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慕容复最大的悲哀是用一个游侠之行为来承载复国之愿望!

作为姑苏慕容家的青年翘楚,慕容复的武功在青年一辈里面是相当出色的,身具慕容家的独门绝技“斗转星移”,而且其他各门各派的各种武功都有涉猎,江湖人称“南慕容”,而能与之齐名的就是“北乔峰”。但是慕容复家族世代“复国的夙愿”压在他的肩上,却最终让他承受不了而疯掉!

慕容复的失败是注定的,他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明确的思路,虽然在江湖小有名气,但这些名声并不能转化为他复国的力量!

他的父辈对他的培养注定是失败的,毕竟他完全没有学习治国安邦的方法,而更多的就是让他学武!

第一,慕容博目光短浅!

虽说姑苏慕在江湖上名声大噪,但是毕竟不是政治世家,而是江湖草莽,这种身份更多的是在江湖上留下名声,而在政治方面又多有不足,没有影响力。而慕容博更多的是自己身体力行,从江湖上着手来找到切入点,像雁门关假传信息导致萧远山一家被围攻,这是不现实的,毕竟翻不起太大的浪!而他还把这种思路传承给自己的儿子,实在不成章法!

第二,带兵打仗不现实!

当然国泰民安,一片祥和,想要复国根本无从谈起,而他身在江湖,根本不可能去招兵买马,一旦引起朝廷的察觉,注定自身难保,肯定一败涂地,只能暗中低调策划,而不能光明正大的去行动!

第三,条件不成熟,学也没用

国家稳定,天下太平,这种条件是不可能复国的,所以认为这种条件下必须先要把天下搞乱才有可乘之机,故而他认定学习理政兵法没有多大的用处,而学武能够防身在江湖上打下名声,这更有利于自己去招兵买马,但实际上也是行不通!

所以,慕容复没有去学习兵法,只是在江湖上游手好闲,把复国提在嘴边,实际上愈行愈远!

慕容复,他自身就不具备一个阴谋家的素养,而性格的缺陷让他注定失败!

第一,生性高傲!

确实,慕容复的武功在江湖上已是高手之列,在前期能够与之相比的人甚少,所以他自视甚高,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一般人入不了他的法眼!初见段誉,只觉他是这痴呆的傻小子,不把他放在眼里,而后知道他是大理世子,又另眼相看,但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已然失去了与之结交的最佳机会。

而后,对江湖上的小咖不屑一顾,而且江湖上层出不穷的各种案件,都指出与姑苏慕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慕容复不但没有摆平这些事情,反而以过高的姿态让人感觉不屑一顾。所以姑苏慕容在江湖上名气最大,但是名气并不好。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慕容复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他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去面对,那只能是适得其反。

第二,不会笼络人心!

少林寺一战,他不去结交“南院大王”萧峰,不去结交大理镇南王世子段誉,反而偏偏与星宿老仙和庄聚贤一起与之对抗,简直是太没眼光!明明是想做政治家,偏偏逞英雄好汉,只能适得其反。

“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反出缥缈峰,慕容复本可以助其一臂之力,而后虽然没有成功,但他还是可以卖给他们面子,但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的身价,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不愿再去结交,又失去了一大批盟友!

所以导致自己身边没有一个盟友,好歹萧峰还有两兄弟!

第三,心有余而力不足!

慕容复本身是一个很小家子气的人,他没有领导力,没有得力的助手,只有四个三流家臣跟随,在江湖上根本没有朋友,这样他做事情往往都是逆境,没有任何帮手这是很可悲的!想当初,刘备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还有军事诸葛亮的追随,才成为一方霸主,而慕容复却没有任何的谋臣和得力干将,这样要想完成复国大业简直痴人说梦!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博、慕容复一对父子,可谓是书里最脑残的两个了。他们一心想光复几百年前的燕国,但是却不学带兵打仗的兵法,也不招兵买马,反而埋头苦练武学,行走江湖到处浪。最后慕容复见自己所有图谋有如竹篮打水一场空,竟然气急败坏得了精神病,以为自己真的登基当了皇帝。

其实,慕容博、慕容复的光复燕国之梦,从一开始就是妄想症患者的呓语,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不具备。

一、人和

慕容博、慕容复想要光复的燕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呢?其实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鲜卑人慕容氏前后建立的四个以燕为国号的国家,史称“慕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和北燕等。

当年慕容氏诸燕本就是地方割据政权,上不得台面,他们之间征战不休,打来打去。比如后燕灭了西燕,后燕中分裂出了南燕,两国分庭抗礼,后来慕容云杀后燕皇帝慕容熙,建立北燕。

可见慕容父子光复燕国的梦想根本就不现实!从南北朝到北宋,已经过去几百年了,燕国又不是大一统王朝,如果没专门学过历史,有几个人能记得当年一盘散沙的诸多燕国?特别练武的人里文盲不少,估计慕容复跟人说燕国,人家还以为他想吃燕窝呢!

所以慕容氏复国根本就不得人心。

二、地利

想复国,根据地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当时的北宋四面强敌环伺,慕容氏要是选择两国边境建立根据地,可以在两国的对立中谋求平衡,发展自己实力,招兵买马伺机复国。

但是慕容氏的燕子坞建在哪里?姑苏城!那是江南鱼米之乡。虽说北宋江南还没有发展起来,不像后世那么富庶,但那也是大宋的腹地,远离战争,一片安乐祥和的景象。

你们慕容氏选择把家安在这里,不说你们的谋反举动很可能暴露在官府的眼皮底下,就说谁会放在平安的好日子不过,跟着你们造反,替你们卖命,那不是疯了么?

三、天时

慕容博的先祖慕容龙城曾经实施过复国行动。当时是残唐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慕容龙城此时拉起一支军队复国,逐鹿中原,可谓是上应天时,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可惜的是当时有个人比慕容龙城更牛,那就是赵匡胤。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天下平定,慕容龙城复国无望,只能郁郁而终。

到了慕容复这一代,天下承平已久,宋朝的矛盾主要是外部矛盾,即北有大辽,西有西夏,对大宋虎视眈眈,大宋武林人士无不秉承爱国之心,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慕容复这时候跑出来要造反复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慕容博与慕容复一对父子也堪称活宝,表面上看他们为了复国东奔西走,可谓苦心孤诣。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自相矛盾,犹如儿戏,基本上是想到哪做到哪,根本没有全局谋划。

复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心。但慕容博是怎么做的呢?他以韦陀杵杀死少林寺玄悲大师,又以斗转星移杀死伏牛山柯百岁,时时不忘自己家的祖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结果武林中都知道慕容氏到处杀人了。以至于白世镜谋害马大元,也要将尸体伪装成是中了马大元自己的绝招锁喉功而死,嫁祸给慕容氏。慕容博假死二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儿子四处树敌。我简直怀疑慕容复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儿子。

慕容复的所作所为也很脑残。他口口声声要光复燕国,四处旅游结交四方豪杰。但是大理国镇南王世子、皇位合法继承人段誉爱慕他的表妹,辽国南院大王、手握重兵的萧峰倾慕他的为人,慕容复不去结交他俩,反而为了收买中原武林的人心把他俩都得罪了!但是中原武林人士一心为国,根本不会跟着慕容复造反的。

不光慕容博、慕容复脑残,他们的手下也跟着脑残,最脑残的就是“非也非也”包不同。他口口声声说公子爷要以复国为重,但整本书就数他得罪的人最多。而且包不同不光是得罪人,他的拿手绝技是侮辱人,就是让人一辈子恨他的那种。比如他对青城派、亲家寨、段誉等人的侮辱都是锥心刻骨,包不同好像恨不得全世界都变成慕容家的仇人一般。最后慕容复一掌杀了包不同,我怀疑慕容复已经忍了他很久,实在忍无可忍了。

另外想复国得有心腹亲信吧?俗话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想复国家族得人丁兴旺才行。最好是慕容博娶个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慕容复再娶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这样慕容氏成了一个大家族,至少复国还有点希望。可是慕容博就生了慕容复一个儿子,然后就假死躲到少林寺偷秘笈去了。慕容复二十好几了还没娶妻生子,放着身边如花似玉的表妹王语嫣不去亲近,整日东奔西走不干正事。

为什么慕容博、慕容复等所作所为如此脑残?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想就能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了。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一举一动,并不像是一心想逐鹿中原的阴谋家,反倒是像想要扬名立万、开宗立派的武林大豪。他们的所有行为似乎都是为了传言慕容氏的威名。

由此,居士我猜想,当年慕容龙城争夺天下失败后,心灰意冷,便不再想光复燕国了,而是想在武林中创立一个慕容派。这一理想一直传到了慕容博父亲那里,他也是这么培养慕容博的,从他给儿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了:“博”,意味着博取天下百家武功。

慕容博长大后,才突然拾起了家族古老的复国梦想,所以他给儿子取名“复”,意思是光复燕国。但是慕容博所接受的教育是如开宗立派,而不是如何领兵打仗、上阵杀敌。所以尽管慕容博一心想复国,他的所作所为,包括对儿子的教育,却与复国梦背道而驰,最终酿成了慕容复的悲剧。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读金庸第86期:慕容氏复国悖论》,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菜了吧。

慕容复是年轻人中少有的人才。

王语嫣也说了,表哥多才多艺,武功只是其中一项。

一般认为,慕容复肯定是懂兵法、懂治国治政的。

遗憾的是,他没有机会发挥这个才能。

能够发挥的,只有武功。

在宋代,军队官府都是由政府控制。

谁如果试图夺取军权和地方权力,叫做叛逆,是要诛九族的。

况且,宋代军队是分权,训练的将领不负责指挥、指挥的将领不负责训练、部队开拔则还有其他将领负责。

也就是说,就算高俅有几十万大军,想要兴兵造反也不可能,更别说区区一个平民慕容复。

那么,慕容复想要付过,最可能最实际的,就是利用江湖的力量。

江湖也是一种武装力量,一旦掌握了也是很强的。

比如天山童姥,手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就有数千人之多,很强了。

再看乔峰的丐帮,也有30万弟子,相当牛逼了。

慕容复如果能够笼络数千江湖人士,也会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接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行了。

所以,慕容复只能苦练武功,试图在江湖上闯出名堂。

说白了,慕容复和宋江几乎是同一个道路。

宋江后来上了梁山,也有数千兵马,让宋军都不敢如何。

如果遇到乱世,宋江说不定就能割据一方,进而争夺天下了。

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燕国,在历史上一直是比较奇特的存在,这个国名受到了很多开国者的推崇。

最早的是周朝诸侯国叫燕,发展的也算不错,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最后燕国的太子丹还妄图刺杀秦始皇,也算是奇葩了,不过很快被教训做人,没多久燕国就灭亡了。这个燕国虽然只是诸多诸侯国之一,存在时间却格外长久,跟周朝一样,存在了有八百年,可以说极其长寿了。

在这以后过了五六百年,东晋五胡乱华时期,鲜卑人慕容氏建立了一个新的燕国,史称前燕,当时正是群魔乱舞的时代,朝代迭换厉害,随后又有西燕、后燕、南燕、北燕几个朝代,都是在慕容氏燕国基础上的国家,总共历史不过百年。

在随后的时代,又出现了不少燕国,有农民起义建立的王燕、高燕,有安禄山的伪燕,还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桀燕。这些燕国与慕容氏的燕国没有什么关系,却都起名为燕。如果说这些燕有什么共同特征,那就是地理位置了,基本上都在古代北方幽州一带。而那一带似乎格外产英雄,古代大文豪韩愈,苏轼等皆感慨过燕赵多悲歌豪杰之士。这也许就是这么多人都喜欢以燕来命名国名的原因吧。

而《天龙八部》里的大燕国,实际上就是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前前后后也不过就百年历史,而且多是分崩离析状态,从来就没有建立大一统国家。关键的关键是,这个大燕国距离慕容复已经有六百多年遥远的历史了,就算从他的祖先慕容龙城算起,那也是五百多年了。一个本来就不怎么强大的国家,经过历史的打磨几乎就没有多少存在感,偏偏有一个人因为自己姓氏或者是神经质发作的原因,就妄图建立一个国家,而且把这份意志延续给子孙后代,想想也是十分可笑了,这个人就是慕容龙城。

慕容龙城于建国立业一方面不擅长,但是个人实力十分强大。他因为自己姓氏的原因一心想建立恢复大燕国,那时候恰逢五代末期,天下大乱,慕容龙城武功卓绝,也趁乱发展了一股势力,当然这些人依附于他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雄才大略,纯粹是被他的个人武力值所折服。别的不说,慕容龙城武功盖世,自创绝技斗转星移是天下最上乘的武功绝学,他隐隐已经成为武林盟主。正在他如火如荼的准备利用自己号召力纠集天下群雄逐鹿中原时,赵匡胤在那边不声不响的黄袍加身,后来借助后周势力逐步一统天下。而慕容龙城这边,经常是这个好汉缺席,那个英雄身死,人员准备十分不足。在慕容龙城心里,一个英雄起码可以拉拢一个门派起事,但实际上江湖好汉对朝廷权力建功立业兴趣不大,就算有人参加也都是个人名义,不会拿整个家族或门派来支持。就这样,赵匡胤都得了天下,慕容龙城还没组织好人马。特别是到后来,慕容龙城听说赵匡胤皇位得来的经过,那真是羡慕嫉妒恨啊,他想这赵匡胤何德何能,如果自己当初去周柴荣那任职,自己现在岂不是已经变成了大燕国皇帝了。慕容龙城越想越不服气,越想越憋屈,早早就气死了,却给后代留下了祖训,就是光复大燕国。

慕容龙城虽然于治国毫无经验和才能,治家本领还是有的,除了祖训,他给家族还留下了一些东西。一个是乱世搜集来的金银财宝,足以让慕容家族成为当世一等一富豪家族,二是慕容龙城搜罗的各门各派武功和他自己的盖世神功,并把这个习惯发扬了下去,三是四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为了抬高身价,称为四大家臣。但是慕容龙城没有给自己家族提出正确而有指导意义的复国正确道路,而是延续了他在世时候组织江湖好汉造反的方式,他觉得自己命运不济遇上了赵匡胤这个异数,而他的后代未必如此倒霉。

正因为祖训如此,慕容复从小才开始勤学武功,而且慕容复从小被长辈教育,要以复国大任为己任。慕容复不知道出于哪方面的优越感和自卑感,除了武功,他对中原的文字十分反感,也不愿意读圣贤书,所以慕容复从小学的东西很多,但是如何做人如何成就霸业他并不了解,全凭祖训和自己的一点悟性参悟。这样的人物是没有那个觉悟去精研兵法和治国韬略的,因为这两样的基础是手里有大量的人马,慕容复唯一倚仗的不过是四大家臣,哪有那个觉悟去钻研国家大事呀,他能接触的也就只有学武了。

一边练武一边行走江湖,总算博取了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声。然而,他这个名声跟乔峰比,无论是个人实力还是帮派势力,都相差甚远,可以说只是个虚名。江湖上认同的慕容复身份就是他是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除此之外,再无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后来他这个身份还被段誉虚竹取代。

慕容复最大的问题,不是他自己资质或本性的问题,而是慕容复从小的教育有很大问题。他的老祖宗就稀里糊涂,不懂得如何建立一个政权,几辈传递下去,也没有诞生一个擅长此道的后人。慕容复就更可怜了,他老爹在他年幼的时候只会使奸计搞事情,以致吓得装死去了,慕容复可以说是有爹生没爹教,能成长成那个模样已经很不错了。

正因为从小缺乏正确的教导,而慕容复又是一个格外努力的人,他的家族条件也足以让他有努力的环境。但是没有正确的方向,越努力走的岔道就越多,所以慕容复整个性格就有很大问题,他只能走上坡路不能有挫折,一切顺风顺水慕容复还是一个青年才俊,一旦接连遭遇打击慕容复的心态就失衡了,从迷失方向到嫉贤妒能,从利欲熏心到冷酷无情,从丧尸自我到最后彻底的疯狂痴癫。慕容复也是可怜人哪。

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为什么就不能承认慕容世家的人脑子里有炮呢?

按照天龙八部的说法,慕容家从慕容龙城发明“斗转星移”开始,慕容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江湖上名声相当不错的鲜卑族后裔。

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慕容家都有一个非常诡异的认识:

得江湖者得天下。

所以不管是慕容博还是慕容复,都想的是“等江湖人如何臣服我慕容家后,我振臂一呼!然后天下太平“。

其实哪有那么容易啊!

所以慕容博想的是:

骗少林说萧远山打算来少林偷秘籍……于是发生了雁门关事件。

按照慕容博的设想:只要我弄死了一个辽国高官,宋辽必有一战,然后我火中取栗……

结果萧远山官不够大,辽国忍了……。

而慕容复 想的是:

只要天下英雄都认我慕容复的牌子,我振臂一呼,大家集体响应。

结果在少林寺一战我们都看到了,江湖群雄就是一帮没立场的墙头草。

在聚贤庄看见乔峰受伤了,就去围殴乔峰。

看见乔峰一巴掌把慕容复打翻了,马上就嘲讽南慕容了。

说白了,是慕容家整体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

脑子里都有炮。

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想在宋代造反,基本属于梦想。

两宋三百年,是唯一没有发生大规模农民暴动和军阀割据的统一朝代,西晋那样的短命王朝不算。

原因很简单,北宋法律相对宽松,虽然不禁止土地兼并,但也不蔑商。所以北宋工商、娱乐等行业非常发达,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可以进入城市找生活,自然就没有农民暴动。

此外,北宋是文官领导军队的政治制度,军官的选拔、调度、军队驻扎、日常训练、出兵开拔、领兵作战,都是不同人员负责。

军官的政治地位非常低,三四品武将在七品县令面前都牛不起来。

同时,军队将领只要作战获胜两三次,基本都是回家养老去。当初狄青那样的大功劳,不过只担任枢密院副史就被文官活活喷死。

这样的安定条件下,想要造反或者学习赵匡胤政变,只依靠少数官员是不可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