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在解体后,为何阿拉伯人再也发展不出以前的盛况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和今天的阿拉伯世界是一样的。
阿拉伯帝国之所以解体以后,就无法再重现辉煌,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复杂的民族问题
阿拉伯人其实并不多,而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有4000万人,其他大部分都是其他民族。
比如波斯人、埃及人、柏柏尔人、突厥人、阿富汗人、印度人等等。
这些民族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并不会因为征服而彻底改变。
就比如波斯人,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人,直到今天还传承波斯文明,和阿拉伯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民族问题复杂,决定了帝国很容易分裂。
第二,复杂的宗教问题
一是非伊斯兰教的问题。
在阿拉伯帝国控制区,仍然存在大量异教徒。和普通人想象的不同,阿拉伯帝国并非强制所有人都信仰伊斯兰教。因为阿拉伯帝国向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赋税,要比向穆斯林征收高的多。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兰教,则意味着阿拉伯帝国的财政收入将大大降低。
包括拜火教、基督教、犹太教还有印度教等大量异教徒存在于阿拉伯帝国内,必要时候他们就会脱离帝国。
即便是同属伊斯兰教,还有这复杂的教派问题甚至战争,什叶派、逊尼派、阿拔斯派等等都和其他派别发生过持久惨烈的大战。
因为教派之间的战争帝国很快就分裂,互相攻占,试图将对方斩尽杀绝。
早在阿拔斯王朝创建之初,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年-1236年),由于服色尚白,中国史书称为“白衣大食”,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现了什叶派的伊德里斯王朝。
直到今天,宗教问题仍然是阿拉伯世界的重大问题,互相把对方当做异端。
第三,部落和诸侯问题
从建立开始,阿拉伯帝国其实就是一个部落联盟。大量的部落因为宗教和现实联合起来,但内部仍然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简而言之,阿拉伯人其实都是听部落头人的,而不是听国王的。
到了帝国成立以后,因为这些现实的原因,形成了很多的诸侯。
这些诸侯掌握一方军政大权,逐步形成自己的势力,不服从帝国的指挥。
最终,这些诸侯纷纷独立。
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822-875年)。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868—905年)。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萨法尔王朝(867-903年)、萨曼王朝(874-999年)。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先后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973年迁都开罗,由于服色尚绿,中国史书称为“绿衣大食”。此外,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王朝;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也建立了阿尤布王朝。
最终,阿拉伯帝国势力控制权,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
第四,奴隶和平民起义问题
阿拉伯帝国建立开始,就是以贵族和宗教领袖压制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制度。
阿拉伯的贵族和宗教领袖生活奢侈,富裕,尤其是国王和核心大臣骄奢淫逸,比欧洲国王还要有钱。
但是,普通平民,尤其是奴隶则被残忍剥削,过着非人的生活。
所以,几乎在帝国成立开始,大量平民和奴隶的起义就没有停止过。
比如历史上第一次黑奴大起义,就是发生在阿拔斯王朝。
这些黑奴被从非洲贩卖到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行农业生产,被当做牛马一样使用,随时可能累死或者杀死。
哈瓦立及派穆斯林阿里·伊本·穆罕默德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使命是使奴隶获得自由和财富,深得广大奴隶的拥戴。869年3月,阿里率众起事,很快便聚成20万之众。871年,攻陷两河流域的重镇巴士拉,一度进至距巴格达仅20公里处,帝国首都岌岌可危。
这次黑奴起义坚持了长达14年之久,才遭到失败,对帝国的打击是重大的。
就是因为阿拉伯帝国有着如此复杂的内部问题,所以一旦分裂就很难再回复统一。
这和中国完全不同。
中国之所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白了还是因为统一的民族和文化以及宗教。
阿拉伯帝国在解体后,为何阿拉伯人再也发展不出以前的盛况呢?
这个问题使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自从火枪出现之后,游牧民族就变得能歌善舞了。其实,曾建立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阿拉伯人,与中国北方乃至东欧地区的游牧民族,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他们都是在冷兵器时代,依靠堪称战争bug的骑兵,最终打下了庞大的疆域。所不同的是,阿拉伯人拥有着宗教武器作为武装,因此,阿拉伯骑兵的战斗意志更为顽强,更加悍不畏死,统治的地区也更为稳固。
阿拉伯帝国但是究其根本,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庞大阿拉伯帝国,依然有着所有游牧民族所建立帝国的共同缺点,而这些缺点也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使得阿拉伯人再没能崛起。
第一,崛起太过迅速,因此,其统治区域内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国内矛盾重重。纵观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庞大帝国,能够保持长期稳固统治的帝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内拥有一个人数占据多数的主体民族。
阿拉伯帝国很显然,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虽然同化了大量的游牧民族,但其统治区域内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非阿拉伯人。而这些人的人口数量和比例还要超过阿拉伯人。
虽然这些地区的人口也大多信仰了伊斯兰教。但是,当强盛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崩溃之后,这些地区纷纷脱离了阿拉伯的统治,也很显然,他们也并不想再回到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
阿拉伯帝国第二,阿拉伯民族内部的矛盾也十分明显。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其实内部就存在着许多特权阶层,阿拉伯帝国与其说是一个君主制的帝国,还不如说是一个部落利益联盟。
这些有着不同利益的集团在帝国兴盛时期,尚可团结一致,一旦国家衰落,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彼此之间产生矛盾并最终分崩离析,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宗教内部矛盾。一提起阿拉伯人,我们往往将其等同于伊斯兰教。这么说虽然并不准确,也有少部分阿拉伯人并不信仰伊斯兰教,但是绝大多数的阿拉伯人依然是以伊斯兰教为自身的信仰。
阿拉伯帝国士兵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先后分出多个宗教派别,在这些不同的宗教派别看来,异端甚至比异教徒更可恨。因此,他们之间矛盾重重,甚至爆发了多场战争。内部矛盾尚无法解决,更无所谓对外扩张、重新崛起了。
第四,阿拉伯帝国崩溃之后,强敌环伺。先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数百年统治,随后则迎来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列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装备了先进火器和火炮的西方列强,将地球上任何一支堪称能征善战的民族和部落,打得落花流水。
西方的坚船利炮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彻底消失。而显然,并没有赶上工业革命浪潮的阿拉伯人,自顾尚且不暇,又何来足够的实力发展出阿拉伯帝国的盛况呢!
虽然现在的中东地区,也就是曾经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石油储量,诸多阿拉伯国家也因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这些石油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矛盾。同时,光凭足够的金钱,没有足够的人才和先进技术,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强盛的国家。而这些,显然是阿拉伯国家最为欠缺的。
阿拉伯帝国在解体后,为何阿拉伯人再也发展不出以前的盛况呢?
阿拉伯帝国在前四位公选哈里发及倭马亚王朝时期,是处于统一和强盛的状态,当时处于统治阶层的,是叙利亚及阿拉伯半岛地区的阿拉伯人诸部落首领,宗教上则是以正统的逊尼派教义为主。
阿拉伯帝国的第一次分裂,发生在波斯呼罗珊地区崛起的阿拔斯家族,其利用了伊拉克及阿拉伯半岛广大什叶派教众,对于倭马亚王朝压制政策的不满,举兵取而代之,但是阿拔斯王朝自建立起,就存在着几个无法弥补的弱点:
其一,国家分裂,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另立政权——后倭马亚王朝;北非落入几个虽然在名义上尊奉阿拔斯王朝为宗主,实则行割据之实的地方政权,如雄居马格里布的伊德里斯王朝;纵横地中海、夺取西西里的的艾格莱布王朝;先后窃据埃及的突伦王朝、鲁斯塔姆王朝;因帮助阿拔斯家族麦蒙哈里发打赢内战,而获得呼罗珊统治权的塔希尔家族政权;底层起义而行割据的萨法尔王朝等等,阿拉伯帝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可谓一去而不复返。
其二,教义争端,由于阿拔斯王朝在取得政权后,采取对什叶派盟军的屠杀政策,导致大批的什叶派武装与政府为敌。他们多次武装起义,甚至配合黑奴暴动,最终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仪教派建立了两个赫赫有名的政权:覆盖北非、进据耶路撒冷的法蒂玛王朝;以巴林为巢穴,不断攻伐阿拔斯王朝腹地、甚至攻克麦加、劫走圣石的卡尔马特政权。
其三,突厥禁卫军的擅权,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中期后,大量来自中亚的突厥奴隶,成了军队的主力,由他们中的一些人组成的禁卫军,成了擅自废立哈里发的邪恶势力,阿拉伯人、波斯人纷纷被排挤出政权中枢。突厥禁卫军的暴行,为以后德莱木人的布益王朝和塞尔柱突厥帝国的控制哈里发,铺平了道路。
其四,阿拉伯人自身的部落制民族性的落伍,即使在阿拉伯帝国的兴盛期,基于血亲纽带的部落制依然没有被打破,当其中晚期随着中央及地方政权逐渐被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库尔德人、土库曼人等占据后,阿拉伯人更多的退回到了部落中,许多类似希拉勒部落、苏莱曼部落的游牧阿拉伯人(又称贝都因人),以野蛮和愚昧的方式游弋在亚非各地,成了文化倒退的典型;而也门、阿曼等地的阿拉伯人则陷入了宗教争端的漩涡,不能自拔。。。。
阿拉伯帝国逐渐解体过程中的阿拉伯人,逐渐被历史进程所边缘化,其背景原因非常复杂,上述各点不过其中之一,欲了解全面,须有待于更多的国外学术专著的被引进。
阿拉伯帝国在解体后,为何阿拉伯人再也发展不出以前的盛况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相互争斗多年,终于弄得各自体虚无力,突然发现身边有1个壮小伙初长成……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崛起于荒漠之地,借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以及对财富的渴望,游牧骑兵凝聚成团出战四方,取得辉煌战绩。
阿拉伯然一出手就不平凡,既夺走拜占庭富庶的叙利亚,还灭掉身大体胖的波斯帝国,逐渐开疆拓土建立显赫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获得权势的阿拉伯贵族,逐渐沉迷于享乐,进取之心日渐消褪,帝国的辉煌维持并不长。如果四大哈里发时期是崛起期,那么倭马亚王朝就是鼎盛期,而阿巴斯王朝已经出于衰退期。
推翻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的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甚至不得不与埃及自立的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并立。
“波斯人治国,突厥人打仗,而阿拉伯人只有念经的份。”这句流传于中东地区的名言,也说明阿拉伯人内部力量的瓦解,因为文化水准问题治国需要波斯人,因为享受生活打仗要靠突厥奴隶,剩下的只有宗教优势。
后来的历史,就是阿拉伯帝国逐步解体的历史,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被欧洲人干掉,埃及的法蒂玛王朝被库尔德人萨拉丁取代,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毁灭于蒙古西征军。
散布各地的阿拉伯人,以及分布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部落,可以说是一团散沙。他们已经无法抗衡新崛起的帝国和王朝,如奥斯曼帝国、蒙古汗国、塞尔柱王朝、马穆鲁克王朝。
很快就到了16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的大变革,让欧洲人变得船坚炮利,他们挽起袖子开始全球冒险和争夺权利。那些强大的帝国都不敌欧洲火药,阿拉伯人更是没有了重新崛起的机会,一沉沦就是好几个世纪。
如今的阿拉伯地区依然是列国并立,教派矛盾时有发生,或许在将来阿拉伯人有重新辉煌的时候。但绝不是现在,一个群殴以色列反被惨揍的阿拉伯民族,看不到一丝复兴的迹象。
阿拉伯帝国在解体后,为何阿拉伯人再也发展不出以前的盛况呢?
阿拉伯帝国的“解体”从9世纪就开始,10世纪达到高峰阶段,之后的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哈里发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其哈里发地统治被阿拉伯人内的各个支派、庞大混杂的突厥人支系抑制甚至控制。
1258年,巴格达被蒙古军队占领,哈里发被马踩踏而死。自此,阿拉伯帝国正式消亡。
(1)阿拉伯帝国内是四分五裂、教派冲突严重,导致内耗频繁
阿拉伯地跨欧亚非,在欧洲部分甚至统治过法国南部部分地区,可见其势力庞大。但是,其内部阿拉伯人在人数上、文化上,比突厥族群、波斯文明、印度文明要弱势;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在宗教上又分为:逊尼派、什叶派两大教派,两大教派内部又分成不同宗派,所以,阿拉伯帝国在统治上很不稳定,为了更好地统治很容易形成两种情况:
或者倚重某个宗教信仰或者倚重某个族群的武力支持,由此,四任哈里发除了第一任外其他三任都是被人暗杀。同样,四大哈里发(632年-661年)之后的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也是因什叶派借助波斯文明推翻。
后来建立的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同样面临着教派威胁。因此,阿拉伯帝国政权的哈里发们往往“弱势为主”。
(2)几百年的思想分隔导致互相压迫造成千年的不团结。只要不团结,历史在悠久文明在灿烂也白搭,因为不团结中东阿拉伯地区成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地区”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基础就在今天的大中东地区,该地区现在的状况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混乱的地方。国家众多,每个国家都不大且内部教派矛盾、种群矛盾都很突出。
阿拉伯帝国就是因为上述问题导致衰落、解体、灭亡,在其后的800多年里,虽然有萨拉丁(库尔德人)等展现了“宽广胸怀”。
但是,大部分时间里宗教间的仇恨、种群间的血海仍然使得该地区不是生活在“十字军”的铁蹄、铁血之下,就是被奥斯曼帝国统治。
如今,又有了各个“独立的物质利益”考量。使得该地区很难有凝聚力,从而逐渐成为一个: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地方。
你不知道你的敌人在哪里,不知道你眼前的朋友何时会出卖你。人们只能重视短期利益。
阿拉伯帝国在解体后,为何阿拉伯人再也发展不出以前的盛况呢?
我是热爱历史的豆包君,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分享历史。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是与伊斯兰教息息相关的。
阿拉伯人最开始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这里虽然也有绿洲但是以沙漠为主,在黑金石油还没有发现的年代,那些强悍的民族霸权们,并没有对阿拉伯半岛表现出太过浓厚的兴趣,因此阿拉伯人得以在阿拉伯半岛游牧而居,也没有什么形成什么国家。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综合犹太教和基督教创办了伊斯兰教,并通过麦加和麦地那的传教,让几乎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成为了穆斯林,并随后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一是神权共和年代穆罕默德作为伊斯兰教的先知在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后突然去世,他本人没有儿子也没有制定继承人,于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教合一的最高首脑哈里发先后由阿拉伯的战友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担任,而第四任哈里发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这四大哈里发时代,因为哈里发是推举产生,因此被称为阿拉伯帝国的神权共和时代,这个时代是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时代。
二是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出身于阿拉伯的倭马亚家族,奥斯曼成为哈里发之后,继续扩张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开始培植家族势力,乃至将他的侄子穆阿维叶安排为叙利亚总督,哈里发奥斯曼最终死于政治刺杀后,阿里成为第四任哈里发,但是引起了穆阿维叶的不满,结果在阿拉伯帝国最高权力争夺中,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最终也也死于刺杀,最终阿拉伯帝国最高权力落到了穆阿维叶的倭马亚家族手中,此后哈里发开始倭马亚家族进行传承,于是倭马亚王朝成为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倭马亚王朝被我国史书成为白衣大食,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强盛时期。
四大哈里发时代和倭马亚王朝的扩张
三是阿巴斯王朝时代阿巴斯是先知穆罕默德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叔父,他们都来自阿拉伯的哈希姆家族,阿巴斯一直想要夺取倭马亚家族的权力,而此时的伊斯兰教已经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承认倭马亚家族的统治,而什叶派仅仅认可先知穆罕默德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以及阿里的后人为正统,倭马亚王朝时代对什叶派进行残酷的镇压,而阿巴斯家族就利用什叶派的这种对于倭马亚家族的愤怒,最终组织力量颠覆了倭马亚王朝,最终倭马亚家族除了逃亡到西班牙的王子重建后倭马亚王朝之外,其余的成员全部被阿巴斯王朝斩尽杀绝,并开始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代。
阿巴斯王朝的领土虽然不及倭马亚王朝,按时国祚时间长,经济和文化上更加繁荣。
怛罗斯之战阿巴斯王朝击败高仙芝的唐军
阿巴斯王朝最牛的时代就是在怛罗斯击败了高仙芝的安西都护府唐军,但是阿拉伯帝国也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比如西方的十字军东征、库尔德人的崛起、塞尔柱突厥的壮大、花剌子模的冲击这些让阿拉伯帝国几乎分崩离析,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后来仅仅成为宗教领袖维系阿拉伯帝国的存在,而已经没有了世俗权力。最终在1263年的旭烈兀率领的第三次西征中,末代哈里发被蒙古人处死,阿拉伯帝国完全灭亡。
此后的阿拉伯地区经历了旭烈兀的伊尔汗国、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直到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了阿拉伯人才掀起了大起义,才有阿拉伯国家重新建立,但是再也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出现了。
围攻巴格达的旭烈兀蒙古大军
为何再也无法出现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了呢?最主要的原因的还是伊斯兰教以及阿拉伯大家族的自私造成。
首先伊斯兰教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水火不相容,都欲将对方除之而后快,历史上的两派之间的杀戮暴力而残酷。即使到现在逊尼派的沙特看不上什叶派的叙利亚,这当然就削弱了本身的力量。
其次伊斯兰教哈里发的历史结束后,阿拉伯人再也没有能够将所有阿拉伯人团结起来的力量。宗教的力量的是可怕的,当年两伊战争期间,霍梅尼的一声号召,狂热的伊朗什叶派穆斯林就愿意为他去穿越伊拉克的地雷阵,但是当逊尼派的末代哈里发被蒙古人处死之后,阿拉伯人就没有了这样能将号召并团结所有阿拉伯人的力量,埃及的纳赛尔、伊拉克的萨达姆甚至利比亚的卡扎菲都想要重新统一阿拉伯,但是显然他们都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
三是阿拉伯人的大家族的自私。由古代游牧阿拉伯人部落衍生出来阿拉伯大家族一直在阿拉伯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他们同样是将个人和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大家族在遭遇强大的外敌时都会依附于外部强权,比如沙特王国的沙特家族和约旦王国的哈希姆家族,他们成为传承1000多年的大家族,家族历史灿烂辉煌、经久不衰,而阿拉伯帝国却已经灭亡1000多年。
世界最富裕的王族沙特家族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伊斯兰教成为了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凝合剂,最终也成为了阿拉伯国家重新统一的最大障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