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在占守岛与苏军交战的是一支什么样的日军坦克部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占守岛战役,是所谓日军的最后一战,是千岛战役一部分,也是最激烈的一战。
此战参战的是日军坦克第11联队,日本鬼子叫做战车第11联队。
这支战车联队原本隶属于关东军管辖,为关东军第2战车师团所有,曾担任过伪满洲国东部过境线警备工作。在作战方面,这支战车联队并不是日军中的精锐,其战车也并不先进,和苏军坦克无法相比。
不过,用于守岛作战,这些二三流的坦克倒是足够了。因为苏军的中型坦克无法登陆,最多只能使用轻型坦克。
此战坦克第11联队装备各型号坦克60多辆,包括95式轻型坦克、97式中型坦克、97改中型坦克。
战斗中被苏军的重炮和反坦克炮,共击毁18辆。
需要说明的是,此战苏军打的并不好。
在苏军进攻的8月18日之前3天,也就是8月15日,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
此时占守岛上的8000多日军人心浮动,士气低落,部分军官自杀,一些士兵甚至开始接触武器。
比如坦克第11联队的很多坦克,已经将火炮卸下,准备向盟军投降。
但苏军已经准备发动攻击。
美苏等国签订了《雅尔塔协定》。根据协定,千岛群岛将交与苏联。其中距离苏联勘察加半岛洛帕特卡角仅有11公里的占守岛,根据协议就是苏联领土。
苏联为了避免美军可能占领占守岛,决定发动进攻。
当时日军已经估计到苏军可能进攻占守岛,却无力对抗,只能试图尽量拖延战局。
8月17日,苏军设置在勘察加的150毫米重炮开始炮击占守岛,拉开战斗序幕。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联红军驱逐舰队,也参加了炮击。
然而因占守岛的防御工事较多,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和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遍布全岛。日军兵力不小,还有坦克部队。苏军直到凌晨0点,才在夜幕下发动登陆作战,
这里的指挥官,日本陆军第91师团长堤不夹贵中将认为理应投降,因为日本已经宣布头像了。但如果日军此刻若不战而降,苏军可能会顺势连续南下,将日本北方四岛全部占领甚至登陆日本本土。无奈之下,他命令部队防御作战。
于是,日军各种开火,尤其厉害的是四岭山上2门150毫米加农炮。
苏军陆续登陆上2万多人,但被日军炮击有相当的损失,3艘登陆船被击沉,还有十多艘被击伤。
苏军因损失较大,加上通讯设备落海,一度陷入混乱中。
但是,此时日军士气不高,没有敢于反击,只是一味防御内陆阵地同时开炮而已。
苏军得以喘息,集结部队,并且运输大量武器登陆。
登陆大体完毕以后,苏军开始向内陆的日军阵地发动攻击。
清晨5时四岭山阵地的日军独立步兵282大队第2中队,与苏军先头部队发生激战。
苏军兵力雄厚,又是经历过苏德战争的部队,战术老练,双方陷入苦战。
鉴于情况不利,5月30分日军坦克第11联队接到命令,立即反击四岭山的苏军。
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立即调动坦克,协同步兵282联队攻击苏军侧翼。
苏军突然发现日军几十辆坦克冲来,措手不及,于6月50分被日军击溃。
但是,苏军装备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包括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枪,击毁了多辆日军坦克。
日军即便是97改中型坦克,在苏军眼中也只是轻型坦克,连德军的3型坦克都不如。
在苏军反坦克炮准确炮击下,日军坦克一辆辆被击毁。
苏军被打退以后,没多久又发动反击,双方再次激战。
此次苏军更是有备而来,不但采用重炮轰击,更使用了大量反坦克武器。
激战到8点多,日军坦克第11联队共损失18辆坦克和96名坦克兵。其中,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也被打死。
据说,当时苏军反坦克炮炮火猛烈,打的日军坦克团团转。
池田末男大佐见情况不妙,竟然爬出坦克,挥舞手枪大喊:冲锋。
而附近正好有苏军的步兵,立即用轻武器对他射击。鲁莽的池田末男大佐身中数弹,当场死亡。
双方拉锯到18日夜,还是在胶着状态。日军第11联队参与的40多辆坦克,准备配属步兵进行夜袭,彻底将登陆2万苏军重创。
可惜,此时日本军部已经下达了不得继续进攻的命令,占守岛日军只能退入阵地防御。
由此,大的战斗基本停止。
到了21日,占守岛日军奉命投降,停止开火。23日,所有日军向苏军缴械。
此战苏军打的并不好,伤亡3000多人(自称1567人),日军伤亡为1018人。
但是,毕竟苏军占领了占守岛,并且一直控制到今天。
今天的日本政府,虽然讨要北方四岛,却也承认占守岛是俄罗斯的领土。
1945年8月在占守岛与苏军交战的是一支什么样的日军坦克部队?
关于占守岛战役在整个二战史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说这是二战史上最后的战役。这场战役并不是很出名,也没有什么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很少被人提及。但需要说明一点,在整个千岛群岛的战役中,占守岛的战役无疑是最惨烈的。
当时驻扎占守岛的是日本陆军第91师,以及陆军第11战车联队,总指挥官为池田末男大佐。这支战车联队原本隶属于关东军管辖,为关东军第二战车师团所有,曾担任过伪满洲国东部过境线警备工作。在作战方面,这支战车联队并不是日军中的精锐,其战车也并不先进,相对苏联战车而言,在火力打击和制动性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不可否认,日本人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依旧能克服这种装备落后的窘境,靠精神意志同样能杀伤对手。
1944年2月份,这支战车联队被调往占守岛,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盟军(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苏军会来),但在火力编组方面明显看出不足,战车联队以九七改和九七式中型坦克为主要火力,九五式轻型坦克为辅助火力,要知道九七式坦克的前身就是九四式豆战车,这种战车的火力和防护都不好,二战时期的日本战车虽然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但是面对苏军战车还是有明显差距。
占守岛战役的开端和激战过程占守岛位于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半岛之间的海运要冲,东西20KM、南北30KM左右的小岛。
1945年8月15日,驻守在北方千岛群岛中的占守岛的日本守军得知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后,虽然难掩失望之情,但是另一方面想到可以尽快拜托战争返回家乡,士兵们的心情其实不错,并且有秩序的进行武器和资源统计,准备在接到投降文书后全部交给美军,然后全员撤离。但很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大。
雅尔塔会议之时,斯大林曾经提议与美军分别占领北海道,但是之后上任的杜鲁门表示坚决反对。这导致苏联方面很恼火,因此在战争结束后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不宣而战,企图染指北海道。
8月18日凌晨,苏军炮兵突然向占守岛发起炮击。日本陆军第91师团堤不夹贵师长认为若不战而降,日本北方将会任由苏军染指,于是下令守军重新配备武器备战。
凌晨0时30分炮兵小队长吉冈邦男中尉得到攻击许可,利用四岭山上2门15加农炮对来犯苏军进行炮击。凌晨1时30分,苏军海军步兵(海军陆战队)和陆军2万人陆续登陆,2时15分四岭山2门15加农炮开始炮击,击沉13艘船只。
清晨5时282大队第2中队与登陆苏军发生激战,清野诚吉上士以及多名士兵阵亡。第11战车连队于5时30分在池田末男大佐带领下向集结在四岭山下的苏军发动攻击。
6时50分击退攻击四岭山之苏军,8时左右多辆战车被反战车炮击毁,池田末男大佐作战阵亡。
下午,苏军因伤亡过大被迫撤退到海岸桥头堡,留下遍地死尸和装备。但是札幌方面军司令部却下令守军不能攻击俄军海岸桥头堡,只能在原来防线防守。8月24日岛上守军被日本政府下令交出所有武器,向苏军无条件投降。
有一点值得说明,这场战役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苏联(俄罗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5年车臣战役为止最大败仗。网上传言的苏军以300人大败日军整个师团的故事纯粹是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这场战役苏军伤亡近2000人,而日本伤亡则只有1018人,在投降命令正式下达后,有大约6万日军士兵沦为战俘。
1945年8月在占守岛与苏军交战的是一支什么样的日军坦克部队?
1945年8月在占守岛与苏军交战的日军坦克部队是第11战车联队。
1942年3月1日,从第5战车联队和第9战车联队中抽调力量组成了第11战车联队,当时隶属于关东军第二战车师团,负责伪满洲国东部国境警备。
1944年2月10日第11战车联队脱离第二战车师团,前往北千岛群岛驻扎,联队主力驻扎于占守岛。
1945年临战前夕,第11战车联队编制大致如下:
如图所示,第11战车联队总共有20辆九七改中战车,19辆九七式中战车,25辆九五式轻战车。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东北方面陆军作战》则记载第11战车联队有一式中战19辆,九七式中战20辆,九五式轻战车25辆,共64辆。
我个人认为防卫厅战史可能是为了和装备57mm战车炮的九七式中战车区分开,把装备47mm战车炮的九七改中战都算做了一式中战。否则的话,解释不了防卫厅战史里的第11战车联队没有九七改中战。(而第11战车联队装备有九七改中战是无疑的)
1945年8月18日,苏军在占守岛登陆,苏军战史是这样记载与第11战车联队的战斗的
苏军战史记载共击毁日军坦克32辆,防卫厅战史记载是损失27辆,
(也有损失22辆、21辆的说法)
战至8月23日,占守岛日军向苏军投降,第11战车联队也在其中。
1945年8月在占守岛与苏军交战的是一支什么样的日军坦克部队?
千岛群岛(库里尔群岛),从堪察加半岛南端一支延伸到北海道,包括占守,
幌筵,新知,得抚,国后等大小30多个岛屿,最大岛屿有伊土鲁朴岛、乌鲁普岛、库纳施尔岛(在群岛南端)和帕腊木施尔岛(在群岛北端),各个岛屿大多为山地,全长约1200公里,总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岛屿内海岸多险峻陡峭,很少有适宜舰艇停泊的海湾和港口。
千岛群岛作为日本重要的北方前哨,对于它的防守日军始终是极为重视的。
到1945年8月,驻扎在千岛群岛的兵力大约有8万人,日军在整个群岛上修建
有九座机场和降落场(可容纳近600架飞机),其中有6个都在群岛中防御最为
坚固(也处在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和幌筵岛上。在这两个岛屿上日军还建有两
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片岗和柏原。千岛群岛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战斗就将在这
个距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岛屿上展开。
日本关于北方领土的地图
苏军计划先攻占千岛群岛最北端的舒姆舒岛(占守岛),再以此为跳板,向幌筵岛和温弥古丹岛发起进攻,若条件允许,可同时在幌筵岛登陆。占守岛是北千岛群岛中少有的一个地势较为平坦的岛屿,该岛长20千米,宽13千米,但日军在此设防极为坚固,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这里就建立了“北千岛临时要塞”,以加强该岛的防御。在战争后期进行的岛屿要塞化工程中,更是构建起了完善的工事配系,日军在岛上共建有34个永备发射点,24个临时火力点和近40公里长的防坦克壕。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和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堑壕和掩体遍布于这个380平方公里的小岛。在这些最深达50米的地道中不仅能够调动兵力而且拥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占守岛上的日军还修建了约120公里长的交通线,以便于在岛内实施机动。开战时驻扎在占守岛的守军为第91师团第73旅团,千岛要塞炮兵团,第31防空联队、第11坦克联队等总共大约有8000人并拥有第11坦克联队的64辆坦克(包括19辆一式中型坦克,20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和25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此外,日军还可以得到幌筵岛上第91师团的其余部队约15000人的支援。 堪察加防区的苏军在接到进攻千岛群岛的命令后就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战役准备工作。8月16日20时,最后一艘舰艇装载完毕,离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驶往阿瓦琴湾的停泊场。舰队总共装载了8363人,218门大炮和迫击炮以及其他技术兵器及装备。
千岛群岛战役示意图
苏军的这次登陆战役由格涅奇科少将指挥,登陆部队被分为一个先遣支队,两个主力梯队和一个佯动支队。苏联海军为支援登陆作战组建了一支由64艘舰艇组成的登陆舰队(由波诺马廖夫海军上校统一指挥),它们被分为火力支援中队、警戒中队、扫雷中对和运输中队。此外,苏联空军混成航空兵第128师和海军独立轰炸航空兵第2团的78架飞机将负责空中支援和掩护。
经过一整夜令人不安的等待,8月17日凌晨5时,登陆舰队起锚,驶离阿瓦琴湾沿堪察加海岸开往占守岛。
占守岛作战开始时双方兵力对比
苏军:7个步兵营,215支反坦克枪、372挺轻机枪、120挺重机枪、115门迫击炮、45门45和57毫米火炮、44门76毫米火炮、37门100毫米以上火炮
日军:6个步兵营,0支反坦克枪、237挺轻机枪、75挺重机枪、0门迫击炮、33门45和57毫米火炮、60门76毫米火炮、5门100毫米以上火炮和64辆坦克
苏军舰艇编队
8月18日凌晨4时30分,先遣支队就开始在国端崎和小泊崎之间上陆,并未遭受到日军的有效抵抗,上岸后很快就占领了离海岸不远的两道堑壕。
5时30分,主力第1梯队准备登陆,但遭到了已经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过来的日军的猛烈攻击,苏军的登陆舰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2艘直接起火,3艘被重创,几条因操纵装置被打坏成为日军炮兵固定靶,这其中包括步兵第101师师长季亚科夫少将(他同时也是登陆指挥员)及其指挥部所在的军舰,使其暂时失去了对登陆部队的指挥。而在登陆场上陆的部队也遭到了日军猛烈火力的压制,损失惨重,进展缓慢。遭到日军炮火袭扰的主力第1梯队上陆十分缓慢,持续了近两个半小时,直到上午8时上陆才基本结束。不过这些部队也和先遣支队一样-只携带有轻兵器,大多数的火炮等重武器因换乘船只不足而依然没能卸载。
苏军计划登陆的占守岛东北角
上午9时,主力第2梯队开始上陆,和第1梯队一样,在换乘过程中他们遭到了日军猛烈炮火的打击,损失了4艘登陆船和1艘护卫艇,另有8艘登陆船遭到重创。在吸取了先前登陆的部队缺乏重武器的教训后,第2梯队在上陆过程中开始重视卸载重武器,苏军甚至利用日军炮击的间隙,用救生用的木料在登陆场搭建起了一座简易码头。
在登陆部队上岸基本完成后,战斗的重心开始向岛内转移。其中最激烈的交战就在165和171高地展开。上午11点,主力第1梯队赶到171高地同先遣支队一道再次向两个高地发起进攻。不过这次没有统一指挥的进攻依然没有取得关键性的战果。
下午13时,主力第2梯队也赶到165高地,随后步兵第101师副师长阿尔丘申中校(兼任主力第2梯队指挥官)受命接管了岛上所有苏军的指挥权。阿尔丘申中校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和重组,组织了战斗保障和协同动作,准备在下午集中主力对171高地发起决定性的进攻。同时日军也向165和171高地集结了大量兵力,这其中还包括第74旅团的一些部队。下午14时,日军两个大队在第11坦克联队的18辆坦克的支援下,从171高地西南坡的岩礁区域率先向苏军发起了反攻,此次战斗中,日军第11战车联队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亲自参战,其座车率先突进。日军企图从这里切入苏军防线后方,并会同171高地上的守军对其加以围歼。
油画-苏联海军步兵在占守岛登陆
一开始,日军的冲击突入了因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惫的先遣支队的防线。但阿尔丘申中校立即向这个方向集中增派了近一百支反坦克枪和四门45毫米火炮-这也是登陆苏军手中仅有的重武器。苏军早就听到了坦克发动机的噪声,并做好了战斗准备。但他们一直等到日军坦克走得很近,甚至黄绿色车体上蓝漆绘制的青龙图案都已经能看的很清楚以后才开火。杰尔贝舍夫上尉的反坦克枪连负责攻击坦克,此外还准备了一些集束手榴弹。除反坦克枪连以外的苏军兵力主要将杀伤日军步兵、割裂日军坦克与步兵之间的步坦协同作为主要战斗任务。一个多小时后,在损失了数百人(其中包括第11坦克联队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和17辆坦克的情况下日军被迫转入防御。 在苏军准确的射击下仅不到两分钟内就有6辆日军坦克被打坏起火,但其余的日军坦克继续前进。在靠前的一辆坦克里,一个半身露在炮塔外的日军军官手持展开的太阳旗。舒托夫少校用冲锋枪打了两个点射,击毙了这名军官,日军军旗掉落在地上。同时,科斯蒂列夫中士的反坦克枪也击中了这辆坦克,使它再也无法动弹。另外也有日方资料认为池田末男大佐殿骑在炮塔上挥舞着军刀指挥坦克冲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此人行为十分脑残。
池田末男大佐
根据苏军的战斗报告,在战斗中苏军突击部队共击毙日军234人、击伤140人并击毁了17辆坦克,缴获10门火炮和5座仓库。到日终时苏军夺取了170.7高地西坡和165高地,并将占守岛东北的登陆场扩大到正面宽4、纵深5~6千米。
至此,此次战役的胜负的天平已经决定性地逆转。从这一刻开始,苏军开始占据决定性的优势。就在双方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只是,日军宣布投降。
日方的描述则为:“。。。18日凌晨1时半,苏军远程火炮开始射击后,随即在占守岛北部进行登陆。我军守备部队随即迎战,但到拂晓时,苏军已逐步扩大地盘。师团长立刻命令在南部的一个步兵大队和1个坦克中队迎击正面之敌;接着以1个坦克联队、1个步兵大队和1个工兵大队进行反击。
第11坦克联队长池田莫男大佐勇敢率先突进,之后其余坦克也陆续投入战斗。先遣步兵大队在其右翼展开,也开始攻击。在激烈的混战中。坦克联队长和其下属官兵全部战死。当后续部队来到时,我军决心一举在滩头歼灭苏军。激战正酣时,师团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的停战命令,随后在下午4点下令停战。23日,双方签订了局部停战协定,25日结束了武器移交工作。自9月3日之后,与北海道通讯完全中断。。。”
如今在占守岛的日军坦克残骸
到8月23日午后,占守岛上约12000名日本守军全部陆续向苏军投降。16时,步兵第101师的先遣部队进入了片岗,日终前,苏军登陆部队已经完全占领了占守岛。随后幌筵岛上的日军也相继放下了武器。
8月31日22时,苏军登陆部队司令格涅奇科少将宣布千岛群岛北部的战斗行动结束。苏军在千岛群岛北部的战役中共俘虏日军30442人,缴获步枪20108支,机枪923挺,火炮和迫击炮303门,坦克60辆等技术装备(堪察加防区所属部队的进攻终止线也在得抚岛)。苏军战后总结认为,在千岛群岛登陆战中暴露如下不足:对上陆地域敌军防御配系缺乏了解;岸炮、舰炮和野战炮兵对先遣支队和第一梯队行动支援不力;摧毁敌炮兵和165、171高地敌防御工事的突击组建立过迟,使敌军得以调集预备队;先遣支队和第一梯队同登陆兵指挥部失去联络,使部队失去指挥;兵器装载考虑不周,加上缺乏上陆工具,造成火炮和弹药不能及时卸载。
苏军在占守岛登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