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科学精神解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去逛逛西方的论坛,能发现这句话的精髓。
在西方,只要你不是人身攻击、不是歧视言论、不是违背普世价值观,你说什么都可以,这是你的权力。
正常来说,一个团队,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工作小组,意见都是五花八门,会有极端相反的意见。
意见相反的双方尽量互相说明,但不存在像中国网友一样非要把对方辩倒,甚至辩论不过威胁举报、甚至打架的情况。
这主要就是一种最基本的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的根基,首先就是言论自由,如果没有言论自由,民主意识也就不存在。
所以西方搞民主制度,第一步就是搞言论自由。
这方面也是敏感话题,不多说了。
其实中国古代除了战乱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属于言论自由,其他朝代基本都是文字狱,不让知识分子说话,人民说话就更别谈了。
大家看看这个:
乾隆十六年,突然有一个叫王肇基的人跑到官府,说自己要给皇帝献恭颂万寿诗联。谁知道,这个王肇基献的文章,“错杂无伦,且有毁谤圣贤,狂妄悖逆之处”,也就是写的不成样子。
当时正是文字狱高潮时期,山西巡抚的阿思哈吓得半死,派人将王肇基押来亲自审问。
结果王肇基语言古怪,不符合逻辑。
用今天说法,王肇基就是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症。
因为涉及到皇帝、皇太后,阿思哈只得详细将案件在奏折中写明,报与乾隆皇帝。
为了不背责任,阿思哈在用词上极为谨慎,说王肇基“似属病患疯癫之人”。
这边乾隆看到奏折,也知道此人是个疯子,但竟然还是试图杀一儆百。
乾隆先是回答:“知道了,竟是疯了而已。”。随后又说:“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编捏时事,病废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案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见,岂可复溶于光天化日之下?”
明明都说是疯子了,还要重则?
结果就是:“着传谕该抚阿思哈,将该犯立毙杖下”。
不但疯子王肇基被处以极刑,他的全家也被连累。
疯子也杀?这是什么道理。
说白了,乾隆就是一句话:就算你是疯子,你也不能乱说!
怎么用科学精神解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感谢信任与邀请。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句话其实很简单,就是~换位思考,也是公平公正的前提保障。
这个世界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人与人的观点也会产生认知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立场不同”~也就是俗话说的“屁股决定脑袋”。当然也会有别的原因,比如看问题“全面于否”,平时所说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实还是看问题“全面于否”。
我们理所应当保证所有的人都有说话的权力,当然,这里所说的“说话权力”也包括那些杜撰、篡改事实来恶意曲解的人的说话权力,即使有这种现象也不能就此不让这些人说话,对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完全可以用铁一般的事实来驳斥、来让公众辨明是非。即然是“假的”难道还用得着畏惧“谎言”么?
之所以连恶意“谎言”、“杜撰”的人都应该允许其发音,就是为了避免那些“借口于此”的人来搞“舆论垄断”;不给“愚民政策”一丝一毫的机会。因为“你所认为谎言就应该封杀”,那么你可能就会面临“你也会因此而被封杀”。如果连“话语权”也成为了特权,那么也就不存在公平公正。
所以,想要你自己有说话的权力,最大的保障来源于大家都可以发声。
怎么用科学精神解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却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个不属于“科学精神”的问题。
这是个法律上的权利义务问题。
法律规范就是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依据其约束的行为属性又可分类为:一,实体性法律规范(确定、约束、维护行为人的实体权利义务)。二,程序性法律规范(确定、约束、维护行为人如何行使或履行实体权利义务)。
题主所述的: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幢房屋不归你所有,应当归我所有)。这是在实体上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来维护自己的实体权利。
“我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虽然这幢房屋不归你所有,但你有权讲述为什么认为这幢房屋归你所有?)。这是在承认对方享有的程序性的答辩权。
争议都是因为双方对实体权利义务的认识偏差而发生的,这就是双方的实体权利义务所在。为了解决双方对实体权利义务的认识偏差,就必须让双方拥有平等的辩解权,只有通过双方平等地交换意见才能确定双方的争议焦点所在,才能最终合乎情理地真正地解决矛盾。这就是程序性法律规范的立法意义所在。
题主问题的前半句表达的是指‘’行为人维护自己的实体权利的意思表示‘’,这是在行使自己的实体权利。题主问题的后半句是指‘’行为人尊重对方享有的程序性权利的意思表示‘’。这是在履行自己的程序性义务。
程序性权利义务得以公平公正的履行,就是实体性权利义务争议得以获得公平公正解决的保障!
怎么用科学精神解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这不仅仅是用什么精神解读的问题,而是必须用宪法、法律去保证、保障的公民权问题。
怎么用科学精神解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这句话是说我不同意,但你可以反驳我。誓死捍卫之类太过罗嗦。照上分折,这种说法没有错误。但是否情绪上不大好看。
怎么用科学精神解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单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这只是辩论时取得高姿态的一种技巧,实践中很少有人如此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