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将用什么办法打赢甲午中日海战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问得好。

方法还是有的。

前提是你地位比李鸿章还高的位置,并且能够全部掌握军权。

然后,随便找个借口办了李鸿章,将他的家产全部抄掉。

李鸿章后来留下的遗产,公开的就有数百万两白银,总资产几千万两白银。

拿着这笔钱,首先全部更换和增添北洋水师的速射炮,这花不了多少钱,一百多两白银就够了。

尤其是,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必须拆除老旧火炮,更换速射炮。

随后,赶在战前买来类似于艾丝美拉达号这种新式军舰至少4艘。

价格也不是很高,100多万两白银而已,各国其实都有现货。水手不足,将老旧的扬威号、超勇号直接转为二线也可以,官兵都拿来用。

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实力就有本质的变化,综合实力不弱于敌人。

然后,开战以后,在丰岛首先集中全部主力,围歼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务必全部击沉或者重创。

到了黄海海战开打,日军主力舰只剩下松岛、严岛、桥立、高千穗等几艘了,实力削减接近一半,北洋水师的实力至少是他们一倍。

这样如果再打不赢,那就干脆在甲板上切腹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海战打赢又如何?

路上还是一败涂地,甲午战争还是要割地赔款。

如果让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将用什么办法打赢甲午中日海战么?

一个农业国家(清朝)跟一个工业化国家(小日本〉打仗,输赢已高下立判。古今中外,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军事家,都不可能带领清朝水师舰队战胜小日本的舰队,扭转乾坤,取得鸦片战争胜利。

如果让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将用什么办法打赢甲午中日海战么?

谢谢邀请,真没想到悟空会问这么个问题。本人恰好写过穿越小说,名字就叫《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五百多万字,回答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以本人的研究,要想打赢甲午海战,最关键的是改进北洋军舰的炮弹装药,这样哪怕其它的一切都按照历史重现,大东沟一役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北洋海军从创建开始,通过外购和自造等途径获得的开花弹装填的都是黑火药,用火药来充当炸药,其威力极为有限,只能通过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炸开的炮弹碎片来杀伤敌军、破坏敌舰,这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之前的历次重大海战中,从来没有一艘军舰是被炮弹直接击沉的原因所在(那会儿全世界海军都是黑火药弹)。黄海大战时,北洋海军的大口径火炮曾多次命中日本军舰,但是从未能直接使得日本军舰造成大的损坏(“松岛”舰中弹爆炸为特例),甚至如排水量不足千吨的浅水炮舰“赤城”,在接连被“定远”舰305毫米口径巨炮炮弹击中后,都能侥幸逃脱,黑火药炮弹的破坏力之弱可见一斑。

日本海军使用的是苦味酸(下濑火药)和黑火药的混装炮弹,这种炮弹具有一系列惊人的特性,首先炮弹的灵敏度极高,即使命中细小的绳索都能引发爆炸,而且爆炸后不仅会形成普通黑火药炮弹爆炸时那样的冲击波和炮弹碎片,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这种火药爆炸形成的火焰会像汽油着火一般四散流动,即使在水中都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另外采用苦味酸为成分的下濑火药炮弹爆炸时,还会出现有毒的黄色烟雾。如马吉芬的《鸭绿江外的海战》中记载:“……敌舰中好像有使用‘梅里那衣特’榴弹,一眼望去其有毒颜色的烟雾和一般火药不同……”,日本“高千穗”舰某尉官亲笔记述的黄海海战实况也称“……‘定远’火势愈来愈猛,舰体全被黄烟包围,终于不能自由运动……”,北洋海军受其荼毒可谓惨重。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北洋舰队“镇远”舰射出的305毫米黑火药炮弹击中炮房后,引发了堆放在炮房内的下濑火药炮弹爆炸,形成大火,导致军舰重创,险些沉没。

如果穿越者能够在战前将北洋舰队的炮弹装药由黑火药改为苦味酸(当时是一种染料,并不难获得),只“定远”、“镇远”二艘铁甲舰就可以把整个日本舰队轰成渣(日本舰队多是防护较差的巡洋舰),根本不必要再买什么新舰艇。

当然要是穿越者能力就是强能买到这个我也不反对

但你要是把“定远”改成这个样子就有点过了……

如果让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将用什么办法打赢甲午中日海战么?

没用,谁去都打不赢。记得有个大家评论过那时期的清政府,当时的清政府表面光鲜,内部早已朽烂不堪。贪图享乐,克扣军饷和贪污腐败成了一种普遍风气,这不是靠一个两个人能够改变的,说白了,我们不是败在水师装备上,而是整个清政府和时代风气都是腐朽的,完全败在这上面。相比清政府的作为,日本为了买德国军舰,天皇节衣缩食,军部官员全都捐出三分之一俸禄,日本民众甚至有些为筹集军费卖身卖艺。说句没有国家偏见的公道话,要是这样日本还打不赢甲午海战,那才叫苍天无眼呢

如果让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将用什么办法打赢甲午中日海战么?

答案取决于两个条件:穿越到谁身上?何时穿越回去?

很多人或许都找不知道,大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不是普通的失败,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相对而言,大家都很熟悉的北洋海军算是表现不错了,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但在黄海海战中好歹还可以打一场你来我往的真正对决,而陆战呢,基本是我这个战争爱好者看过最一边倒的惨败,鸦片战争尚且还可以用武器不行做遮羞布,甲午陆战实在是耻辱。

既然是惨败,那么即使你顺利穿越了,就远不是什么凭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改变几个“小决策失误”就可以解决的结局,而是需要动大手术。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像很多穿越小说一样,穿越到一个军官甚至高级军官身上解决不了问题的,更别说素人了,必须穿越到甲午年间的清廷高层身上,最好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和光绪皇帝身上,像翁同龢这样的级别都不够。更重要的是,能穿越到慈禧身上,就别穿越到李鸿章身上,能穿越李鸿章身上,就别穿越到光绪皇帝身上;如果光绪都穿越不到,就别穿越了,穿越了也是找死。

如果是慈禧,就相对靠谱了,毕竟什么都可以搞定,仅增加军费大力购舰一条就可以增加胜算;李鸿章,历史上甲午战争的“总指挥”,理论上只要开个天眼至少胜算更高,风险主要是他的革新想法是否能被慈禧接受,毕竟真实历史中他连北洋海军的新增购舰都没搞定;穿越光绪的难度甚至要高于李鸿章,相当于慈禧的“低配版”吧,难度很高。

其次,假设你能穿越到慈禧身上,仍然要考虑穿越时间问题。考虑到甲午战争前时局的糜烂,至少要给三年时间,才能起到效果。购舰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周期,这还算是简单的,练兵更耗时间;如果上升到全面军事改革,三年都很勉强了。至于更深次的变革,诸如鼓励兴建企业,整理并扩大财政收入,“此次”穿越就不奢求了。

如果给慈禧三年时间,能做的大概是在财政上停掉一切如修建颐和园此类的无关支出,以倾国之力购舰;像之后的小站练兵一样重整陆军,特别是政出多门的指挥机制,不仅要将淮军湘军迅速现代化,而且最好能练出一支新军出来;在外交上多下功夫,争取分化英日同盟……

即使以上的都做了,我个人感觉,此战也就是五五之分,其他只能指望天佑大清了。

如果让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将用什么办法打赢甲午中日海战么?

整场甲午中日战争,大清输得很惨,而且全世界都知道大清输了,只有大清百姓还在勒着腰带庆祝胜利。

不管是战前对日本的藐视,还是战中对战况的瞒报或谎报,亦或者战败后对大清百姓的愚弄,都透露出,大清真的烂到根子了。

但,清廷腐败落后被打,最终遭殃的还是百姓,所以对于国民来讲,当然不愿意大清被打败。那么,我们不妨推断一下,如果用上帝视角来看这场战争,假如由我统治大清,大清究竟有没有胜利的可能?

一、

先分析第一个假设,假设清朝拒不求和,一直跟日本人死磕下去,那么结局会如何?

当时的情况是,大清的海上力量已经被消灭殆尽,只剩下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几条小破船,对日本舰队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而陆军这一块,几乎毫无招架之力,一泻千里,从朝鲜一路退到了山海关,整场战争都被人家追着打。究其原因,还在于旧的军队指挥体制,在新式陆军的冲击下,根本无法匹敌。

实际上,大清的陆军装备并不比日军差,只是种类太多,乱七八糟,这也是有资料可以查的。关键是清军无法组织庞大的军团作战,他只能是一波一波赶到前线,以几千人为单位,再多了,根本指挥不动。这样也就导致牙山之战、平壤之战、旅顺口之战、威海卫之战,均是以少抗多,败得很惨。

直到牛庄之战,刘坤一才组织了3万人的军队,并且在后勤充足的情况下,好好跟日本干了一架,这才稳住了阵脚。

究其原因,还在于清军能打仗的就那么几万人,还是地方团练起家的,就这么点宝贝,还分成了几千人一组。包括之前的中法战争,跟阿古柏的战争,还有这次甲午战争,其实都是这些人去打的。

这些靠宗族关系笼络起来军队,要跟具备现代化动员力量的,数倍于自己的日军作战,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而且消耗太大,后续士兵根本供不上,这还没有对比训练,阵型,士兵素质因素。再加上军费耗费巨大,清政府根本无以为继,所以,继续打下去清军是毫无胜算的。

二、

既然硬战不行,那能不能迁都,然后继续跟日本人死磕,耗死他们呢?

迁都,就这么几种迁法,回满洲发源之地东北是不可能了,那里已经归了日本,那只能是往西或者往南跑。

结合八国联军进攻京城后,慈禧带着光绪帝往西跑的情况,这个场景只会是提前发生。而且在八国联军进犯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大臣跟西方列强达成协议,史称“东南互保”。

只要慈禧带着光绪帝往西跑,也预示着清军战败,那么东南互保很有可能会提前发生。等到清廷彻底耗光了军费,军队,南方很可能会独立,到时候张之洞甚至会被推选为总统,然后,清廷会困死在陕甘。

而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必然损害到了俄国的利益,要么日俄两国携手打清朝,到时候俄国占领黑龙江和吉林北部,而日本占领辽宁及吉林南部。要么两国直接干起来,日俄战争提前爆发,毕竟日俄合作只是暂时的,早晚还会打一架。

除了日俄以外,英法德美也不会坐视清廷被日本战败,他们也会急忙出来划定自己的地盘范围。甚至会给日本以警告,划定一条线,比如山海关,勒令日本不允许越线。

而在其他地方,则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时候的清朝会变得四分五裂,各地纷纷独立,军阀混战也将提前发生。毕竟,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已经大大打击了皇权,镇压也是依靠各地汉族官僚武装,再加上洋务运动后,各地都有了独立的财权,清廷根本控制不住地方。

所以,如果清朝跟日本死磕到底,在拖垮日本之前,自己就先垮台了。还是没有打赢的希望,当然,也不会被日本灭国,只是国家会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三、

那么,清朝统治者到底该怎么做,才有可能打赢日本呢?

其实,清朝廷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能,以及顽冥不化,其实当时的他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鸦片战争败了,他们总结是人家工业化水平高,好,咱们搞洋务运动,于是官办企业出台;中法战争海战败了,他们总结人家是船坚炮利,好,咱们建水师,买军舰,于是三大水师建成了;甲午战争败了,他们总结是体制不行,好,咱们也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了……

清朝要想打败日本,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时间要倒退十年,回到1885年。这一年,北洋水师的定远舰和镇远舰开回了大沽口,正式入列,此时北洋水师的军力达到巅峰。

1886年朝鲜内乱,这时候清政府出兵镇压,顺带威慑了一下日本,随后派出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前往日本长崎,由此引发了长崎事件。

这场事件的起因是北洋水师官兵上岸寻花问柳,结果跟日本警察起了冲突,激动的清兵冲击警察局,还刺伤了一名日本警察。随后,北洋水师把军舰主炮对准了长崎市,这下子把日本吓坏了,不仅放了人,还赔礼道歉并赔款。

在这场事件中,北洋水师副提督,也就是英国人琅威理,建议李鸿章,直接开炮歼灭日本海军,但被李鸿章拒绝了。

后来在谈判的时候,有人建议李鸿章用北洋水师做后盾,武力震慑日本,仍然被李鸿章拒绝。

再到后来,还有人建议,跟日本断交,并撤回公使,还是被李鸿章拒绝了……

强烈怀疑李鸿章当时是不是收了日本人的钱?

四、

这个事件,深深刺激了日本人,日本的军方就提出了征讨大清国方案,同时提到:

“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随后的这些年,日本把60%的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海军,到1893年,日本天皇甚至从内廷掏钱,全体日本人捐款买军舰。

说一组数据:

在1890年的时候,北洋水师二千吨位的战舰就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还有镇远和定远这样的超级铁甲舰。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以上的只有5艘,总吨位17000多吨,这可是三分之一还多的差距。

以上还是刺激了日本四年后的数据,实际在1886年的时候,双方海军实力差距更加悬殊。所以,长崎事件,是北洋水师唯一一次全歼日本海军的机会,日本准备甲午战争足足准备了十多年时间。而清廷却把开战前的十年生生荒废掉了,既没有更换武器,也没有新购战舰,就这样错失良机。

如果当时干掉了日本海军,然后通过北洋水师封锁日本沿海,只要他们造出军舰来,就予以歼灭,断了他的海军梦,逼着他们求和签约,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甲午战争了。

不要讲日本陆军多么厉害,他们是厉害,可是他们是岛国,没有军舰,游过来吗?

你以为西方列强会来阻止?

当然不会,那个年头,拳头硬才是硬道理,毕竟当时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甲午战争打完,也没见西方列强同情大清啊?

五、

可是时间不会倒流,大清错失了这个良机,还有其他机会获胜吗?

有,不过这次机会需要把《雍正王朝》中类似神秘道士的人物请出来,才有胜算,这是什么套路?

胜利的关键点在于日本人制定的“直隶作战计划”之中:

这个计划是日本陆军总司令山县有朋制定的,在长崎事件后,也是他建议日本马上强化海军的。

直隶作战计划讲的是,如果清廷不投降,那么直接派陆军在直隶登陆,在京津冀地区跟清军决战,一举打败清朝。

在《马关条约》签订时期,伊藤博文讲过:

“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一声令下,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只搭载增派之大军,舳舻相接,陆续开往战地,如此,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

如果在1895年4月17日时,李鸿章拒绝签订《马关条约》初稿,那么日本真的会进攻,此时冰冻已除,参考八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的情况,日本也会从那里登陆。

日本全军出动,怎么也得派4、5万人吧,从准备到登陆结束,怎么着也得十天半个月去了。

而1895年4月28日这一天,渤海湾那里发生了什么呢?

没错,神风来了,当年蒙古几次进攻日本,都是被神风给搞得全军覆没了,这次日本也会尝到神风的威力。

六、

因为条约的事,光绪帝是茶不思饭不想:

“以和约事徘徊不能决,天颜憔悴。”

更重要的是驻扎在津沽一带的清军,遭受了暴雨和海啸侵袭,冯玉祥曾经在津沽一带当兵,他回忆道:

“飓风袭来,立刻发生海啸,大风大雨,翻江倒海。海浪拼命地往陆地上奔腾倾注,低洼的地方都成泽国。”

“竟日夜风狂雨暴,海水漫溢,冲溃宏存、宏字、定武等十营,铁路不通,电线四路俱不通。”

正是因为这场暴雨、飓风和海啸,让清军迅速溃败,整整十营军队全军覆没,撑到5月2日,光绪帝才不得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奋笔书之。”

假如,大清国有人算出了这场飓风加海啸,提前撤出所有清兵,静等实行“直隶作战计划”的日军来袭。届时,他们有一半人登陆,有一半人还在海里,海啸一来,一扫而空,全都给丢进了渤海湾。

这才是,清军能打赢日本的唯一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