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40万赵军面对坑杀没有反抗吗?为什么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有反抗,因为其实不是坑杀,基本都是先杀后坑的。

不然的话,一次活埋40万人,怎么也不可能。

况且,长平战场古遗址,一次也只是挖到过几百具尸骨。

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手无寸铁无法抵抗。

赵军是缴械以后,才遭到屠杀的。

大家看了很多功夫电影,觉得空手夺白刃似乎没什么。

其实如果手无寸铁,即便你是世界格斗冠军,也斗不过拿着哪怕匕首的小流氓。

力道山,日本国民英雄,击败日本级别最高的柔道冠军木村政彦,威名赫赫。

力道山体重二百多斤,身高一米八几,普通人根本不是对手。

然而一次在酒吧喝酒,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同一个小流氓大打出手。小流氓见他高达,逃出匕首一刀刺中他的腹部。力道山虽然是徒手格斗冠军,也无法和兵器对抗,当场被刺倒,最终送命。

全日本冠军尚且如此,何谈普通赵国士兵。

他们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秦军,根本无从抵抗。

第二,分散开无法抵抗。

赵国士兵是被分散到秦军部队中,从而被杀的。

赵军被杀时,秦军不但有武装,数量肯定也比他们多。

孤掌难鸣,赵军士兵无法抵抗,只能去死。

第三,没有体力抵抗。

赵军早已经断粮多日,又激战多日。根据历史记载,赵军连战死士兵的尸体都吃掉了。

极度饥饿下,赵军根本没有体力抵抗,怕是连逃跑都不行。

第四,没有抵抗的意志。

既然已经投降,抵抗的意志就所剩无几了。

此时突然遭遇了数量数倍,全副武装的秦军屠杀,抵抗基本不可能,赵军士兵战斗意志更是不存在了。

应该绝大部分赵军根本没有抵抗,就是像绵羊一样被杀而已。

比如卡廷惨案中的波兰军官,被处决了2万人也没有抵抗。

被俘了很久,他们早已没有抵抗的意志,从心理上缴械了。

其实,面对敌人军队的大屠杀,战俘几乎没有抵抗过。

苏军德军在二战互相俘虏数百万人,大部分都死于战俘营的虐待,甚至还有集体枪决,也没有见到谁敢反抗的。

再说60多万关东军,被苏联人压倒西伯利亚折磨死了10万人,也没见到敢于反抗。

长平之战40万赵军面对坑杀没有反抗吗?为什么呢?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只要是个生物都会采取反抗的,更何况人呢?因而白起在坑杀40万赵军的时候是采用了一些小手段的,使得他们被杀的时候也无力反抗,因而出现了这四十多万的赵军亡魂。

在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采用诱敌深入计策,使得赵括四十万大军被围困。因为是被围困的,赵军主力也就缺少粮草,导致赵军士卒四十六天未有粮草,士兵们纷纷自相残杀为食。最后在主将赵括被射杀以后,他们才投降了。

你以为投降后的赵军就能吃上饭了吗?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时秦国的粮草也消耗殆尽,根本不够这些俘虏吃得。因而白起下令降军一天只能吃一顿,而且这一顿也是少的可怜,食不饱、力不足啊!白起最擅长的就是歼灭战,杀降兵,彻底消灭其有生力量,而且留这么多的降兵也是祸害,万一暴动了,整个秦军也会遭殃,因此白起才狠下心来杀这些昔日的同盟军。

白起坑杀40万赵军,是通过骗的方式来的。白起先对他们说:“明日你们就可以安然回家了,不必在此地风餐露宿。大家大可放心,我是白起,一代大将军,说到做到。”低下的降军听了以后,纷纷跪谢这位大将军,从而放松警惕。半夜,白起命令秦军开始对这些熟睡又手无寸铁的赵军下了狠手,一夜间惨叫连连,血流成河。第二天白天,白起下令掩埋这些尸体,花了数十天才埋完!

所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时候,是在赵军没有任何防备并且手无寸铁没有任何力气的情况下被杀害,因此怎么会有反抗呢?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长平之战40万赵军面对坑杀没有反抗吗?为什么呢?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历史上,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项羽坑杀20万降卒,为什么都选择活埋呢?或者说,坑杀的坑并不是刨个大坑埋人的意思,而是坑害的意思。

先以项羽为例,史载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的时候是先把他们安排在一个三面悬崖,只有一条活路的地方,然后趁着黑夜降卒都睡了,派英布带领三万人冲进降卒营地进行屠杀,二十万缺衣少食,手无寸铁的秦军面对突如其来的突袭惊慌失措,一多半被武装到牙齿的楚军击杀,一部分慌不择路跌入悬崖,还有一部分想通过唯一的活路逃走,却不知道那里早有楚军手持弩机弓箭在等着他们,二十万人一晚上就解决了。等杀完了,为了防止瘟疫的传播,要不一把火烧了,要不刨几个坑埋了。

守仁君认为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也是这个意思,况且当时的赵卒早就在没投降的时候就已经饿的体力不支了,当了俘虏就更别想吃饭,因为长平之战秦军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把四十万走路都费劲的人分批次拉到翁城然后一顿乱箭也就完事了。

作为俘虏,反抗的意志从他放下手中的武器那一刻也就没了,奥斯维辛那么多犹太人,看守他们的德军又有多少,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再说,就算你反抗,一个手无寸铁,都快饿晕的人,一把小刀就能解决问题。再说,守仁君其实很怀疑白起到底坑杀了多少人,长平之战史载赵军参战的就有四十万。就没有战死的?就没有跑的?而那四十多万人的数据实际上也就是整个长平之战赵军的损失,并不是都被白起坑杀了。白起坑杀的俘虏可能一半都不到。

长平之战40万赵军面对坑杀没有反抗吗?为什么呢?

谢谢邀请。

首先,面对死亡,谁人都会害怕,面对死亡,谁都会逃,会反抗,赵军是否反抗,我认为是有的,只是反抗力度可能比较小。

其次,赵军被坑杀是在被秦军围困几个月后,在饥饿的恐怖下度日如年,可以说很多人都失去了希望。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没有希望,活着比死都难。

最后,历史是过去的记忆,可能会模糊,可能会记错,可能已经被忘记……但,它一直存在。历史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认识。

以上皆属个人观点,望交流指正。

长平之战40万赵军面对坑杀没有反抗吗?为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一个人吃饭喝酒看书写文章的渭郃。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役,其战争之谋略,之经义渭郃曾经多次在悟空问答中回复过。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翻一下渭郃过去的回答。

今天我们从40万赵军面对坑杀反而没有反抗这个角度来说一说。

春秋战国时代,投降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都觉得东方的战争往往太过残酷,成王败寇,失败面对的往往都是死亡。不像西方那样投降后就享受着战俘待遇。觉得人家那才叫文明,而东方的战争充满了野蛮。

但是渭郃告诉大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春秋时代的投降是非常有礼有节的。

春秋时代的战争与其说的打仗,不如说更像是军事演习。双方往往都要摆好阵势,如果一方没有准备好,另一方还必须要等待对方准备完毕。是不很文明啊?

典型的例子就是宋襄公。并不是说宋襄公不会打仗,而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战争就是宋襄公理解的那样,大家都打的比较有礼貌。只是宋襄公的对手没有按当时的套路出牌,不讲究啊。

而在春秋时代如果战败了,也不要害怕。为啥呢?因为只要你投降了,对方就不会伤害你的性命。甚至对方和你确认了俘虏身份后,都不带管你的,继续去追击没有投降的敌军,而俘虏呢也会很礼貌的站在原地,静静的等待胜利者的处置,绝对不会逃跑。

遇到贵族的时候,要俘虏他往往还比较麻烦。并不是说贵族誓死不降,而是要俘虏贵族,必须有一些条件。首先你的身份不能太低,不然贵族宁可自杀也不愿意被一个地位卑微的人俘虏,这对他来说是奇耻大辱。还有你必须把身上的贵重物品,如玉石什么的给予对方,当作俘虏的礼遇,东西越贵重越说明被俘虏的人身份越高贵。如果给予的东西太次,他也会自杀,因为那也是对他的侮辱。

所以那个时候战俘根本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战国时代的战争逐渐残酷。

大家仔细看看历史,整个春秋时代几乎没有几场战争出现大规模的军事阵亡。而到了战国时代,尤其是战国末期秦国开启了统一天下的征途,战争死亡的人数简直就是爆表式的增加。

那是因为战争的性质已经逐渐开始了转变。诸侯国之间的兼并越演越烈。所以战争的激烈程度也就越来越高。

而歼灭对方有生力量逐渐成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常态。因为青壮年男子的大批死亡往往会让诸侯国元气大伤。

向我们今天要说的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了40多万青壮年男子,可以说几乎举国男子全部阵亡,彻底让赵国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格。此时的赵国就好像一个脆皮鸡蛋一样,不堪一击。所以在长平之战后,燕国立刻就对赵国发起了进攻,想趁机占便宜。可是被赵国的廉颇老将军带着一群半大的孩子给打败了,这是赵国最后一点儿骨血了,如果廉颇失败,那么赵国真的就彻底完了。

但是此时的各诸侯国之间都有一个默认的事实,就是“杀降不祥”。

因为从春秋到战国,虽然战争的激烈程度在改变,但是同样文明的进步也在传承。各诸侯国从道义上来说,都不会对战俘进行杀害。因为这是天下的一个共识,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的道义。

所以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军投降,理论上来说其实是可行的。因为这些赵军已经放弃的军事斗争,对秦军已经不存在威胁了。

秦军为什么还要杀降?

因为投降的这40几万赵军对秦军没有了威胁,但是对秦国却存在威胁。

如果把这些赵军都放回去,那么赵国很快就会重新武装出40多万军事力量。而且这40多万军队还都是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的。长平之战秦国虽然胜利了,但是胜的却一点儿都不轻松,简直就是拼了老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来邯郸之战秦军失败,在信陵君的带领下,各国结盟,更是让雄心勃勃的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因为长平之战秦国也是元气大伤。

所以从秦国的利益角度来说,这40多万赵军一定不能活着。不然这场长平之战,赵国就不胜而胜,反而秦国却不败而败了。

长平之战加上后来的邯郸之战,秦国阵亡人数也在二三十万,还有战神白起被秦昭王逼死。所以这40多万人如果不死,那么秦国的损失其实是比赵国更大的。那么只能让赵国的损失比秦国更大,这样才能保证秦国拥有绝对的军事领先地位,所以这40多万人必须死。

40多万赵军在面对坑杀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呢?

这个好像大家都无法理解,就是40多万头猪,被宰杀的时候都是乱哄哄的,怎么40多万个人就好像静静的闭目待死一般?

首先这些赵军已经全部被解除了装备,变成了手无寸铁的农民。在南北朝的西魏之后,我国才出现了府兵制,即兵农合一,对农民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到了唐代才出现了募兵制,即职业军人。

之前都是应招制的,基本上就是要打仗了,政府下一道命令,可能你昨天还是个农民,现在立刻就拿起武器去打仗了。虽然各国之间对军队都有一些军事训练,但是这些人说到底其实就是些临时武装起来的农民。所以很难有一些强烈的军事思维。

第二,这40多万人刚刚经过了长平之战,被断粮了四十六天。已经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这么说吧,即使营养条件非常好的现代人,正常来说不吃饭撑个七八天也就差不多了,我记得前几天就有报道,说小女孩减肥饿了半个月结果饿死了。而不喝水,人最多熬个两三天就不行了。而长平之战最后赵军竟然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可见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再其次,从目前出土的遗迹表明,秦军坑杀这些赵军的时候,并不是40多万人一起坑杀的。而是以1万人为单位,分开来坑杀的。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即使是现代,也不可能把40多万战俘关在一起,肯定会分化关押。

那么虽然赵军人数众多,但是局部来说1万赵军面对人数远多于自己的秦军,而且失去了武器装备,并且身体条件极度虚弱,基本上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所以赵军的40多万人才会被秦军坑杀掉。

道尽古今多少事,诸君都付笑谈中。我是一个人吃饭喝酒看书写文章的渭郃。感谢大家点阅渭郃的文章,如果大家喜欢渭郃的文章,可以关注渭郃的头条号。渭郃会写出更多的文章来给大家。万事千山都是情,给个关注行不行?谢谢素质三连。

长平之战40万赵军面对坑杀没有反抗吗?为什么呢?

饿的失去抵抗力,哪有精神反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