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战车是什么时候开始退出冷兵器战争的?

原因是什么?

我要说的,都在上面,看上面,

在中国,战车是什么时候开始退出冷兵器战争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战车主要在春秋战国和秦代使用,在汉代就基本退出现役。

原因也很简单,主要还是不能适应复杂地形。

古代战车和今天的汽车是完全不同的,基本没有越野能力。战车只能在平原地形作战,遇到丘陵都比较困难,经常自己就翻掉了。如果遇到山地、沼泽、湖泊、丛林,基本寸步难行。

汉代之前,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人口居住区域其实不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以南的人口都很少。在黄河流域,平原较多,战车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它的速度较快,作为平台比较稳定,适合在上面射箭,也可以进行奋力的肉搏。

要知道,在没有马镫的当年,马上肉搏极为困难,你一刀没砍到,自己就滚下马了。

骑射也不容易,自然还是在战车上准确。

但随着汉代作战区域的广阔,战车在很多地方几乎等同于废物,根本就无法行走。

同时,随着汉代开始骑兵装备的发达,尤其马镫的出现,骑兵相对战车已经有了很大优势。因为战车毕竟笨重、不灵活、速度慢,开战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和今天的坦克不同,战车是需要用马拖曳的。敌人只要对战车的马一顿射箭,战车就完了。

同时,战车制造和维护费用极高,是豪华兵种。

以为以上种种原因,战车很快就淘汰了。

有意思的是,日本鬼子却很崇拜中国的战车。

在一战期间,日本人引进了欧洲的坦克。当时日本军官说:什么坦克?这不就是中国古代的战车吗?

所以直到今天,日本没有坦克这个词,只有战车。

在中国,战车是什么时候开始退出冷兵器战争的?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期,马拉战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因为战车的速度快,杀伤力大,尤其是集体冲锋的时候,威力更是无可匹敌。

但是到了两汉,战车就慢慢的退出了主战场,在战场上无法成为中流砥柱了。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骑兵的发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骑兵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很快,骑兵的高机动性就使其成为了主力。

到了西汉,汉武帝远征匈奴,更是直接使用了骑兵大军,大胜匈奴。

那么为什么战车会比不过骑兵呢?最主要的就是骑兵的机动性更强。

首先,地形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实际上打的是入主中原的战争,整体战争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大量战车冲锋。但是到了秦汉时期,战争的脚步开始走向多山多水的南方,和大漠风沙的北方,这些地形都不利于战车的行进。相反,骑兵则可以很好的适应各种地形。

其次,维修问题。战争是耗损比较严重的,战车受损,或者是某一匹战马受伤(战车最少是两匹战马),都会牵扯到比较昂贵的修复,关键是在战场上,骑兵的战马受伤,比一辆战车受伤带来的损失相对更少,也更不影响机动性(自己没受伤的话,换匹战马继续战斗),效率更高。

最重要的,是速度问题。战场形势复杂多变,骑兵机动性最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运动到最有利的位置,这对战场来说,是任何兵种都无法替代的。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因为这一点由战车转变成轻骑兵或者重骑兵,这是战争需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