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军少年师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二战后期,德军中有一支作战勇敢,伤亡惨重,结局凄凉的部队,这就是德国陆军少年师。这支童子兵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很少被人提及,原因很简单,让孩子去当兵打仗,注定是送死的行为,这被看作德意志民族的耻辱,所以德国人宁愿这些战史被人遗忘得越快越好。

1944年6月7日,在盟军诺曼底登陆的第二天,在进攻查尔堡的战役中加拿大第27团减员严重,这一仗被德军打乱了加拿大军队的整体部署,其统帅蒙哥马利决定放弃攻打查尔堡,直接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德军统帅卡恩。此时他根据情报了解到痛揍自己的竟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希特勒少年师”,他们的服装标志是一支奶瓶子。

1943年,为了补充兵员,德军选拔了12到17岁的少年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这些童子兵身高均在1.5-1.78米之间,大约有3.5万的少年加入了这支部队,因为这些少年尚未成年,还需要从事体力工作,所以德军保证他们每人每周都要喝到3.5公升的鲜牛奶,“婴儿师”由此得名。

为了让这些少年们尽快形成战斗力,德军给他们强行灌输纳粹主义和“英雄主义”在长期熏陶下这些少年兵参战呼声极为高涨。1944年4月,这支少年师迎来了参战的机会,他们被部署到法国北部防范盟军的登陆。当时这支部队大约有3万人,装备了177辆坦克,700挺机枪,70门迫击炮以及37门野战炮和33门高射炮。4月20日,这天刚好是希特勒的生日,少年师师长维特率领全师人员宣誓参战,伏击加拿大第27团的战斗正是这支少年师的第一仗。

初战告捷之后,没高兴多久,该师就遭到了盟军的毁灭性打击,经过10多天惨烈战斗,德军少年师伤亡惨重,几乎一半的连级排级指挥官全部阵亡。全师4千人战死,8千人负伤,师长维特更是被一枚炮弹直接打成了碎片,由继任师长麦尔带领。到了8月15日,这支部队从3万人仅仅剩下了最后的500人。8月21日盟军彻底包围了西线的德军,组建刚一年的少年师就此全军覆没,师长麦尔有幸逃脱,最后被抓住,后来得以赦免,1954年回到德国。

“婴儿师”的覆灭震惊了世界,而同样的悲剧在8个月后的攻打柏林的时候上演,苏军统帅朱可夫遭遇到了400名少年兵的强烈抵抗,在试图使用各种不流血的方法解除这些孩子们的武装失败后,最后不得不用坦克开路,事后,朱可夫元帅痛心疾首的说道:“谁会把孩子们推上送死的路上啊,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做!”(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二战期间德军少年师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德军少年师,你说的应该是武装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

这支部队也不是什么少年部队,而是平均年龄17到18岁的部队。

根据德国法律,男性只有必须年满18岁才有资格参军。

但到了战争后期,德军出现人力衰竭,征兵非常困难。无奈之下,希特勒下令可以将年龄放宽到17岁。

于是,1943年德军组建了这支部队,吸收了大量只有17岁的新兵,但老兵和军官仍然是岁数相对较大的。

这支部队也没有立即参战,到了1944年6月才参加了诺曼底战役。此时绝大部分士兵已经年满18岁,符合所谓成年人的标准了。

在未成年之前,他们的补给有一定区别,也是德军绝无仅有的。

就是没有提供香烟和酒,而是提供牛奶和糖果。

孩子涉世不深、头脑简单,比大人更容易被洗脑。

在诺曼底战役中,这批18岁的孩子作战英勇顽强,让人震惊。他们坚守每一个阵地,重创了进攻的盟军。

盟军原本计划1周内占领卡昂,结果花费了长达33天之久。

撤退的时候,半数以上的连、排长阵亡,全师4 000人战死,8 000人负伤和失踪。

1944年8月15日时,2月前曾拥兵2万的少年师只剩下了最后的500人,但仍然在拼死抵抗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面对这样的军队不由感叹道:“一群野蛮的杂种,但他们是真正的士兵。和他们相比,我们成了纯粹的业余军人了。”

二战期间德军少年师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二战时期的“婴儿军”,一周喝3.5升的牛奶,发糖果巧克力。他们诞生在一个错误的年代,结局凄惨,最后成为了德国不愿意再提起的历史过往。朱可夫骂道:“谁会把孩子推向必死无疑的境地?只有疯子才这样做!”

德国少年军是二战时期1922年至1945年间由德国纳粹党设立的青年军事组织,正式名称为“希特勒青年团”武装党卫军第12装甲师。因为他们尚未成年,需要按照从事重体力工作的兵种的标准供应营养:每人每周要保证能喝到3.5公升的鲜牛奶。此外,发给成年军人的香烟和烟叶,在少年军这里变成了糖果和巧克力。因为他们的服装上有奶瓶的标记,所以也被戏称为“婴儿军”。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刚结束,党卫军征兵局局长贝格和帝国青年局协商,要成立少年部队。因为如果不降低法定的征兵最低年龄,德国就没有了后续兵源。虽然说是自愿建立,但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是强迫性要求参加。利用少年争抢好胜的冲动,以及渴望获得认可的梦想,他们被灌输“雅利安超人”思想。他们被灌输了反犹主义,被纳粹狂热洗脑,最终沦为纳粹迷蒙的炮灰。

当时少年师的兵力达2万人,配备有177辆坦克、700挺机枪、70门迫击炮、37门野战炮、33门高射炮。第一批部队参战10天后,伤亡已经极为惨重:半数以上的连长、排长阵亡,全师4千人战死,8千人负伤和失踪。到1944年8月15日时,两月前曾拥兵2万的少年师只剩下了最后的500人,但是他们却依旧在战场上视死如归。

▲青年军彩照

帝国青年局的局长阿克斯曼曾说,“这些孩子虽然缺乏作战经验,但参战热情远远高于成年人,很多孩子甚至庆幸自己终于能够和大人们一样上前线作战了。”所以他计划让数千名12到16岁的孩子去支援在奥得河一线阻击苏军的德军,而魏德林将军大怒道:“让这些孩子为一场必输无疑的战斗去送死!”而结局也确实如此,这些孩子面对敌军,虽凶残但他们毕竟只是孩子。勇气虽可贵,但是他们的力量与作战经验却不如成年老兵。他们的训练时间也仓促,凭借着所谓的“思想训练”最终落入几乎全军覆灭的结局。

▲影视剧中的纳粹青年团

在“婴儿师”覆灭8个月后,一场悲剧在柏林重演。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苏军的坦克部队在柏林的蒂尔花园区遭到400多名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的阻击。苏军元帅朱可夫试图想要宽容这些孩子,留他们生路。但是这些孩子们依靠手中的STG-44突击步枪与“铁拳”火箭筒向不顾一切的向苏军进攻。无奈之下,苏军的坦克群只能面对这些孩子开火。战后,朱可夫在说到此事时语气沉重:“谁会把孩子推向必死无疑的境地?只有疯子才这样做!”所以那些天真的少年们基本以死伤结束了自己的战斗生涯,成为德意志民族再不愿提起的耻辱。

现在我们回顾往昔人类历史上的疯狂时刻无不感慨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希望往昔少年的悲剧能不再发生。

二战期间德军少年师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战争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可以让人的底线降低,比如参战军人的资格。

苏联在兵力不济的时候,不得不让大量女性别参战。二战时期苏军女兵高达数十万,出现过很多战斗英雄,也有很多女性受到纳粹凌辱。

二战前期,希特勒曾经说过让妇女待在家里,让他们相夫教子;所以在二战中始终没有让妇女上前线,即使战地医护人员也是男性。

但是德国兵源紧张的时候,希特勒也突破底线,除了老人,德军甚至开始让儿童参战。

根据1935年3月16日德国政府颁布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宣布将建立一支36个师组成的德国陆军,并在随后颁布了兵役法,规定德国18-45岁的国民都必须服兵役。

也就是说根据这部德国兵役法,只有年满18岁的德国男子才有资格当兵。

但到了战争后期,德军伤亡严重,兵源紧张,捉襟见肘,征兵成了最让军部头疼的事。

所以他们向希特勒提出请求,允许放宽兵役法中的年龄限制;出于无奈,希特勒下令可以将服役年龄下限降低到17岁。

于是,1943年德军中,就有不少毛孩子当兵,他们大多是出生在1926年,刚好17岁;不过入伍的新兵,也有出生于1925、1924年的孩子。

这些娃娃兵有的发育良好,身高达到175;有的并未发育成熟,身高只有1.55米左右。

据档案记载,大约有2.5万的少年入伍,被单独组建成一个师,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打算作预备队使用。

因为这些少年相当一部分尚未发育成熟,还需要充分的营养;德国陆军统帅部就专门下达命令,保证他们每人每天500毫升的牛奶;因此知情人都把他们这个部队叫“娃娃师”。

所以这支部队也没有立即参战,因为年龄原因,即使参战也不能独当一面。

娃娃师的士兵在部队期间,不但要进行体能训练、军事技能训练、学习文化知识;还要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建立纳粹英雄观。

所以在1944年4月,德军指挥部对娃娃师进行动员的时候,士兵都摩拳擦掌,随积极踊跃打算投入战斗,为纳粹流血牺牲。

不久命令下达,他们被部署到法国北部防范盟军的登陆。

当时这个娃娃师有2.6万人左右,装备了170多辆坦克,600挺机枪,75门迫击炮以及约40门野战炮和30门高射炮。

4月20日,这天刚好是希特勒的生日,少年师师长维特率领全师人员在元首像前庄严宣誓,表示要打一个大胜仗,作为送给希特勒的生日礼物。加拿大第27团正好撞在了娃娃师的枪口上,损失惨重。  

但这支“婴儿师”没有高兴多久,蒙哥马利就调兵遣将,对党卫军第12装甲师发动猛攻。

几天仗打下来,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全师约5000人阵亡,7500人负伤和失踪,师长维特也死于战火,继任者名叫麦尔。

到了8月下旬,组建仅一年,这个所谓的少年师灰飞烟灭,只有师长麦尔得以逃生。

据记载,1945年3月,在纳粹即将覆灭前夕,帝国青年局的局长阿克斯曼曾经拟定过一个疯狂的计划,准备组织数万名12岁到16岁的孩子穿上军装、拿起武器, 奔赴奥得河一线阻击苏军。

阿克斯曼认为:这些孩子虽然体力弱,也没有掌握军事技能,但是参战热情高涨,人人都有英雄梦,如果让他们参战,战斗力绝对没得说。

柏林以东指挥一个装甲军团作战魏德林将军得知这个计划后勃然大怒,他怒斥阿克斯曼:“让这些孩子为一场必输无疑的战斗去送死,是禽兽才会做出的事”。就这样,阿克斯曼的童子军计划泡汤了;要不然,不知道有多少无知少年成为法西斯炮灰。

二战中使用童子兵是罕见的,在现代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让孩子当炮灰是一种不 人道的行为,所以成为德国纳粹的家丑,德国法西斯对此讳莫如深,后来的德国历史学家也很少提及。

二战期间德军少年师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纳粹德国党卫军第12装甲师,被称为“希特勒少年师”,又叫“婴儿师”。

二战后期德国出现过一只特别的军队,这只军队全部由“孩子兵”组成。他们军服上有一个奶瓶的标志。

1944年6月7日诺曼底登陆作战的第二天,加拿大第27坦克团,刚刚踏上法国的土地,一路推进十分顺利。

然而不幸的是,一支德军部队突然出现,他们作战凶猛,不怕牺牲,勇于冲锋。

最后,第27坦克团抵挡不住,被打了一个大溃败。

事后蒙哥马利从情报中才得知,这支部队竟然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兵。

这一战,是德军少年师投入战场后的第一次亮相。

初战告捷的少年师看起来运气不错,然而,此时德军已是强弩之末,不然也不会把还没有成年的孩子都组织起来,送到了战场。

随后,灾难性的打击随之而来。

盟军部队盯上这支部队,开展报复性的打击。

仅仅参战十天,少年师就损失惨重,全师4000人战死,8000人负伤或失踪, 师长维特被炮弹炸死。

经过两个月的战斗,两万人的少年师只剩下500人,但是仍然在顽强抵抗。

又过了一个月,盟军在对西线德军的一次包围战中,歼灭德军一万多人,俘虏5万人。

至此,参战仅仅三个月的德军少年师,全军覆没,代理师长麦尔侥幸侥幸逃脱。

半个月后,比利时的一个乡村农场的鸡圈中,藏匿在里面的麦尔被农场主人发现,随后被抓。

后来,他被加拿大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但是没有执行,最后被赦免,1954年回到德国。

麦尔在回忆接替师长时候的场景,他说道:

“疲惫的士兵看着我,伤员们在凄惨的嚎叫。这些年轻人如何还能产生力量,来承受这种钢铁般的残酷战斗?

他们还没有学会生活,却已经理解了死亡。

坦克的履带接触了很多年轻的生命。我泪流满面,我开始憎恨战争。

希特勒做了很多丧心病狂的行为,包括组建这支少年师,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暴行。

直到1945年3月,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帝国青年局局长阿克斯曼还计划再组织一支少年师,去阻击奥德河一线的苏军。

因为他发现,这些孩子比着成年士兵更有士气和热情,尽管他们作战经验几乎为零。

后来,这个计划被德国的魏德林将军坚决反对,他说:你不能让这些孩子为了一场必输无疑的战争去送死。

阿克斯曼无奈放弃了这个计划。

一直以来,二战后期的德国少年师,这段历史很少被提及,尤其是德国人民,因为让一群未成年人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侵略战争而去送死,这是一种耻辱和难以面对的伤痛。

二战结束以后,面对德国少年参战的事情,苏联元帅朱可夫也曾说道:

“谁会把孩子推向必死无疑的境地?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做。”

对,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做!

关注@麦小野 ,我们一起瞄历史,聊当下!

二战期间德军少年师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规模最大,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战争,曾经有过的罪行已然不计其数。那支部队,对于德国也好,对于当时的欧洲战线上的国家也好,它都是一场遗憾,一场让人心绞痛的遗憾。就像是朱可夫在战后评论的那样:

“谁会把孩子推向必死无疑的境地?只有疯子才这样做!”

德军少年师,别名婴儿师,正式名称为“希特勒青年团”“武装党卫军第12装甲师”他们的服装标志是一只奶瓶,他们是平均年龄只有17 18的青年,更甚者是12到16岁的孩子。

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支“部队”。

1944年的4月,这支部队正式投入战场,3个月后,这支部队成为了纳粹德国的陪葬品。

1945年的3月,一个派遣12-16岁的孩子去支援在奥得河一线阻击苏军的德军的计划被酝酿着,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孩子虽然缺乏作战经验,但是作战热情远远高于成年人,而不少的孩子庆幸地表示自己能够和大人一样上前线作战。但这个计划最终被魏德林将军驳回。

“您不能让这些孩子为了一场必输无疑的战斗去送死!”

与此同时,在“婴儿师”覆灭的8个月后,一场悲剧再一次在柏林上演,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苏军的坦克在柏林的蒂尔花园区遭到了400余名希特勒青年团团员阻击,在多次使用不流血手段和之交流后,最终苏军元帅以使用坦克群的方式去和他们“交谈”——因为他们会使用突击步枪和火箭筒来阻断靠近他们的敌人而猛烈开火,战后,朱可夫说出了上面那句话。

这场悲剧,这场闹剧,暂时地宣布了结束。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为了一场战争而产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这群16到17岁仅有1.70以上个子的小兵因为德国缺乏兵源而被集结起来,每人每周必备3.5升的鲜牛奶,然后发给他们的糖果和巧克力。

他们第一次投入战场是面对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才刚刚踏上了法国领土的加拿大坦克团还以为这是一场旅行——他们昨天刚刚打赢了一个德军的党卫军部队,剩下的自信和对盟军的自信给足了骄傲。

死神,也就此降临。

对于这场突袭这支坦克团根本来不及反应——那支有着精良装备的“婴儿师”,凭着他们的悍不畏死,和对德意志以外民族的战意,一支纯粹由幼年的“野兽”组成的部队打败了他们的第一次正规战斗的对手。

初战告捷,德军有了一种近乎是奇怪的战争狂热,但盟军必然不会任人宰割——盟军很快重整队伍对这支婴儿师进行了惨烈的报复,这场战争这支部队损失惨重:4000人战死,8000人负伤和失踪,一个侦察连的部队在英军坦克的履带下,一发炮弹把他们轰得尸体四分五裂。他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任师长。

1944年8月15日,战争的惨重损失让这支部队只剩下了500人,但他们还是负隅顽抗。英国陆军蒙哥马利看着这群服装标志上是奶瓶的少年也不禁感叹:“一群野蛮的杂种,但他们是真正的士兵。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成了纯粹的业余军人了”

这位师长并不是一个战争狂人,他看着这些孩子,他的心痛,他开始怀疑和痛恨战争,哪怕这支部队全部覆灭以后,他也仍没有改变自己的羞愧和痛心疾首。

现在他们只会被留在一个记载中,而不是再次把这个悲剧来重现在世界。

正牌党卫军呢?

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里,烽火和硝烟笼罩柏林以及第三帝国的寸土寸地,得知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与他的情妇爱娃以及在地下室双双自杀后,仅剩下的德意志的士兵还在为了帝国去奋斗,哪怕他们知道这场战争必输无疑,但那不是借口,战斗下去,至少为自己的国家还能赢得一点尊严;他们会和苏军战斗下去,将剩下的子弹留给敌人,而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他们已经没有了部队,元首自杀了,那些高官们也自杀了,剩下了魏德林将军,他正式宣布投降指令的时候,柏林几乎是只剩下了一片断壁残垣——而现实的情况就是,停止战争,似乎比继续下去更有意义,他们所剩无几的部队,让他们歇歇也好。

对于投降这个消息的传达,剩下的纳粹们各有各的想法,但党卫军,便是元首的,哪怕是元首自杀了,信仰已经不再,他们剩下的还有一个德意志第三帝国,也许这场战争必输无疑,但只要有人还活着,便不是毫无意义。

苏军军临城下,所剩下的德军已经没有了战斗的意志,——他们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那是他们最后的尊严了,而柏林城中还剩下了小孩和女人,他们怎么办?“女士会被优待”最后的侥幸心理,长官在她临走前交代她千万不要去看敌人的眼睛。

她在这片压抑之中走向了那个只要能出去就是通往自由的地方,然而她还是有些唯唯诺诺,此时一个小男孩过来牵住了她的手——如果是有孩子的妇女,会被优待的。至少未来,迎来了一点希望而不是纯粹的死寂。

铁十字大旗已经倒了对于这群德意志士兵剩下的就是什么,可能是比最深邃的黑暗要更黑暗的绝望,失去了信仰,失去国家,失去家庭,这些大兵生命的意义又还剩下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唯一能想到的是,一定还有很多是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士兵们,他们哪也不想去,只能用漆黑的枪口来陪这个已经覆灭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一起,成为历史的尘埃。战争是会改变人性的,他们曾经军临苏联干过的事情,那这些苏军进入德国也一样会干的,这和他们本来的性质无关,只不过是因为这场战争,都变成了野兽了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