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厚爱后进生”?

任何学校,任何年级和班级都存在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教师的职责,但是,为什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厚爱后进生”?

来来来,假如你家五六个娃,你来爱爱你家那个成天吃饭挑食,睡觉不睡,在外惹是生非,邻居天天来找、成天给你吵架甚至打架,连🐶都嫌的那一个!假如你是单位领导,你来喜欢那个成天摸鱼,想来就来,迟到早退,啥都不干,谁的话都不听,成天顶撞你,在工作中净扯后腿的二货。假如你是这样的家长和领导,那么你指责老师也不是理所应当,只能说你是个傻子吧。

为什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厚爱后进生”?

老师带二个班,一百人左右,精力不够,很难“厚爱后进生”!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少数,老师只需引导即可,而后进生是多数,老师管理比较吃力,何况有的品行不端!

为什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厚爱后进生”?

后进生,很多都是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的,他们老师花的心思最多的一群学生,虽然付出了很多,能做出改变有进步的几乎非常少,换来的更多的事后进生的不理解,抱怨,甚至是辱骂,所以教育只渡有缘人。

为什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厚爱后进生”?

等你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处处优秀,一个孩子干啥啥不行,捣蛋第一名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为什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厚爱后进生”?

我不赞成老师“不爱后进生”的提法,老师喜欢的学生,跟成绩无关,与学生性格品质有关,只不过,学习成绩好的,素质往往会更高一点。

老师如同父母,当然会喜欢懂事可爱的孩子多一点,学校里,懂事的表现是遵守纪律,不给课堂添乱,能做到老师在不在都一样,努力一点,每天都在进步,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成就老师。可爱主要表现是情商高,懂得感恩,时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师,性格活波开朗,课堂师生互动好,能活跃气氛,胜不骄,败不馁。愿意接受批评,有错就改。

为什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做到“厚爱后进生”?

一,老师也仅是以正常人来进行教育的工作,而非是担当着教育的职责及位置,纯属自然情态。

二,涉及老师之待遇问题,有太过于提倡功利化、而忽略其本的嫌疑,老师不由得不这样教学。

三,心,淡了!现在想更好地帮助后进生,根本不具有太多支持条件的同时,更没有太多好办法,且极易给自己带来大麻烦的同时只会赢得明显害处。有心而无力,索性顺水行舟,如此反而似能让大家都轻松:反正,现在的教育也只关注于教知识,而不注重化德育人。

四,从古至今,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好老师,向来都是稀缺的,定然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只是没遇到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