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

不好!非常不好!

因为我们村就有这样的例子,袁书记是退休老书记,老伴已去世,他今年已经80多岁了,育有三男三女,70多岁那年,中风偏瘫了,本来可以走了,由于三个儿子轮流赡养,大儿子在农村老家种地,二儿子在仪陇县教书,三儿子在镇上买了一块地盖房子,出行极不方便,有一次在三儿子那里遛弯,摔了一跤,本来中风的他更加严重,走都不能走了,买了一个电动轮椅,只能在轮椅子上上度过下半生,由大儿子提议:公平起见,从老大开始,每个儿子一个赡养4个月,,每4个月搬一次家,其实他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每一个儿子家庭环境看在眼里,虽然老二在教书,但房供、车供、儿子读书压得老二喘不过气来,袁书记已经80多岁高龄了,“轮流照顾”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有益的,但对于80多岁高龄的袁书记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再也经不起三个儿子来来回回折腾,再摔一跤,可能就要见“马克思”了。

大女儿看不过去了,提议由她赡养老人,每人出5千元钱,她自己不出,负责赡养老人,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欣然同意,每年出二万五千元解决问题,也让袁书记来来回回不再折腾,也不用搬家了,孝顺要从小培养,六十年代的大女儿非常孝顺,让老人有家的温暖,解决了三个儿子一直不能解决的问题。

故此,我认为赡养父母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和孩子建立美满和谐的关系,才能给父母家的温暖。喜欢就关注我互相学习,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

那天早晨起床后,李桂云的母亲早早就收拾好了小包袱,等着大女婿来接她。但是,吃完早饭十点多了,大女婿也没有来接老太太,这时,李桂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她安慰了母亲不要着急,就匆匆出去了。

李桂云是我的同事,我们在一个办公室上班。

前几年,李桂云的父亲去世了,她是家里的小女儿,父亲非常疼爱她,她也很孝敬父亲,每当和我们说起她父亲,她就泪流满面。

李桂云兄弟姐妹四个,李桂忠,李桂全,李桂玲,李桂云,都在县城里工作。父亲去世了,已经80岁的母亲一个人生活在乡下,让人不放心。

李桂云的大哥召集大家开了个家庭会,商量母亲的赡养问题。

他们觉得把母亲送到养老院虽然省事,但是母亲肯定不会同意去的,所以,大家都没有说把母亲送到养老院。

但是,如果让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兄妹四个就得轮流来回跑着陪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来回跑也不现实。

Z后,大家商量着,如果母亲同意,就四个子女家轮流住,每家住三个月,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当大家和母亲商量这件事时,母亲爽快地同意了,她通情达理,虽然她知道跟着儿女一起生活,肯定不如在自己家里自在,但是,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不过多拖累儿女,去他们家轮流住是Z好的选择。

李家的这四个儿女,都算是事业有成了,两个儿子在县城开厂子,生意兴隆。

只不过大女儿家情况特殊一点,大女儿腿有点毛病,早早办了内推,女婿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如今赋闲在家。

大哥毕竟是长子,考虑事情周到,他又提出来了一个问题:母亲年纪大了,不管母亲在谁家居住,如果生病住院怎么照顾?治病怎么花钱?

比如,母亲在李桂云家生活期间,身体不好住院了,总不能让她一个人照顾母亲,更不能一个人出钱吧?

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哥说:“咱们先明后不吵吵,好多家庭都是因为这个产生矛盾的。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协商好,这样母亲才能跟着我们安心生活额,我们不能以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让母亲为难,兄妹之间产生矛盾。”

很快大家达成了一致协议,每人出两千块钱,存在一张卡上,放在小妹妹李桂云这里。如果不够用,大家再凑钱,总之就是保证卡上一直有六千块钱,用于母亲看病的。

以后母亲生病住院,就由李桂云去付钱结账,数她年轻,请她多跑腿吧。

李桂云欣然允诺,为了母亲跑点腿算什么?

所有能预先想到的问题,大家认真考虑到了,大家都表示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设身处地为母亲着想,母亲已经80岁了,好好孝敬还能孝敬几年?

老太太把家里的鸡狗鹅鸭和粮食都处理好了,该送人的送人了,送给了那些平时对老太太嘘寒问暖邻居们。

老太太又把家里的钥匙留给了一墙之隔的邻居,请他们经常给过来看看。

老太太高高兴兴地进城了。

大儿子先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他把朝阳的房间收拾出来,让母亲住。

本来这个房间是留给儿子李强家的,周末的时候李强和媳妇有时会带着孩子住在这里。

李强听说奶奶要来后,他还专门买了一张新的床垫换上了,让奶奶睡觉舒服一些。

李桂忠非常孝顺,每当他忙完工厂里的事,他就急火火地回家陪母亲。

母亲血糖高,不能吃甜食,但是嘴里也不能太寡淡了,他就去水果店里买杨梅、蓝莓等水果,让母亲少吃几个,过过吃水果的瘾。

李桂忠的妻子每隔一晚就要给老太太洗澡,老太太躺下后,那一杯热牛奶是少不了的,喝完牛奶,再喝口清水冲一下。

老太太脸色越来越红润了,李桂忠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把母亲照顾好是他Z大的心愿。

李桂忠做生意,经常有应酬,他担心母亲在家寂寞,为了让母亲热闹一下,他有时就带着母亲一起去参加酒席。

每当这个时候,老太太就找出平时舍不得穿的好衣服穿上,把头发往后梳理好,满头银发一丝不乱。

她的床头柜里珍藏着一块手表,那是孙子李强去外地出发带回来,送给奶奶的。

老太太虽然不会认表看时间,但是她觉得戴上手表就非常体面了,平时她不舍得戴,怕磨坏了,只有跟着大儿子出去吃饭的时候,她才戴上手表。

而且她还会煞有介事地经常抬起手腕看看手表,仿佛在看几点了,大儿子就偷偷地笑。

到了饭店,老太太一点也不给儿子丢脸,她大大方方地坐下,挨个打招呼,她净说些吉利话,比如:祝大家发大财啊或者生意兴隆之类的。

大家对这位老寿星也是毕恭毕敬的。

吃饭的时候,老太太只吃盘子里的菜,那是儿子夹给她的,都是她爱吃的东西,她不去盘子里夹菜,以免把菜夹不好掉在桌子上不好看,这让大家更加敬重她。

李桂忠带着老母亲出席宴会,给他带来了好的影响,在他的朋友圈里,大家对他的评价更高了,好几个生意人都表示愿意和他合作。

在大儿子家住满了三个月了,该去二儿子家里了。

二儿子提前一天就来接母亲了,老太太觉得在大儿子家虽然很好,但是她也想二儿子,她急火火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就跟着二儿子走了。

在二儿子家里住得也很舒服,只不过,二儿媳妇的脾气有点急,说话起高腔。

李桂全就使劲朝妻子摆摆手,让她说话声音小一点,别让母亲以为他们俩在吵架。

老太太才不管这些呢,她的确听力不太好了,但是她经常选择性耳聋,不爱听的话就说没听见。

每当二儿媳妇问起她是否听见自己说话了,她就说我可没有听见。

老人从来不多管闲事,二儿媳妇爱美,经常从商场里买时尚的服装和化妆品,花钱不少。

老太太不但不反对儿媳妇打扮,她还很支持地说:“你们年轻人就得好好打扮自己,现在你们摊上了好时候,手里有钱了,就得让自己穿得体体面面的。”

二儿媳妇每当穿上一件新衣服,就请婆婆给她看看怎么样。

老太太就把儿媳妇猛夸一顿,夸儿媳妇身材好,脸又白,穿什么都好看,就是个衣服架子,儿媳妇脸上就笑开了花。

二儿媳妇的娘家在乡下,每到周末的时候,二儿媳妇就鸡鸭鱼肉买上一大包,回娘家。

要是换了别的老太太,觉得儿媳妇给娘家花钱,也许会觉得不痛快。

但是这个老太太不是小心眼的人,她总会嘱咐李桂全在路上的时候,再给丈母娘家买上点水果之类的东西。

这样的老太太,儿媳妇能不喜欢吗?

不知不觉,老太太在二儿子家又住了三个月了,二儿媳妇不舍得让婆婆走,大女婿就来接老太太了。

在大女儿家生活,由于大女儿腿不好,老太太心里有数,她心疼女儿,就力所能及地帮着干点活。

大女儿的腿一直没有查出什么毛病,就是走路越来越无力,有时晚上难受得睡不着觉,老公就起床给她揉腿。

老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催促大女儿去大医院看看。

老太太有个侄子在北京工作,一次侄子打电话问候老太太时,老太太就请侄子帮着联系那边的医生,让大女儿去看病,侄子说他尽力给联系。

大女儿心里非常过意不去,老母亲80岁了,还得为自己操心,母亲还是把自己当成孩子啊!

有一天,母亲受了凉,有些发烧,大女儿很着急,丈夫有事去了外地,怎么办?

她只得给妹妹李桂云打电话,李桂云赶紧带母亲去了医院。

一通检查后,医生说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老人年纪大了,应该住院观察几天。

李桂云就陪母亲在医院里住了下来,大家凑的医药费都在她手里,她陪母亲住院花钱方便一些。

大哥二哥有时也来医院看看,李桂云说:“你们工厂里忙,快去忙你们的。我已经和单位里请假打招呼了,有事我就回去处理一下,咱娘也住不了几天就能出院了。”

大姐更是觉得过意不去,母亲是在她家生病的,本来应该由她照顾母亲住院,但是这一切都是妹妹帮她做了。

李桂云安慰大姐说:“我比你年轻,身体又好,我照顾母亲是应该的。你好好保重身体。”

母亲出院后,李桂云直接把母亲接回了自己家里。

本来母亲还得在大姐家住一个多月,才能轮到去李桂云家。

但是李桂云心疼姐姐身体不好,就想多替姐姐一点,减轻她的负担。

她觉得母亲虽然说好了轮流赡养,但是,每家的情况不同,该变通的就得变通,该帮助的要帮助。

姐姐非常感激妹妹的付出,她经常给李桂云买个包或者买套化妆品,表示心意。

在李桂云家,老太太特别舒心,李桂云是小女儿,在家里父母特别疼她,她也特别亲父母。

每天晚上,母亲躺下后,李桂云也躺在母亲身边,和她拉呱说话。

母亲经常给李桂云讲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她讲得津津有味,李桂云就装作都听懂了,其实她根本不清楚母亲说的是什么。

母亲讲着讲着就睡着了,李桂云再轻轻起身,回自己卧室。

每天早晨,李桂云的闹钟本来定在六点,但是母亲在这里,她就五点半起床。

母亲睡得早起得也早,母亲多年以来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起床后要喝一碗鸡蛋茶。

李桂云起床后赶紧给母亲冲好鸡蛋茶,放在餐桌上,母亲洗漱后,鸡蛋茶不冷不热的,正好喝。

李桂云临出门上班时,就把电视打开,调上电视剧,老太太Z喜欢看抗战片,每当看到八路军打了胜仗,老太太就高兴得直拍手。

老太太听力不好,但是她认识不少字,她小的时候上过识字班,进过夜校。电视剧情节她通过看字幕都能看明白。

一中午的时间,看几集电视剧就打发了。

李桂云家住在二楼,老太太估摸着她快下班了,就站在阳台上等她。

看到闺女到了楼下,老太太就像孩子一般兴奋地喊:“桂云,你下班了?快上来!”

李桂云一进门 ,母亲就递给她一个洗好的水果,让她吃了填填肚子再做饭。

李桂云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炒出一个菜,就先让母亲尝尝 ,母亲就夸她:“还是俺小闺女疼娘啊。”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李桂云就陪母亲去楼下走走。

母亲一直住在平房,她不会下楼梯。大哥二哥家都是住的一楼带院子的房子,大姐家住在二层楼房,母亲在她家时就住在一楼。

头一回李桂云带着母亲下楼梯时,吓了她一大跳!

老太太不看脚下,她以为走平地呢,她抬脚就往下走,差点跌倒了,把李桂云吓出来了一身冷汗。

丈夫也害怕了,他说要不别让母亲下楼了,但是李桂云觉得让母亲一直憋在房间里,多难受啊,应该让老人出去散散心。

李桂云要背着母亲下楼梯,但是,母亲生气了,她说:“我又不是不能动弹了,不要你背,让人家看到多难看,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瘫痪了!”

李桂云只好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母亲,教她好好看着脚下,踩稳当了这一步,再迈出下一步。

当母亲终于走到一楼时,她像个孩子一般兴奋地说:“闺女啊,你看看,我能自己下楼了!”

在楼下 ,李桂云牵着母亲的手,但是母亲甩开她的手说:“别拉着我,我自己到处里转转,看看这些花花草草的,你走你自己的就是。”

李桂云笑笑,就依着母亲,让她自己逛游。

那天李桂云穿了一条裙子,在前边呼呼地走着,母亲笑着说:“桂云啊,你走路就像刮风一样,也像小汽车跑得那么快。”

李桂云和楼下的人都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有母亲在身边真好!

不知不觉,母亲在李桂云家已经住了不少日子,到了去大哥家的日子了。

但是那些日子大哥二哥的工厂里到了出鞋子的旺季了,兄弟俩忙得团团转。

大姐说:“桂云,你大哥二哥都很忙,咱就不按顺序来了,我明天让我老公去接咱娘,来我家吧!”

那天早晨,母亲早早就起床了,她用包袱把自己的衣物包好了,她挎着包袱坐在沙发上等着大女婿来接她。

但是,到了十点多,也没有见到大女婿的影子。老太太有点急了!

这时,李桂云突然接了一个电话,她安慰母亲不要着急,她一会儿就回来。

母亲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是不是大女儿身体不好了?四个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哪个孩子身体不好就会牵动着母亲的心。

母亲急得在房间里转圈。

李桂云回来了,她告诉母亲,大姐在医院里,让母亲先继续在这里住着。

原来,那天早晨,大女儿想早一点起床,收拾一下,迎接母亲来家里。

但是她突然发现腿不会动了,一点也使不上力气了。

丈夫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里,但是医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建议他们去大医院检查。

老太太一听大女儿竟然不会走路了,当时就急哭了,她赶紧给北京的侄子打电话,问问他联系的医生什么情况了?

侄子说:“姑,你别急,那个医生刚刚从国外学习回来,已经在医院上班了,让我大姐赶紧在手机上抢着挂他的号吧!”

幸运的是,大姐很快就挂上了号。

李桂忠李桂全兄弟俩放下了工厂里的活,工厂再忙也不如大姐的身体重要。

他们开车带着大姐他们赶紧往北京赶去。

大姐在北京治病,一天好起一天,一个月后竟然能扶着轮椅走路了。

大姐回来后,李桂云体谅大姐的身体,她主动提出让母亲在自己家里住半年,她替大姐照顾母亲。

大哥二哥感激妹妹的付出,每隔一段时间,兄弟俩就请大家吃饭,一大家子坐在一起,欢聚一堂。

老母亲总是高兴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她的脸上是舒心的笑容。

李家兄妹四个,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给了老母亲幸福的晚年生活。

李桂云家轮流赡养母亲,给了母亲幸福的晚年,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母慈子孝,这位母亲特别通情达理,她从来不多管闲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她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孩子们也是打心眼里心疼母亲。

二,他们兄妹四个把母亲的看病的费用摆到了明处,避免了纠纷,因为老年人Z大的开支就是生病住院。

三,兄妹四个有着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家有难大家来帮,谁也不斤斤计较。

我想说的话

轮流赡养父母只是赡养的一种方式,不存在好与不好的说法,子女多的家庭,可以借鉴李桂云家的赡养方式。

只要有孝心,处处为父母着想,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是Z好的赡养方式。

子女多的家庭,如果子女忙于自己的工作,不方便往老家里来回跑照顾老人,把老人接到家里轮流赡养,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们姐弟三个,我在县城工作,我姐我弟住在市区,我们的老母亲今年76岁了,身体还算健康,现在一个人生活在乡下,我们经常回去探望。以后,我们也会借鉴李桂云家赡养母亲的办法,让母亲轮流跟着我们生活,让母亲有个幸福的晚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健在,我们好好孝顺老人吧!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

百善孝为先。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很好呢。

每个子女都能与父母一起共度天伦之乐。

这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么!

有的父母会偏爱一个子女。

那就满足父母的心愿叭。

人生一大遗憾事。

子欲孝而亲不在。

趁父母还健在。

当子女的多多孝敬父母叭。

朋友,您说呢 !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

我外公今年85岁,外婆83岁,他们从65岁开始,就住在我三个舅舅家,一个舅舅家轮流赡养一年,大前年因为发生了一件事,就没有再轮流赡养。

外公外婆这一生,总共生养了7个孩子,夭折了一个儿子,只剩下六个儿女,三儿三女。

三个舅舅家,都住在农村,外公外婆就跟他们一起生活,两个姨妈和我妈,平时就回去给外公外婆洗洗衣服,洗洗被子,买点吃的,给点零花钱。

我外公外婆,没有单独住,他们的老房子,在20年前,就被二舅家拆了,从建了新房。

外公65岁那年,就和外婆轮流住在三个舅舅家养老,一家住一年,轮流赡养。

外公外婆,住在舅舅家,都会帮忙舅舅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带孙子孙女,做家务,农忙季节,偶尔还要去地里帮忙干活。

最开始的时候,每年除夕夜在一个舅舅家过完年,春节初一的那天,就要搬家到另外一个舅舅家去住,虽然几个舅舅家住的不远,可大过年的搬家,总感觉不好。

后来就把搬家时间,改到二月初一,二月初一,外公外婆就从小舅舅家,搬到大舅舅家住,为搬家这事,我小舅妈还生气了,说我外公外婆在她们家多住了一个月,她要吃不少的亏。

小舅妈说出这样的话后,大舅二舅为了让她心里平衡,轮到他们赡养的那一年,就让我外公外婆多住一个月,就这样,外公外婆每年搬家的日子,就推的了四月初一。

唉!这就是一个人的格局,外公外婆两个老人,一个月能吃几斤粮,就一个月时间,都要计较,关键是我姨妈们,经常买吃的送去,一个月也花不了小舅几个钱。

虽然我一个外甥没权利评论小舅妈,可是她那人,真的很自私,我外公外婆轮流住她家的那一年,要是活做得有点少,她就气得不得了,总说我外公外婆对三个儿子不公平。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外公外婆从来就不会偏心某一个舅舅,我三个舅舅家的孩子,都是我外公外婆一手带大的。

我外公外婆一直这样轮流在三个舅舅家,住了17年,这17年中,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

大前年,外公外婆轮到小舅家赡养,可是在7月份的时候,我外公摔了一跤,把腿给摔骨折了,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像我外公这样,年纪大了,一百天都很难康复。

小舅和小舅妈照顾外公一个月的时候,有些不满,说我外公外婆六个孩子,平什么要他一个人来照顾外公,应该每家照顾一个月。

其实,外公摔断腿,住院时,都是我妈在医院照顾,只是出院后,才是小舅和小舅妈照顾。

我大舅和二舅,听我小舅这样说,可不乐意了,说我外公外婆轮流到谁家赡养,生病了也要照顾好。

那一年,我大舅的小儿子,也要准备结婚,表弟一结婚的话,家里肯定是住不下这么多人。

于是我大舅和大舅妈提议,不要这样轮流赡养父母,感觉父母也不自由,子女也麻烦,每年把父母一点东西搬来搬去,那场景真的有点凄惨,就感觉是没有家的人,被撵来撵去。

大舅提议,给外公外婆建两间小房子,单独住,然后三兄弟每家每年,给外公外婆100大米,50斤肉,2000元钱,如果生病住院的话,住院费由三兄弟来平摊。

大舅的这个体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成,包括外公外婆,还有几个舅妈,都觉得这个赡养方法好。

我外婆,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原因,特别啰嗦,轮流赡养的十几年,几个舅妈都受不了,还有外婆不是很爱干净,几个舅妈都不想和她生活在一起。

赡养方法,既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大伙说干就干,我几个姨父和舅舅们,迅速在二舅家旁边,给外公外婆另外建了一个50平方的小屋。

这个小屋分两间,一件间卧室,一间堂屋兼厨房,小屋简单装修好,总共花了30000多元,六个兄弟姐妹平摊,一家出了5000多元。

搬家那天,我妈和两个姨妈,把床上铺盖,还有锅碗瓢盆买好,给外公外婆送去,外公外婆高兴得喜笑颜开。

我外婆说,早就应该这样分开来住,自由还不会给几个舅舅和舅妈添麻烦,更重要的是不容易发生矛盾,远香近臭就是这个理。

现在,我外公外婆单独住了有三年多,比和舅舅们住一起的时候更开心。

其实做子女的,只希望父母的晚年生活,开心快乐,他们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回到题主的问题,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在这里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轮流赡养的好处。

1.轮流赡养,对子女公平,这样可以让个别没有孝心的子女,逃脱不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2.轮流赡养,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以方便照顾父母。

3.父母身体要是不舒服,有个大病小痛,住一起,可以及时发现。

4.要是父母,有一个已经不在人世间,轮流赡养,可以多陪陪父母,和父母聊聊天,减少父母的孤单。

轮流赡养的不好处。

1.一般子女轮流赡养,时间大多是一年或者两年,这样来回搬家,很折腾人,要是几个子女住得近一点还好,住得远的话,真的不方便搬来搬去。

2.容易和父母发生矛盾,远香近臭,这句话一点都没错,长时间生活在一起,肯定会发生一些小矛盾,比如有的父母比较啰嗦,不讲究卫生,时间久了,儿媳妇都会有意见。

3.父母不自由,轮流赡养住一起,为了顾及子女的心情,很多父母说话和做事,都会小心翼翼,说每一句话都会有所考虑,生怕说错话,惹子女不高兴。

4.轮流赡养,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好处,就像我外公那样,突然发生意外,在照顾父母时,几个子女会出现意见分歧。

如果父母都健在,父母身体也好,生活能自理,子女最好不轮流赡养好些,让老两口单独生活在一起,他们会更快乐。

如果父母已经走了一个,身体还不好,最好是轮流赡养,这样方便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

不过话又说回来,子女有孝心,不管怎么赡养都好。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

82岁老母亲有4个儿子2个女儿,老人刚开始是由子女轮流赡养的,去世时却没有一个儿女在身边,只有二儿媳妇一人送终。而且死后第2天儿女忙着要分母亲留下的50万遗产,并因为遗产分配问题告上了法 院!

82岁的老母亲是我原来的邻居,她的二儿媳是我的同学胡雪梅。

胡雪梅婆婆有四儿二女六个孩子,可死前却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是儿媳妇胡雪梅给婆婆送的终。

胡雪梅的婆婆生病住院了,是家里的保姆送到的医院,保姆通知了所有儿女,只有胡雪梅去了医院看望婆婆。

并且请了病假在医院照顾了婆婆两个月,可这一次胡雪梅婆婆没有挺过去。

在她婆婆快要走的前3天,老人家好像有感应一样,把保姆叫到身边,并请主治医生做个见证,把她的一个存折给了胡雪梅。

婆婆说:“雪梅,这存折有50万,钱都留给你,我单位里的丧葬费也留给你!丧礼办得简单一点就可以了,不用多花钱,也不要乱花钱。”

“在我生命的最后时段,只有你来照顾我,我把钱都给你,不要给其他人,最多给点老三,因为他生活也不容易。给不给,反正你自己做主!”

婆婆考虑得很周到,叫医生给她代 写了遗嘱,并叫医生签了字,还叫保姆去做了公 证。

婆婆3天后就走了,只有胡雪梅一个人在婆婆身边,给她送了终。

事后胡雪梅给婆婆的每个子女都打了电话,只有老三在婆婆走后的那天下午来了医院。其他人都没有看到。

老太太的后事,是由胡雪梅还有老太太的老三一起操办的,胡雪梅给婆婆擦干净身子,换上她早就给婆婆准备好的新衣服。

老三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单位和殡仪馆;虽然婆婆对胡雪梅说,她的丧事从简,但其他老人有的东西,胡雪梅一样都没有给婆婆少!

胡雪梅在处理完婆婆的后事的第二天,除了在国外的老五其他儿女都来了,不过不是为了送婆婆,是为了婆婆留下的50万。

保姆告诉兄妹几个,婆婆把50万全部给了胡雪梅,并且有遗嘱,兄弟姐妹就闹开了。

大姐说:“胡雪梅,一定是你乘着老太太意识不清楚,哄骗老人把钱给了你。”

“胡雪梅,真看不出你平时不声不响的,一出手就是大招啊。不但让我母亲给你留了遗嘱,还去做了公 证,你的心思够深的。”大姐刚说完,老六最小的妹妹,就继续责问胡雪梅。

“弟妹,我母亲的钱,你可不能独吞。说句难听的话,你是媳妇,你是没有继承权的。”

“老二不在了,我作为家里的长男,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你也照顾过我母亲。该给你的一份我们也会给你,但你应该是最少的!”

“大哥不要跟她罗嗦,让她先交出存折,存折不能放她那里,我们都姓黄的,她可不姓黄。”最小的妹妹又开始发话了。

在老太太还没有下葬之际,除了不在国内的老五和老三夫妻,大家都逼着胡雪梅让她将存折交出来!

胡雪梅的婆婆生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大老六都是女儿,老二到老五是儿子。

胡雪梅的婆婆是国企退休的,每个月的退休工资也从刚开始的四千多加到了走之前的六千多。

老太太和老伴把六个子女辛苦拉扯大,儿子都给娶了媳妇,老两口也没有重男轻女,两个女儿结婚都给了嫁妆!

子女都结婚后,一直是老两口两个人单独过。2010年,胡雪梅的公公因病去世了,老太太自己身体还行,刚开始也一直一个人住。

后来腿脚不是很好了,请了一个保姆照顾生活,工资老太太自己出。保姆是老太太远房的一个外甥女,把老太太照顾得不错。

几个儿女,媳妇女婿10天半个月回去看看老太太,日子过得也平静。

2015年,老太太的房子被拆 迁了,分了185万拆 迁款。因为房子拆 迁了,老太太没地方住了,几个儿女商量让老太太跟着他们一起过。

老太太想,既然要跟着儿女过,就提早分一部分的钱好了,也让子女手里宽裕一些。毕竟自己的钱,早晚都要给孩子们的。

老太太从185万中,拿出120万,6个子女不管儿子女儿,每个人分20万。

老太太怕儿女拿了钱,不好好照顾自己,就先写好了协议。规定一定要赡养母亲的,才能得到这笔钱的,并且每个子女都签了字的!

老太太让儿子女儿商量,是跟着一个过,还是他们轮流赡养。子女们商量了以后,决定轮流赡养母亲。

从大女儿开始,每户人家,家里住两个月,六个子女刚好一年轮回来。大家都还在老太太写的协议上,写好补充协议,老太太在儿女家住,儿女要孝顺,其他子女一个月必 须要去看望母亲一次。

第 一年,大家都完成的很好,把老太太照顾的也很好;老太太腿脚不是很好了,六个子女还凑钱给她买了轮椅,方便子女推她去公园逛逛。

可第 二年,轮到老五的时候,老五移 民了,老五也没有任何交代。老六不干了,觉得自己五哥做人做事不地道,拿了钱不办事,她也不肯照顾老太太了。

轮流赡养老太太,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其他儿女看见老五拿了钱不办事,都跟着学。

胡雪梅是老二的媳妇,这年正好老二查出得了肺癌,本来胡雪梅是想接婆婆来自己住的。可老公住院做化 疗,她得陪着,照顾不了婆婆。

而其他子女因为老五的不作为,又不肯继续轮流照顾老太太了。没办法,只能给老太太租房住。

老太太自己有退休金,胡雪梅帮婆婆请回原来的保姆,继续照顾老太太。毕竟是老太太的远房外甥女,照顾起来,肯定比不熟悉的保姆尽心。

胡雪梅平时每个星期会去看婆婆一次,给婆婆买点菜,买点吃的用的什么的。

自从老太太租房住以后,婆婆那里基本就胡雪梅去,偶尔老三,老大会去一下。大姐,小妹基本不去看婆婆,偶尔打个电话,在国外的老五连个电话都没有。

胡雪梅老公在发现癌症的第三年就去世了,老太太大概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下子病倒住院了。

老太太住院期间,都是胡雪梅在医院跑上跑下的办理手续,陪夜伺候的。其他4个儿女,就老三过来陪夜过两天。

老公去世前,治 疗癌症花了不少的钱,胡雪梅还有一个儿子还在上大学。所以她不但上好本职工作的班,周末还去送外卖挣钱。

即使怎么样忙碌,胡雪梅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婆婆,给婆婆买点吃的用的,给婆婆说说话,做顿吃的。

婆婆看胡雪梅这么辛苦,想补贴一些给胡雪梅,胡雪梅从来不肯要,每次都会和婆婆说:“妈,我自己能挣钱,你自己的钱自己留着,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得花在自己身上!”

因为在老太太最后几年,胡雪梅对她照顾得最多,所以老太太才把自己所有的遗产留给儿媳妇,老太太也是看透了她自己的几个儿!

老太太走了,把存折留给了胡雪梅,胡雪梅觉得老太太给自己留下难题。大家都知道这笔钱在她这里,都觉得自己有权利继承这笔钱。

老太太死后,一点伤心难过都没有,第两天就急匆匆地要分这笔钱。这样胡雪梅为老太太感到寒心!

小妹对胡雪梅说:“你蛊惑老人家,你可是媳妇,我二哥不在了,你其实是没有资格要这钱的。”

“如果你想独吞,不把这笔钱拿出来,就去法 院告你侵占遗产!”

小妹说完,大姐,大哥,老四都会点头赞成她的说法。

说实话,胡雪梅是个怕麻烦的人,虽然老太太把钱给了她,也说了除了老三不给其他人。

但胡雪梅还是先找了老三,商量了一下,老三夫妻也算厚道人。商议的结果,决定六户人家平分这笔钱。

可是大姐,小妹又觉得老五没有资格平分这笔钱,因为他拿了20万后,没有赡养老人。

结果老五知道不分钱给他,不肯了,向法 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平分母亲留下的这笔遗产。

我的总结:

只要儿女孝顺,不管是轮流赡养,还是去一户人家赡养,都可行!

说实话,胡雪梅我这位同学,真是大度之人,婆婆是把所有钱都留给她的。她却愿意平分,真的为她点赞!

都说养儿防老,可现在养儿真的防老吗?文中的老太太有6个子女,却没有一个子女给她送终,中国人讲究养老送终,老太太明明提早把钱分给了儿女,可却没有享受到儿女给她的福利!

弥留之际只有一个媳妇在旁边,我想就因为这样,老人才会把最后的遗产留给二儿媳吧!

尊老爱幼是我们5000年文化底蕴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并发扬光大。

不要一切向钱看,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能做兄弟姐妹,能有血缘关系,是缘分啊。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更是彼此的亲人,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吧!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

子女轮流赡养父母好吗?这要看老人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比如说,两个老人走了一个、剩下一个孤独的老人,假如晚上一时有个病灾什么的,跟前没个人也不好说,再一个就是两个老人都健在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和儿女在一块,当然,两个老人都不能自立了,那就得走轮流这一步了,不过,前提是子女多的情况下,现实社会,80后以后大部都是独生子女,当然就不存在这一说了,只不过,轮流也有轮流的弊端给,人常说,一娘生九子、九子不相同,这充分说明了亲生子女也存在有良心的和不是东西的,好多活生生的例子,你亲眼看见、不得不说不可思议,前些年,我们老家有个老太太,共有无个儿子、没姑娘,老头子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造次 ,等老头子一去世,剩下个老太太可就不好过了,五个儿子一人一个月,后来老太太瘫在床上,这下可好了,陶良心的伺候的挺好,可到了下一家,衣服不给洗,饭也不当回事,等下个月到了有良心的这家,可要忙几天了,洗了衣服洗身上,吃的也挺好,等到了下一家又成了那个样子,就这么恶性循环了几年,老太太终于走了,陶良心的终于解脱了,而不陶良心的和没事人一样 ,根本看不出来家里曾经还养过老人,这家是人于人、事于事,你根本说不清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老人能自立的时候,一般跟小儿子在一起,也没什么矛盾,到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也不说让别的儿子管,就这么和小儿子在一起凑合的过,恕不知,日复一日,矛盾就出来了,大儿子说小的沾光,小儿子说没功劳也有苦劳,伺候老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出力的觉得冤枉,没出力的也觉得吃亏,清官难断家务事,谁是谁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至于事情的发生和矛盾,就看你站到谁的角度上去想去看了,总之,人老了,子女是轮流赡养父母好还是归于一个人好,结果怎样,就看你遇到的是什么人,老了主动权自然不在你手中了,轮流也好、固定也好,还是顺其自然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