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在二战中表现如何?

为何每年胜利日阅兵,这款坦克总能引领地面车辆部队受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T34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中。

我们对比德军数量最多的4型中型坦克。

T34使用的是76毫米主炮,可以轻松4型坦克的正面垂直装甲。

T34采用倾斜式装甲,相当于70毫米垂直装甲,可以轻松抵抗早期4型坦克的75毫米短管火炮以及3型坦克的50毫米反坦克炮。

T34的机动性非常优秀,自己的60升油箱,和车身两边外挂的容量39升后备油箱,T-34的行程可达惊人的540公里。这个性能让以机动性著称的德军3、4型坦克都瞠目结舌!

实战中,T34发挥极为强悍的战斗力。

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国装甲部队开始遭遇T-34坦克,第一次双方遭遇是在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此次德军大量坦克部队,被少量T-34坦克重重了修理了一通,由此也开始了所谓的T-34恶梦。

实战中,德军发现他们的主力3型和4型中型坦克完全对不不了T-34。3型坦克的37毫米和50毫米火炮,从任何角度都无法击穿T-34的装甲。

战斗中,德军的37毫米坦克炮打在T-34上除了发出当当的响声以外,根本无法击穿它,它被德军装甲兵怒斥为“敲门砖”。

德军第42坦克歼击营的37毫米炮组提交一份日期1941年7月8日的报告内容: “从未见过的坦克出现在我部面前。我部立即开始炮击,射距缩短到200米之内,无法贯穿装甲,100米之内才可以击穿……”

坦克作战区域至少在300米以上,想逼近T-34几十米,几乎是不可能的。

50毫米短管坦克炮也无力在正面击毁T-34,即使在侧面射击,炮弹也往往被T-34坦克的倾斜装甲弹开。该火炮也被德国装甲兵视为无用之物,它的外号叫做“木头桩”。

德军坦克车长回忆到:我军坦克的前部被敌弹命中,装甲板开裂。3型和4型坦克的指挥塔被打飞。我们的装甲厚度不够,而指挥塔的安装方式也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说明敌军 T-34坦克的76.2毫米炮威力巨大。我记得很清楚,斯崔普中尉的坦克在50m距离向T-34发射4枚40型穿甲弹(PzGr.40),20米距离又发射一枚,一点效果都没有。无论我们怎么反复攻击,T-34都毫不畏惧地缓缓接近,我们的炮弹在它的装甲上弹飞。我们的坦克兵战士知道自己的坦克将在射程之外被敌军坦克击穿,我们的进取心和战斗精神正在因此减退,强烈的不安和 自卑笼罩着战士们。

直到战争结束,T34-76或者85仍然是让德国装甲兵做噩梦的武器。

看看他们的回忆。

1.1944.4.2号早上,3辆T3485中型坦克在波兰的南部和2辆德军4型H帝国军骑坦克在600米的距离交手。T34 85坦克在15分钟内将2辆4型坦克全部击毁,4型坦克向苏联坦克的正装甲开火14次,没有一次是有效的,几乎全部被反弹(1发75毫米炮弹打穿了 T34坦克的正面副装甲,)而T3485中型坦克向4型坦克开火时,最多只用3炮就可以将其粉碎。

2. 1944.9.11号早上,8辆 T3485中型坦克在华沙市区和6辆德军4型G坦克展开了巷战,仅仅10分钟就将德军坦克全部击毁(距离为560米左右),而自身只损失了一辆坦克,4型G坦克向他们开火45次,只有不到12次是有效的,而T3485坦克的攻击没有一次是无效的

3.1944.8.5号于基辅北部 德军中型坦克营长说:我不敢相信,这种苏联人的坦克竟然可以在1200米时就打烂我们的坦克,我们除了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外,几乎没有坦克能顶住它他攻击。

T-34坦克在二战中表现如何?

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开始研制的时间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从技术水平、生产数量、装备的国家、服役时间乃至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来看,T-34坦克当之无愧地成为苏联坦克中最著名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坦克","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综合平衡的一代名车",是"红军的骄傲"。T-34中型坦克是现代坦克的先驱。

1941年11月7日参加阅兵的T-34坦克

  关于T-34中型坦克,许多兵器爱好者耳熟能详,让我们来剖析T-34坦克的方方面面。   

首先,T-34坦克能在20世纪30年代末诞生在苏联,不是偶然的。从政治上看,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建设强大的苏联红军,需要大量的坦克。从军事上看,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是世界上经历战争最多的国家之一。西班牙内战、苏芬战争、哈拉哈河之战中,苏军均出动了大量的坦克。大规模动用坦克,显示出坦克这种兵器的强大威力,也暴露出T-26、БТ等轻型坦克火力和防护力上的不足,成为研制T-34中型坦克的契机。从工业基础上讲,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已经打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钢铁、机械工业雄厚的实力,为坦克工业的发展,打下了物资基础。从技术上讲,到了20世纪30年代,坦克技术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并开始从汽车、拖拉机技术中独立出来。苏联人广泛借鉴英、美等国先进的坦克技术,从"维克斯"坦克、"克里斯蒂"行动装置等方面"汲取营养",为苏联坦克技术的飞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1942年183工厂的T-34坦克装配线   

那么,T-34坦克的先进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采用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总体布置方案。二战前及二战中的中型坦克,多数采用发动机居后、变速箱在车体前部的总体布置方案。尽管它有许多优点,但传动轴通过战斗室,使整车的高度增高,是一个重大的缺陷。时至今日,动力-传动装置后置,已成为当代主战坦克的主流布置方案。   第二、率先采用大功率柴油机为动力装置。尽管日本和波兰也是最早采用柴油机为坦克动力装置的国家,但是,用到中型坦克上,T-34坦克是头一家。甩掉了汽油机,使坦克不再成为"活棺材",使T-34坦克成为"烧不着的坦克"。如今,主战坦克已经实现柴油机化。   

维修T-34坦克的B-2柴油机

第三、成功地应用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提高了坦克的越野行驶能力。

第四、率先采用专门设计的大口径坦克炮。实战表明,在当时,37mm~45mm口径的坦克炮的威力已经明显不足。而采用76.2mm火炮,进而采用85mm坦克炮,使T-34坦克具有强大的反坦克威力。

第五、结构简单,便于大量制造。在战时,这是一个突出的优点。乘员的训练也相对容易些。

维修坦克电台

  至于T-34坦克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坦克能比得上它。尽管赫赫有名的德国"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在一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但从参加战役之多、参战时间之长、生产数量之多、战果之大等几个方面来看,它们都比不上T-34中型坦克。

1945年3月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T-34坦克群

  在德军执行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时,苏联红军仅有1225辆T-34中型坦克,发挥的作用有限。但到战争的中后期,T-34坦克大量装备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从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库尔斯克会战,直到"十次歼灭性打击"、攻克柏林,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成为置德军于死地的"两记重拳"。T-34中型坦克及其变型车在二战中的生产总数达5万辆,成为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之一。

1945年8月在哈尔滨的 T-34-85坦克

T-34坦克在二战中表现如何?

T-34坦克是二战时期苏联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0年,第一批t-34坦克完成被派到芬兰进行实战实验,但是没有参加战斗,直到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入侵苏联,苏联已经制造了大量的T-34坦克,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前,苏联已经拥有了1853辆t-34,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t26,t35等重型,轻型,中型坦克,在数量和战斗力上碾压德国,德国在苏德战场初期,仅仅投入了3600辆坦克,而且多为轻型坦克,坦克大军无法和苏联抗衡,德军第一次见到T-34的时候,因为它圆形的双炮塔舱盖经常被同时打开,所以被称为“米老鼠”,而德军之所以可以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取得部分胜利,主要是在战术上占了便宜。

由于德军坦克在苏联吃了大亏,所以德国不得不加紧研制重型坦克以应对苏联坦克独大的局面,在此期间,德国和意大利都会使用缴获来的T-34,并且还会对坦克进行改进,以便于符合自己的使用要求,为了避免被德国空军误伤,德国通常都会在坦克上喷上大大的铁十字或者纳粹标志。

后来德国将因制造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投入战场,t-34的优势越来越弱,只能改装火炮,加厚装甲,并且增设一名炮手,车长可以专心指挥作战,不必一边观察敌情,一边开炮。

t-34坦克虽然看起来并不精致,但是非常皮实,比德军坦克耐用,其倾斜装甲增加了跳弹的几率,而且制造简单,易于生产,安装起来非常方便,最快的时候下了生产线几分钟就直接和德军交战,虽然个头不大,但是经常会采取“群狼战术”,多辆t-34围攻一辆虎式或者豹式,整体作战能力碾压德国,作为二战时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坦克,他的设计理念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坦克的发展,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由琅琊利剑原创,禁止侵权】

T-34坦克在二战中表现如何?

在战争刚开始时,T-34虽有坚固的装甲,但因为变速器有瑕疵而经不起长途行军,被证明是一款优秀的步兵支援坦克。但它在战争初期的装甲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丧失。到1943年底或1944年初,T-34已经成为比较容易被75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干掉的目标,而虎式的88毫米炮、大口径高射炮和PAK-43反坦克炮更是T-34一贯的克星。

不过T-34设计中那些在战前没有得到适当关注或者没有时间改进到合格水平的部分在战时被逐步改进,有些情况下甚至被完全替换。动力系统和变速箱的升级尤其明显,最终它们的性能近乎完美,而且保持了维护方便和操作简单的优点。所有这些改进使后期的T-34能够完成在战争初期无法想象的任务。“例如,”罗德金说,“在我们从叶尔加瓦出发穿越东普鲁士的那次,我们在三天里行进了500多公里。T-34在这样的行军中非常出色地坚持了下来。”而在1941年,500公里的行军对于T-34坦克来说简直是要命的考验:在1941年6月朝杜布诺进发的过程中,D·I·里亚贝舍夫领导的机械化第8军几乎丢失了一半的车辆。曾在1941~1942年战斗过的A·V·博德纳里在比较当时的T-34与德国坦克时说了这样的话:“从操作的角度看,德国的装甲车辆更完美,它们抛锚的时候比较少。对德国人来说,开进200公里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使用T-34,总会有车辆故障、总会有车辆损失”)。他们的装备的技术部分比较好,战斗部分比较差。”

截至1943年秋,T-34已经成为担负纵深突破和侧翼包抄任务的独立坦克部队的理想车辆。它成了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拳头力量——苏联坦克集团军的主战车辆。开着驾驶员舱盖而且经常打开大灯的长途推进成了T-34的典型作战模式。它们往往跃进数百公里,切断被围德军的退路。

1944~1945年的作战本质上是1941年闪电战的翻版。在1941年,德国国防军使用装甲防护和主炮威力逊于苏联T-34和KV但却极其可靠的坦克打到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在战争的结束阶段,T-34/85反过来执行侧翼机动和包围任务,而试图阻止它们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却常因为故障而失灵,或者因为缺乏燃料被丢弃。此时的T-34拥有对付德国坦克优势装甲的手段——85毫米炮,同时还有可靠的收发两用电台让它们能结队对抗德国“猫科动物”。

战争初期投入战斗的T-34与1945年4月冲进柏林街道的T-34相比,不仅在外观上差异显著,在内部也有很大不同。不过无论是在战争末尾还是在初期,苏联坦克兵都把T-34看作可以信赖的装备。他们最初的信心来自于能够弹开敌人炮弹的倾斜装甲、不易燃烧的柴油发动机和无坚不摧的火炮。而随着战争逐渐迎来胜利结局,他们的信心则来自T-34的高速度、可靠性、稳定的通信和让他们能自保的强大火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