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我从饮食上来说说这个问题。因为皇上是真的不太能吃好一顿饭……皇帝是注定孤独的,这份孤独还体现在吃饭这件小事上。

有着全国最好的厨子,有着全国最好的食材,有着全国最好的厨房,皇帝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吃吃了吗?让我们直面事实:清代皇帝吃得很憋屈,吃饭都要按照祖宗的规矩……

规矩一:不能随便吃零食。

在饮食上清朝皇帝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

一般早膳在卯时(早6点半到7点半),晚膳在酉前(下午两点至三点),两膳之间有一次点心时间(下午茶),晚餐以后大约7点还有一次晚点。

在具体饮食上,一般用完正餐后会上果桌,果桌上就是各种水果以及点心零食,加上下午茶的点心时间,还有晚点的时间,感觉的确很丰富。

但除了这些时候,是不能随便乱吃东西的。

《延禧攻略》皇后用餐的场景,从吃的东西和种类来看,应该是正餐后上的果桌。

规矩二:太监先吃,皇帝再吃

在用膳之前,待膳太监会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块试毒牌,查看变色不变色,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或变质,还有就是检查各菜所用的原料配合在一起会否产生毒素反应。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如果饭菜中含毒,银牌就会变色,皇帝也不会食用,甚至还会追究厨师的责任,弄不好就要杀头。

用试毒牌检验过之后,太监再亲口将每道菜尝一口,谓之“尝膳”,确保万无一失。验证无误后,皇帝才示意待膳太监将自己喜欢吃的菜点盛至碗中,开始享用。

规矩三:吃不过三口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在他的皇帝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将皇帝用膳总结为16个字:“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无论哪道菜,即使它再可口,皇帝都不能连吃三口,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规,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吃过三口的菜立即撤下,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谋害皇帝。

皇上用膳时,皇帝身后会有四名太监专门执行家规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规矩。(吃饭还得被人看着……)眼睛看了哪个菜,旁边的太监就会将菜朝挪到皇上够的着的地方,用羹匙舀进布碟。如皇帝说句“这菜不错”,太监再舀一次后,便将这菜往后挪。假如连吃了三口,太监头就会喊:“撤”。而且此后十天半月都不会再有这道菜。宫中把这个规矩称作“传膳不劝膳”。

我们可以用同理心感受一下:假如你最喜欢吃的是火锅,吃了三口,有人给你撤了,并且告诉你半个月都不能吃了,心里得多难受。

皇帝,注定是孤独的帝王,在吃上也逃离不了孤独。按照规矩,清代奉行严格的身分差别,要求紫禁城里所有人都是皇帝的下属,就连皇后、太子之类的人也没有资格陪皇帝吃饭。

所以皇帝吃饭,永远是一!个!人!

即使被乾隆皇帝宠得不行的富察皇后,都不可能陪乾隆一起吃饭。(因此皇上斥责璎珞侍膳不合规矩,但还是接受了璎珞陪她吃饭,真是口嫌体正直呢..)

当然有个例外是过新年的时候。为了庆祝新年,新年皇帝皇后才能好好一起坐下吃顿饭,但是如果太后也在现场,这顿饭也不好吃了。

紫光阁赐宴图

为什么?因为清代注重孝道,太后如果在现场的话,皇帝和皇后势必要侍膳,就是陪太后吃饭。但是这个陪吃饭不是像今天陪谁吃饭,清代的侍膳全程要站着的,皇帝皇后也不例外。

被欺负的皇帝

光绪在吃上也不容易。有次吃货瑾妃送了一笼自己家做的点心给皇帝,皇帝吃了赞不绝口说: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点心,以后我不吃御膳房做的,你们家给我送来好不好。

根据《清稗类钞》,瑾妃这次进贡的点心是笼饼(馒头的古称)。

结果瑾妃面有难色,向皇帝吐槽:宫外要送东西进来,要层层贿赂太监侍卫才行,送进来一笼点心,已经花了一百两黄金了(没写错,是黄金!

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幽禁起来在瀛台,太监故意欺负他,每次吃饭都故意摆一些臭掉的菜,让他饿肚子。如果请御膳房换菜,御膳房就跑去向慈禧太后告状,慈禧太后就骂光绪不懂得节俭。

所以,所谓胖不起来,无非是“管住嘴,迈开腿”。而皇宫很大,皇帝吃不好,所以自然是很难胖起来的。相比之下,如今的普通人在吃方面的享受都比皇上要幸福得多。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古代皇帝的胖子真的很多。

在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是不容易发胖的,因为粮食都吃不饱。

而且,光吃粮食也不容易发胖,关键要吃辅食,也就是吃肉。

但古代中国老百姓很少吃肉,就算毛时代1个月也不过二三两肉。

相反,皇帝则可以敞开吃。

以溥仪为例,即便被废掉了,1个月就有810斤的猪肉,240只鸡鸭的供应。

如果不爱运动,加上消化系统很好,皇帝想不胖都难。

比如明代的朱高炽就是大胖子。

在朱棣的儿子中,只有朱高炽最成才,能力最强,为人精明强干,又仁爱、儒雅,是个做皇帝的好材料。

可惜,朱高炽是个很胖的胖子。

明史避讳皇帝,自然不敢写他有多胖。但是,他胖到走路都需要人扶着的地步,可见绝非普通的胖,而是已经胖到家了。

父亲朱棣曾经专心培养儿子朱高炽。读书倒还好办,反正就是坐着。

而朱棣是马上的皇帝,自然也要培养儿子朱高炽的运动能力。

谁知道,朱高炽太胖,自己根本骑不上马。在仆人帮助下上马以后,马匹负重太大,没2天就累瘫了,只能换马。

虽然肥胖不影响做皇帝,但会导致各种疾病。朱高炽这么年轻就这么胖,这样下去恐怕也不可能长寿。

无可奈何下,朱棣下令给朱高炽进行减肥,每顿只能吃以往一半的份量。

朱高炽哪里忍得住,整天饥肠辘辘,叫苦不迭。

太子麾下自然有很多马屁精。一个太监和大厨联手,每天晚上偷偷给朱高炽加餐。

这样减肥了几个月,朱高炽一斤没瘦,反而又胖了。

朱棣大怒,查清楚实情以后,将太监和大厨都杀了头,借口是欺君之罪。

搞笑的是,随后朱高炽确实少吃了,但不运动,加上消化能力非常强,就是不瘦。

最后连朱棣也灰心了,放弃了让儿子减肥,一度想废除太子,让二儿子朱高煦做皇帝。

只是,朱棣没有这个机会。在北征返京的途中,朱棣突然病逝。

朱高炽在众大臣的帮助下登上皇位,成为皇帝。

搞笑的是,朱棣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做皇帝很辛苦,朱高炽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开始生病。

同时,由于父亲死了,没人再敢管他,朱高炽更是大吃大喝起来,身体更胖了。

结果,上朝的时候,肥胖的朱高炽已经到了在别人搀扶下,仍然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地步。要知道,当时他才47岁,并不算老。

当了8个月皇帝,朱高炽这个皇帝颇为合格,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人民的大事。

谁知道,一天晚上,朱棣最怕的事情发生了。朱高炽突然就在睡梦中死了。

根据今天的分析,朱高炽应该是由于过度肥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当晚突发心肌梗死。这种病,中医是救不了的,其实当年西医也治不了,只能等死。

其实,朱高炽的死并不完全因为肥胖。说起来,朱高炽虽体弱,却非常好色,有大量内宠,有10子7女。

他的好色在今天看来,似乎也是疾病,性瘾症。

甚至在老爸朱棣办丧事期间,朱高炽都去找妃子过夜。在当年,这是天大的事情,属于不孝。

其实胖子皇帝还多的是。

《清史稿》和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皇太极中年发福长得很胖,身体笨重行动迟缓。由于过度肥胖出现了高血压、中风等病症,可能这就是他猝死在盛京的原因。

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古代皇帝不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且普天之下都是他的土地。他吃的住的用的都是最好的,而且还有几百几千人伺候着,一顿饭就是上百个菜,为啥很少有胖子皇帝呢?

皇帝用膳时间有规定

皇帝吃饭是有规矩的,像我们现在是一日三餐,可是皇帝不是的,他每天只吃两餐即早膳和晚膳,早膳时间是早上六点至八点,晚膳时间是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虽然他中途要是饿了也能叫人上传一些小吃,但是就像我们现在科学家说的早上要吃的好,中午要吃的饱,晚上要吃的少,皇帝他两点之后就不再吃正餐,就算他吃的再好也在睡觉前全部消耗了,当然不容易胖。

皇帝用膳的流程

皇帝用膳前先由殿中省一人高喊:“拨食!”再由宫女和太监把菜一个一个端上来,菜上齐后,先要用银制品测试饭菜是否有毒,然后还要有专人“尝膳”,确定没有问题后,皇帝才能开始吃。所谓的开始吃也不是说皇帝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要严格遵守“吃菜不过三匙”,他在怎么喜欢吃也不能超过三口,你说能胖吗?而且皇帝吃饭基本是自己一个人吃的,没有人陪着喜欢吃的又不能尽兴而且他想吃的随时能吃到,加上他吃饭又是有规律的,所以皇帝吃的再好也不容易胖的。

皇帝运动量足

皇帝也是需要文武双全,一技之长的。例如唐朝皇帝都很会骑射,打马球;宋代皇帝都热衷于蹴鞠;清朝皇帝喜欢围场狩猎,经常锻炼的人,脂肪变成肌肉了,当然不胖了。

皇帝事务繁多,睡眠质量不好

皇帝虽然每天是早睡早起的,但是一般都是三更就起来准备上朝,有时候事务多还需要挑灯夜战批一整夜的奏折,到了时辰直接去上朝了。在遇上比如有人要谋反,有战事没处理好,别说是皇上就是平民百姓有点心事也总是睡不好的,睡眠不足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你吃的再好补得再好身体也是难以胖上去的,就是胖也是虚胖,所以古代皇帝很少有胖的。

妃子太多

古代皇帝基本上都是后宫佳丽三千的,而且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皇帝他不能不进美色,进美色吧,这么多美女必然消耗精力,想胖也胖不起来吧。

古代环境

像古代那时候都是纯天然的植物,吃的都是很健康的,没有地沟油;没有碳水化合物;更没有像现在肯德基那种高热量食品;吃点肉什么的只会补身体是不会发胖的。而且想我们现在人发胖基本都是中年时期,而古代人平均寿命并不高,古代皇帝能活到中年以后的并不多,这也是古代皇帝胖子少的原因。

当然还有先皇在选下一个皇帝时也会看他的形象,毕竟一国之君的形象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古代皇帝胖子少的原因。

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与其说古代皇帝中很少有胖子,到不如说古代没有哪个皇帝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是胖子。

先说说为什么皇帝们不喜欢被人知道自己胖吧。不同于欧洲皇室的亲民路线,东亚皇帝总是高高在上,带着神秘色彩。在东亚的文化体系之中,皇帝是天子,是神的人间使者。为了使自己在民众间更具有威慑力,皇帝们需要保持神秘感。这也是古代帝王往往久居深宫的一个原因。

而仅有神秘感还不够,皇帝还要向天下宣传一个威武的形象,以此来震慑普通百姓。从历代帝王像到各种皇帝画像,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帝王长的都很相似:都拥有方伏犀骨,即有宽额头,“两边直上入鬓曲,下达眉尾之福堂”,形成一颗方形的印,据说拥有这样的长相的人都有帝王之气;下巴都宽厚饱满,正应了“天庭饱满吃官饭,地阁方圆掌大权”这句话;耳垂都十分肥厚,寓意精力充沛而长寿。这些画像中的帝王身材都比较魁梧,很有阳刚之气。看着他们的画像,我们就很容易心生一股崇敬之感。

如果我们这么想,那么这些画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们就是帝王宣传自己的工具,有着相对固化的格式,并不能很好反映事实。

所以那些被掩盖的事实是什么样子呢?

“散带蹑良驷,挥弹出长林。归翮赴旧栖,乔木转翔禽。轻丸承条源,纤缴截云寻。落羽寻绝响,屡中转应心。”能写出这么细腻的诗作的人,可能是颇具才华的翩翩公子,也可能是一屁股坐塌龙床的大胖子。

大亨元年(403年)十一月,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改国号为“楚”。这么一个靠军事篡位的大人物,却在入主宫廷后压塌了床铺。当时随行侍从都吓得面如死灰,生怕新帝恼羞成怒把他们灭口。只有殷仲文奉承说:“陛下您圣德深厚,大地也不能承受了。”

明朝算是一个奇葩皇帝频出的朝代,明仁宗朱高炽就是其中一位。而他出名的理由,就是胖。

朱高炽本性端庄沉静,喜好读书。但他又太安静了,非常讨厌活动。所以在优越的皇家生活中,朱高炽慢慢成长成了一个连走路都需要两个侍从搀扶的大胖子。面对这个一心读书无心习武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多多少少有些不满。但朱高炽在经籍和文学上的造诣也确实很让人满意,所以朱棣最终也没强迫这个儿子把减肥提上日程。

而在更加尚武的北齐,也曾出了一位被娇惯出来的过胖皇帝。

“前看象仰面朝天,后看像俯伏在地”,这是人们对北齐高延宗的评价。高延宗的父亲文襄帝高澄在高延宗年幼的时候去世,于是这个捣蛋鬼便由叔父文宣帝高洋抚养。

高洋对这个侄儿的宠溺简直到了无法理喻的地步。高延宗十二岁时,还时常骑在叔父肚子上玩耍。文宣帝甚至纵容高延宗尿在自己的肚脐中。而高洋的理由是,可爱的孩子只有一个,只有这么宠着才合适。于是宠着宠着,就把高延宗宠成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大胖子。

即使回到以胖为美的唐代,人们恐怕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肥胖,更何况这些胖子还是帝王。所以帝王们选择粉饰、隐瞒。直到他们的权力起不了作用,他们身体肥胖的事实才被彻底公之于众。

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古代的皇帝能从桃花战场上活下来的人,基本上是肥的。他们的命太好了,嫔妃们个个美过嫦娥,所以年轻的皇帝肥不了,服下的春药比饭还多,鹿茸,人参,塞满了肠胃。来不及化为营养又交给了美人。

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古代皇帝基本没有胖子,这和古代皇帝的生活习惯有关。虽然,古代皇帝也有胖子,但大部分确实挺瘦的。咱们来看看古代皇帝为什么基本没有胖子:

减肥两要素“管住嘴,迈开腿”!

古代皇帝没有小汽车,要经常走路

古代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太发达,虽然有轿子、马车,但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走路。

古代皇帝寝宫比较大,比如在故宫里面,太和殿和后宫之间距离就比较远,需要走很久才能到达,并且皇帝每天早朝、晚朝都要在正殿里面议事,所以每天要走很多路。

虽然皇宫里面也有轿子,但是古代皇帝为了防止刺客行刺,一般在皇宫里面不用轿子。外出时候,虽然用轿子、马车,但是也需要走很远才能到达宫门。

另外,后宫嫔妃的寝宫有的也相距较远,为了避免嫔妃争议,皇帝一般都步行到达寝宫,因为用轿子有固定的礼仪,声势较大。

所以,古代皇帝不像现在人一样,出门就有小汽车,古代皇宫里面、或者皇帝外出,好多地方都需要步行,经常走路,自然就胖不了了。

古代皇帝虽然餐饮丰盛,但是每次吃的并不多

古代皇帝有很多礼仪,吃饭的仪式非常繁琐,还要更衣、洗手、漱口,一大堆人伺候着,还需要银针试毒等,皇帝也得注意礼仪,所以,即使山珍海味很多,但是每次皇帝吃的并不多,咱们也经常在宫廷剧里面,看到皇帝去吃小点心。

另外,古代是一日两餐,早餐和晚餐时间相距较远,所以想吃胖还真不太容易。

古代皇帝比较辛苦,要做的事情很多

古代皇帝除了要照顾后宫3000佳丽,要时不时的宠幸她们,还需要考察民情,外出打猎、祭拜祖先和山岳等,除了精力消耗之外,还要经常应付各种规矩、应酬等,比较繁忙。

另外,皇帝还需要经常批阅奏章,防范内忧和外患,经常加班,有时候晚上也要通宵达旦,像康熙、雍正等,经常熬夜加班到凌晨4、5点钟,都是常事。

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还要遵守宫廷礼仪,所以古代皇帝都睡不好觉,休息不好,自然也就胖不起来了。

结语

古代皇帝吃不好、睡不好、应酬又多,还得经常走路,时不时还得宠幸后宫,外出祭拜山岳和祖先等,如果遇到战争,还得御驾亲征,和平年代,还得外出巡视,体察民情等,您说,他能胖起来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