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听过这段话吗“出门跨壕沟,抬头见岗楼,无村不戴孝,到处见狼烟”。
日军所到之处,纵火是必须的。
日军的纵火主要有两种:
第一,报复性的纵火。
基本是日军遭受国军正规军或者游击队的打击后,将周边中国村民的房子一把火烧毁。
这主要是报复恐吓目的,让中国老百姓不要支持本国军队。
尤其敌后作战,这种情况最明显。
日军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即便有1个日本兵在某个村庄附近被杀(比如抢劫或者奸淫期间遭到农民反抗,或者被游击队干掉),日军立即来将整个村庄房子烧毁。
这个烧毁不是说,让你把财物搬出来再烧,而就是一把火全部烧光。
这样一来,这个村子的村民等于失去了住处和所有生活必需品,想活下去就很困难了。
所有,很多敌后游击队就考虑到这点,很少袭击单个的日军目标,因为代价太大。
比如百团大战最后,日军赶来报复,在五台县就摧毁村庄98个, 烧毁房屋20067 间之多。
第二,破坏性纵火。
这是日军破坏中国持久抗战的一种方法。
基本日军作战所到之处,离开的时候就放一把火,将村庄烧掉。
有时候作战期间,刚好赶上农作物要收割,也放一把火将庄稼烧光。
总之,日军就是通过这种三光政策,将国军控制区的老百姓害苦,让他们失去生活能力,也就无法支援抗战。
比如浙赣会战中,日军占领磐安县这个小县城短短一周时间,就的烧毁该县房屋3000多间。日军所到之处,无不被熊熊烈火所吞没。
由于日军这样随处放火,造成的农田和山林大火是很多的。
但那个年代,中国人口也不少了,有4亿多人。所以山林也不是很多,加上日军抗战中后期主要在相对潮湿的中国南方和西南作战,也难以形成太大规模的山林大火。
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
农田肯定是着火的,日本军队的烧光抢光,杀光三光政策,你又不是没听说过烧房烧农田那都是小儿科,有的时候直接把和人家在火上烤,这都是有的。
至于日本人为什么不烧山,其实一般来讲山里面很难着火,我们去看一下历次的山林大火,他的爆发都是有一个先决条件,也就是天气干燥十几年不遇的一次旱灾,空气干的都快冒出火星了,这个时候一把大火,整个大山都烧了个精光。
为什么会要提升一点?其实我们去看一下贝爷的荒野求生的话,他会说到一个事,就是一般来讲活着的数目是很难用火给点着的,他在野外要想找到能够点着的树枝的话,也只能够去摘取,在野外已经枯掉的树枝分叉才能够点着。
所以不到那种干旱的季节,树林里面放一把火还真的很难烧着。
同时对于日本军队来讲,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首先自己的军队不得人心,日本人是清楚的,别看他一天到晚喊着大东亚共荣,但实际上自己明白一阵是因为心里面虚的慌,才一天到晚的把这种东西挂在自己的嘴边,壮一下胆子在日本老兵的回忆里面,一旦进入中国的国土进行作战,在一个城市之中,大街上面可能挂满的日本人的国旗或者是军旗,但是在里面仍然挂着国民政府的旗帜,很多受伤的无法带走的日本伤兵都会选择自己自杀,这不是说军方要求他们自杀,而是害怕自己被遗弃下来以后会被当地人抓去。
简单来说日本人兵力不足这是事实,日本人只有100多万的军队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上趟下来,确实有些是军队不足的意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只能够掌控一些比较重要的点,比如说大型城市铁路重要交通线,重要的水利枢纽等等。
从各种角度来说,日本人除非是要进攻大型城市,否则犯不着把自己的军队开到山林之中,一方面自己的重型武器难以有发挥,航空兵也没有办法给与及时的支援,这个方面跑到人家林子里面去,你要么挨人家的黑枪,要么自己迷路,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就是说放火烧山那条件不允许,放火烧山自己还有风险,所以日本人也就不想去到山林里面放火。
陆军早期的游击战确实是位于太行山区,这地方山林茂密,所以在这地方适合游击作战,但是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八路军主要的游击战重点从山区转向了平原地区。
也就是说日本人重点照顾的不是山区的山林,而是在平原地区的大大小小的村庄,所以日本人才设立了烧光抢光略光的三光政策。
中国的山林可以避免一大可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农田村庄都遭到日本人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日本人欠下的血债真的几代人都没有办法忘记。
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
感谢邀请。
其实抗战期间是发生了很多火灾的。
一是日寇烧掉大量的占领区和根据地的房屋和农田,这只要查一查1941-1942年大扫荡的相关档案就能知道,当时日军实行了“三光”策略,尤其在晋察冀地区。第二,日军为了消灭抗日武装,烧毁了不少森林。现在去往长白山天池的路上,问一问当地上岁数的人,他们就会告诉你,为了消灭抗日联军,日军烧毁和砍伐了大片原始森林,至少是三林边界线向后倒退了几百米以上。
第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最迫切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军,即使发生了火灾,能去救火吗?而且,当时的艰苦条件,根本容不得记录和顾及火灾问题。我们永远不该忘记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极大伤害。
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
不知道题主是从哪儿听说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的。村庄都能烧的片甲不留,山林和农田能剩下吗?
对于山林农田来说,不要说是炮火连天的时代,就是现在我们进入山林的时候,连一个打火机都不允许带。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冬春干燥的季节,一个火星就可能引燃整个森林引起大火。现在正是夏季,美国的一些森林却被森林火灾所困扰,据电视报道,这场大火可能要到11月份才能够被熄灭。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有足够的火源,即便是现在富含水分翠绿的树木,也依然能够燃烧不止。在农田里遇到成熟的季节,作物含水量大幅下降,可能一根火柴都能够将麦田或者玉米地烧光。难道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代的山林农田都是特殊材料生长的吗?
在抗战期间遍布各战区的大小战争接连不断,各种枪炮爆炸引燃的火光冲天,所到之处尽是火灾绵延。那些森林或者是成熟的庄稼根本不可能幸免,更何况日本人鬼子在中国大地上实施了“三光”政策,烧伤、杀光、抢光,日本鬼子采取的是惨无人道的政策。如果有一个鬼子被中国军队或者是老百姓杀死或者失踪,他们就会非常猖狂的进行报复性的烧杀抢掠,可能因此杀光一个村庄,烧光一个村庄。他们的这种政策一方面能够更多抢到粮食等物资来补给他们,另一方面,让中国军民缺乏各种资源来降低中国的抵抗能力。正是大量山林农田被烧,才是当时的军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这些景象各类文艺作品中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题主得到抗战期间山林和田野没有火灾的结论,可能是因为在电影、电视剧里面只看到日本鬼子扫荡以后村庄被烧,但是并很少看到山林或者是农田被烧的景象,这是因为为文艺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你只要想一想,那些人们赖以生存的房屋村庄都被烧成了废墟,山林和庄稼地怎么可能幸免。所以题主说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
谢谢邀请: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当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内心深处是无比的痛苦,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但从电影,书本,历史的记载中,在抗战时候中国人民是多么的凄惨,是多么的惨不忍睹!在哪样的年代,在哪样的时期,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能不能第二天起床,能不能看到早上的太阳都是未知数,谁还会去顾及什么火灾哦!我们要铭记历史,只有祖国繁华昌盛,才有人民的安居乐业。家,只有祖国这个大家好,才会有小家!!![比心][比心][比心][比心][作揖][作揖][作揖]
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抗日战争对我国的破坏是巨大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遭到日寇摧残,所以山林和农田也不例外,都发生过火灾。
日军虽然侵占了我国大部分领土,但是有着大量武装在敌后与日寇作斗争。在东北地区,日军为了对付隐藏在深山里的抗联,不惜纵火烧山,以至于长白山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华北地区的日军更加残暴,对敌后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他们所到之处,农田、房屋等皆被烧毁,特别是日军在遭受游击队攻击之后,他们有气没地撒,专门在农村地区实施报复性纵火,屠杀无辜百姓。
在1938年到1943年这五年中,日军对重庆轰炸了两百多次,投弹万枚以上,市区几万幢房屋被摧毁。日军每进攻一个城市都会使用轰炸机,特别是在广西、湖南这些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的地区,山林引发火灾的事例早就司空见惯。这还不算什么,国府还实行“焦土抗战”政策,可是因为行动失误,酿成大祸。1938年11月12日,当日军逼近长沙时,国府决定焚毁长沙,可是在13日晚上,长沙南门突然起火,放火队员以为是信号,于是四处点火,就这样,长沙城就起了大火,烧了五天五夜,城区百分之九十的房屋被摧毁,数万百姓在大火中丧生。
抗战时期条件艰苦,人们根本无法顾及和记录农田和山林发生的火灾。战后据国府的农林部调查,抗战时期各省森林破坏达19亿立方米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