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没有派军队消灭匈奴而是建造长城呢?

匈奴早在战国时期就称雄草原,多次出兵侵扰秦、赵、燕。三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也采用构筑长城的办法来防御匈奴的入侵。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也面临着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取河南之地。

为了防止匈奴的再次南下侵袭,秦始皇将原三国的长城联接并向东西延伸,筑起了西起临三北(今甘肃山尼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一种防御工事,修筑长城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既然已击败匈奴,何不将其彻底消灭,而采用被动的之法修筑长城呢?

那是因为,匈奴生活在蒙古草原。大漠草原地广人稀,匈奴不事农耕、不建城郭、逐水草而居,流动作战。秦虽能灭六国,却不能灭匈奴。

秦始皇为何没有派军队消灭匈奴而是建造长城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秦始皇的战略是很正确的。

在秦代的技术条件下,汉人不可能长期控制蒙古高原这个游民民族的基地。

其实不要说当年,就算是清末没有铁路的时候,左宗棠运输粮食从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一车粮食的运费比粮食本身高几十倍。

为了支持数万大军的粮食费用,就花费了几百万两白银。

如果不是新疆的阿古伯不堪一击,迅速战败,那么左宗棠就很难说。

一旦战争陷入持久战,左宗棠就很有可能因为粮食补给不足,被迫撤军甚至全军覆没。

古代的蒙古高原也是一样。这里无法耕种,汉族人是无法在这里立足的。想要彻底肃清蒙古高原的威胁,就必须长期在这里驻军。

以这里游牧民族的规模,汉族大军至少要有十多万的规模。

那么,很直白的问题是,如何维持这十多万驻军的补给,解决最基本的粮食问题?

即便是今天,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距离北京也有1400公里距离,火车都要30多个小时。

在古代,想要在没有人烟,没有公路,又到处是少数民族骑兵袭击的情况下,维持1400公里的粮食运输,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退一步说,即便能够维持,那么这十多万驻军就要时刻处于和游牧民族作战的情况下,时刻都在消耗。

以游牧民族的骁勇善战,尤其是骑兵机动性的强悍,这十多万驻军恐怕连自保都很困难。

想要彻底控制草原,恐怕需要驻军二三十万。但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有铁路,维持二三十万军队在1400公里外的常年作战,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相比这些不切合实际的军事行为,还不如直接修建长城,将游牧民族挡在长城之外。

但这也是不够的,必须像李牧、蒙恬一样首先主动出击,重创匈奴人,然后再防御,以保证几十年内的安全。

其实,即便蒙恬打败匈奴人,边境也没有安静多少时间。秦朝也不过刚刚灭亡,刘邦就被匈奴骑兵包围了。

秦始皇为何没有派军队消灭匈奴而是建造长城呢?

我们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建造长城?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长城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建立的,沿着中国的北部边界,以防止匈奴的入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并在吞并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然而,北方的游牧匈奴仍然是一个持续的威胁 经常入侵南方农民并抢劫他们的财产。为了保护他的人民和领土,秦始皇在蒙天将军的指挥下下令约30万士兵进行反击。 然而威胁并未消除!因此他命令建造巨型军事防御墙。

当时秦朝虽然灭六国而一同,到实际情况确并未去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看一看秦一同是的疆域,北有匈奴,而西南未定!北方数年之战皆未能消灭匈奴,因此重修长城不失为最佳方案!

当时六国虽灭但各国幸存的贵族依然在从事反秦的活动,要不然也不会有后续的项羽灭秦,当时的项羽跟刘邦与秦始皇嬴政是同一年代的人,刘邦还要比秦始皇大两岁!因此攘外外部势力过强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安内内部问题确实更加棘手。

再加上解决北方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军队力量之外,还涉及到粮草问题,军队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那个年代运输成本及其高昂,一旦粮食的运输成本是自身价值的几十倍,及时到了近代朝鲜战争也是因为后勤运输困难,才有了著名的志愿军星期攻势!那时北方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原土地上的各国国民还未恢复生产,如果再继续开展战争,除了征兵的困难之外,征粮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动乱,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修建防御建筑是可行性最好的方法!

千里长城如何建成 ?

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建造长城的人。早在周朝(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56年),许多州已经在其边界建立了防御墙,以防止来自其他州和匈奴北部的袭击。但大多数部分只有2,000至3,000里(621至932英里)长。秦始皇帝主要修建了燕国北壁,赵国北壁和秦国城墙,并建造了自己的一些部分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宏伟,巨大且相连的防御墙。这是后人称为万里长城的墙。

秦朝长城的长度。“万里长城”长5000公里。 长城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生命和大量的金钱和材料。建造者是平民,士兵和被定罪的罪犯。墙壁由夯土和石头制成,并在当地获得。隔离墙起着强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保护了人民免于战争,维护了秦朝的和平与稳定。

秦代长城由黄河分为两部分 隔离墙由两部分组成:黄河以南的一部分,河的北部。 南部从临洮(今甘肃省岷县),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靖边县,衡山区,榆阳区,陕西榆林神木县,内蒙古托克托县结束。在黄河南岸。 北部始于西部的崀山,横跨大青山,经内蒙古乌兰察布的济宁区和兴和县,河北省尚北县,张北县和围场县,进入辽宁省。穿越辽宁抚顺和本溪后,东南转向青川河口。

如今,这些城墙部分可以在内蒙古的固阳县和乌拉特前旗找到。 古阳的遗物长75英里(120公里)。该墙主要建在山的北坡上,由一堆堆积的石板组成,没有任何填充物。保存最完好的部分位于固阳县九分子镇。它的总长度为12公里。墙的底部宽3.1米,顶部宽2.8米。外面距离外面5米高,内部高5米。 沿着墙壁有四个烽火台站点,这些站点也是由成堆的石板构成的。在高地,靠近烽火台,是石墙的地方,可能是哨所。墙附近可以看到数百幅悬崖画。这些画作生动地描绘了绵羊,骆驼,舞者,骑兵和突厥文字,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此外,在墙附近可以找到古老的陶器。 在阴山山脉的中心地带发现了乌拉特前旗的遗物。石墙长200公里,高3.5米,底部宽4.1米,顶部宽1.5米。沿着墙壁可以找到烽火台的位置,间隔约1公里。

需要紧急保护

在过去的2200年里,秦朝长城遭受了极大的自然侵蚀。大多数部件已经消失,坍塌或变得破旧。蓝色或黄色的石板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氧化物。人类活动是另一个破坏性因素。一些石头被拆除,墙壁被拆除。幸运的是,政府已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内蒙古西部的隔离墙。超过300米的墙壁已经修复。一些烽火台,堡垒和哨所正在进行科学挖掘。然而,这远远不足以翻新遗产地。我们现在应该采取行动,在它消失之前保护隔离墙

秦始皇为何没有派军队消灭匈奴而是建造长城呢?

秦始皇不是平地修建了长城,而且把以前秦赵燕诸国原有的防御匈奴的长城修整、连接,用作防御匈奴的工事。

同时,防守就是为了进攻。匈奴是游牧民族,来去随意,没有固定的防御工事,进攻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你赶走了它,你一撤兵它还会回来。走了长城就可以长久驻兵。毕竟,中原王朝不稀罕匈奴的荒蛮土地,修长城的目的就是要维护长城以南的广阔国土。

当然,有了长城,进攻匈奴也是必须的。长城以北必须形成战略缓冲带。事实证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一边整修长城,一边派将军章邯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寻找匈奴主力,寻找决战机会以解决匈奴问题。秦始皇派太子扶苏监军,足见他对进攻匈奴的重视。

秦始皇为何没有派军队消灭匈奴而是建造长城呢?

匈奴是欧亚大陆上游牧民族建立的一个帝国,他们长期在西北草原活动,生来具有掠食性和侵略性,匈奴军队也很强大,对我国中原王朝威胁很大。那么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怎么解决匈奴这个问题的呢?

公元前221年,秦将蒙恬领秦军攻占齐国都城,使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本来是件举国欢庆的事,大家还没高兴多久,秦始皇就收到了边境地区的人民遭到匈奴的骚扰和掠夺。为了刚刚统一的帝国的安定,秦始皇再次派出大将蒙恬进攻匈奴。

秦始皇派蒙恬攻打匈奴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蒙恬年轻的时候,经常与西北的匈奴作战,非常熟悉匈奴的战术和一些常规手段,能够应付匈奴。第二个原因是蒙恬是一位有着开拓进攻精神的将军,他比其他将军更有野心,派他攻打匈奴事半功倍。

秦军到达边境后,蒙恬先安排人驻扎军营,他则去观察现场的情况。经过与匈奴几次战争,秦军基本上击败了匈奴主力,取得了胜利。后来秦军乘胜追击,打退了所有的匈奴军队。而在秦军胜利的时候,蒙恬们得到的命令是秦军不再追击,就地修筑长城。

秦始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这样做是劳民伤财还是有更好的打算?事实上,我们仔细想想就知道了,秦国的军队大部分是农民,你强迫他们参战,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训练他们,在战争期间,农民将不再能够耕种他们的土地。在这个时候就缺乏用于战斗的食物。粮食的缺少意味着军队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回顾汉、明两朝,他们继续进攻北方的匈奴,损失惨重。秦始皇则考虑周到,不再继续进攻北方。相反,就地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匈奴。

长城修好以后匈奴的军队来到这里,首先要越过长城,而长城周围驻扎了很多秦国军队,还有很多农民在种粮食。秦军补给充足,但是匈奴在长城周围没有草原,食物也缺少,所以匈奴无法在长城持续作战。有了长城,匈奴人只得败退了。

秦始皇似乎在浪费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可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法。低成本、高收益,以那个时代为背景,修长城才是防御匈奴的长久之计。

秦始皇为何没有派军队消灭匈奴而是建造长城呢?

这需要从汉文明和匈奴的区别来看,汉人是以耕种为生,军队基本上都是步兵。而匈奴是游牧民族,逐水而居,居无定所,他们的军队几乎全部是骑兵,看看内蒙古大草原就知道了。

因此,汉人进攻匈奴,没有强大的骑兵是很难的,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的杀伤几乎是压倒性的。并且,对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来说,要找到他们也很不容易。

对于长城,并非是秦始皇开始建造,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有燕长城,赵长城,秦长城,甚至齐长城,说明中原汉人一直以防守为主,只是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将各个长城连成一线了。

说回打匈奴,个人认为始皇帝并没有实力和机会真正地对匈奴发起战争,彼时,天下刚统一,国内还很不稳定,抽不出时间跟资源对外用兵,另外,那时候匈奴还并不强大,一般只是骚扰一下边境而已,远没有后来汉朝时候那么强大到刘邦几十万汉军都能被困白登城,只能和亲。因此,当时匈奴的威胁并不大,所以始皇帝才会选择修筑长城来防备,而不是去主动进攻。

要进攻匈奴,看看后来的汉朝付出的代价就知道有多难了,终武帝一生都没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反而把开国以来的积蓄全都打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