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军在崖门海战中全军覆灭?是张世杰指挥失误造成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和张世杰的指挥没有什么问题。
很多人认为,张世杰在崖山海战指挥有重大失误。
他放弃陆地,将官兵装入舰船孤悬海上,导致补给断绝,士气低落,最终在敌人打击下崩溃。
不错,这个指挥当时是错误的,但也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
当时大宋的残部已经穷途末路。
广东陆地的抗元抵抗已经溃败。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元军三面合围张世杰的海军,败局已定。
现在对于张世杰来说,无非是两种选择,
第一,率领10万军民投降,交出小皇帝赵昺。
如果这么选择,张世杰绝对是高官厚禄,甚至可能被封为亲王。
第二,自古胡汉不两立,一死报国即可。
作为大宋的将领,岂可投降胡人?
当时即便陆地军事已经失败,海上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海军转移,此时广东省内沦陷,崖山所在的江门就是最后的国土,再无可退。
说白了,张世杰既然选择抵抗,其实就是选择一死报国而已。
张世杰后来的所谓放弃陆地,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等等行为,导致宋军补给断绝,遭遇火攻。
但在当时,如果不放弃陆地,可能出现一些兵将和元军联手倒戈的情况。
至于连环船,也是因为抵抗风浪的无可奈何行为,毕竟当时的船只性能是有限的。
张世杰自己,最后就是因为大风大浪导致船只翻覆而死的。
崖山海战体现了大宋的骨气,数万军民宁死不降,选择跳海自尽。跳海的并仅仅是军人,还有大量的大宋平民。
最后关头,张世杰派船来救走困在中间的陆秀夫和小皇帝赵昺。
陆秀夫不知道张世杰的真意,不知道他是不是试图投降,交出皇帝。
于是陆秀夫将小皇帝赵昺背起,大声说: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只能为国而死了。德祐皇帝(赵显)之前受辱已经太多,陛下是大宋天子,不能再受胡人的羞辱。
说完,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时年41岁。
知道陆秀夫和小皇帝资金殉国后,张世杰还想侍奉杨太后再图后举;但杨太后这个女人很有骨气。在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后,太后也跳海自杀。
张世杰将太后葬在海边,继续指挥参与几条船只在海上抗元。
一天,海上起了台风,飓风大作,船只眼见就要翻覆。当时船离岸边不远,将士劝张世杰登岸以保命。
张世杰淡淡的说:“不必了。”然后登上甲板:“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啊。现在到了这个地步,也是天意啊!”
张世杰坚持不下船,最终船只翻覆,他死于大海。
至此,大宋灭亡。
在落幕的时候,这些大宋的子民们表现的并不差,并不丢脸。
冷兵器时代,野蛮消灭文明的情况并不少见。
崖山海战,大家要引以为戒,历史是一面镜子。
套用希特勒的一句话: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发扬和保护自己。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
为什么宋军在崖门海战中全军覆灭?是张世杰指挥失误造成的吗?
是的,张世杰的部署出现严重失误,导致宋军战败。
元军参战兵力相当清楚,有2万人,战船420艘。但宋军方面只有笼统的官、兵、民二十万、大舶千余艘的数据,二十万人中大部分应该是官兵的家眷,实际兵力估计只有数万人,船只中也有相当部分不是战船。所以宋军很可能在兵力对比上没有多少优势。由于没有稳固的后方,宋军士气也非常低落。
张世杰此刻应该也是已经濒临绝望的心态,所以做出的部署漏洞百出。
有幕僚向张世杰建议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也就是说,把二十万人不论兵民都迁移到船上,这无疑会严重降低战斗力。
宋军战船(上)要大于元军战船(下),也更适合海战,张世杰让其连环固守海湾,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而且宋军是黄鹄战舰与白鹞式战舰这样的大型海船,元军主力只是体型较小的“水哨马”,和海船相比,就好似玩具一般不堪一击。但张世杰顾虑军队屡败,士气不振,未能先发制人,这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败笔。
张世杰的连环船战术防御效果尚可,但无法机动
张世杰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完全就是一个被动挨打的海上围城,将自己置于不胜之地。很显然张世杰没有抱战胜的希望,只是打算大家囫囵一块死了算了。“连年航行在海上,什么时候是个了呢?现在应该与敌人决一胜负。”
这个海上围城确实坚固。元军一开始打算火攻,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抵住火船,使元军的火攻不成。但围城只能防御不能机动,宋军也无法击败元军,只是能耗一天算一天了。
元军士兵白刃战远胜于宋军,所以改用靠帮战法,俘虏宋军战船
当时宋军船队携带有足够半年吃的粮食,但是淡水和柴火只能到陆地上取用。元军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只能吃干粮,连续十余日,只能饮海水,呕泄不止。可以说,即使元军不进攻,宋军也会不战而溃。
接下来就简单了,元军实行靠帮战法,轮番猛攻已经吐了好几天、疲惫不堪的宋军,轻易地取得了胜利。宋军战船纷纷投降,官民多投水而死,浮尸十余万,南宋就此彻底灭亡了。
张世杰像,虽然他能力有限,但已经是南宋最忠心和能力最强的统帅了,可见南宋确实气数已尽
张世杰虽然对南宋忠心耿耿,但是金国下级军官出身,本来就不懂海战,此前多次发生过水战败给元军的事情,而且每次都是因为把战船去掉机动力搞铁桶阵才失败的。
例如焦山之战中,张世杰命令每十条船结为并船,下碇(锚)停泊在江中,没有命令不得启碇,表示以必死的决心。元主帅阿术载着张满弓弩的士兵用火箭攻打并船,张世杰军队乱了阵脚,因为没人敢启碇,官兵只得投江逃生,淹死的有一万多人。
可见这个人真的很不擅长水战,偏偏又没有自知之明。
崖山之战后,张世杰侥幸突围。飓风忽大作,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说了句:“不必了。”然后登上柁楼,露香祝道:“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啊。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溺死。忠心可嘉,但崖山之死者因其错误指挥而死,又何其悲惨。
为什么宋军在崖门海战中全军覆灭?是张世杰指挥失误造成的吗?
失敗布局不合理首先兵力占优势情况下,应以崖岛为中心构筑防御工事后方基地将非军事人员集中做后勤先期备充战备所需,由内向外形成分区最大扩展外围空间,同心环形工事,先占据与外部出海通口,做战机动,相反军舰固成一体,队形密集,活动受阻不利于反击只能被动抵御,在固定区域内那还有施展空间,只能受制于人,做战精神方面悲观失望,心理防线先崩溃意志力丧失,应战斗最后每一一刻而不应那么多将土不战而海。南宋在科技文化各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和贡献,军人表现气节也是值得称颂的。无论成敗都是为国家而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