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如何区分?
魔家四将是《封神演义》中封神榜封的四大天王,但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并非是魔家四将。
上古之时,阐教截教修道者兴盛,有着大批强者。因天庭没有强兵能将,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就引出了三教并谈封神榜,共编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
实际上,仔细看姜子牙封神,并非是356位正神,而是373位。八部正神之外,还有飞廉、恶来在最后被封为了冰消瓦解之神,也是天庭之神。此外,还有六人不服务于天庭,而是封给了西方教,其中郑伦、陈奇被封为哼哈二将,负责镇守西释山门;再有魔家四将被封为四大天王,负责辅弼西方教典。
在《封神演义》中,魔家四将就是被西方教的四大天王。西方教就是佛教的前身,不过,魔家四将与佛教的四大天王还是有区别的。
魔家四将魔教四将分别是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是殷商镇守佳梦关的四名大将。这四兄弟师承不详,不过应是源自截教,手中各有强力法宝。
魔礼青是魔家四将的老大,手中的法宝是白玉金刚镯和青云剑。白玉金刚镯是玉制的法宝,投掷攻击百发百中,魔礼青曾用它打死黄天化,不过后来被哪吒用乾坤圈打碎了。青云剑才是魔礼青真正依赖的法宝,也是魔家四将中最强力的法宝。这把剑不止是削铁如泥,而且剑上有符印,写有地、水、火、风四字,挥动之时,风能放出万千戈矛,火能施展金蛇烈焰黑烟。在征讨西岐之时,魔礼青晃动青云剑,霎时间黑风卷起,万千戈矛就冲向了西岐大军,端的是厉害无比。可以说封神世界中,除了诛仙四剑,就要数青云剑了。
魔礼红是魔家四将的老二,手中有法宝混元伞。混元伞是以各种宝珠串成,不止有祖母绿、祖母印、祖母碧、夜明珠这样的珍贵明珠,还有辟尘珠、辟火珠、辟水珠、消凉珠、九曲珠、定颜珠、定风珠这样各具特异之能的宝珠,伞面上还有珍珠串成的“装载乾坤”四个字。这把伞一旦撑开就是天昏地暗,犹如把日月装载了一样,转动之下,乾坤也是跟着晃动。魔礼红曾连转混元伞三四次,宇宙瞬间昏暗,乾坤都跟着崩塌。
混元伞还有一个功能,晃动之下就可以收取法宝。魔礼青曾以混元伞接连收了哪吒的乾坤圈、金吒的遁龙桩、姜子牙的打神鞭。不过,混元伞并没显示吸人的功能,不像孔宣的独门神通五色神光五行内无物不收。
魔礼海是魔家四将的老三,手中有法宝碧玉琵琶。碧玉琵琶上面有四根弦,也是按照地、水、火、风排列,与青云剑的功效是一样的,拨动之下风火齐至。在征讨西岐之时,魔礼青挥动青云剑,魔礼海也是拨动琵琶,双重黑风火焰齐至,西岐百万大军全部带伤。
魔礼寿是魔家四将的老四,法宝是紫金花狐貂。紫金花狐貂是一个异兽,能变化大小,平时就如同小白鼠一样可以收在宝囊中,作战之时放出可以大如白象。在对战西岐之时,魔礼寿曾放出花狐貂,它张牙舞爪四处吞食西岐大军。不过,花狐貂在魔家四将中的法宝中算是弱的了。
在西岐起兵之时,魔家四将奉命征讨西岐城。四兄弟一起使用法宝,更是威能无比,风火齐至之下,西岐惨败而回,逼得姜子牙也是挂起免战牌不敢应战。四兄弟见不能攻破城池,又要将四件异宝祭在空中将西岐变成渤海。这又是四件法宝齐聚的一样异能,可以使山崩地裂。幸有姜子牙算出,倒海罩住了西岐,元始天尊还暗中以三光神水浮在了海面上,才算成功保下了西岐。
魔家四将虽强,却也没能免了上封神榜之命。先是杨戬下山杀了花狐貂偷了混元伞,后又被黄天化以攒心钉连取四命,都是上了封神榜。
最终姜子牙封神之时,魔家四将被封为四大天王。四人负责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且又各有所司:
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瑟一面,职调;
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珠伞一把,职雨;
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按照《封神演义》中所封职位和所使用法宝,魔家四将就是佛教的四大天王,也就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虽然《封神演义》中魔家四将被封为四大天王,实际上四大天王是出自印度教神话的二十诸天。要论时间,这个神话可比出自于明代的《封神演义》早多了,封神榜中也不过是借用了四大天王之尊称。
佛教传说,须弥山腰犍陀罗山有四座山顶,四大天王各住一山分守四大部洲。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吒守护东胜神洲,是主乐神,手中持有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毗流驮迦守护南赡部洲,手中持有慧剑,能断烦恼增智慧;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守护西牛贺洲,左手拿宝珠右手缠龙,因他是群龙领袖所以手臂缠龙;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守护北俱芦洲,是古印度的财神,右手持伞左手握鼠,鼠是寻宝鼠,宝伞是为了制服魔众。
佛法从唐宋之时传到中土,就有了四大天王信仰。不过,唐宋时期主要集中在北方多闻天王的身上,据说唐玄宗时期他曾助唐军破敌,唐玄宗下诏让各省在城楼上要塑毗沙门天王。自此,唐宋军营里面也建有天王堂,就是供奉的毗沙门天王,《水浒传》中林冲被充军后守的就是天王堂。后来到明代之后,天王堂塑像成了一手拿着一把伞,一手拿着塔,代表风调雨顺,民间也传说成了托塔天王李靖。
到了明代时期,随着《封神演义》出现,也出现了混淆的魔家四将。此后,寺院四大天王的塑像,都是向封神榜看齐了,手中有了各法器。不过,经典上并没有这些法器的记载,只有拿刀戟塔珠。现在我们在寺庙看的四大天王塑像就是偏向传说的,国外的就不同了。
从这来看的话,《封神演义》中的魔家四将的原型就是取自于佛教四大天王。所以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的区别就是,《封神演义》将四大天王汉化了,魔家四将是《封神演义》中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却不是魔家四将。
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如何区分?
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拎清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是什么关系,才好下结论。
那么,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是什么关系呢?
先说件趣事儿。
中学那会儿,正是金庸小说风行的黄金时代。
和几个读了《射雕英雄传》的同学辩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谁最厉害、谁最能打。有人突然插话,说这五个人其实都挡不了陈金住的一个手指头,因为,中神通王重阳的功夫就是从陈金住那儿学来的,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都不是王重阳的对手……
等等,陈金住?什么鬼?!
我们都瞪着这个同学,陈金住?不存在的,《射雕英雄传》原著里根本没有这一号人。
同学诡异一笑,说,《射雕英雄传》里是没出现,但《射雕英雄前传》里有,我看的是《射雕英雄前传》!
我们一齐大怒,追上这个家伙就是一通狠揍。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同学倒也没有撒谎。挨揍后,他严重不服,回家拿来了一本署名为“全庸”的人写的《射雕英雄前传》,用力翻书,用力指着书中写的王重阳拜陈金住为师的文字,要我们睁大眼睛看。
不用说,他智商有问题。
我们掀翻他,又是一通好揍。
好了,回到正题了。
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的关系,就跟王重阳是否“陈金住徒弟”身份一样微妙。
王重阳虽然是史有其人,但经过金庸先生的一番修改和塑造、刻画,已经成为了一个武功盖世的道家大侠,如果金庸先生写他的师父是陈金住,那就是陈金住,那没事。
问题是,所谓的“陈金住”是一个署名“全庸”的家伙蹭热量另写一书编出来的,这关系能作准吗?
我们要知道,四大天王是外来神,出自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神话。
在印度教神话中,共有二十诸天,包含有吠陀神话中八部众之中的诸位天神,如龙众娜迦、夜叉、阿修罗等,这里面,就有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这个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护持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则持剑护持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持蛇护持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持伞护持北俱芦洲。
看,在人家原来的印度教神话,这四大天王各守一方,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好认好记。
可是,著作《封神演义》的许仲琳觉得好玩,就给人家这四大天王编造出一段“前传”,说他们原本是镇守商纣佳梦关的四名大将,分别叫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合称“魔家四将”。在商周大战中,四将和西周的阐教门人比武斗法,战死后进入封神榜,被姜子牙封为天庭正神:魔礼青为增长天王,持青光宝剑,司风;魔礼红为广目天王,抱碧玉琵琶,司调;魔礼海为多闻天王,撑混元珍珠伞,司雨;魔礼寿为持国天王,玩紫金龙花狐貂,司顺。四人连起来就是“风调雨顺”,意为让他们护国安民,执掌风调雨顺之权。
……
看看,您说这许仲琳是否就像那个写《射雕英雄前传》的“全庸”一样,让人讨厌呢?
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如何区分?
有读者质疑居士我把四大部洲的名称写错了两个。其实我没有写错,本来就是“东胜身洲”和“西牛货洲”,因为这两个洲的名称是有来历的。
东胜身洲:《长阿含经》说:“东胜身洲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瞻部洲故也。”东胜身洲的人,身体胜过我们南赡部洲的人,故名胜身洲。
西牛货洲:《俱舍颂疏·世间品一》说:“西牛货洲,以牛为货易,故名牛货洲。”这个洲的牛很多,大家都是用牛与别人交换货物,因此被称为牛货洲。
这两个洲,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变成了“东胜神州”和“西牛贺洲”,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拿《西游记》小说中的说法来质疑原本正确的名称,那就太可笑了。
——————————原答案——————————
区分四大天王与魔家四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看他们出现的场合就可以了:出现在佛教寺庙里,就是四大天王;出现在小说《封神演义》及相关的作品里,就是魔家四将。
四大天王源自古印度佛教,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中非常著名的护法天神,又被老百姓称为“四大金刚”。
佛教经典记载,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此山无比巨大,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约110万公里。在须弥山的四周环绕着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芦洲。在须弥山腹有一座小山,名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头,各住着一位天王,各护一部州。
汉地佛教寺院常在第一重殿两侧塑四大天王的雕像,因此第一重殿一般被称为天王殿。天王殿的中间是弥勒佛(布袋和尚)的塑像,弥勒佛的背后立着韦陀菩萨。四大天王的名称、形象如下: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护持国土。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持琵琶。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增长善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手握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光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缠一条龙或是蛇,另一手捏着一枚宝珠。
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多闻佛法。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
四大天王中以多闻天王,也就是毗沙门天最为著名。在早期,多闻天王常常手托一座佛舍利塔,后来这一形象演变为托塔天王。
而魔家四将则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驻守佳梦关的四位将领。《封神演义》本就是一部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作品,作者将佛教、道家及民间信仰中的很多神写进了小说,并给他们安排了各自的来历。
比如四大天王被写成了魔家四将,小说中写他们为殷商对抗周国,死后被封神,成为四大天王,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分别为
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瑟一面,职调
多文天王魔礼海,掌管混元珍珠伞,职雨
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四大天王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如何区分?
其实,“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很好区分,他们的外形是一样的,只要看他们的名字就知道了。佛教当中的“四大天王”没有姓名,而“魔家四将”都有姓名。
“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是佛教当中的四位护法天神,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古典文学《西游记》当中有出现过。而“魔家四将”是小说《封神演义》当中镇守佳梦关的四名大将,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死后被姜子牙封为镇守南天门的“四大天王”。
《封神演义》当中的“魔家四将”来自于佛教体系当中的“四大天王”。他们和《西游记》当中的“四大天王”差不多,只是手里面持有的武器有些差别。在《封神演义》当中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手持碧玉琵琶,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手握青锋宝剑(西游记称“青云剑”),西方广目天王持有紫金花狐貂(西游记中是蛇),多闻天王魔礼红手持混元珠伞(西游记称“混元伞”)。
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如何区分?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看题主所问,应该是佛教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的区别在那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分别了解一下这八位大神!
佛教四大天王!
佛教的四大天王,也称为“护教四大天王”,为佛帝释天下属,居住在须弥山山腰上面,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住东胜神洲,司调。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住南瞻部洲,司风。西方广目天王,持蛇,住西牛贺洲,司顺。北方多闻天王,持宝伞,住北俱芦洲,司雨!
佛教四大天王,早期为佛教护发天王,但是随着慢慢汉化,才有了“风”“调”“雨”“顺”的象征!
《封神演义》魔家四将!
魔家四将在《封神演义》中,是闻太师手下的四个下属,但是这四个下属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他们属于闻仲太师的家臣,对于闻太师是忠心耿耿的!
在《封神演义》中,对于魔家四将的刻画还是比较多的,先有借黄飞虎之口的提前铺垫,后有四将和杨戬,哪咤,姜子牙的交手经过。
关于魔家四将,借用黄飞虎的话说:佳梦关魔家四将乃弟兄四人,皆系异人秘授奇术变幻,大是难敌。长曰魔礼青,长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须如铜线,用一根长枪,步战无骑。有秘授宝剑,名曰‘青云剑’。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风’,这风乃黑风,风内有万千戈矛。若人逢着此刃,四肢成为虀粉;若论火,空中金蛇搅遶,遍地一块黑烟,烟掩人目,烈焰烧人,并无遮挡。二弟魔礼红,秘授一把伞,名曰‘混元伞’。伞上有祖母绿、祖母印、祖母碧,有夜明珠、碧尘珠、碧火珠、碧水珠、消凉珠、九曲珠、定颜珠、定风珠,还有珍珠穿成四字:‘装载乾坤’。这把伞不敢撑,撑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转一转,乾坤愰动。三弟魔礼海,用一根鋡,背上一面琵琶,上有四条弦,也按‘地、水、火、风’。拨动弦声,风火齐至,如青云剑一般。四弟魔礼寿,用两根鞭。囊里有一物,形如白鼠,名曰‘花狐貂’,放起空中,现身似白象,胁生飞翅,食尽世人。若此四将来伐西岐,吾兵恐不能取胜也
在战斗中,魔礼寿的花狐貂变大数倍,一口吞吃了杨戬,而姜子牙的打神鞭更是被混元伞给收了,原因就是这四人以后是释门中人,后一千年享受香火,姜子牙的打神鞭只能打榜上之人,释门中人是打不了的!
所以《封神演义》明确之处,魔家四将就是后来佛教的四大天王!
其实在《封神演义》中,如来佛祖尚且是通天教主座下弟子多宝道人,而慈航道人(观音菩萨),燃灯道人(燃灯古佛),惧留孙大仙(惧留孙古佛),普贤菩萨(普贤真人),文殊菩萨(文殊广法天尊)等等佛教大佬,都是从截教和阐教出走的大能,而魔家四将后来成为了佛教四大天王,也是理所当然。这点和李靖有点相似,因为李靖不仅仅是佛教的天王护法,也是天庭的托塔李天王。
因此,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魔家四将就是佛教的四大天王,但是根据其他著作,比如《西游记》,魔家四将是在天庭工作,携同托塔天王李靖办事。而佛教四大天王,为佛教护法,镇守灵山雷音寺,和魔家四将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谢谢大家!
欢迎朋友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原创!
喜欢的顺便点关注哦!
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如何区分?
原著党答一波。先说个有意思的,名闻遐迩的托塔天王李靖,实际就是四大天王其中之一。四大天和魔家四将的区分要看语境。在封神中实际无须区分,因为两者指的是同一拨人:姜子牙封神前,世间只有魔家四将而无四大天王;封神后,魔家四将即为四大天王。除本书及沿袭本书世界观架构的衍生作品以外的一切语境中,两者都毫无关系。
一、魔家四将歌坛有四大天王,红极一时,至今活跃。八零后知道四大天王之名,大概都来自于此。这个名字并非香江的独创,由近事可知,他们实际既无这个能力、也无这个修养。
封神中,四天王封神之前,名叫魔家四将。
第31回,黄飞虎反五关,闻太师调兵追袭。佳梦关总兵官魔家四将、青龙关总兵张桂芳等奉命堵截武成王。此回已指出魔家四将就是四大天王,文中有“四天王步行至军前”,向闻仲禀告军情之语。
四人和黄飞虎是老朋友。黄飞虎未反商前,在商为镇国武成王,与闻仲一文一武,是纣王朝中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武成王为军方第一人,手下大将无数,魔家四将便曾在他帐下为将,参与征伐东海。
第40回回目名便是“四天王遇丙灵公”,借黄飞虎之口说出了四人名姓:
老大魔礼青,身长二丈四尺,使长枪,善步战。法宝名叫青云剑,使人四肢化为齑粉;
老二魔礼红,法宝混元伞,撑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有装载乾坤之能;
老三魔礼海,背上一面琵琶,拨动弦声,风火齐至,如青云剑一般;
末曰魔礼寿,有异兽名花狐貂,现身似白象,胁生双翅,号称食尽世人。
四兄弟奉命征西。此时西岐方面异人计有姜子牙、李家三吒、龙须虎等寥寥几人,剩下的全是四贤、八俊、南宫适等凡人武将,面对魔家兄弟时完全没有一拼之力。
一战下来,周兵折损万余,文王六个儿子都战死了。
周兵再不敢战,四天王各出法宝,要将西岐旋成渤海。幸得姜子牙倒海救西岐,元始天尊也亲自出手,用琉璃瓶中净水护住海水,使四天王法宝不能奏功。
后来四将兵困西岐接近一年,西岐方面没有任何办法。然后阐教急了,大出下驷:薛恶虎韩毒龙送粮,杨戬(杨戬实力已至金仙,但因是三代弟子,在阐教的定位仍是下驷)惊艳,干掉花狐貂,黄天化下山,死而复活,终以攒心钉秒掉四将。
黄天化之所以能秒杀魔家四将,不是四人实力低微,而是阐教精心推演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真能秒的话,早让黄天化下山开秒了,又何必憋屈一年之久!
所以更有可能的是,元始天尊利用这一年的时间,精心训练了杨戬和黄天化两大利器,祭炼出了专门克制四将的法宝“攒心钉”。
二、辅弼西方姜子牙封神时,以魔家四将为四大天王:
魔礼青封增长天王,掌青光剑,职风;魔礼红封广目天王,掌碧玉琵琶,职调;魔礼海封多闻天王,掌混元珍珠伞,职雨;魔礼寿封持国天王,掌花狐貂,职顺。连起来是风调雨顺。
不过,这四位爷的神位与封神榜上所有人都不一样,别的神都是为天庭服务,唯有他们四位进入了佛门(阐教的燃灯、惧留孙及三大士,截教活着的多宝、马元、孔宣、法戒、毗卢仙等,是肉身入西方,为佛或菩萨,不在封神之列)。
封神辞中明言,四人的职责乃是“辅弼西方教典”,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寺庙山门看到的四天王。因为怒目威风,老百姓又称之为“四大金刚”。如前所说,与封神有关的所有衍生或改编作品,凡是出现四大天王,其来历都是魔家四将。
封神的作者,有种说法是出自道士陆西星之手,虽有争议,但由书中比比皆是的金丹术语可知,作者熟悉道家内丹术无疑。因而本书最大的野心其实就是为道家争位。
中国历来有佛道之争,佛家有如来为住世之尊,道家便弄出一个老子化胡。封神中西方二圣出场皆以道人名之,阐截弟子进入西方,燃灯后来成为燃灯上古佛,为如来之师;多宝道人成为如来,即释迦牟尼;马元为马元尊王佛,长耳定光仙为定光欢喜佛,孔宣为孔雀明王,惧留孙为拘留孙佛,还有文殊、观音、普贤三位菩萨,当然,也包括小角色四大天王,都是这种争论下的产物。
以上列举诸佛、菩萨、天王,都能在佛典中找到出处。
据《佛本行集经》:
持国天王主东方,梵名提头赖吒,掌领乾闼婆,为天帝乐工;
增长天王主南方,梵名毗留勒叉,掌领鸠槃荼,为厌魅鬼怪;
广目天王主西方,梵名毗留博叉,掌领水中龙王;
多闻天王主北方,梵名毗沙门,掌领夜叉。
封神中,姜子牙曾用打神鞭打四魔将,结果竟打不了。书中解释说“此鞭只打的神,打不的仙,打不得人,四天王乃是释门中人,打不得,后一千年,才受香烟”,这里就透露了作者的狡黠,封神之战结束后一千年,正是公元前后,汉明帝刘庄公元57~75年在位,因夜梦神人,遂有白马驮经,从此佛教大兴于中土。姜子牙一千多年前封的那些神、以及上面说过的进入西方之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西方中高层。
于是道家可以自豪地说:
是他们孵化了佛门!
三、李靖现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实在火爆,里面的李靖父亲形象堪称伟大,完成了自《哪吒闹海》改编以来的渣男形象的逆袭。那么现在说说咱们的托塔天王。
李靖变成托塔天王,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毗沙门信仰
唐朝普遍信仰毗沙门,以至到了“百夫之长,必资以指挥;十室之邑,亦严其庙宇”的地步。因为在国初的传说中,得到毗沙门的帮助实多。死于玄武门之变的李建成小字就叫毗沙门,在正史有载。
《三教搜神源流大全》“天王”条说:
昔唐太宗从高祖起义兵,有神降于前,自称毗沙门天王……及即位,诏天下公府祀之。《毗沙门仪轨》说,唐玄宗时,西域五国联军围攻安西都护府,援军救援不及,是毗沙门父子降神兵退敌。
《酉阳杂俎》甚至记载了成都街头一个叫赵高的混混,因为常入狱,想了个偏门,在背上纹满毗沙门像。狱吏见了谁也不敢杖背。李夷简治蜀,不信邪,打得这哥们哭爹喊娘。倒颇有明靖难之役时铁铉的风采。
第二步,毗沙门托塔
高僧不空和尚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中,先描写了一番毗沙门形象,“左手执戟槊,右手托腰上,其神脚下作二夜叉鬼”,然后写到他的塔:
其塔奉释迦牟尼佛,教汝若领天兵守界拥护国土,何护吾法。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可见毗沙门是不托塔的,托腰就是叉着腰。
那么托塔的是谁呢?
是那吒!
那吒就是哪吒,是毗沙门天王第三子。这就是无论封神还是西游,都说哪吒是三太子的原因。
大约老百姓觉得戟槊都太普通,作为一个天王是不能没有牛叉的宝贝在身的,宝塔既然奉释迦牟尼,又怎能让哪吒拿?于是这塔就到了毗沙门手上。后来东演化西改编,大家又觉得把塔这么收回去不好,就又编了个父子反目的故事。
第三步,毗沙门成了李靖做
具体演化过程网上能搜到各位高贤文章,我也写过一篇《封神知识点:托塔天王的原型为何是唐朝李靖?商朝没有李这个姓》,感兴趣的可以去我文章里找。
总之最迟到元代,李靖已正式与毗沙门天王合而为一。元代话本《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有云:
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所以在封神中,李靖、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在内在逻辑上都有联系,或者说李靖是魔家四将之一也未尝不可。这大概就是魔家四将征西时三吒俱已下山,他却非要捱到罗宣火焚西岐才出场的原因吧。没办法,毕竟要分饰两角啊!
我已经写了500来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欢迎关注,共赏神话。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