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卫生巾,是用什么代替?

我们要分不同的时间段来看这个问题。

古罗马时期至18世纪末

古罗马的一位作家有过这样的脑洞,一位处于经期的裸体女性可以防雷劈防冰雹甚至是驱赶昆虫

▲ 原始社会隔离经期女性的月经小屋

在这种恐惧的氛围下,男性对女性采用了隔离避讳的态度,这让古代女性压根没法正视自己的例假

一些史料曾隐晦地透露出,女性曾使用动物皮或者布制品再加上草木灰类的吸水物质度过经期。而这样的物品怎么操作?女性们觉得好用吗?舒服吗?

我们并不知道。

毕竟,男权社会里的女性,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拿起纸笔写这么羞耻的使用报告了。

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女性开始进入工厂干活。

没多久美国还爆发内战,男人打仗去了,女性劳动力则更为重要了

为了让女性在经期也能努力工作,人们开始思考是不是该做一些方便女性经期的产品。

19世纪末期

1890年,强生前卫地推出了首个一次性使用的女性卫生垫

“李斯特巾,专为女士享用的卫生巾”。

然而,这样直白的广告语都没法让当时的女性走进商店,让全世界知道自己正处于“尴尬时期”。

一战前后

高洁丝则比强生的运气要好一些,一战时,高洁丝的母公司Kimberly-Clark金佰利集团还在为战争输出一种用纸浆和棉花混合制成医用绷带。结果一位法国护士偶然发现,“卧槽,这东西吸收能力满分啊,用完扔掉也不心疼,太适合做姨妈巾了”。

到了战后,聪明的高洁丝将剩下的绷带材料直接改成了一次性卫生巾

除此之外,高洁丝还把商品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售卖,让女性可以暗搓搓地自行购买。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女性宁愿选择在家里流血,也不愿去超市购买。

好了,卫生巾总算变得便宜好买了,可是,卫生巾史上还有个重大的bug要克服:那时候的普通人根本不穿内裤,女性只能把卫生巾捆在身上或挂在衣服上。

于是,各种形状的“月经带”由此诞生。有的是带金属扣的弹簧腰带,有的则与围裙结合,制成月经围裙

20世纪70年代

内裤在西方广泛普及,女性才得以摆脱带链卫生巾的噩梦

从用别针别在内裤上,到现常见的粘贴式卫生巾,再到带翅膀的超薄款,卫生巾越发放飞了自我。

20世纪80年代

当粘贴式卫生巾,还有他的兄弟卫生棉已在美国成为常见用品时,它们才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没有经历过卫生巾变革的中国女性,接纳这种新鲜物品,大概花了十年的时间

1988年,卫生巾销售量达到了199亿,超过半数的中国女性终于习惯用上了这一健康、卫生、方便的经期用品。

现在

月经,这个全世界近半数人口每月都会经历的正常生理现象,直到近代才被人们重视,并配备起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卫生巾产品。

虽然许多现代女性已经不再被月经的羞耻感所束缚,但在很多落后区域,来月经的女性仍被视为是污秽的,更别说获得清洁的卫生用品了。

如今,当一名幸运的少女,在各种加长夜用与超薄日用之间犹豫时,她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日用品,更是女性追求健康、自由、平等的漫长道路上的结晶。

古代没有卫生巾,是用什么代替?

古代妇女身上有三块布:抹胸布、裹脚布、月经布。在没有卫生巾的古代,女人都用月经布来替代现在所谓的卫生巾(卫生棉条)。其实,所谓的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当女人的“月事”来时紧紧包裹住下体。由于,中国历来崇尚节俭,加上古代物资缺乏,古代女人使用过的月经布是要不断清洗后反复使用,如小孩的尿布一样。

古代中国,尤其在乡村地区,连合格的手纸都很缺乏。所以,自制的布条式月经带,只能被重复清洗使用。据说,卫生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明的,当时在法国服役的美国女护士在月经期间,她对经期用品做了一番大胆的尝试,用绷带加药用棉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卫生巾。卫生巾发明以后,之后又有了卫生棉条。

但是,中国处于东亚文化圈,在卫生用品的选择上,深受日韩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禁欲程度前所未有,中国人几乎没人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性教育,许多女孩直到第一次来初潮时,对月经都一无所知。当上世纪80年代西方卫生棉条的品牌在中国大陆推广时,它的形状和用法让中国大多数女性敬而远之,只2%的中国妇女在使用。卫生棉条因为经血不与空气接触,具有不容易滋生细菌且更便于运动的好处。在欧美国家,卫生棉条的使用者超过80%。

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巾与卫生棉的发明,它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真正地“解放了女人”。

古代没有卫生巾,是用什么代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的中国妇女没有卫生巾。其实,卫生巾是上世纪80年代才进入中国的。

建国以后妇女,多用草纸。

不要小瞧草纸,大面积使用还是在民国时期。

在这之前,比较讲究的古代妇女,多用月经带。

就是一根布带,中间有个小袋子。袋子里面装有草木灰,可以吸血。每天换几次草木灰,再清洗一下带子就行了。

自然,这是有身份的妇女才这样,劳动妇女基本不用的。

有人问,这不是很脏吗?

其实没有这么夸张。

古人和现代妇女不同,一旦有了月经的少女,就可以嫁人了。

进入别人家里,一般很快就要生育。

古代没有避孕手段,女人除了身体问题以外,基本一直生育、哺乳再生育,再哺乳,直到绝经为止。

所以,古代女人的月经期并不长。

古代没有卫生巾,是用什么代替?

阶段不同,古代妇女用于处理月经的方法也不同。

在没有发明布匹之前,妇女处理月经的物品是树叶、树皮、干草。人们无法解释这种“流血却不死亡”的生理现象,认为月经是魔鬼附体的缘故,所以妇女月经期要隔离处理,沾染月经的物品也要隔离,以免带来魔鬼的干扰与晦气。这个时代大约是原始社会,那个时侯人类稍微比兽类强一点,活的寿命也短,不大注意讲卫生。

人类在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棉花种植,最上的棉花种植是在印度河流域,最后传到世界其他地方。我国最早的纺织物不是棉花,而是丝绸。但我国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度。不管什么纺织品吧,反正发明纺织物后,人类便不再用树叶、树皮、干草这些比较粗糙、不卫生的东西了。妇女开始把草木灰或丝麻等吸水材料装进小布条里,两头用细绳系在腰间,制成第一代“卫生巾”。在中国的纸张发明后,高等人家的妇女用价格昂贵、干净的祭祀白纸当做“卫生巾填充物”;中等人家用草纸代替草木灰做填充物,普通百姓仍然用廉价易得的草木灰当做填充物,解决了妇女在“大姨妈”来时的生理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女护士用纱布加药棉做成了类似现代“棉+无纺布”组合的原始卫生巾。现代卫生巾是近一百年前的事,而我国大规模使用现代的卫生巾,不过是近四五十年的事。

古代没有卫生巾,是用什么代替?

女性来例假真的很麻烦,据说一个女人一生中会用掉1.5万片卫生巾,要花一万多块。女人平均一年来十次,一次七天,平均要来35年左右,也就说女性一生来例假350次,总计2400天,一生中有七年是在例假中的日子度过的,因为生理上的不同女性承受的东西也比男人多。

古代很早就懂得用棉花织布了,有考证古代人种棉花的历史有五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在中国以下偏僻的农村里很多女性是用多层布料来做卫生巾的,这就可以重复使用了,洗洗晒干接着用,还有农村很多都是用草木灰做卫生巾,其实就是用稻草,比布硬,但是比布吸水。一般来说女性用布包裹草木灰做卫生巾,布料可以反复使用,草木灰用完就要处理。一些富裕的家庭会为女性准备干净的棉花等物品,这些东西在古代都是奢侈品,普通家庭承受不起。

后来人民渐渐使用丝绸、织布,在没有造纸发明以前,女性都是采用草木灰装在小布条里,两头同细绳绑在腰间,成为卫生带。更换的数量和频率根据富裕程度来定。

更换下来的卫生带,倒掉里面吸满污秽的东西,将卫生带用清水加皂葛(古代的肥皂)清洗干净,风干使用。这些当然是在比较私密的环境下进行。在古代很多普通百姓家 ,女孩子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月经带来的困难和不便,一些女孩会使用棉花等物品作为塞子,塞进私处防止外流;而有一些女孩一辈子都没有用过卫生带。

可想而知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古代没有卫生巾,是用什么代替?

您好,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卫生巾从发明到现在有100来年的历史,传到中国并广泛普及也就是三四十年的时间吧。那么在没有卫生巾的时候,我们的女性朋友在来大姨妈的时候,怎么办呢?

在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妇女用一条长长的布巾,在月经来时放在身下吸收血液,更换后用清水清洗并加以消毒,也有说清洗的过程中加点明矾。

国外也是五花八门,啥样都有,总之各显神通。

埃及:使用软化过的纸草叶子作卫生棉条。有文献就记载,在公元前1550年,埃及就已有把软布放进女性阴道来防止怀孕的记载,但是专家推断这些软布是用来应付月经,那大概就是我们所能知道的第一代“卫生巾”了。

希腊:是用布包在木头上,当做卫生棉条。

非洲:有些地方的妇女就使用松软的羽毛和布片垫在下体,并将使用后的羽毛和布片收集于小木桶内。

美国:不愧是卫生巾的鼻祖,一名十分疼爱妻子的美国男士无意中发现,用细软的布将洁净的棉纤维和吸收性强的纸浆包裹起来,做成长条状棉垫,能够有效减轻妻子经期的痛苦和不方便。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封建社会的女性通常还将草木灰装进小布条里,两头同细线系在腰间,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卫生带。更换下的卫生带,倒掉里面吸满污物的东西,将卫生带用清水等去污洗涤,风干后再使用,急迫的时候,便用火烤干。草木灰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东西,并且新鲜的草木灰是经过高温消毒过的,对于女性的生理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