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在苏联内战时期和卫国战争时期发挥什么作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沙俄时代开始,到红军时代初期,哥萨克始终是俄国的重要军事力量。
哥萨克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军事团体。哥萨克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蒙古人,甚至突厥人,是一个民族的大杂烩。
这些各民族人来到乌克兰大草原,形成了特殊的军事团体。
自然,来到这里的原因各异。有的是不愿意被蒙古认压迫,有的是因为家乡遭遇饥荒,有的干脆是杀人后跑路了。
他们自称为Cossack哥萨克,这是突厥语,意思是自由的人。
在广阔的乌克兰大草原上,这些人跟蒙古牧民,突厥牧民学习了骑术,各种马上作战技巧和放牧,他们开始成为马背上的强大军事力量。
乌克兰大草原是弱肉强食的地方。
一个人成年人,无论是男还是女,如果不能保卫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哥萨克必须尚武,不然就无法生存。
哥萨克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各种军事技能,19岁以后就必须加入哥萨克团体的军队,一般要服役满25年才会退出现役。
要知道,当时的人,一般最多只能活到50多岁。
哥萨克尚武的精神是骨子里的。
他们崇尚暴力,以战死为光荣,鄙视病死在床上。
哥萨克是军事团体,他们没有国王,没有国家。
他们分为十几股力量,比如顿河哥萨克、伏尔加河哥萨克、乌拉尔哥萨克、西伯利亚哥萨克、外贝加尔哥萨克、库班哥萨克等等。
大家都是哥萨克,之间并没有亲密的联系。
哥萨克部落的领袖大部分是选举出来的,也有少部分是世袭的。
本来沙俄历任统治者,对哥萨克都是镇压态度。
但哥萨克太尚武了,又擅长小股部队的游击战,通过武力要想政府他们基本是梦想。
武力镇压不行,就只能笼络了。
沙俄政府通过给予哥萨克各种特权,让他们为自己作战。哥萨克的武器装备甚至战马都是自己准备,但必须听从沙俄军官命令作战。
哥萨克人几乎参加了俄罗斯历史上所有的战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拥有顿河军、库班军、乌拉尔军等12支哥萨克部队,人数近30万。
搞笑的是,苏联内战期间,哥萨克分别投靠红军和白军,双方部队中都有大量的哥萨克。
然而,随着苏联进行土地改革,试图动摇哥萨克几百年的传统,这就捅了马蜂窝。
一时间,哥萨克群起反对苏维埃政权,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叛。
斯大林的方法是血腥的镇压。
从20年代到30年代,红军使用了10多年时间,动用了几十万大军才大体将哥萨克征服。
期间红军伤亡很大,一度被迫全线败退出第聂伯河左岸地区。
红军随后进行报复性的屠杀,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斩尽杀绝。
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曾经让高加索地区将军陪同去农村访问。
当时已经是六七十年代,二战停止都二十多年了。
然而,将军却要带着大量卫兵才愿意下乡。
戈尔巴乔夫很奇怪。
将军说:当年我奉命将一个个哥萨克村庄的男人,不分年龄全部杀光。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万一还有哥萨克记得这件事,怎么办?还是小心为妙。
二战中,哥萨克团体已经七零八落,一部分参加了苏军,成为苏联的英雄。但还有不少哥萨克则协助德军作战。
二战后,斯大林几乎消灭了哥萨克团体,直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恢复。
《哥萨克古歌》(《静静的顿河》卷首)
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哥萨克在苏联内战时期和卫国战争时期发挥什么作用?
在沙俄时代,东欧大草原广袤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这样一支群体:他们自称哥萨克,虽然不是一个民族,但是却有着鲜明的族群特色。他们野蛮好斗,又英勇善战,同时骑术精湛,因此,他们成为俄国沙皇手中最好用的一把刀,也成为俄国对外扩张的急先锋。
无论在对抗拿破仑的进攻,还是南方与奥斯曼帝国战斗的前线,亦或是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都有哥萨克人的身影。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只有400余万的哥萨克,就为沙俄军队提供了36万名士兵。可以说,俄国境内的哥萨克,绝大多数壮年男性都被投入了战争。
然而,俄国在一战的表现,却令包括哥萨克在内几乎所有的俄国人感到失望,战争中,哥萨克也遭遇了4万余人的伤亡。但俄国却一无所获。这也是为什么二月革命期间,被沙皇视为最值得信赖力量的哥萨克,却并没有支持沙皇的重要原因。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之后,紧接着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内战爆发。此时哥萨克也出现了分裂,一部分哥萨克人,尤其是位于底层的贫穷哥萨克,倒向了布尔什维克,站在了革命的一边,他们也被称为红色哥萨克。红色哥萨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如布琼尼、米罗诺夫等等。
而由于哥萨克一直在沙俄境内享受种种特权,所占领的土地和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普通俄国平民,因此,这部分占有更多资源的哥萨克人,极力反对布尔什维克,并加入了白军队伍。
一直以来,哥萨克一直作为一个军事集团,为沙皇开疆拓土,因此,哥萨克群体拥有着普通族群所没有的强大军事力量。当布尔什维克针对哥萨克的一系列政策,如没收土地、暴力征收粮食和财产、从肉体上消灭哥萨克等措施颁布实施后,哥萨克人的反抗毫不意外的到来。
在哥萨克人传统的军辖区内,大量的哥萨克开始掀起叛乱,哥萨克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和军事素养,使得前来镇压的红军接连战败,哥萨克人甚至将红军直接赶出了顿河流域。
而且,布尔什维克清除哥萨克的政策,不但受到了白色哥萨克的猛烈反抗,甚至一直支持布尔什维克的红色哥萨克,也开始反对这一激烈的政策。1919年,米罗诺夫就曾率领红色格哥萨克公开拒绝执行布尔什维克的命令。
不过长久的战乱和哥萨克有限的人口资源,再加上哥萨克内部分裂,使得哥萨克的叛乱最终难以为继,1919年年底,哥萨克叛乱终于平定。而哥萨克持续数年的叛乱,也使得布尔什维克认识到,过于强硬的政策对哥萨克人并不合适,也得不偿失。
因此,他们改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虽然给了哥萨克人一定的尊重和优待,但是,哥萨克的生活方式、风俗文化等依然被坚定不移的逐步消灭,哥萨克赖以存在和维系的土地也被没收,最终,哥萨克被逐渐融入了俄罗斯民族主体。
因此,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虽然大批尚武善战的哥萨克人加入了苏联红军,并在苏德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此时的哥萨克已经不在单独组成独立的武装力量,而是分散到苏联军队的各个部队。无论是在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还是苏联出军中国东北,都有哥萨克骑兵的身影。
哥萨克在苏联内战时期和卫国战争时期发挥什么作用?
(登上国防军《信号》杂志封面,身穿哥萨克军装的潘维茨将军)
(东线德军哥萨克部队的服饰与部队标识)
(插画家笔下,德军中的顿河哥萨克骑兵)
(一顶俄罗斯古董商店中的武装党卫军哥萨克羊羔皮帽“帕帕奇卡”,红色顶部代表来自顿河哥萨克,十字架图案代表这是一顶军官用帽)
谢邀
传奇的哥萨克,勃兴于13,14世纪,是南俄草原上彪悍的骑马游牧民族,其种族来源包括鞑靼人,高加索人,斯拉夫人等,哥萨克人骁勇好战,善于骑术,1671年拉辛起义失败后,哥萨克宣布效忠沙皇政府,也充当了沙俄历次战争和扩张的急先锋。卫国战争期间,有相当部分哥萨克加入了德军和轴心国,与苏联作战,原因是,尽管在苏联内战时期,许多哥萨克加入了红军,构成了红军精锐骑兵部队的核心,但苏维埃政府依旧对这个血液基因中充满了不羁和自由元素的民族群体心怀疑虑。1920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取消了哥萨克的特权,然后斯大林政府借口政治问题,对哥萨克发动了残酷的清洗,将他们强制迁移到中亚或者远东服劳役,无数哥萨克的眷属和牲畜,都倒在这条严酷的漫长流放之路上。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不少哥萨克出身的苏联军官就认为,依靠德国,推翻斯大林暴政的机会来到了。哥萨克出身的苏联红军少校伊万.科诺洛夫,于8月3日,在莫吉廖夫前线,带着自己的436摩托化步兵团大部,投向德军。由于该团兵员大多是哥萨克人出身,所以这一次投诚可谓顺理成章,毫无阻碍。1941年9月9日,科诺洛夫和部下成为了德军第102(哥萨克)骑兵团,并被晋升为中校。稍后,102团被改编为第600哥萨克营,先后在大卢基,和斯摩棱斯克执行反游击作战。由于谙熟地理,又拥有大量马匹,彪悍的哥萨克骑兵让该地区的反德游击队非常头疼。
为了鼓励哥萨克,德军在库班地区设立了哥萨克自治区域,首领长官是狂热的哥萨克民族主义者格拉兹科夫。截止1942年年底,东线德军中的哥萨克部队包括如下单位:杨舒斯基,莱曼,保罗.沃尔夫哥萨克骑兵团,分别在中央,南方集团军群后方负责反游击作战,每个团拥有2000名哥萨克和160名德国军官和士官。普拉托夫骑兵团,第六哥萨克步兵团,以及波斯拉格骑兵营等,此外还有10个左右的哥萨克营和几十个独立哥萨克骑兵,步兵连在德军后方执行任务。
1942年秋,德军骑兵军官,“苏联通”赫尔穆特.冯.潘维茨上校建议,将所有哥萨克部队合并,发挥更大的战斗力。此时,苏军“天王星”作战计划刚刚展开,斯大林格勒以南的德军部队都有被合围的危险,潘维茨指挥一个由哥萨克骑兵和德国装甲部队混编的小战斗群,投入战斗,以确保第四装甲集团军侧翼的安全。他们的偷袭和骚扰卓有成效,共计给苏军造成了5000人以上的伤亡,并抓获了3000名战俘。为此,潘维茨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被加上了橡树叶,而他关于组建哥萨克骑兵军的建议也获得了通过。
1943年4月,各个部队的哥萨克骑兵聚集在波兰的摩多瓦,接受潘维茨的训练和整编。为了拉近与部下的距离,潘维茨换上了哥萨克传统的羊羔皮帽和哥萨克传统制服“切卡斯克”,6月,他被晋升为少将,第一哥萨克骑兵师的整编也宣布完成。骑兵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3个骑兵团,还有师直属工兵,炮兵和反坦克营。
第一骑兵师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南斯拉夫清剿游击队。他们出色完成了保卫萨拉热窝以北铁路线的任务。3月29日,在锡萨克以北,一支300人的游击队不自量力,试图伏击这些彪悍的哥萨克,但旋即被团灭,哥萨克只伤亡了30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其中一切还是盟军刚刚空投来的。
哥萨克彪悍的战斗力立刻引发了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的觊觎,他要求把这些本来看不上眼的“东方部队”编入武装党卫军麾下,1944年9月,武装党卫军第15骑兵军(下辖两个骑兵师)开始组建,潘维茨还由此获得了党卫军地区总队长的职务,哥萨克们也获得了一些先进武器,包括MG42机枪,105毫米榴弹炮甚至MP44突击步枪等。
然而,9月开始,苏军的钢铁洪流席卷了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哥萨克不但要和铁托的人民军作战,还要和苏军正面硬刚。12月23日,苏军233步兵师在游击队协助下,读过德拉瓦河,26日,潘维茨亲率第2哥萨克骑兵师上阵,他们避实就虚,直出苏军后方,首先直指233步兵师的炮兵阵地。炮兵684团的苏军官兵根本没有预料到,安全的后方居然涌入了哥萨克骑兵,后者在凌晨发动进攻,刀劈枪射,684团和保卫其安全的苏军703步兵团土崩瓦解,剩余的苏军士兵慌不择路,试图横渡德拉瓦河逃跑,结果大多被冰冷的河水溺毙。哥萨克付出了312人阵亡,602人负伤的代价,缴获了苏军24门榴弹炮,超过50门迫击炮,苏军阵亡超过400人,另外有200多人当了俘虏。
同时,在维罗维蒂察桥头堡,哥萨克第一骑兵师和欧根亲王山地步兵师一起,和铁托手下的人民军游击队展开战斗,获得了局部胜利,人民军伤亡损失超过2000人,暂时无力继续进军,策应苏军。
接下来,由于苏军攻势暂时停顿,德军发动了“狼人”行动,彻底消灭了维罗维蒂察附近的人民军,哥萨克骑兵军和德军一起,击毙了2000多名游击队员。哥萨克们为了表示对潘维茨将军的尊敬,拥立他,成为全体哥萨克的“阿塔曼”(哥萨克领袖称号)
然而,苏军的强大攻势随后再次发起,已经日薄西山的德军被迫不断西撤,潘维茨和他麾下的哥萨克,也和其他德军一起后撤至奥地利,5月10日,哥萨克部队向英国第八集团军投降,但迫于压力,英国人将所有的哥萨克战俘都移交给了苏方。
本来,在英军看管期间,潘维茨将军有机会逃脱,但这位已经在精神上皈依了哥萨克的德国骑兵将军拒绝抛弃自己生死与共的同袍,选择登上东行的囚徒列车,与自己的部下同生共死。1947年1月15日,潘维茨将军和其他五名哥萨克领袖一起在卢比扬卡监狱被处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宗哥萨克出身的科诺诺夫反而在最后一刻抛弃了自己的同志,怀揣大量财物侥幸逃生,最终移居澳大利亚。
而普通的哥萨克,则被一律判处十年劳役,押往西伯利亚,在恶劣的条件下,在煤矿和农田中劳动,第一个冬天,就有超过700人死亡,哥萨克们试图重获往日独立自由的最后一次努力,以失败告终,而那个纵马驰骋草原,放歌快意恩仇的哥萨克时代,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烟消云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