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150000,战力如何?
有一定的战斗力,有很强的实战经验,但是对中国的威胁不大。
一、印度组建山地师的原因印度中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平原。但是印度的国防威胁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北方的青藏高原。在高达四千米海拔的青藏高原环境下作战,印度的重装部队根本拉上不去,而普通的陆军部队到了山地环境下,又会很不适应。当年的中印战争就是因为如此,才败的一败涂地。
因此从70年代开始,印度就开始组建专门驻扎在高原上的山地部队。起初规模不大,但是随着印度国力的增长,山地部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二、印度山地师的规模和装备就目前而言,印度已经拥有了十二个山地作战师,总计约二十万人。从规模上来说,编制是真不小。如果只从拥有山地作战部队的数量来看,印度这方面是世界上最多的。
就装备而言,印度山地作战部队极少配备坦克和重炮(不是印度没有,而是这些装备在山地几乎没有用),而主要是轻型的步兵战车和武装直升机。士兵的单兵装备主要是迫击炮和火箭筒。在山地作战中,这些武器比较实用。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利用印军在北方边境地区修建的野战机场运输轻型坦克等装备。
但是印度空军的远程运输机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二十万山地部队的物资消耗。并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也不行。目前印度空军的战机以空优战机为主,多用途战机的数量有限,能够对地打击的战机更有限。战争是各军种相互配合进行的,印度山地作战师再强悍,没有远程炮火和空军对地打击的掩护,就很难发挥出所有的战斗力。
不过就数量而言,印军在边境地区的兵力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5比1的兵力对比,有的地区甚至是8比1。
以前总有人说中国军队是靠人海战术,现在中国早就不这玩了。印度学到了精髓,妥妥的人海战术。
三、实际战斗力如何?上限不清楚。因为现在的印度山地部队,乃至整个印度军队没有跟五常较量过(六十年代的中印战争对目前没有参考意义)。因此印度军队的上限很难评测,或许很强,亦或许只是花架子罢了。
就目前而言,印军的整体水平还是给人一种属“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一米以下全放倒”的印象。欺负小国,比如尼泊尔、斯里兰卡还可以。能不能挑战五常,不太好说。毕竟总是拿小国练手没有用,军队真正想要有质变,还是要在大国身上找差距。
下限并不低。因为现在的印度山地部队,乃至整个印度军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惨败给中国后,就一直憋着一口气,总想报仇。在报仇之前已经拿巴铁练过手,具有很丰富得实战经验。而缺乏实战经验,这正是我军目前最欠缺的。
比如2016年中印联合反恐训练时,缺乏实战经验的我军士兵就被印度军官上了一课。
当时中印两军联合反恐演练,科目是演练逐屋搜剿“恐怖分子”。当场的中国士兵没有任何经验的就直接去翻“被击毙”的恐怖分子的尸体。这一举动立即被印方士兵制止。印军军官的解释是,直接将扑倒在地的尸体翻过来辨认,容易遭到恐怖分子用手雷等爆炸装置的袭击,应该补枪,或者在尸体脚上系一根绳子,然后从远处拉动,确定没有危险了才能再走近辨认。并且,一定不能直接从被“击毙”的敌人身边经过,否则可能被尚未死亡的敌人趁机偷袭。
这些细节都是印军在长期军事行动的流血牺牲中总结而来的实战经验。
四、对中国威胁不大就目前来看,中印的对峙局面,表面上是印度占了上风。前些年的洞郎对峙事件让很多国人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次事件后,有国人还专门跑到藏南,偷偷逛了藏南的印度占领区,看见印军在藏南修建了密密麻麻的兵营和工事,机场碉堡也到处都是。仿佛只要战争一开,印军就能攻入西藏。
但是其实,印度越是这么紧绷,越是在边境部署重兵,就越证明它的心虚。因为中国与印度的对抗,中国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地形——青藏高原对印军来说,就是一个无解的存在。
现代战争讲究的不是寸土必争。部队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对抗的实质,是比拼单位时间火力密度和火力投送距离。在具体操作中,就是竭尽自己所能,保护自己的火力发射单元和火力发射阵位。印度与中国对抗,它的问题就在于地形不占优势。
印度的主要农业带、工业带、主要人口聚集区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说白了,就是恒河大平原。而青藏高原从南坡看,它是极速拔高的。以前些年发生冲突的洞朗地区为例,它在中印对抗的中段,距离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不足90公里的距离。
如果一旦中印真的交火,我国部署在高原上的火力发射阵位,天然的就比印度要好,而且是好太多。只要解放军一个远火营一个基数的齐射,随随便便就能炸到印度的经济要害区。而印度若要用同样的方式反击,根本就砸不到中国一边。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表现出了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狂砸军费在边境,修建大量的永久军事工事,并部署重兵,搞出二十万山地部队,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军在正青藏高原只部署了很少的兵力,主力部队都在川藏地区待命。有些人说我军这么部署,是因为后勤补给水平不行。这就纯属于胡说八道了。这是连最基本的作战理论都没有搞明白,就在胡说八道。
现在已经是9102年了,哪国还傻乎乎的把自己主力部队前置部署呢?这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打法吗?印度目前部署重兵,是因为印度没有办法,它只能这么干。而目前我军只需要利用青藏高原这一“倍增器”就能花很小的代价,能完成对己方火力阵地的防守。
因此才有人会说:印度最大的困扰就是天堂太远,离中国太近。当年“英国爸爸”没有帮印度拿下青藏高原,这是印度目前始终饱受中国“钳制”的原因之一。
印度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150000,战力如何?
由于2017年发生的“洞郎对峙”事件,一下子让人们开始关注起印度山地部队的建设情况,而印度敢于“战略冒险、无理挑衅”,除了对形式的国际判断以外,似乎也有“能适应高原山地特点的山地部队建设取得了进展”而逐渐膨胀的野心。那么,我们我就以洞朗对峙时的始作俑者,“设西里古里为军部的印度第33山地军”为视角,谈谈印度山地部队目前究竟怎么样:
印度第33山地军到底什么来头?当时印度驻苏克纳的第33军下属3个师向锡金段边境集结,作战部队进去指定“行动区域”,那么这支部队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印度第33山地军前身“陆军33军”成立于1943年11月,二战期间曾转战缅甸同日本交战,称得上是一支老牌部队。1945年5月该军撤编,在1960年又恢复建制驻扎“阿萨姆邦西隆”。1962年该军第4师、第23师和181旅调入印度第4军,而印第17师、81旅、112旅调归第33军,同年第33军军部移至“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扼守西里古里走廊(阿萨姆走廊)。1963年33军81旅调往那加,第27师调入该军,1964年5月增加军属炮兵33旅,随机该军下属的第17、20、27师改编为山地师,而印度第33山地军至此成型。印度第33山地军自1975年“印度悍然吞并锡金”之后,就长期驻扎锡金境内,主要设防锡金、不丹和乃堆拉山口方向,把控西里古里走廊。该军下辖第17山地步兵师(师部甘东)、第20山地步兵师(师部比纳古里)、第27山地步兵师(师部噶伦堡)、第33炮兵旅(旅部苏克纳)和一个陆军航空兵中队,总兵力4.5-5.5万人。该军下属部队中机动性和进攻能力最强的部队“第17山地师”主力平时驻扎在乃堆拉山中段以南40公里处,而战力较弱的第20、27山地师则部署于二线,重点防御西里古里走廊。记得当年(1967年9月),在中锡边境乃堆拉山口向我方进行挑衅并被打残的就是“印度第33山地军第17山地师下属的第112山地步兵旅和第17山地炮兵旅”。
印度整个山地部队的规模和建设要知道长久以来,印度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底气之一就是,印军已经建成规模世界第一的山地部队,印军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山地部队人员总数占世界山地部队兵力的一半以上。
包括上文我们介绍的第33山地军,印度目前共有5个山地军,其中印第15山地军曾参加“印巴卡吉尔战争”,下辖3个山地步兵师和一个山炮旅,部署于中巴陆路咽喉“喀喇昆仑公路”正面,负责中印西段和克什米尔方向的防务。部署于印缅边境的印第3山地军,下辖3个山步师、1个山炮旅和战斗支援单位,主要负责与缅甸相近的那加兰邦和曼尼普尔区的防务。印第4山地军下辖3个山步师、1个山炮旅和1个装甲旅,军部设在提兹普尔,直线距离我国达望约100公里。印第17山地军还在筹建当中,至今没有完全建立。总体来说印度的山地部队兵力高达25万人左右,论规模着实是不小,可是实际战力就“见仁见智”了。
印度山地部队的编制由于印军装备体系较为杂乱,我们就以其山地师为基准来介绍。印度山地师号称是“诸兵种合成部队的基本战术兵团”,依据高原山地严寒环境需要编制的轻装部队。一般由3个山地步兵旅和1个山地炮兵旅组成,视具体情况配属战斗支援单位及陆航和装甲部队。每个山地师一般由1.5-1.7万人组成,为压缩后勤保障难度,比印度普通的陆军步兵师少2000人左右。
印度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150000,战力如何?
先来说山地师的概念,来自瑞士山国,主要用于山地和高原作战的部队。印度弄这么多的原因,主要防备着再次被1962。印度山地师的人数约1.5万人,另有8000人作为后勤支援,所以这样统计以来,印度现在12个山步师,人数大约在20万以上。每个师编制为,3个山步旅,1个炮兵旅,工兵团、通信团各1个,1个勤务营等,装备各种车辆1300多辆,因为公路交通所限,支援火器主要靠畜驮,或直升机吊运,直升机装备是印度发展的一大亮点,无论国产新型ALH,还是引进的俄制米-17,高原起降性能都是不坏的,有高原型运输、武装型直升机配合山步师作战,不管自造,还是买来的,印度都是满满的骄傲。新型装备是买了不少,美制C-130J“大力神”运输机,野战起降性能好,买来145门美制M777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附带的买了15架CH-47F“支努干”重型直升机以供吊运,还有ah-64“阿帕奇”机壳也在印度开工生产,近300架俄制米-17是其运输直升机的主力,以及以色列制无人机等,新型装备还是装备了一些,惜之太少,如在河里撒上辣椒面,根本不济事儿。奢谈战力,无疑南辕北辙。
要命的枪炮。枪不成,国产“英萨斯”很纠结,不好用,趁前苏联国家换装备的时候,买来10万AK-47及其改进型,这批枪主要发到山步师中。狙击步枪,以俄制SVD狙击步枪为主,有类中国88狙。说起炮就惨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闹热地开始说采购,到了现在也绝不见动静,弄了一点韩国K-9,约100门;买来一些BM-30“龙卷风”火箭炮,再就是瑞典的博福斯,数量都很有限,仍然在大量使用俄制D-30和LFG105榴炮,老得早就掉了牙。AM-50型120迫击炮,是件重装备吧,有大量装备。说起枪炮,印度即满眼泪水,也不知从何说起,说起来是个大国,有上千家的兵工厂,能发射卫星,打造核潜艇,就是造不了枪,弄不成炮,建国这么多年,仍以购买为主,到了战时又如何了得,枪不顶事,炮打不准,这在小国也不算个事了,到了印度这,竟然如此。
卡吉尔的证明。1999,卡吉尔冲突,使用了最精锐的21山步师,如何呢?攻不上山头,枪不好使,不能连发,还哑火,无炮可用,大卸八块弄上去博福斯,总算打了几炮,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得拿下,所以战后紧急采购了一批山地装备,难言有什么用。没有公路,到现在仍是人背马驮,多次说要修,修一点公路,然而修了路会不会为对方所用,当年就是这样,被吓得不轻,现在如何?面对自家根本不靠谱的装备,多次扬言要打赢2.5场战争,没有好使的家伙什,心里又怎能不打鼓呢?一旦正面不敌,被突破,会不会再次全面溃退,尤其这要命的公路,正会被对方所乘。所以说修路,总是扯着嗓子嚷嚷,绝不见动静儿。把20万大军全部摆在正面,拉开了一幅很吓人的架势,想想无非当年老一套,全部顶在前面。
猫式学艺。这些年,山地师多与美军演习,说白了无非手把手地教,顺带卖点装备,装备倒是买了不少,比如可以C-17空降对方腹地,也在前沿修了大量军用机场,以保证C-130起降,战时便于增援和迅速展开,应该说想法也是不错的,魂舞大漠看到公开的报道,美军在与之练习多年以后,只是摇头叹息,说他们操着蹩脚的英语,相当自负,战斗素质很一般。在设防方面,三道岗,前沿的哨所与永备工事造得相当结实牢靠,第二道以有利地形固守待命,腹地内多用重火力装备,如倚为神器的“布拉莫斯”,防空以高炮为主,有名ZSU-23-4“石勒喀河”四联装自行高炮,天上有卫星,空中飞机不断侦察,全面建起了雷达预警、电子侦察体系,防御不谓不密,然战术思想明显沉旧落后,其山步师正是炮灰主力。
印度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150000,战力如何?
三哥的山地部队,光看表面数据还是挺光鲜的,毕竟是曾经和世界第一陆军强国交过手的部队,虽然1962年在装备、战术、战斗意志等方面都被东方大国碾压,不过现如今的印度很明显仍旧对此心有余悸。针对印巴和中印边境多高海拔山地的地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专门的山地部队,到2018年,已经建立了12个专业山地师,人数超过10万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要是分析印度山地部队的战斗力,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对比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优势明显,对比自己的北方大国,仍然被吊打!(只要心有所往,何处不是瑜伽垫?印度山地师瑜伽训练)
从实战经验上看,印度山地部队经历过数次印巴战争以及1999年卡吉尔冰川冲突的残酷历练,在这几场军事冲突中,印度山地部队基本上对巴基斯坦陆军都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如果不是因为巴空军的舍命支援,可能印度陆军已经一路攻进了伊斯兰堡,所以从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压制来看,印度山地师的战斗力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印度山地师在锡亚琴冰川行军)
而就装备而言,印度山地师也是不错的,在山地作战最讲究的运输和后勤保障方面,他们进行了着重发展。除了以6亿美元单价进口了10架美国C17环球霸王大型运输机(具备较强的短距起降能力)之外,还拥有近百架高原版本的俄罗斯米171直升机之外,印度山地师机动部署能力不可谓不强。这些山地师还单独加配了一只8000人规模的后勤保障部队,专门用作山地物资运送和燃料弹药的补给工作。在印军王牌第21师甚至还额外配置了一个工兵团,主要用于山地地区的开山搭桥铺路工作。(印度山地部队米171直升机)
在进攻武器方面,印军着力发展大口径火炮,一线山地作战部队不仅普遍配备了国产的仿英国L118型105和130毫米口径牵引榴弹炮,而且在最近几年还花费7亿美元购置了美军最新的超轻型155毫米M777榴弹炮。在装甲车方面,印度山地师普遍装备俄制BMP步兵战车,具备较强的火力打击和突袭能力。在空中方面,印军每个山地师均配置一个直升机大队,其中就有大量的俄制米24以及小部分LCH轻型武装直升机和极少数最新引进的AH-64E"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总的来看,印度山地师在地面和空中火力方面都有些不错的输出。
(印度山地炮兵部队实弹射击)
那么在武器装备以及作战经验都不错的情况下为什么说印军山地师战斗力依旧不堪大用呢?
第一、印军山地部队装备除了英萨斯步枪和少量的轻型直升机来自于国产之外,其他重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甚至连高精度炮弹和狙击枪子弹都不能幸免。在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军在与巴基斯坦的炮战中弹药大量消耗,最后不得不从以色列和罗马尼亚紧急进口了近2.5亿美元的子弹和炮弹,可见印军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之差简直让人无法直视,如果与强国交手,一旦不能速胜,必将被活活拖死!也正如印军总参谋长所说:印军的弹药只能支撑一个星期的战争!(俗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就是指三哥吧?)
第二,即使是印军看起来不错的装备,在其强大的北方邻居面前其实也只是渣渣。兔子现在各种专为山地作战而生的轮式155自行榴弹炮,比印度的牵引炮机动性性起码强出一个银河系。而在空中火力方面,歼20这种五代机就不拿出来欺负人了,光是最新的歼10C、歼16、武直10也足够夺取制空权并且进行完整的对地支援了。而运输补给方面,我们的各种铁路和公路网络直达边界,分分钟集结百万兵力,在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的BUFF加持下,这种优势就显得更为明显了。印度说自己已经不是1962的印度了,其实这得看和谁比,如果和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比较,印度军力确实发展的够快,但是在开挂的北方大国面前,印度依旧还是1962年的印度,一旦开打,依旧要完虐印度!(印度敢轻举妄动,后果依旧如图所示!)
印度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150000,战力如何?
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陆上接壤的两个主要假想敌的边境地区都是地形复杂的高原和山地),因此格外注重山地作战部队的建设。目前印度陆军总共编有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达到18万人,这样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传统的陆军强国当中,美国陆军只有一个第十山地步兵师,我国陆军专门的山地战部队也就是三个旅的兵力,俄罗斯陆军更是仅有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第33山地旅。
印度陆军山地战部队规模世界第一
相比之下,印度陆军的山地战部队的确算得上是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数量堪称世界第一。当然大家作为军事爱好者肯定都应该知道,现代战争早就已经不是依靠兵员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作战能力的强弱了,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精锐部队,实际效果比起维持一帮庞大臃肿且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乌合之众无疑要好过许多。特别是山地作战,受到机动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局限,总体而言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非主流作战模式。
60年代的边境战争让印度记忆深刻
然而在中美俄等传统陆军强国的山地战部队都高度精简的趋势下,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免令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造成这个状况的主要原因还要追溯到60年代年与北方邻居的边境战争,遭受军事失败的印度痛定思痛,认为自己最大的吃亏之处在于兵力不足、后勤不利,导致在排兵布阵上“前重后轻、两翼空虚”,被我军机动灵活的穿插迂回战术轻松击溃。于是印度大力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规模可观的山地战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形成足够的防御纵深。
印度加强山地战部队建设形成前沿兵力优势
印度陆军的1个标准山地师拥有兵力1.5至1.8万人,下辖3个山地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1个通信团等作战单位,主要装备包括单兵轻武器、中小口径火炮、轻型装甲车辆、运输/武装直升机等等,具备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人员素质还算得上是训练有素,与巴基斯坦之类的中小国家对阵还是能够胜任的,比如印巴两国在条件极度恶劣的锡亚琴冰川地区死掐了多年,印军山地战部队也体现出了相当不错的战斗力。
印军的FH-77B型155毫米半自行火炮
但是一旦面对真正有实力的对手(比如最大假想敌——北方邻居),印军山地战部队的短板就暴露无余了。首先印度方面兵力虽多,但是机动能力有限,配备了大约200余架米26、米8/17等各型直升机,以直升机大队为单位像撒胡椒面儿一样撒到12个山地师使用,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一旦爆发战争,分散部署的印度山地部队难以快速反应、互相支援,只能依靠自身火力各自为战,数量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严重抵消了。
120毫米重型迫击炮是印军山地战部队的主要营级炮兵火力
其次在压制火力方面也是不容乐观,印军山地师的旅级炮兵主要配备10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最大射程不超过15公里,少数炮兵旅有进口瑞典的FH-77B型155毫米半自行火炮,最大射程30公里,并且都需要卡车进行牵引转移,在高原地区活动范围大为受限。至于营级炮兵火力更是只有120毫米迫击炮、81毫米迫击炮之类的小炮仗,射程只有5-6公里,使用骡马托运进行机动,山地作战倒是比较方便,可是威力实在是差强人意。
印军主要假想敌的火力支援能力占据绝对优势
反观北方邻居,虽然部署在第一线与印军山地师对峙的兵力不多(充其量也就是旅级或者团级单位),但是后方支援火力却占据压倒性优势。同样是营级炮火火力,我军的05A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最大射程10公里,射速每分钟8发,可以发射各种精确制导炮弹。旅级炮兵火力包括122毫米/155毫米卡车炮,最大射程超过50公里,更不要说还有加强配署的03式远程火箭炮,最大射程超过150公里,无论是机动能力、打击范围、命中精度、弹药种类都全方位碾压对手。“火海”与“人海”的碰撞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刻雨无痕
印度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150000,战力如何?
印度山地师作战实力
印度有15个山地师总兵力接近20万人,分别部署在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边界的东段西段,部队装备一般、作战实力一般。
一、印度陆军作战经验
印度1947年独立后,接受了英国殖民者遗留的战争资源,组建了印度陆军,1962年尼赫鲁信心爆棚妄图乘机占领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最终印度三个旅被中国军队歼灭;1972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军大胜巴基斯坦,成功使东巴基斯坦分裂为孟加拉国,消除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战略态势,因此印军对巴基斯坦有优势,面对中国军队,印军必须三思而后行!
二、印度山地师后勤补给
印度西部克什米尔地区交通便利,能够及时对军队作战补给,可以进行长期持久战,东部地区则受“西里古里”走廊限制,该走廊位于中国、尼泊尔及不丹交界处,宽度仅20公里,极易遭到战术攻击,一旦被切断东印度只能投降。
三、印度山地师装备
印度山地师进口了不少万国牌武器,有俄罗斯、美国及欧洲的各种武器装备,曾经报道中印联合演习时,印军士兵向中国军人炫耀其口袋里的十几种子弹,印军弹药储备据说仅能维持两周的作战需求,因此印度山地师装备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战争。
综上所述,印度山地师在世界上属于三流作战部队,基于印军实际战争经验,应该略胜巴基斯坦军队,印军历史上从来没有进行过大兵团战略决战,缺乏实际指挥经验,没有叱咤风云的将军,如果再次与中国军队开战,印军必将输得更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