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为何最后客死草原?
王保保之所以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奇男子,源于朱元璋与大臣的一次对话,那就搬个小马扎,与老麦一起去说说那过往的尘封岁月。
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在一次朝中大会上,处理完国事之后,朱皇帝突发奇想,向大臣问道:众爱卿都来说说,这谁是天下第一奇男子呢?众大臣左顾右盼,稍作沟通后,异口同声的说道:常将军勇猛无敌,率领不到一万的兵马就可以横行无敌,帮助陛下打下这大明江山,当属天下奇男子。
论实力来说,这常遇春着实是一员不得多得的猛将,不仅武功高强,勇冠三军;还善于用兵,屡立奇功,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着“常十万”的称号——给他十万兵马,就可以横扫天下。当然常遇春还有个嗜好,这嗜好和战神白起有些相像,喜欢杀俘虏。
听到大臣们的回答,朱元璋略作沉吟,眉头紧锁,有些阴郁的说:常将军确为人杰,但我一样可以让他臣服,但是有一个人我却无法让他臣服于我,这个人就是王保保——此人才是真正的奇男子是也!(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王保保,元末名将,王保保这个名字是其汉名字,本名叫做:扩廓帖木儿,标准的蒙古人(诸多假历史学家啥的,说道王保保是汉人,基本属于扯着淡了),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王保保的大半的青春基本上就是跟随其舅舅察罕帖木儿镇压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后来舅舅阵亡之后代替其舅舅继续镇压红巾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战绩, 平定了中原地区,并以此为根据地,驻扎铁骑于汴梁、洛阳一带,成为了元庭坚固的中原屏障。而随后却参与到了元庭内部的势力之争,无暇顾及陈友谅、朱元璋的江南之战,最终导致朱元璋一站称王,成为了强大的势力集团,随后朱元璋在王保保与各路军阀混战之际,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元朝,并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明。
随后王保保担当起了复兴元朝的重任,并且给予了士气正盛的明军多次重击,最出名的则是大明第三次北伐时,击败老将徐达——历史上著名的土剌河之战,这次王保保利用了诱敌之计,大败明军,徐达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惨败对于朱元璋来说实在是刻骨铭心:分三路出讨,至漠北大败,死者先后约40余万人。
这场战役对大明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但是元朝元气已尽,王保保此役之后也很难再组织起像样的战役,此后的若干年,只发动过几次小的骚扰,此后关于王保保的事迹难以考证,史书的记载中王保保于1375年死于哈拉那海之衙庭。在王保保退守草原的几年内,朱元璋数次向其发出招降的意思,但均被拒绝。其实,王保保最后客死草原基本是基于元朝的元气已尽,自己所寄托朝廷一去不复返,心中淤积苦闷而亡。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首发今日头条,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元末“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为何最后客死草原?
王保保,原名扩廓帖木儿,正宗的蒙古人,生于河南,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汉人,元末将领。他在元末可谓大发光彩,更是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天下第一的美男子”,一生堪称传奇,为世人所熟知。
王保保是元末之支柱,保住了元朝的最后的命脉。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在与起义军的战斗中,王保保屡次击败起义军,逐渐成为元朝的支柱,南征北战,使元朝得以苟延残喘,延缓了元朝的灭亡。后来,王保保更是多次击败明军,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之患,但朱元璋一直都很敬重这个对手,多次劝降王保保,他都不为之所动,坚决地抵御明军的北伐,保住了元朝的最后的命脉,也为明朝留下了一个长久的敌人。
大势所趋,回天无力,“客死”草原。明朝的北伐,将王保保等元朝残余势力感到了漠北,任凭王保保再怎么努力,也回天无力,只能保住元朝最后的命脉,最后王保保死于草原,他本来就是蒙古人,死于草原,也算回归故里,也不算客死。
当时,朱元璋已经坐稳天下,北元的残余势力只能苟延残喘,想翻盘是不可能的,因此王保保也不可能回到出生地河南,但他为明朝留下了一个长久的敌人,让明朝时刻都不得安宁。接下来,就是瓦剌、鞑靼等蒙古势力与明朝200多面的一个爱恨情仇了。
元末“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为何最后客死草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怎么说是客死呢。王保保就是蒙古鞑子。
王保保本名扩廓帖木儿,是地道的蒙古人,父亲为元翰林学士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
王保保只是他取得汉人名字而已,其实是纯种的蒙古人,草原就是他的家。
王保保其实没什么了不起,自从朱元璋北伐以后,王保保除了打赢冒进的汤和获得小胜以外,两次决战都被徐达打的溃不成军,损失十几万大军,导致元军彻底瓦解,全军逃回大漠。
王保保唯一的功绩,就是在明军大举杀到大漠时,利用明军长驱直入补给不足的劣势,将明军击退,保住了北元残存的一点实力而已。
王保保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因为北元是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王保保就是这个廖化而已。
我看,让他妹妹赵敏或者妹夫张无忌来指挥,都比他要好
元末“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为何最后客死草原?
谢邀!祝大家阅读愉快!
这个问题不是很准确,王保保原名扩廊帖木儿,名副其实的蒙古人,死在草原算是落叶归根,怎么能叫客死草原呢?难道改个英文名就是外国人了?那么王保保的一生是怎么样的?作为元末明初的名将,也是唯一一个击败常遇春的元朝名将,还是《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大舅哥,朱元璋称他为天下第一奇男子。
一:很多人就会问这天下第一奇男子到底奇在哪里?肯定是王保保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面对朱元璋的15万大军,王保保临危不乱,成功将明军引进至和林,最后和部将将明军打败,一举斩获数万人,这一战主要是把朱元璋打怕了,心里都有阴影了,后来有一次在朱元璋和群臣聊天时,朱元璋问谁是天下第一奇男子,众人都举荐常遇春,可是朱元璋说:“常春虽然有才能,也为我所用,可是王保保我却不能将他纳入我的麾下,真是天下奇男子!”
这个就是王保保“天下第一奇男子”的由来。
二:那么很多人又会问王保保又是怎么死的?根据历史记载王保保是47岁时去世的,说是因为心里压力太大致死,他处于长期与明军周旋的状态,公元1370年,王保保与徐达在甘肃沈儿峪展开战役,并且被徐达击败。这次失败王保保最后携带家属逃亡到了漠北,公元1372年再一次率军抵抗徐达,这一次打败明军,使得朱元璋一举攻破元朝的梦想破灭。朱元璋知道王保保是个难得的人才,多次劝降,甚至还派人去河南的察罕帖木儿埋葬处,进行扫墓和祭拜,想要感化王保保,但是并没有达到目的。
最后王保保为了断了朱元璋的心思,干脆自断一臂,以此表明自己是绝对不会投降明军的,公元1375年(有说是1376年),王保保死于哈喇那海之衙庭,第一奇男子的一生结束。
很多人对王保保的身份存在争议,说他是汉人却始终效忠元朝,其实元史中有明确的记载,其名为扩廊帖木儿,并非是元惠帝的赐名,名副其实的汉人。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元末“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为何最后客死草原?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曾对赵敏的哥哥王保保若有若无的提及了一些,在这本小说中,王保保只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可是在真正的元末历史上,王保保之名可谓是名震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男子”。
而“奇男子”这个称谓,正是朱元璋给的,我们常说,看一个厉害不厉害,要看他的对手是谁,至此,我们可看出此人能力非同一般。
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明史》-《扩廓帖木儿传》)而且,对于王保保,朱元璋一直是想得而得不到,想杀也杀不死。
朱元璋曾多次招降王保保,屡次通信,多次派人出塞劝降,结果都不好使,但是这种行为更是让明太祖越发尊敬他,甚至把王保保之妹王氏许配给自己的二儿子秦王朱樉为正妃,但是这样的怀柔手段,也并没有打动王保保。
相传朱元璋曾有三大憾事,第一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第二就是王保保没有被活捉,第三是当时的元太子消息全无。可见王保保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之高。
王保保,这个名字大概是音译过来的,他的正式名字是元顺帝所赐,扩廓帖木儿,生于蒙古家庭,但是世居河南,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元末跟随养父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军平乱,屡战屡胜,在养父被降将暗杀后,年仅20岁的他称谓军事领袖,不仅手刃仇人,平定中原,更是被元廷依赖为国之重臣,真可谓是少年英雄!
而后,当起义军们自相残杀打的不亦乐乎时,他更是彰显出自己枭雄的一面,割据一方,敷衍元廷的命令,追逐自己的野心,保存实力。可是当朱元璋平定南方开始北伐时,王保保又积极驰援,阻击明军,先后击败汤和,李文忠,蓝玉等明朝名将,因此明朝大多数将领都不愿意和王保保正面交锋。
而后在1368年,元顺帝和太子弃大都而北走,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此后扩廓帖木儿开始担当起复兴元朝的重任,在收复元大都由于内部出现叛徒,因此被夜袭溃败,仅带十八骑逃跑。而后王宝宝攻击西部重镇兰州,斩杀明将于光,然此此时徐达又一次率军,击败王保保,这一次王保保更加狼狈,仅仅带着妻儿逃跑,最终和元廷在和林会和,但是此时元顺帝已死,即位的爱猷识理达腊几乎将所有事宜全部交给了王保保。
在此同时,朱元璋对这位元末名将还是忌惮不已,担心他会死灰复燃,于是派徐达率领十几万大军进行北伐,兵分三路,分别是中路大将军徐达,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西路征西将军冯胜。但是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扩廓帖木儿佯败后逃走,因此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万余人,明军三路大军,唯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胜利。
此次战役可以说是王保保此生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役。
之后,王保保虽然不时地对明朝边境发动骚扰,但终究是回天乏术,在1375左右,病逝在哈剌那海(一说在今蒙古国科布多),再也没有踏进中原。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