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北平和“西宁”、“南宁”、“东安”、“西安”等地名一样,都有美好的寓意,象征着这块被平定、安宁,要长治久安,有炫耀武功的意思。不一样的是,北平在历史上两次叫这个名字,最后又两次改成北京。

(北平城)

1、两次北平

北平是一个古地名,在燕国时期就有右北平郡。西晋时,改为北平郡。

在1368年,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北逃,明军追至古北口而止。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去“北方平定”之意。这是汉人军队四百年里第一次打到燕山山脉,并占领山南核心城池。之后设置北平布政司、北平都指挥使司,北平作为一个省级单位存在。

(洪武北伐)

在北洋政府时期,北京依然称为北京,1928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成功,奉军与直鲁联军败退,国军进入北京。因为定都南京,且这是为数不多的自南向北统一,再次改名北平,寓意有“北方平定”,也有要进一步平定北方。

(二次北伐)

2、两次北京

靖难之役,朱棣从北平起兵,先后占领开平、保定,之后南下,长驱直入直下南京,建文帝消失,朱棣登基。

因为边防与对北方的适应性,朱棣在永乐十二年北征后,就长时间留在了北平。之后更是决定营建北平,迁都北京。到了英宗时期,彻底决定定都北京,城市名字完全定下来。

(靖难之役)

1949年,随着平津战役胜利,解放军进入北平,在这年九月改名为北京,名字延续至今。

(平津战役)

这大体就梳理了北平的沿革。在历史上,带有镇、安、宁、威等字的地名,一般都是冲突较多,有美好寓意的地方。带有平字就是有更大政治价值的地方。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北京这个名字还是明代成祖以后的事情。

在成祖之前,北京叫做北平,也不是明的首都,首都是南京。

在元代,北京叫做大都,宋代则叫做南京。

明成祖篡权以后,将首都迁到自己地盘,所以才将北平改为北京,直到明朝灭亡。

满清入关以后,因不适应南方的气候,颇有病死,只能将首都设在比较靠近关外的北京。

然而民国建立以后,又把北京改名为北平。

一则在于当时首都是南京,所以北京这个名字是错误的,自然应该改为北平。

二则北京是一座满族人的城市,超过9成都是旗人,是革命的对象,改名也是必须的。

直到今天,你去台湾旅游,他们的地图上是没有北京的,只有北平。

至于我国后来定都北平,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原因也很多。

其中之一是为了区别国民政府的政权,不适合定都南京。

其二是从清代开始,中国北方就衰落了,整个北方像样的城市只剩下北平和天津。

为了发展北方,将首都定在北京也是必须的。

其三就是现实考虑,南京距离台湾太近,当时台湾的轰炸机可以直接飞抵南京然后返航,这里定都自然不合适。至于轰炸北平,台湾的轰炸机的航程不够,只能勉强往返,一旦遭遇拦截就只能放弃轰炸,当然相对比较合适定都。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所谓的“京”,指的当然就是一国的都城。不是都城的地方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京”。中国古代被称为京的地方其实很多。那是因为唐宋以来包括辽金等朝代都有多首都的情况。

当然,北京之所以被称为京,那还是明成祖迁都之后的叫法。在此之前的北京叫过燕京,幽州,中都,大都和北平。

公元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改元大都为北平,取北方和平之意。后北平为燕王朱棣的封地。朱棣靖难之后,于永乐九年迁都,改北平为北京。与此同时,明朝在南京保留六部,仍称南京。

此后,北京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500多年。到了1928年,南方的国民革命军赶走了东北军阀张作霖占领北京。其时,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立,并且以南京为首都。因此,当年6月20日,决定改北京为北平特别市。

北平当然是取的明朝的旧名。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元大都为北平。国民政府此时定都南京,又改北京为北平。国都是王气的聚集地,也是一个国家的根,国都改名,不仅意味着地位的下降,也意味着王气的聚散。虽然国名未改,但也是一种改朝换代。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欢迎打开历史宝库,一起来读民国那些事儿。(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其实这种改名,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就像明朝初年,打下长安后,改名为西安。

这种“平”、“安”、“定”、“镇”、“威”、“绥”命名的地名,在古代为数不少。

而这些地方,也多是“不太安定”的地方。

长安和北京,都是位于草原蒙古势力的边界,因此极易受到来自草原铁骑的威胁。

明初将蒙古人赶出北京后,将这座城市改名为北平,希望北边安定。

而后朱元璋让他的四子朱棣镇守北平府,是为燕王府邸。

朱棣像

这是北平这个地名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

后因燕王朱棣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平,因此改北平为北京。

时光荏苒,北京城见证了明清之盛衰。

北伐军入北平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进入了北京城,当时的国民政府是在南京城,因此就面临着和朱元璋打下北京时同样的境遇。

将北京改名为北平。

好似历史重演了一样。

为什么要将北京改名北平呢?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当时的南京是国民革命军的首都,北京如果再叫“京”,就不太合适了。二是为了防止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军阀势力再度兴起于北方,于是就以“北平”之名,寓意北方安宁。

伴随着北京改名为北平,直隶省也改成了河北。

从此,民国时期的统治中心,就定在了短命王朝之都——南京。

一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入北京城,并以北京为首都,北平这个名字才第二次走下历史舞台。

不过北平这个名字确实为北京城带来了不少的幸运,在解放军进行华北战役时,北平和平解放,保存了这座历史古城的很多宝贵历史遗迹。

“北平”这个名字当真是没有白用哈。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一个城市如果加了“京”这个字,说明它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要么它是首都,要么它是陪都。

一个城市如果加了“平”这个字,一般说明这个城市位置非常重要,离边关不是非常远,希望这个城市安定,少受侵犯。

第一次叫北平,是在明初

北京是座历史名城,最初叫蓟州,那是是春秋时期燕国的都城。

秦汉之后,北京叫做幽州。到了大辽王朝时,北京成为了大辽的陪都,开始叫燕京。

大辽衰落,金国兴起时,北京成了金国的首都,名称叫“中都”。

蒙古统一天下,北京继续被当成首都,此时改名叫“大都”。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都南京后,北京被改名叫“北平府”,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希望北京平和安定,少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和侵略。

这是第一次被叫做北平,当时这座城市有一个牛逼的人在守卫,他的名字叫做朱棣,人称“燕王”。

可以说,朱棣对北平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这里是他后来的发家之地。

在叫了三十余年“北平”后,随着朱棣当了皇帝,迁都北平,北平改名叫做“北京”。

这名称一用就是几百年,从朱棣后的所有明朝皇帝,都用“北京”这个名,清朝建立后也一直在用。

第二次叫北平,是在1928年

作为京城,叫“北京”,名副其实。

1911年,清朝被推翻,民国建立,起初民国首都在南京,过了仅两个月,北洋政府继续用北京作为都城,所以北京的名称继续沿用。

1928年,北洋政府被完全推翻,国民政府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唱大戏,并且定都在了南京。

既然北京不是帝都了,那么是否继续叫北京呢?有人提议恢复“北平”称号,希望北方安宁。

于是北京第二次成为了“北平”。

又过了21年,新中国解放后,北平又成了首都,于是“北平”开始再次叫“北京”,直到现在。

北京名称的更迭,主要根据是否是首都而进行变化。无论是叫北京,还是叫北平,这座城市都散发着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南方定都的,没有一个真正的统一全中国,并且都不会太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