不戴头盔?为何兵马俑没有戴头盔的影视剧中却都顶盔披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大问题,我简单说说。
第一,冷兵器时代,头盔其实并不普及。
很多人被古罗马电影误导,认为古代军队士兵应该是每人都带着金属头盔的。
其实,即便是古罗马军团,也只有骑兵和精锐的部队才大面积普及金属头盔。
而普通的罗马军团,很多士兵是没有金属头盔。
第二,战国时期头盔比较昂贵。
要知道,在铁器还很少的时代,青铜器是主要的防具和武器。
而中国的铜产量有限,所以青铜器的价格并不便宜。
在武器中,一般只有戈、矛、箭的头才是青铜,其余都是木质。
而如果铸造一个青铜头盔,花费的青铜是不少的。
关键在于,头盔装备量很大,秦军动辄出兵几十万,准备几十万个金属头盔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第三,战国时期头盔的用处有限。
大家可以看到,秦军士兵的衣甲都是很简单的,只有少数金属甲片。
这种衣甲只具备一些防御远程弓箭的能力,对于冷兵器肉搏的防御作用非常有限。
而古代的步兵重兵方阵作战,首先使用弓箭杀伤敌人,减弱对方的实力和士气,但决定性的仍然是双方激烈的冷兵器肉搏。
而当年肉搏主要还是戈、矛、剑等武器,攻击的范围主要是敌人的胸腹要害,而不是脑袋。
谁都知道,人的脑袋闪躲较为灵活,而且颅骨坚硬,基本击中未必能够毙命。
相反,只要刺中胸腹要害,不死也会失去抵抗力。
所以,这种作战中,应该优先装备较为厚重的衣甲,头盔则是次要的。
现在衣甲尚且搞不定,何谈头盔。
第四,秦军勇敢的表现。
秦军之所以能打,重要原因是士兵为了悬赏而勇猛善战,敢于主动攻击,亡命攻击。
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穿着厚重的衣甲,自然难以快速机动进攻作战。
因为负重太大,人走路尚且缓慢,何谈高速冲锋。
比如魏国的重装步兵,每走一二十步就必须停下重新列队,敌人早就跑了。
所以,很多秦军士兵宁可不戴头盔,穿着轻装衣甲,也要灵活的冲入敌阵作战。
历史上秦国的军队戴不戴头盔?为何兵马俑没有戴头盔的影视剧中却都顶盔披甲?
看过秦陵兵马俑的朋友,都会对一个现象产生疑惑,那就是展出的秦始皇兵马俑,都不佩戴头盔,有的甚至还不穿盔甲,只有布衣。那么,历史上的秦军,真的打仗都不戴头盔吗?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崇尚武力,他们在战斗中英勇无畏,不惧牺牲,戴个头盔反而是个累赘,反而妨碍了他们杀敌立功。 的确,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原因就是军士们依靠在战场上的杀敌数,就可以封侯拜将,封妻荫子。
因此,这极大提高了秦军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可以在战场不顾性命,忘死杀敌。所以,秦军可以不戴头盔,甚至不穿铠甲去战斗。但是,说这话的人,可能忽略了一点。当时秦军的“弩箭”也是非常有名的,还有那长达数米的秦戈,可这些兵器,也并非秦国独有,六国的军队也装备了强弓硬弩,如果秦人单凭一腔人血,不带头盔就上战场,那伤亡率就可想而知了。
近年来,随着“秦军铁胄”这一文物的出土,则更是在文物上证明,当时的秦军,是有头盔的。而且,他们的防御效果一点也不差。具体实物如下图所示,不仅头盔如此严密,秦军的甲胄也相当了得: 可为何兵马俑没有头盔呢?
一种解释是,这支部队是秦始皇的亲兵卫队,正在接受秦始皇的检阅买这个时候他们出于礼仪,是不能戴帽子的,所以没有头盔。
第二种解释是,秦军在作战之前,是不带兵器和头盔的,有的甚至仅着布衣。在他们的身边,有专门负责运输武器装备的战车,一旦有战事,他们才会穿上装备。
历史上秦国的军队戴不戴头盔?为何兵马俑没有戴头盔的影视剧中却都顶盔披甲?
历史上的秦国军队是不戴头盔的。这主要和秦国崛起的历史以及秦人风俗相关。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秦兵马俑的形象虽然高大,但兵甲基本仅护住心腹等关键部位,而且并不戴头盔。这是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秦崛起的历史来看。秦先祖最初被周天子封在西北边陲,负责为周天子养马,此时国力很弱,无法与中原等地诸侯国相比。在当时的生产力下打造一幅盔甲,耗费巨大。秦国力很难负担。同时,由于在边地,长时间与西北游牧民族接触、作战,秦兵也更为骁勇善战、更加彪悍。韩非子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他说: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朱熹也说过:“秦人之俗,大抵尚气。先勇力,忘生轻死。”如此蛮勇的秦兵,作战时注重进攻、防御性的甲胄反而居次。
其三,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打破世袭制,实施“军功制”,按照在战场上斩首敌军的首级多少来封赐爵位。这一制度让秦兵更加勇猛,在战阵中不惜一切冲锋向前,只为能收获更多的首级,从此摆脱“人下人”的地位,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敌人脖子上的人头,在秦兵眼里就是明晃晃的“权力和财富”,这个时候恨不能身轻如燕,跑在别人前面多砍几个头,哪里肯顶着几十斤重的盔甲拖慢自己的脚步?
其四,在秦始皇大一统后,虽然秦国国力强盛,但秦军勇武之风未变,北阻匈奴、南征百越,很多过去的作风、制度仍然沿袭下来。兵马俑是照着当时秦军的真实风貌塑造的,因此时隔千年,我们仍能感受到历史上秦军锐不可当、气势如虹的情景。
但现在一些影视剧中可能会出现秦军头盔的画面。这主要是因为电视剧并不是完全复原历史原貌,毕竟因为历史知识、制作经费等原因,会出现一些偏差。
历史上秦国的军队戴不戴头盔?为何兵马俑没有戴头盔的影视剧中却都顶盔披甲?
的确不戴头盔,而且从武器装备等各方面,秦军也并非战斗力最强。
那么秦军强大在哪里呢?答案是:秦王。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历史上秦国的军队戴不戴头盔?为何兵马俑没有戴头盔的影视剧中却都顶盔披甲?
我来说下我的看法,我认为这跟秦军的战法有关。秦军的战法是先远程弓弩齐射,在那个时代这种远程齐射的威力可以媲美火箭炮,而且秦军的弩都是流水线作业出来的产品,配件可以互换。这就决定了秦军只要有充足的弩箭就可以保持长时间的远程齐射。多轮齐射之下大多已经把对方的士兵造成了伤害和大面积的减员。秦军这时候再派出持戈军阵向前突击,这样大部分军队是没办法抵抗的,对方军阵被冲乱以后手持短刀的轻装步兵排成密集阵型冲杀,那些失去了战斗力的部队就完全崩溃了。
秦军不戴头盔的习惯我们还要从头盔的主要作用来看,头盔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为了防弓箭抛射。我可以从很多欧洲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对方弓箭抛射的时候,本阵的长枪兵通过竖起的长枪摇动削弱扰乱抛箭的势能,同时低下头,用头盔的防护防止漏下的羽箭伤害到头部和面部。这也是宋、元、明三朝士兵都是大檐帽的原因,宋朝的步人甲还增加了金属面具加强头盔的防护。欧洲人也是使用金属面具来补充头盔防护力。我在很多类似话题中也说了这一点,包括护背旗、披风都有此类效果,都是为了扰乱和防止弓箭的伤害。
再说一点,在冷兵器时代,一只部队的战斗力是跟严苛的战场纪律有很大的关系。古代大凡经过严酷纪律训练的队伍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只有经济和军事强大的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魏武卒、陷阵营、白马义从、大唐陌刀阵等都莫不如此。拿破仑就凭借没有什么重装护具密集的骑兵部队阵型打垮了不可一世的马木留克骑兵。中国军队现在还保持着队列训练和叠豆腐块被子的习惯也是为了训练士兵的纪律性,这一点在地面作战的时候就体现出了其优点。秦军的战场纪律是同时期顶尖的存在,这些因素也可以考虑在内。
所以拥有强大弓弩技术优势的秦军除了前阵的持戈军阵以外根本就不需要头盔。而那些不戴头盔的轻装步兵都是精锐部队,更能代表秦军的强悍形象。所以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不戴头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