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英国人如果要强占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话,清政府会同意吗?
题主之意,英国还是比较讲道理的?只是租,而没有强行占领香港?是不知道历史,还是“公知”腔调,故意偷换概念?
晚清政府日益衰微,积重难返,在英夷船坚炮利的淫威下,被迫签订了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75.6平方公里割让给英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迫使清政府于10月24日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11.2平方公里割让给英国;所谓割让,还是租借吗?不是强行占领是什么?只是在1898年6月29日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975.1平方公里及262个岛屿,租借给英国,租期为99年,直至1997年6月30日。就是这三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把香港一刀一刀的亲手切割给英国,使香港沦为殖民地。不仅割地,连人带口统统割给了英国。
如果对历史狗屁不懂,就不要瞎逞能,免得伤了国人感情;如果是“公知”腔调,纯粹是在找骂。
当时英国人如果要强占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话,清政府会同意吗?
香港不是租的,是割让的,按照条约香港和九龙都是割让给英国了,不是租的,说租的指的是香港地区的大部分地方香港人称为新界的地方,是1898年签的租约,租期99年,这是1997年归还的由来。关于香港地位是由三个条约来决定的,两个是割让,一个是租。英国一直坚持三个条约有效性,中国不承认。中国方面宣布要收回整个香港而不只是新界。根据租约,如果双方都坚持按约办理的话,到期归还的话是没有什么可谈的,归还后采用什么制度和英国没有关系,英国也不可能还给中国一个繁荣的新界,当然中国收回新界后就算不用武力收复香港岛,也会封锁,一个孤岛被困在中国领土中间也不可能再繁荣,整个香港都会变成一个死港,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最终谈判的结果就是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保持繁荣,英国归还整个香港。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更有利,确保了香港的长期繁荣。
新界是租而不是割让的原因是1898年,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并没有使用武力是双方谈判的结果,而割让香港和九龙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并不是什么重视不重视。租界都是谈判谈下来的,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并不算损失,因为可以用租地方式避免战争和一些纠纷。比如英国在上海和汉口都都有租界,这些地方并不属于英国领土,英国取得后方便管理,英国人通过战争拿到驻外法权,为了避免法律纠纷就,单独划地让英国人居住,避免了清国法律不能管英国人的麻烦,这些地方直接归英国领事管,降低了清官员的管理成本,让英国人集中居住,如果没有搞租界,英国人随便在哪里住,住在哪都行,清国又不能管他们,实在太丢人,集中在一地影响小一点。
当时英国人如果要强占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话,清政府会同意吗?
别说英国人想强占香港,就算是英国人想从大清的国土上割下来一大片土地,以当时的情况看,大清也不得不同意这件事。
因为如果大清不同意的话,接下来就会遭到英军的更猛烈的打击,而大清当时是很怂的。
军事上远不如英军相对于英军近代化的战术、训练、武器而言,清军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无法对英军造成有效的伤害,军队的训练更跟闹着玩一样,还记得早在乾隆时期八期军就开始雇人替自己训练了。所以在和英军作战中,有时候民间团练反而成了主力。
以上决定了在这场战争中,英军很难会输,大清很容易会被打的一溃千里。
整个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出动了20万人马,英军只有1.9万。而在漫长的战争中,英军仅阵亡69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清军却是伤亡惨重,阵亡了3100多人。
(描写鸦片战争的画面,英军驾小船抢滩登陆)
看到这个伤亡数字对比是不是有一种美国打海湾战争的感觉。其实,清军和英军的实力差距要远超伊拉克军队与美军的差距,毕竟当初海湾战争美国及其盟友集中了上百万大军。
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就是英军随意摩擦大清的战争。
当时英军可以把大清沿海地区任何一个地点当作自己的登陆地。整个战争期间,英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有在镇江之战中损失比较大,阵亡了37个人,但是却将城中的八旗兵和绿营兵4000多人撵出城外,并歼灭清军500多人。
(鸦片战争中清军和英军肉搏画面)
可以说,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横行东部沿海地区,搅动得整个大清国痛苦不堪,防不胜防。
无论是清军拥有多少的人马,在英军面前还是会被打得一败涂地。
在第二次广州之战中,英军集中了6000多军队,而清军兵力多达2万多人,清军在数量上居于绝对优势。
当时清军指挥官奕山先是命水军驾驶火船夜袭英军军舰,夜间数百条火船涌向英军舰船,奕山以为这一战一定会取得大胜。没想到英军在遭到攻击后,凭借高超的驾船水平轻松躲过清军攻击,得以全身而退。
到最后,清军的攻击只造成了周边民船大量被火船烧毁的结果。
水战不行,陆战就更差了,别小看英军的排队枪毙战术,这种决死精神在武器的加持下可以完全压制住清军。
所以,广州之战中,英军在4天之内就将广州周边战略要地占领,并在周围高地架炮对广州城进行轰击,造成了城内大量人员的伤亡,而清军根本无力反击,因为城内近2万清军早已被英军吓破了胆。
(英军居高临下炮轰广州城)
以奕山为代表的大清性格懦弱,遇到洋人就怂值得一提的是,从此以后奕山被打出了恐洋症,见到洋人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鸦片战争结束后,虽然他曾经有一段时间被雪藏,但随后又被任命为伊犁将军,从中可以发现虽然奕山水平不行,但是同行衬托的好,在当时他还是很有能力的。
在担任伊犁将军期间,奕山在1851年和俄罗斯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你以为这就算了,8年后担任黑龙江将军的奕山又和俄国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出卖了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奕山可以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卖国贼之一。但是,他仍然被皇帝信任并委以重任,也反映了当时清朝整体水平还远在奕山之下,不是奕山怂,是整个大清都这么怂。
所以,假如英军真要想割让更多的土地,以清廷的表现来看,不会不同意的。
有人可能会说,割让东南沿海国土和割让外东北地区是不一样的,毕竟外东北天高皇帝远,而且人烟稀少,可能当时清朝没有意识到那片土地的重要,所以就割了。
不能有这种想法,外东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是大清的基本盘,当初随顺治入关的清军中有大量士兵是外东北人,并且他们对大清忠心耿耿。但是大清在割让的时候还是毫不心痛的,一割就是几十万平方公里。
而英国侵占东部地区,比如香港,只需要优良的港口做生意,占个1000多平方公里就不错了。这些土地无论是从政治意义还是面积上都远无法和外东北地区相比。
所以,假如英国强占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话,清政府肯定会同意的。他们连自己的龙兴之地都舍得割,还有什么不舍得的!
当时英国人如果要强占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话,清政府会同意吗?
西方国家,致帅比沙俄要讲文明,沙俄全是强占强割让。而西方国家皆是以租的形式,在全国沿海城市画地为租界。
作为大清当地的军事实力,是根本无法打一场那个吋代的现代化战争,所以与英国开战是没有多大的胜算的,所以当吋英国有实力武力占领香港。当然一个香港满足不了英国的贸易市场,大陆才是他们主要发展的贸易市场,所以才没有用武力占领香港,而采用租借的方式租借了香港。就是不想与大清彻底翻脸,失去好与大陆这个大市场做贸易。
当时英国人如果要强占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话,清政府会同意吗?
这个问题问得是有歧义的。其实,英国通过1840年和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已经强占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直到1898年,英国才效仿德国,租借了新界。从《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相关规定来说,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属于是割让,英国是可以不还的。
当然了,英国是最早玩国际法的国家。英国人玩这一套东西已经玩了600多年了,可以说是烂熟于胸,也玩出了心得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是英国人最早提出来的。试看英国与清朝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
英国是最早与清朝打交道的西方国家之一,曾经两次派遣使团远渡重洋来到北京与清政府谈判。英国又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英国直接参与的。然而,英国又是最早帮助清政府的国家,无论是海关关税,国家制度,军事外交甚至公派留学等等方面。清朝的北洋水师,管带几乎都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校。
因此,对于利益至上的英国人而言,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是非常精细的。首先来说,以军事实力,英国绝对吊打当时的清朝。工业水平,英国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强国。经济实力,英国也远超当时的清朝四到五倍。更不必说英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从《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署情况就可以看出,英国想要以武力向清政府索要土地,清政府是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的。
可英国人并没有这么做,清朝与英国打了三次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相比而言是战争次数较多,却拿走中国土地最少的国家。而北边的沙俄,仅仅通过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拿走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还不算外蒙古。所以,英国当时其实对中国领土的需求并不大,无非是需要一个贸易中转的港口。
因此,在1897年德国租借胶州湾之后,英国人看到不打仗也能向清朝要来土地,于是,才提出了向清朝租借新界99年。也正是这个租借条约,成为了后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基础。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上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所以包括《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在内所割让的土地,我们都要收回来。打了600多年利益算盘的英国人也清楚,没有新界他们也守不住香港,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是,1997年香港才能全部回归。
当时英国人如果要强占香港而不是租的方式的话,清政府会同意吗?
也别把清政府想的那么无能。香港临近广东,是经济、军事要地,清政府不会轻易放弃的。清政府确实割让过很多领土。像外东北地区,大多数都是荒蛮之地,人口稀少,价值不大,而且距离过远。清政府守不住,所以就割让给了沙俄。后来割让台湾,也是因为甲午战争败的太惨,不得已而为之。
香港临近广州这样的经济、军事、政治要地,清朝不会随便放弃的。英国如果用武力夺取,并不值得。如果引发中英战争的话,军费开支过大,得不偿失。即使清朝忍着让出,也是强扭的瓜不甜。
如果用租的方式,则清政府那边也易于接受。英国也不需要动武,仅仅用外交手段即可。而且一租就是99年,跟割让也没有太大差别了。这种做法无疑更实用。
只有日本、德国、俄国这样缺乏远见的帝国主义国家,才喜欢穷兵黩武。像英国、美国这样老奸巨猾的帝国主义,则更多会用外交、经济等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后来日本、德国都吃了大亏,英美的霸权则很持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