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在坦克炮塔上装防空导弹?
就坦克那个弱鸡的态势感知能力在打得昏天黑地的战场上能找得着直升机?那才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跟大多数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坦克这种东西实际上在战场上态势感知能力非常之差——由于增强防护力的需要,坦克在主要威胁方向上顶着厚厚的复合装甲,有些坦克还有重型爆反。为了避免开口过多对于装甲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坦克装甲带上往往是尽量少开口,一般除了火炮防盾与成员舱盖/抛壳与补弹口,能开的口也就是个别电子设备(如横风传感器这种东西)、车长周视与观瞄镜、炮长瞄准镜,还有一个非常小的驾驶员潜望镜。
在这些态势感知系统里,能观察到周围情况的也就是车长的周视镜,炮长的瞄准镜视场非常小且与坦克炮随动,那个仰角是不可能观察到任何飞在稍微高一点的天上的东西的。车长周视镜的视场好得多,但在混乱嘈杂的战场上,要通过这么小的光学侦察设备肉眼观察到天上的直升机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武装直升机往往都是利用地形与地物的掩护隐蔽突进而后猛然跃升,甚至只是伸出一套观瞄系统躲在山体与林地后面打黑枪。
所以,坦克在任何情况下实施装甲突击都必须有步兵的掩护,没有步兵的掩护很容易出现浪着浪着就掉坑里了的结局。更所以,在坦克实施装甲进攻的时候你让车长不去观察突击路线上有没有反坦克火力点、敌方坦克、反坦克壕等等大坑小坑,却把主要的威胁放在搜索天上有没有直升机,怕不是石乐志。
既然态势感知能力决定了坦克基本上就没有办法搜索到直升机,那装备便携式防空导弹有啥用啊?盲打吗?不如把野战防空任务交给伴随突击的野战防空系统(我军合成营一级的装甲突击按照最理想的状况是有09式自行高炮协同的),这货态势感知能力强,配备的高炮威力大,如果以后能换弹炮合一系统战斗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这种专业的防空战车执行起防空任务来比坦克上装几个便携式防空导弹要来的科学的多效率高的多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为什么不在坦克炮塔上装防空导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还真的有坦克装备过防空导弹。
朝鲜的天马号216坦克,是相当有意思的一种坦克。
它在炮塔上加装了双联装AT5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还装了一个萨姆18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
从理论上来说,天马号216坦克具有远距离歼灭坦克的能力,还具有近距离防空能力(主要是对付直升机)。
这里不谈反坦克导弹,就说说萨姆18便携式防空导弹。最大有效射高3500米,最大射程4500米。
这些数字看起来似乎不错,但对于快速战机来说,这些距离也就是几秒钟就能飞过。
便携式防空导弹最大问题不是导弹本身,而是在于如何发现敌人战机。
如果是野战防空导弹,前提是一定会装备雷达。在雷达引导的基础上,导弹才能进行有效攻击。
便携式导弹没有装备较大的雷达,也不可装备。
那么,便携式导弹基本只能在士兵的目视距离发射。
而一般士兵目视距离只有几公里,所以防空能力是很弱的。
所以,便携式导弹主要是对付直升机和低空飞行的攻击机。
但是,以往直升机和攻击机,多是用机关炮打击,会进入便携式导弹的射程。
现在时代不同了,直升机和攻击机反坦克基本都是用导弹。
而我们熟悉的AH-64武装直升机,它发射的海尔法机载反坦克导弹发射达到8公里。
这个射程完全在便携式防空导弹射程之外,那么便携式导弹又有什么作用。
况且,现代化坦克的成员很少,每个坦克手都有自己的岗位,缺一不可。
如果让一个坦克手去操纵便携式防空导弹,它的岗位谁来顶上?
所以,与其这样胡搞,不如直接在装甲部队配属专业的野战防空武器,比如野战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防空自行高炮等等。
为什么不在坦克炮塔上装防空导弹?
“红警”玩上头了吧?想弄个怼天怼地的天启坦克?
坦克之所以不装防空导弹,完全是因为人们不想那么干。
硬要把防空导弹装到坦克上去,要么把坦克给整复杂了,要么把防空导弹给整弱了,得不偿失。
或者也有第二套方案,比如别当坦克了,留下履带底盘和转动炮塔,变成履带式自行防空车。
导弹导弹,你得能制导才是导弹,越先进的导弹,其制导机构越复杂和昂贵。
比如著名的“爱国者”防空导弹,需要配合指挥系统和雷达系统完成火控,还需要布置发射阵地,光一个导弹插那什么都做不了。
而且,爱国者导弹也过于巨大了,就算单发装备也很巨大,根本不适合坦克,顶在头上万一被打爆可就糟了。
俄罗斯的S300、S400也是一样,其本身就有一套硕大的索敌火控系统,坦克装上它们(就算能装吧)只会跑不动,打不动,功耗巨大,生存率断崖式陡降,别说对付飞机了,碰上对方坦克都够呛。
防空导弹也不可能无时无刻开机,战场上一切雷达波都是极敏感的战场大忌,如果雷达长时间开机,迎来的要么是敌军的侦查,要么是反辐射导弹的轰炸。
所以,指望坦克部队顶个雷达天线,又要对地又要对空,还要完成高功率电磁波的作战和管理,简直就是没事儿找事。
当然,也有一些小型的防空导弹是可以安装在坦克上的,比如朝鲜就在自己的“天马-216”坦克上安装了双联装防空导弹。
这种导弹只是单兵导弹而已,改自苏联的“针”式,热寻地制导,便携式设计,对上喷气式战机,只有2500米的迎击距离和5000米的追逐距离,射高只有3500米,且还需6秒左右的反应时间,只能像美式“毒刺”那样打打低空低速飞机和直升机。
因为便携,热寻的制导也无需雷达,前苏联也曾经将“针”安装到了潜艇上,当做潜艇防空导弹,只是个聊胜于无的对抗兵器。
显然,朝鲜将其装到坦克上,并不能代表什么先进坦克的发展趋势,这只能是一种阅兵式的技术堆砌,上了战场未必好用,倒不如像冷战时的美军那样,有防空需求,就干脆给坦克配上一杆“毒刺”,坦克手扛出舱就能打。
还有些能发射炮射导弹的坦克也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有威胁直升机目标的可能性。
也有些安装反坦克导弹的坦克,但反坦克导弹与防空导弹的工作模式其实不一样,反坦克导弹通过激光驾束、光电锁定即可使用,远没有防空导弹精密。
换句话说,坦克有本事拿导弹威胁速度缓慢的同类,却没办法安装防空导弹怼天上那些速度极快的战机。
归根结底,坦克是一种专用兵器,它并非“高大全”。军队是通过体系对抗的有机结合体,坦克只管当好坦克,制空权和防空自有空军和各级防空部队负责。
如果放到更大的国家战略层面,坦克也不过是一种消耗品罢了,需要经济适用且能够高效制造,所以没有哪个国家会造出一款面面俱到的神车。
为什么不在坦克炮塔上装防空导弹?
原因很多,主要还在于防空系统本身的问题
能够对抗空中威胁的防空导弹都不会太小,而且还有背后还有着一整套搜索跟踪和指挥系统。这套系统由搜索雷达、制导雷达、指挥控制系统、发射系统以及技术保障系统等组成,缺少任意一环都将严重影响防空系统的作战能力。比如著名的S400远程防空系统,除了导弹发射车,还有制导雷达、搜索雷达、指挥系统、电源保障等车辆,总数量多达上百辆。即便是最基本的作战单元也需要由1部低空搜索雷达、1部照射制导雷达和1辆发射车组成,更别提其庞大的导弹和雷达系统了。
如果缩小体积重量,将整个防空系统整合在一辆车上,大概就是以下的效果↓
俄罗斯“道尔”全天候野战防空系统
“道尔”防空系统车长7.5米,宽3.3米,战斗全重37吨,发射系统中装有8枚待发弹,导弹长约3米,重170公斤,有效射程超过15公里,能有效应对武装直升机、无人机、低空飞机和巡航导弹等目标,具备独立的防空能力,专门用于保护地面装甲集群。
作为世界上最为紧凑的自行防空导弹,“道尔”将防空作战的所有系统全部整合到了一辆履带式装甲车的底盘上,付出的代价是占据了车体的绝大部分位置。导弹和雷达天线构成车体上部的可旋转发射系统,车体内是指挥控制和显示系统以及各种计算机和操作人员。另外,道尔防空系统使用底盘比坦克更大,但仍被防空系统塞的满满当当。
道尔防空系统的比坦克的体积要大得多
搞清楚了这些,就知道为何不会给坦克集成防空导弹了。
- 车体空间有限
坦克相当重视防护能力,不管是车体还是炮塔,有相当部分空间被厚重的装甲所占据,再加上坦克本身所安装的各种观瞄装置和武器系统,基本没有留给防空导弹的改装空间。即使以外挂的形式也仅能安装导弹,雷达天线、指挥控制显示系统等关键设备仍没有空间容纳,无法达成原有的防空作战能力。
道尔系统的防空导弹直接贯穿到车体内部,这在坦克上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 系统重量偏大
现有坦克的战斗全重普遍高达六七十吨,如果强行塞进一套10余吨的防空系统,这就必须重新设计坦克的动力及行走系统,否则将严重影响坦克的机动性、通过性和可靠性,这种改进的工程量相当巨大,和设计一辆新坦克基本相当,同时重量将接近百吨的坦克,受地形限制影响会明显加大,并不符合现代坦克的发展潮流。总体上来说,加装防空系统得不偿失。
道尔防空系统“炮塔”上安装有各种雷达天线,体积大,重量也不小,大约有14吨
那真正集成了防空导弹的坦克是什么样的?你以为加装了防空导弹的坦克是这样的↓
实际上加装了防空导弹的坦克是这样的↓或者这样的↓说白了,现有集成防空导弹的坦克就是简单安装了一个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而已。
单兵防空导弹的射程短(<3千米)、速度慢(<2马赫),抗干扰能力差,依靠人工目视搜索目标,使用时以伏击作战为主,讲究出其不意,以突然发射的方式击落目标,不留任何反应时间。
而现代坦克作战,更多的是正面对决,双方早就做足了硬碰硬的准备,单兵防空导弹在这种场合下很难偷袭得手。更要命的是单兵防空导弹的射程比机载反坦克导弹近得多,对武装直升机、攻击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毫无威胁,反而可能会因发射暴露自身位置而招来灭顶之灾。因此,给坦克加装单兵防空导弹基本上没什么用,最多也就是自我安慰一下。
在实践中,除了极度缺乏防空掩护的朝鲜外,世界上没有还哪个国家会把防空导弹集成到坦克的炮塔上。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为什么不在坦克炮塔上装防空导弹?
坦克这种纯陆战装备的主要用途就是对地面装甲目标,坚固工事目标及人员目标进行打击。它本身对防空的能力就十分有限。
但是如果万一遇到敌机攻击时,坦克该怎么办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陆军的坦克排防空战术中得到一些答案。
当坦克排长发现高性能飞机、攻击直升机或者是无人机足以影响到作战任务,此时则采取被动防空手段除非态势需要立即采取作为。被动防空程序包括,命令坦克排的所有坦克都要马上停止或分散,以避免被敌机被敌机发现或尽可能的缩小敌机对坦克目标的搜索能力;同时呢还要准备实施主动防空作战被动防空手段;也就是准备好车载机枪或是主炮。
刚开始发现敌机时,排长要命令所属坦克马上以每车间隔100米的标准寻找隐蔽或躲藏起来。然后,车长及装填手准备好为主炮装填多用途榴弹与机枪等待排长下令开火。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排长发现敌机然后下令让各坦克快速机动,同时各车分别采用向车体方向45度角度躲避可能来袭的打击,同样各车之间间隔是100米,这样会迫使敌机需要多次机动来寻找目标。在各战车找到隐蔽点之后,都要暂停行动直到最后一架敌机离开至少一分钟后才能重新移动。
实际上,美军的坦克应对敌机战术主要做法就是避免与敌机对抗。因为无论是主炮还是车载机枪对付高速移动的空中目标相当勉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直接对战。
有人说携带便携式防空导弹不就好了?要知道坦克乘员平时都憋在铁罐子里,对外面的态势感知能力已经被削弱到最低。坦克所有的车载设备也是优先满足对地面目标的搜索与锁定,对空目标也就想想就好~~别要什么自行车了~~根本干不了这活儿。而坦克与飞机相比,态势感知能力也相差巨大,比如阿帕奇的长弓雷达能在8公里外发鬼门现移动目标,六公里外发现静目目标,坦克呢?你还没找到飞机呢就已经被干掉了!而且坦克里的乘员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想多分一个对空警戒的人手那不要太难。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坦克尽量不要与空中目标直接硬刚~~
加装防空导弹对于坦克来说就意味着要将宝贵的空间再装上对空搜索与锁定的设备,而效果也就是一般,花着大代价得来鸡肋一样的能力实在是意义不大。
为什么不在坦克炮塔上装防空导弹?
坦克主要以坦克炮、并列机枪和高射机枪为主要装备,很少有坦克直接上防空导弹,但也不排除一些例外,比如半岛某国的“先军号”坦克就在炮塔外侧安装了俄制SA-18防空导弹系统,属于一种简易的安装模式。
一般情况下,坦克对空作战主要依靠自身搭载的高射机枪和作战编成中配属的野战防空系统,主要因为坦克的主要作战任务为对地突击作战,其防空作战任务更多的依靠作战编成中的野战防空系统提供对空保护网,可分为伴随式防空保护和要地区域防空保护两种方式,高射机枪的对空作战能力有限,仅限于自卫。
理论上讲,坦克装备防空导弹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完全可以安装或者配属便携式防空导弹,就如同“先军号”坦克安装的俄制SA-18防空导弹系统;但实际运作中还是会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增加坦克重量、占用坦克炮塔空间以及很难快速满足射击条件等等现实问题。
因此,坦克装备防空导弹并非坦克发展主流,尤其是体系作战理念主导的大背景下,单纯安装防空导弹显得有点多余,弊大于利。
首先,坦克安装防空导弹系统会大幅增加成本和坦克重量。为什么会有增加成本这一说呢?当前陆战装甲装备体系中成本最高的当属野战防空系统,例如自行高炮或自行防空导弹,其中自行高炮的成本与主战坦克达到3:1的成本比例,由此可见一般;而自行高炮成本之所以这么高,主要贵在相应配套的雷达电子设备上。
坦克固定安装防空系统就需要完善的探测、跟踪以及打击体系,权且不管安装这些雷达电子设备对坦克炮塔空间的影响,仅仅制造成本就会成倍的飙升,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坦克重量的大幅增加,一般情况下,自行防空系统携带4-8枚防空导弹,加上雷达电子设备就基本达到底盘载重饱和,由此可见整套系统的重量并不少,坦克安装要么牺牲防护能力,要么牺牲机动能力,毕竟坦克发动机功率摆在哪里,而防护和机动又是衡量坦克作战能力的核心指标。
其次,坦克空间特征限制携带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潜力。理论上除了固定装备防空导弹之外,也可以配属便携式防空导弹;咋眼一看合情合理,实际推敲可谓漏洞百出;众所周知,坦克因防护需求,虽然自重重型坦克达到60吨左右,但其车内空间冗余并不是很大,进过坦克车体内部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西方国家坦克还是中俄坦克,内部空间都相对狭小,和20吨级步战车相比空间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车内基本不具备存放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尺寸条件,坦克出入舱口尺寸也很难满足带弹出仓条件,综合起来就是太小、太窄。
有人说可以将便携式防空导弹固定在车体外部,这里有两种含义,第一种类似“先军号”坦克直接固定在炮塔上,直接带来的问题是射击条件很难满足,需要车体机动变化方向来满足导弹发射射界等条件;第二种就是跟载物一般固定在车体外部,需要时取出使用,这也不合理,因为防空导弹属于精密装备,很难在经受坦克机动时的颠簸以及特殊地域如涉水时带来的问题,因此看似合理实则很难做到合理。
综合上述,与其花费精力冒着影响坦克机动和防护的风险去安装防空导弹,倒不如研究合理配置作战编成,提高坦克于野战伴随防空系统之间的协同作战,如此对提升装甲部队生存能力更有助益;此外,依据现有装备,加强车载高射机枪对空防御作战训练,提升射手对空作战的命中效率,这才是真正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