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水冷机枪还有实战价值吗?
给你一气冷的MG42和马克沁你选谁
不过这不是关键,而是现代战争节奏快了,水冷的破玩意太重了,现代战争没人喜欢固定机枪点这种打发,一发榴弹/迫击炮之类的全收拾了,所以传统大弹容量,大重量的机枪,哪怕是轻机枪(M249)都有凉凉的节奏
你要说实战价值肯定有啊,至少是机枪,压制能力摆在那边,但你不会想做机枪手的
现在的水冷机枪还有实战价值吗?
现代化战争,早已脱离了一战或者是二战时期那样的战场环境了。对于重机枪的火力压制任务,也随之变化了。由于RPG火箭弹等低廉武器装备的大规模应用,重机枪的生存空间并不是很大。水冷式重机枪最大的优点,是火力的连续性。但是目前这样的环境?对于这样的要求早就降低了。取而代之的迅速转移机枪阵地了,一挺重机枪在现代化的战场上就有几分钟都射击时间而已,就得赶快转移机枪阵地了,要不然就有被摧毁的命运了。
现在的水冷机枪还有实战价值吗?
先说现代战争中机枪的使用。
其主要作用是在短时间内对特定的目标或区域倾泻火力,从而实现压制敌方运动的目的。正确的机枪使用姿势是埋伏在射界不宽但是关键的位置上,敌人进入射界后进行压制或杀伤性攻击。30秒内完成战斗,在突击步枪的掩护下转移到另一个阵地。
如果有人想拿一挺机枪作阵地射击,你遇上稍微正规一点的部队,生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现在对固定阵地的打击方式方法太多了。30米内有手雷,200米内有枪榴弹和无后座力炮、火箭筒,600米内有迫击炮,再远还有单兵导弹…有时候甚至是另一挺机枪。这些都不会给你长时间固定的机会。所以,你必须要能打完袭击之后就快速机动。
气冷机枪的优势就在于此,它可以减重到十几公斤一个战士提起就走,分分钟转移阵地。等敌人的迫击炮弹落下,自己已经跑出去几百米了。
极期笨重的水冷机枪就是被现代战争模式淘汰掉的。二战中国军机枪手就吃了这个亏,战术上还采用呆板的一战模式去构筑机枪阵地,机枪手的生存时间极短。
现在的水冷机枪还有实战价值吗?
马克沁重机枪甚至在最近几年还在战场上能够见到,这是乌克兰冲突中的双联马克沁重机枪,配衍射红点瞄准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时期曾根据德国马克沁机枪生产过M1910式重机枪。不过,这种现象属于老树开新花了,这挺水冷机枪并不太适合现代作战,只是因为东乌克兰民兵急需重机枪但数量无法满足要求,不得已才挖掘出这种老古董。
水冷机枪的典型代表是德国的马克沁机枪,它是世界上第一挺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连续射击的重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马克沁机枪可能是20世纪前半叶最厉害的步兵武器,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杀人最多的枪械。
马克沁机枪的唯一优点是持续射击能力强,机枪手总是幻想能够有无限量的弹药供应,从而可以把弹雨向敌人泼过去。但由于枪弹射击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不及时散热,会将枪管烧红变软,导致子弹自燃,枪械报废等后果。
马克沁这杆机枪采用水冷,几乎具有无限制的持续射击能力。1916年,马克沁机枪的英国亲属——水冷维克斯机枪曾创下连续射击12小时的纪录,一个机连的10挺机枪连续发射了100万发子弹。
不过,水冷机枪过于笨重,在现代战争中的实战意义很有限。二战后研制的通用机枪,采取自然风冷,能够及时更换枪管,持续射击能力也很强,而且重量大为减轻,于是全面取代了水冷重机枪。
现在的水冷机枪还有实战价值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水冷式机枪的意义有限。
在以前,尤其是一次世界大战,反机枪的武器很少,无非就是平射炮之类。
机枪凭借火力和射程的优势,能够长期压制敌人,持续射击。在这种情况下,笨重的水冷式机枪毫无问题,因为他不需要转移阵地,50公斤以上的重量也就没有什么。
但进入二战以后,军事作战情况发生改变,步兵绝大部分战斗发生在400米内,在远距离的作战主要让位和各种火炮。
同时,因为反机枪武器的出现,比如超轻型迫击炮、枪榴弹、火箭筒的出现,笨重的水冷式重机枪开始过时了。
因为笨重的机枪转移阵地困难,但持续射击又会存在很大危险。新一代机枪作战基本都是要频繁更换阵地。即便是在机枪巢内,如果是简易工事也需要频繁转移。
到了二战以后,随着到处都是的RPG火箭筒,40毫米榴弹发射器甚至小型无人机等等的出现,这种水冷式机枪压根就没有作战。
你拖着一挺65公斤的重机枪,还没有打掉一个200发弹带,恐怕就被别人轰掉了。
现在全世界步兵几乎没有水冷式机枪,而是气冷式机枪,因为后者轻得多,更容易转移。
现在的水冷机枪还有实战价值吗?
战乱中只要能杀伤敌人的武器都有价值,乌克兰内战中大量的二战老武器和老坦克。
叙利亚战乱中老火炮,煤气罐炸弹,土制手榴弹都被大量使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