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只有26公斤的89式机枪,是否存在射击精度不佳的问题?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89式机枪只有26.5公斤,采用12.7毫米大口径子弹。

该枪性能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一定问题。

除了重量轻便于机动,该枪射程1500米,射速每分钟六百发,都可以满足实战需要。

89式机枪的轻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世界同类机枪,很少有重量低于30公斤的。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

89式机枪,枪身17.5kg,脚架8.5kg。

Dshk机枪,枪身33.5kg,轮架102kg。

NSV机枪,枪身25kg,脚架16kg。

M2HB式机枪,枪身38.1kg,脚架20kg。

可见,无论是枪声还是脚架,89式机枪都有很大的减重。

自然,减重是有代价的。

资料中写的很好:重量对枪械来说,既是负担和累赘,同时也是依靠自重吸收枪弹发射时的后坐冲击,用更厚实的结构部件为枪械提供强度和刚性(不易变形)的基础——而这又是枪械射击精度和寿命的关键条件。在同样的性能要求(精度、射程、射速、寿命等等)下,要实现更轻的重量;需要更好的设计水平、更好的材料性能、更好的工艺水平。

过于减重的代价就是:在长期使用后射击精度会出现下降。同时,连发射击时跳动较大、精度较差。

用过该枪的战士和相关懂枪的人员,对89式机枪评价不高。

有意思的是,研发高校和厂家却让人在网上长篇大论的说89式机枪的好处。

欲盖弥彰,没什么意义。

实际上,在1100米距离,89式机枪子弹散布很大,百分之五十的子弹散布高达6平方米。

具体精度见表

在公开出版的九五军队重点教材《轻武器射击教材》中,给出了89式机枪等国内各种主要枪械的射表。根据射表计算,89式机枪在发射威力较差的老式54式弹药(后被89式弹药淘汰)时,400米距离的弹着点散布圆直径达到2.88-3.47米。

在发射改善弹头威力(重量、初速都更大)的89式弹药时,仅100米距离上散布圆直径就达到1.15-1.39米,400米散布圆急剧扩大到4.1-5.33米——这意味着,400米上,89机枪的弹着点散布面积达到22.3平米。

这个精度确实不高。

因为重机枪不可能在100米上开枪,大部分是400米距离。

然而散布可以达到5米以上,也就是很难一枪击中一辆装甲车、或者坦克大小的目标,这太夸张。

自然,如果和美俄一样重机枪是车载,那么问题不大,毕竟弹药众多,大面积扫射压制即可。

毕竟这是重机枪不是狙击枪,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然而,89式机枪却被定位不是车载,而是步兵携带,这就很致命。

它的一盒弹药重量就超过9公斤,机枪组携带的4盒弹药才200多发,全重达到36-37公斤。而89式机枪精度如此不佳,这200多发子弹要用来压制,恐怕是难以办到的,2000发还差不多。

以上问题在2010年前后曾经做过改进,减小了一些。

现在对于89式机枪定位,是压制性机枪,也就是采用连射进行火力覆盖。

89式机枪最初只是作用取代67式-1机枪的武器,要求重量低(适应山地战和丛林战),火力猛,射程远,这大体都达到了。

关键在于,89式机枪设计时候对于重量等性能要求太高,今天看来接近于变态,导致枪械设计出现非常理的变化。

不过80年代设计的东西,你也不能要求太高,将就着用吧。

重量只有26公斤的89式机枪,是否存在射击精度不佳的问题?为什么?

谁说89重机精度不佳的? 部队基层?科研人员?还是从没摸过枪的军迷?

89重机现在几乎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但谁会真正的了解研究一下89重机到底是基于何种概念和思考研制和装备部队的?

不,其实很多人都不懂,只是喜欢跟风黑而已。

很多人说89重机的精度不够,请问。 89重机的在100米时的精度是多少?使用什么样的子弹?只谈枪不谈弹,那打破甲弹的坦克炮为什么比打穿甲弹坦克炮精度差? 东西都不一样,能放在一起比吗?

这个图里用的是85式重机枪,别瞎传了

89重机的问题是整枪带枪架重量只有不到30公斤,同时使用了弹性枪架使得精度和同口径的重机枪相比确实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并没有大到离谱的程度。还有人提出89重机高射时枪架不稳,89重机就不是专门过来打飞机的,85重机是干什么的?连用途都没有高清就是一番批判。89重机早先确实有射击达到一定次数后精度下降的问题,但在后期的改进中早就克服了。还有所谓的可靠性,可靠性的标准是什么,故障率有多少?有没有达到国家军用标准,如果达到了,为什么还说不可靠?

这个才是89式重机枪

很多人现在陷入了“斗兽棋”的思维

所谓所谓“斗兽棋”思维就是指只比较武器的性能,枪对枪、炮对炮,只有我的枪胜过你的枪才叫胜利。殊不知,战争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比的是谁能扬长避短。冷战时华约集团使劲造坦克,打算一波推平西欧,因为华约坦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比当时北约的坦克好,那北约怎么干的?人家可没有玩命造坦克,人家是发挥制空权的优势,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的理论,在地面利用阵地防御顶住苏联的进攻,空中则由武装直升机、战斗轰炸机等使用各种反坦克武器对后续的坦克集群进行战场遮断式的打击,消耗华约的坦克海,最终达到阻挡华约集团向西推进的目的。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研制之初就是为了反坦克作战

同样在解放战争期间,为什么解放军在战争初期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为什么要大打运动战?那是因为当时解放军的兵力火力都处于劣势,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正面决战只能吃亏,于是利用机动能力强于对手的优势,屡屡在国民党军队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发起作战。当年的解放军就是一次次利用这种机会,消灭敌人壮大自己,最终在兵力和火力占有的情况下发起了大决战。

辽沈战役发起时,东北野战军已经占据优势地位

为什么要研制89式重机枪?

注意重机枪的定位,89重机的型号是QJZ89,以对地射击为主;85重机是比较传统的高射机枪,是QJG-85。两种机枪都在属于解放军的装备序列。89重机的研制参考了当年对越作战的实际情况,将近50公斤的77式重机枪,机枪班在战斗中很难跟得上部队行动,30公斤的57式重机枪,就非常轻松。85重机装备以后,仍然太重,十分不利于战场机动,这才有了更加轻量化的89式重机枪。

需要注意的是,机枪的主要作用是压制对方不让其轻易反击,以便己方能进行战场机动,实施如侧翼迂回等战术行动,达成消灭对手的目的。这个时期,机枪主要以点射为主,精度只要不是太离谱就不是考虑的范围。

89式重机枪主要为了能够随徒步步兵一同机动战斗,虽然其精度比其他重机枪要低,但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尤其是12.7毫米的大威力子弹,完全可以弥补因精度差而带来的问题。简易掩体、轻型装甲车辆、楼房砖墙轻易就能打穿,像电视剧中躲在树后那种,12.7毫米子弹当场能给你打断;其次就是89重机更重视勤务维护性,分解拆卸更方便,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解放军的机枪连都是6挺89+3挺85来搭配使用。

89式重机枪到底怎么样

89式重机枪作为主要执行对地射击的压制武器,几乎在现在解放军的步兵中都有装备,尤其是在山地作战中,89式重机枪表现十分抢眼。山地作战中,由于车辆行动不便,绝大部分轻武器需要徒步步兵自行携带,这时候,只有全重26公斤(可分解为枪身和枪架)的89重机能跟上步兵的行动并参加战斗。

另外以解放军的作战习惯来说,经常使用穿插分割的战术,尤其是山地和丛林作战时轻步兵的穿插分割可能使用的更多更频繁,这个时候,89式重机枪轻量化的优点立刻就能显现出来,跟随轻步兵一同行动,不仅可以压制对方,其强大的火力甚至可以消灭据守工事的敌人,这对缺乏重武器随行的我军轻步兵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最后的结论,89式重机枪是一款适合我军使用特点的大口径重机枪,并不是网上随便论证下的“奇葩”。

重量只有26公斤的89式机枪,是否存在射击精度不佳的问题?为什么?

89式的精度为400米处公算偏差0.6米。

作为对比,m249轻机枪的连发精度为12moa,也就是说在100码处子弹会落入12英寸直径的圆中,折合400米处子弹会落入1.33米直径的圆中。

公算偏差与moa的换算就不做了,感觉差异不是很大。

反正多数机枪都不列出精度数据。美国陆军还对m60机枪的准星偏移问题做了结论:设计有问题,改起来太贵,反正机枪也不要求精度,将就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