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和日军联合舰队谁的命中率高?
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舰艇数量是14艘对12艘,200毫米口径火炮是21门对11门,小口径炮是92门对50门,中口径速射炮是141门对209门。
综合力量对比是日方仅在中口径速射炮上占优势。
海战结果,北洋水师各舰平均中弹率为108发,5艘被击沉。联合舰队各舰平均中弹率为12发,有5艘重伤。综合比较,两支势均力敌的舰队,日舰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水师9倍以上,完全是极不相称的一边倒结局。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和日军联合舰队谁的命中率高?
但从命中率说明不料什么问题,既不能表明北洋水师训练水平比日本好,也不能表明北洋水师转被比日本先进。虽然北洋水师的命中率达到20%而日本只有12%,但从弹药投送数量来说日本比北洋水师多了3倍还不止,单比精度的话就像单发步枪和机枪比精度完全没有意义机枪射手再怎么训练精良,也比不所单发步枪射手的精度,其次北洋水师炮弹质量奇差,装没装沙我很难考证但以打击威力来说基本上和装沙差不多了,305毫米的炮弹连续命中一艘小船4发炮弹,而这个叫西京丸的小船居然还没有失去战斗力,最后在加上腐败原因北洋水师所有的情报都被日军买通的官员泄露了出去,这种军队还能有不败的道理?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和日军联合舰队谁的命中率高?
谢谢邀请: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时5分左右,中日双方的舰队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交火,交火之初,战局是偏向北洋舰队的。日本联合舰队被北洋舰队拦腰斩为两截日本高千穗战舰中炮,`浪速舰吃了一炮,吉野号甲板中弹,堆集在炮舰旁的炮弹爆炸,死伤惨重。当时的战果确实鼓午人心。然而到了下午14时,战局开始逆转,日舰开始调整队形,反而对北洋舰队形成包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拒绝救援,沉海殉国。据战后统计,日本舰队一发炮弹致一人伤亡,北洋舰队一发炮弹致二人伤亡。日舰炮的命中率为百分之十二,北洋舰炮的命中率为百分之二十。北洋舰队偏偏输了,输在那个上面?输在炮弹的密集度和饱和度上面。惜哉!惜哉!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和日军联合舰队谁的命中率高?
其实就硬件水平来说,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硬件差距远远大于家甲午海战时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硬件差距。但是抗战我们赢了。除了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因素之外,我觉得抗战之所以能赢就是因为有一种战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和日军联合舰队谁的命中率高?
谢谢相邀。
战前,日本动员兵力仅24万人,比不上清军400多万的常备军。清军的军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那时候的军队分成警察和内卫部队,根本不是一支正规的国防军。
海战在中午打响,面对清军铁甲舰的优势,日舰被迫后退。不过日舰后退是向清军右侧包抄,战事发生逆转,由于日舰速度极快,加上清军指挥错误,北洋右侧舰队被歼灭。总指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座舰被炮火击中,手拿双筒望眼镜的丁汝昌从二楼高被炸飞,左手臂摔断重伤。经过五小时决战,清军伤亡600多人,日军伤亡300多人。北洋舰队损失巡洋舰5艘,受伤4艘;日舰受伤5艘。大东沟一战,日本联合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北洋水师成军后,依靠每年不到200万两白银的经费勉强维持,至甲午战时各舰都没有大修和改进就能拔緢作战非常不易。而多余的海防经费则通过衙门流向了颐和园、亭台楼阁和洋行的存款生息。虽然战争爆发后,清廷如梦初醒,筹款数百万高价购买智利海军数艘铁甲舰和英德快船,怎奈远水救不了近渴,这些船舰最后也成了泡影。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和日军联合舰队谁的命中率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客观来说,双方的命中率是差不多的。这说明两点:
第一,北洋水师的火炮的精度还是不错的。
第二,北洋水师官兵的炮术和心理素质不错。
遗憾的是,所谓的命中率差不多,并不能影响海战的胜负。
放一篇我的文章吧。
黄海海战告诉我们什么?英勇的官兵扭转不了大局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23年前,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战败。黄海海战告诉我们什么呢?军队是国家和社会的缩影!北洋水师的失败绝非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根植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听萨沙说一说吧。曾经何时,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
诚然,在1888年成军的时候,北洋水师真算得上亚洲第一,它拥有2艘威风八面的铁甲舰。直到黄海海战爆发,日本也没有一艘军舰能够在单挑中对付它们。除了定远号和镇远号2艘巨无霸以外,经远、来远、致远、靖远、济远甚至自造的平远舰,在1888年也绝对不弱于同时代的日本军舰。如果1888年爆发海战,北洋水师会大占上风。
为什么8年后的1894年,北洋水师就在黄海海战中惨败呢?这就是我们要分析的。萨沙的本行是战史军事,为此也读了很多国内外军事著作。几乎所有的著作里面,都有一句相同的话,就是:任何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最怕老化的。海军尤其如此。在当年海军的技术一日千里,平均四到五年就有大幅度的进步。日本海军牢牢抓住了技术的进步,从而增强了海军的实力。速射炮的差距,导致海战惨败
两军的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性能接近。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和镇远的305毫米巨炮还击中了敌人,日本的320毫米巨炮命中率则是0。这些火炮实战意义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双方最大的差距,恐怕就是中口径火炮。北洋水师的150毫米克虏伯旧式后膛炮,采用刚性炮架。一开炮,整个炮和炮架一同后座,然后再整体复位。
火炮重达10吨,复位很缓慢,射速很慢,理论射速只有1分钟1发。日本海军则完全不同。日本海军早期的军舰如比睿号(1878年服役),装备的克虏伯火炮同北洋水师没有什么不同。1892年下水的松岛、严岛、桥立这3艘“三景舰”,已经全面换装新式火炮,威力射速都有极大提高。尤其是120毫米火炮每舰高达11门(排水量高出3000吨的定远号只有2门150毫米炮),射速是北洋水师同类火炮的数倍。同时,老旧的军舰也更换了这种先进的速射舰炮,性能有很大提升。
1886年,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率先开发出了120毫米速射炮,对以后的海战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种火炮采用了摇架和复进机,使得射速有着极大的提高。开炮时,炮架是不动的,只有摇架和炮管小幅度后座,很容易复位继续发射。
因大口径火炮命中率低,黄海海战的主力炮就是这种120毫米和152毫米火炮。访问日本的定远号舰长刘步蟾发现后,曾紧急报告丁汝昌、李鸿章,要求尽快换装同类火炮。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也很着急,在1894年3月向李鸿章建议更换主要战舰上新式快炮18门,用银仅为区区60万两。这点钱拿不出吗?当然不是了。光绪十七年(1891年)这一年,清政府财政盈余竟达1000余万两(甲午战争之前外债基本还清)。结果呢?不了了之。开战之前,北洋水师100毫米以上口径大炮68门,日本联合舰队100毫米以上106门。
日本火炮数量几乎是北洋水师1倍,加上射速还有3倍的优势,等于军舰是你6倍的!那还能不赢?在整个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100毫米以上火炮发射了2000多发。日本人发射了多少炮弹?4万多发!也就是说,日军发射的100毫米以上炮弹是北洋水师的20倍之多!!!根本没法打。两国水兵素质差距很小
很多人认为北洋水师的训练不行,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样。分析双方发射炮弹的命中率,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北洋水师炮兵的素质,并不弱于日本炮手。此战北洋水师有5艘军舰被击沉,3艘军舰重伤。日军则有5艘军舰受伤严重,没有1艘沉没。以双方发射炮弹相差20倍来说,北洋水师炮兵造成的损害并不算小。炮弹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北洋水师损失很大,除了敌人火炮射速很高以外,炮弹的差距也是一个原因。北洋水师的主力炮弹,仍然是落后的实心弹。以最先进的定远号和镇远号为例,305毫米巨炮的开花弹也只有一半。实心弹类似于今天的穿甲弹,用于敌舰要害部分,尤其是水线附近、炮塔、动力舱,才能导致敌人军舰重伤。自然,要想击中这些部位并不容易。
如排水量不足千吨的浅水炮舰“赤城”,在接连被定远舰305毫米口径巨炮炮弹击中后,都能侥幸逃脱,就是没有击中要害。此时,日军却大量装备破坏力更强的开花弹。这种新式炮弹类似于今天的爆破弹,击中敌舰任何部位甚至绳索就会爆炸。这样一来,开花弹无需击中要害,也会给军舰造成损失,更为实用。这种炮弹难以击沉重型军舰,对于中轻型军舰则是必杀的。开花弹爆炸后,弹片和冲击波四飞,造成周边人员和设备的严重损失。
北洋水师除了定远镇远铁甲舰具有超强装甲以外,其余军舰装甲防护一般,是架不住这种攻击的。即便是定远镇远舰,也有火炮在内大量设备只有较弱的防御能力(很多火炮根本是露天摆放的)。一旦这些设备被摧毁,军舰也就失去作战能力。更可怕的是,爆炸期间还能够引起上千度的大火。在当年,任何军舰都有包括木质在内很多易燃品,根本不能着火。一旦引起火灾,就会导致军舰战斗力大损甚至引爆弹药全毁。
黄海海战中,参战的12艘北洋水师军舰中,曾遭受火灾的至少有“超勇”、“扬威”、“定远”、“镇远”、“经远”、“来远”、“致远”等7艘,全部是大火。
由此可见,开花弹对于我们的危害程度。这种炮弹较为昂贵,保存不易,日军为了自产这种炮弹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北洋水师正好相反,它只有很少的开花弹。这还只是武器装备的差距,还有人胡乱搞事呢:国产弹药供应问题更大,或被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被暗中捣鬼,以假冒真。故有将领痛心地指出:“中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引信拉火不过引,就会使炮弹即击中敌舰也不爆炸。海战中日舰多艘中弹,甚至有的被击中要害,竟无一艘沉没,其奥秘就在这里。连炮弹都缺乏,还打什么仗
此战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海战持续了5个小时,整个舰队弹药几乎耗尽。北洋海军教习汉纳根说,“到傍晚海战结束时,中国各舰的炮弹已全部打光,幸而未遭敌舰追击,始得集中于旅顺口”在海战最后,定远号和镇远号已经很少开炮,主炮的炮弹都只剩下几发,没法打了。镇远舰帮办管带马吉芬说,“我方最后只剩下3发炮弹”。
要知道,这个前提还是北洋水师火炮射速非常慢,敌人射速非常快。相反,海战结束日军还有上万发炮弹。那么是没有炮弹吗?也不是。后方基地就还有6000多发炮弹,其中4000多发是开花弹。连炮弹都没有,还怎么打仗?
这就不是武器的问题,完全是后勤的问题。即便丁汝昌急的跳脚,就是拿不到这些炮弹。海军机构复杂,派系众多,官员多昏庸无能,根本没有危机意识,更没有做好充足的战斗准备。即便丰岛已经开战,各方面仍然保有侥幸心理,不做十足的准备。唯一的优势是铁甲舰的防御力北洋水师唯一的优势,是德制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防御力。实战中,定远舰身中160发炮弹,始终没有沉没。正是因为定远号和镇远号的强悍防御力,保证了北洋水师没有全军覆没。
黄海海战虽沉了5艘舰,剩余的仍然能够幸存。日军5艘军舰受伤严重,又打不沉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只能主动撤退。如果连防御上优势都没有,恐怕北洋水师当天就全完了。即便如此,武器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还没打,北洋水师就败了百分之七十,想败中取胜是很难的。有钱造私家花园,没钱给海军
用这些武器和弹药的老化,并不是不可以弥补的。只要肯投入资金,对武器弹药进行升级就可以了。说通俗一些,就是要钱。北洋水师作为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竟然没钱。自从北洋水师建军以后,8年时间没有再增添1艘军舰。
更有甚者,每年的拨款都克扣一半。靠着李鸿章又求又骗,才能搞到200多万两维持基本的运作。你说是没钱吗?并不是。上面已经说了,在甲午战争开始之前10年,清政府财政每年都有盈余,外债也基本还清。关键在于,盈余的钱没有花在最重要的北洋水师方面。抛弃外部因素不谈,单单将慈禧太后将挪用的200多万两白银的海军衙门军费、海防捐款等(共600万两),都投入北洋水师建设会怎么样?
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总造价不过300万两白银,这笔钱可以直接购买4艘。大家想想看,黄海海战我军是6艘铁甲舰又会怎么样?北洋海军的主力是购自英、德的7艘战舰,共花银778万两,这又可以再买一支舰队。如果黄海海战,我军2支舰队打日军一支又会怎么样?最起码能打个平手吧!退一万步说,600万两拿不出,拿出60万两,把速射火炮更换一下,这总没问题吧。
挪用的600万两用于修颐和园、皇帝结婚之类,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屁好处都没有!今天颐和园是老百姓的公园,修缮还算做公益,造福老百姓,花钱还勉强说的过去。当年颐和园和被烧掉的圆明园一样,同老百姓没半毛钱关系,根本就是慈禧自己的私家花园。
中国驻朝鲜外交官马建忠,曾于1882年提出一项发展海军的宏伟计划,即用9年时间,配齐铁甲船6艘,添置各种类型的快船31艘,共需银2580万两,以9年分计,每岁制造经费286余万,不及西方国家每年续添新船经费四分之一。根据马建忠的计划,北洋水师可以保证优势至少到10年后。结果呢?马建忠的建议根本没有人听。
最终,马建忠屈辱的作为李鸿章的幕僚,参与签订马关条约。2580万两建立新舰队不出钱;花300万两多买几艘军舰不出钱;甚至花60万两更换一些速射炮不出钱!结果呢?甲午战败后,单单马关条约赔款就是2亿3000万两。。为了一己之私,不把国家民族当回事,死后被人开馆毁尸又怪谁呢?而日本方面,则是投入巨资不断造舰买舰,更新武器,研发新式武器。
在甲午战前的6年间,日本平均每年增添新舰2艘,装备质量皆远远超过了北洋海军。对此,英国海军部有一个内部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舰队编制还很简陋,日本海军才是真正的帝国海军。”上面腐败无能,用大和号也打不赢
黄海海战中,战术问题就不提了。战斗中,大部分官兵也是敢打敢拼,多名舰长牺牲。不要说中国官兵,就是洋人顾问也是很牛的。定远号上8名洋人顾问,也同中国人一起拼命,结果2死4伤。如果不是这样,恐怕北洋水师当天就全军覆没。即便如此,北洋水师仍然存在临阵脱逃的情况。方伯谦的济远号,本来是北洋水师实力强悍的巡洋舰,可以发挥较大作用。见致远号沉没,济远号仅仅受轻伤,方伯谦却吓跑了。
这一逃并不仅仅是少了一艘军舰而已,更导致军心浮动。负伤广甲舰,也随着逃走。方伯谦逃走的时候,还撞沉了本来就重伤的扬威号。一下子3艘军舰就没了,士气又大大受挫,火上浇油。临阵脱逃自然卑鄙,方伯谦随后被处死也不冤枉。
更有意思的是,明明丰岛海战方伯谦就已经挂白旗逃过一次,他怎么能够继续上阵呢?还是北洋水师内部的混乱和腐败严重,只要有人罩着,挂白旗都没事。陈悦先生在论文中这样写道:世人很少知道,致远舰之沉,原来与缺少截堵水门的橡皮有关。管带邓世昌以其年久破烂,不堪应用,战前请换而未成,故该舰中炮后立即进水沉没。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就算把大和号给你,你恐怕也打不赢北洋水师的问题是各方面的,涉及面很广。通过黄海海战,我们大体可以看出一二。最后,萨沙要说一句:不管怎么说,绝大部分北洋水师官兵至少没有临阵脱逃。明知敌强我弱,他们敢于和强敌拼死一战。此战中,官兵伤亡惨重,多名舰长殉国。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毫无疑问也是保卫国家的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