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是道教的八位神仙组成的一个神仙群体,他们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人物也是各不相同。直到明朝,吴元泰创作神话小说《东游记》,八仙的人物才正式定型,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
在八仙中,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最早是先秦时期,最晚一直到北宋。八仙全部来自民间的人物,其中吕洞宾、张果老有明确记载,韩湘子、曹国舅也有真实人物原型,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何仙姑有可能也真实存在,只是不好考证。
铁拐李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八仙之首。传说铁拐李是先秦时期巴国人,老子骑牛云游巴国时点化了他,巴国被秦惠文王灭亡后,铁拐李看破红尘,去华山学道访仙,修道成仙。铁拐李精通药理,普救众生,被老百姓尊为“药王”。
铁拐李的形象最是奇特,是个跛脚乞丐的样子,蓬头垢面,拄着一只铁制拐杖,背有一只大葫芦。铁拐李本来形象并不是这样的,是个很体面的人,关于他最有名的传说就是借尸还魂了。铁拐李魂魄离开躯体去三山五岳游玩,因为时间太久,他的徒弟以为他死了就把他火化了。回来的铁拐李见没了躯体,去还魂到旁边一个饿死的乞丐身上,就成了这样子,从此被称为铁拐李。
汉钟离
汉钟离姓钟离,名字为权,相传他的原型是东汉大将军,所以被称为汉钟离。
汉钟离的形象是梳着和小孩一样的两个发髻,长须飘洒,手摇芭蕉扇,袒露着大肚子,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传说他是被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汉钟离成仙较早,他曾经十试吕洞宾,度吕洞宾成仙,还传授吕“点石成金”的道法。
汉钟离也很可能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留有作品《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但是具体什么年代的人就不好考证了。
蓝采和
蓝采和是唐朝人,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在蓝氏族谱中也有他的详细记载,可能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蓝采和是个神态俊逸的年轻人,穿着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露着,手持快板,像个流浪的歌手。蓝采和放荡不羁又神采飞扬,经常在闹市中行走,乘醉大歌。蓝采和是被汉钟离度化,汉钟离见他有“半仙之分”,就下凡度他出家,因为他执迷于凡世生活,又让吕洞宾度点化了他一番,让他出家,修道30年终于功德圆满。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相传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一户普通的庄户家的女儿。
何仙姑的形象是一身着飘飘白衣,手持荷花。关于何仙姑的故事也是非常多,何仙姑成仙的说法有吃桃成仙、吃云母成仙,遇到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等多种说法。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后,仍然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行云布雨,解救苦难,受到人们的尊敬。
吕洞宾
吕洞宾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道号纯阳子。虽然道教全真派分为北派、南派、东派、西派,还有一些民间的道门小派,但是吕祖依然是吕祖,所有门派都自称源于吕祖。
吕洞宾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唐朝人,曾经当过地方官吏,后来因为厌倦放弃了功名富贵,入山学道。在他弃官前,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加上他为人乐善好施,深得百姓敬仰。虽然同为八仙,吕洞宾的影响却是其他七仙无法相匹敌的,他与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一样在民间拥有广泛的信仰群众,全国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成千上万遍布各地。
吕洞宾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相传他遇到汉钟离,被十次考验传丹法,得道成仙。吕洞宾还被尊为剑祖剑仙,相传他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在《宋史.陈抟传》中也有记载:“吕洞宾有剑术”。他的形象通常就是背有宝剑,手拿浮尘,此外, 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黄粱美梦、吕洞宾画鹤等等。
张果老
张果老姓张名果,是唐代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人。张果是一个炼丹家,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相传他隐居在中条山,世间相传他是数百岁的人,所以称他为张果老。在《新唐书‧方技传》中也有记载“张果者,晦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人。”
张果老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就是倒骑毛驴,关于张果老,民间有数不尽的传说,他成仙的传说最流传的就是偷吃参汤或者吃何首乌成仙,也有说他是开天辟地第一只白蝙蝠成精。张果老出生在河北邢台,邢台有张果老山,传说中河北石家庄的赵州桥上有张果老倒骑毛驴留下的驴蹄子印。
韩湘子
韩湘子是唐代人,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侄孙,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说的就是韩湘。
韩湘子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形象,擅长吹箫,有宝物紫金箫,据说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韩湘子自幼由叔祖韩愈抚养长大,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不喜功名,只好饮酒,醉后就露宿街头,还非要跑去当道士。韩愈责怪他,人人各有所长,你天天晃荡,没有一技之长,将来能做什么。韩湘子表演了一门绝技,在初冬让牡丹花开,并且花开数色,并且每朵有一联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湘不愿出仕,跟随吕洞宾学道,被点化成仙。后来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韩湘子又度化韩愈,韩愈也得道成仙。
韩湘子的传说也有很多,吹箫会龙女、韩湘子讨封等传说。
曹国舅
曹国舅是八仙中出现最晚的一个,是北宋时期人。曹国舅也是八仙中身份最显赫的一个,其他人都是出身市井,他却是皇亲国戚,是宋仁宗的国舅,慈圣光献皇后的弟弟。
曹国舅的形象是一个贵人形象,仪表端庄,头戴纱帽,穿一身官袍,腰系玉带,手拿笏玉板,脚踏朝靴。曹国舅本来是皇亲国戚,吃喝不愁,不过因为他的弟弟犯法杀人,被包公斩首。曹国舅也因为纵容包庇受到牵连,逢大赦天下被释放,从此他也有所感悟,入山修行。后来遇到汉钟离和吕洞宾点化,拜吕洞宾为师,得道成仙,加入八仙,八仙也得到圆满。
八仙与道教的许多神仙不同,他们全部是来自人间,有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并且他们不是生下来就是仙人,而且他们都有些缺点,有着多姿多彩的凡间故事,这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被称为八宝。铁拐李持有葫芦,葫芦岂只存五福,可以救济众生;汉钟离持有芭蕉扇,能起死回生;张果老持有渔鼓,渔鼓频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吕洞宾持有宝剑,剑现灵光魑魅惊,可以镇邪驱魔;何仙姑手持荷花,手执荷花不染尘,能修身养性;蓝采和持有花篮,花篮内蓄无凡品,能广通神明;韩湘子持有笛子,紫箫吹度千波静,可以使万物滋生;曹国舅持有玉板,玉板和声万籁清,可以净化环境。 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东海潮头汹涌,巨浪滔天,八人借助宝物大显神通,立在法宝之上,乘风逐浪渡海而去。
在民间,关于八仙的各种故事、传说特别多,但大多都是传说,很少有真实的记载。民间还有一套醉拳,是一种模仿八仙各饮酒醉态形成的传统拳术,“吕洞宾醉酒提壶力千斤,铁拐李旋争膝撞醉还真......”
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中,这句话都很实用,大白话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别尽说好听的,手底下要见真功夫。这是民间喜欢八仙的原因之一,接地气。
玉帝、如来那都是高高在上的神,谁都不想去见,就如同老外不喜欢见到上帝一样,八仙带着人间味,所以讨人喜欢,这是第二个原因。
人间味是什么味?那就是历史上能找到他们的本身,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精神寄托,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八仙。
张果老尊老爱幼,所以得把张果老排在首位。
张果老骑着小毛驴到了唐朝,他说自己是尧帝时期的人,唐玄宗肯定不信啊,吹牛也要靠点谱吧?秦始皇都不敢这么吹。
刚好道教符箓派茅山宗天师叶法善在朝上,唐玄宗就悄悄地向他询问张果老的来历,叶法善苦笑,说出来得罪老祖宗张果老,立马死;胡说欺瞒唐玄宗,还是个死罪,因此只能摇头不敢说。
唐玄宗急了,答应叶法善如果他死了,会向张果老求情,让他复生,多大个事嘛?
叶法善就说出了叶法善的真身,乃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话音刚落,倒地就死,冰凉冰凉的。
唐玄宗没奈何,说了很多好话,张果老才不慌不忙掏出一张纸,往地上一扔,化成一只小毛驴,骑上就往皇宫外走,经过叶法善身边时,咳嗽了一声,那叶法善就活了。
武则天也曾想张果老为自己效力,就派官员去找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正说着话,张果老扑通一声倒地,七窍流血而死,官员无奈亲自把他葬了,还守了半个月的坟,确认张果老已死才回朝。
武则天有点伤感,原来神仙也会死的。
过了几年,张果老从千里之外的恒州山倒骑着小白驴走了出来,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张果老,唐朝时期甘肃两当的道人,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手持道筒,亦称渔鼓,倒骑毛驴。
铁拐李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来到了巴国津琨(今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坝)。
当时有个小孩很有名气,叫李凝阳,天资聪慧,颇具道心,太上老君一见很是欢喜,于是点拨了一番,打下了修道的基础,并为其取字为“玄”,乡人因此尊称其为李玄。
巴王听说了李玄的名气,多次邀请他出山为官,为巴国效力,可李玄道心稳固,不爱红尘杂事,只寻求道家遁去的一,因此拒绝了巴王的好意。
秦灭巴国,心灰意冷的李玄就此遁入华山访求仙人,后潜修于石笋山,采集草药,炼制膏药,放置于背后大葫芦里,救治世人,被乡人尊之为“药王”。
李玄原本相貌堂堂,悟道突遇难题,于是灵魂出窍去寻太上老君解答。当灵魂回归之时,却不见了留置在山洞里的身体,已被一误闯进洞的老虎吃去。李玄眼看时辰已到,雄鸡报鸣,天即将破晓,无奈寻到一具倒毙瘸腿乞丐的肉身将灵魂归窍。
李玄看见瘸腿的自己,非常地看不惯,于是打开葫芦,准备医治瘸腿,就在快贴上膏药的时候,突然开悟,找到了一直寻找的一——“道法自然”,于是长啸一声,拿起乞丐的铁拐拄地而去。
铁拐李,李玄是也,手拄铁拐,背背葫芦,葫芦里不知装的什么药。
汉钟离汉钟离,钟离为姓,名权,双手若大秤,可知轻重,因此其父为之取名"权"(古代的秤砣)。
其哥钟离简在朝为官,因此推荐钟离权出仕,官至谏议大夫。
钟离权性格豪爽,喜欢坦胸,手执一把大蒲扇,不怒而威,颇有大将之风。
羌人叛乱,钟离权率兵2万出征,权臣梁冀嫉妒钟离权,因此与羌人暗通,在钟离权军中布有奸细,并将行军路线、兵力部署全部告知了羌人。
安营扎寨后,钟离权率领的大军早早安息,准备次日一早征讨羌人,哪知道羌人熟悉地势,早已埋伏在周围,夜劫营寨,一把火烧了大营。
钟离权的部队被打散,也不敢回朝,于是在荒郊野岭信马而走。
这时一个胡僧出现,指引他投奔东华先生。在庄院门口,一个老人出迎,开口便知钟离权的身份,也知道胡僧必是引路人,钟离权据此而知遇到了仙人。
一朝荣华富贵,一朝待罪之身,钟离权由此生出了离开凡尘之意,于是跪求未卜先知的老人指点。当学艺完成,步出院子,再回首,却是空茫茫一片,钟离权望空而拜.
钟离权就此遁入华山潜修悟道,游泰山遇华阳茅真人,入崆峒谒见太上老君后,名列仙班。
钟离权,唐朝(618-907年)人,嗜好喝酒,不修边幅,“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吕洞宾李白是剑客,吕洞宾当然是剑仙。
吕洞宾,幼时极其聪明,日诵万言而不忘,有神童之名,肚子里装着满腹文章。
长大后,学问是越学越高,却两次名落孙山,输得不情不愿、不明不白,于是吕洞宾卯足了劲儿要搏杀一次,以求进士登科、状元及第,登入台阁。
这时钟离权正好云游到此,看见吕洞宾痴迷官道,如同看到当初的自己,只是可惜了那份与生俱来的道心,于是送了吕洞宾一个枕头,吩咐夜晚可枕入梦,可解心忧。
吕洞宾梦见自己真的进士登科、状元及第,登入台阁,富贵了三十年。人生正畅快之时,祸从天降,被降罪贬官归乡;回归之时,风雪大作,天地一片茫茫,无尽寒寒伧。
蒙尘的道心刹那间醒悟,富贵不过是一场云烟,吕洞宾梦碎魂归,煮黄粱米饭未熟,只有香气缭绕,于是大笑而去寻汉钟离赴终南山修道。
吕洞宾四十岁学剑术,传自郑火龙真人;六十四岁学丹术,授自钟离权。
吕洞宾的诗词很多,以修道居多,但也有很多另类的好句。
以剑斩情,勿要贪恋美色,“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白牡丹哭得泣不成声。
以义当先,不做无耻小人,“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福因慈善得,祸向巧奸来",二郎神的哮天犬表示不服。
以剑护道,正天下风气,“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最厉害的还是自报身份的这首诗,非常的有仙气,还带着点烧柴火做饭的味道,“唐朝进士,今日神仙。足蹑紫雾,却返洞天。”
吕洞宾,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腹中满腹经纶,腰间挂剑,潇洒时若仙,行事时如人,讲求一个顺其自然,不拘小节。
蓝采和腕上花篮,只愿换几个闲钱,良善之人闻香久远,作恶之人嗅臭连连。
手中快板,只愿把世事畅谈,知我者谓我多智,贱我者笑我痴颠,借酒醉世间。
蓝釆和一边打着快板,一边在闹市卖着花,那篮中的花被他酿的好酒熏醉了,散着淡淡的酒香。
一足不知几时被挤掉了靴子,光赤赤踩在地上很是清凉,蓝釆和也不管他,扯了扯破烂的衣服,笑着喊道:买花送好酒!
蓝采和卖了花钱,随意用绳窜了拖在地上而行,剩得几文是几文,够上酒钱便喝上一盅酒,不足便扔给了看热闹的儿童。
儿童长大了,开始成家立业,蓄上了胡须,生下了孩子,蓝釆和照样破烂衣打着快板卖花穿行在闹市,还是一样的面貌,不同的是他将卖花钱扔给了当初看热闹孩子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又在笑着看他的热闹。
一代又一代,长大的孩子才知遇了仙。
蓝釆和,原名许杰,唐朝四川遂宁人,善酿酒,爱周济穷人,快板卖花的流浪汉。
何仙姑何仙姑,只是个织鞋为生的女孩,心性善良,手工精巧,常在罗浮山寺兜卖布鞋与登山游客,与寺中僧众颇熟。
十三岁山中摘野果,遇一拄拐道人坐于道旁,何仙姑见其可怜,便将篮中野果都给了道人。
道人倒也不客气,吃枣也不吐核儿,很快吃了个精光。
何仙姑便让道人再等会儿,准备再去摘一些让其带走,道人大笑道不急,既吃了你的果,我也送你一桃,随手摸出一个红艳的大桃,清香四溢,外有流光。
何仙姑拒绝了,让道人留着饿时再吃,自个儿到山里随时都可以摘到新鲜的疏果。
道人大笑不止,坚持让何仙姑吃掉。
何仙姑吃完桃,顿时感觉身上一轻,有无穷劲儿,回头一看道人,却空无一人,只隐隐听见铁拐敲击地面的声音,渐渐去远。
从此,何仙姑不饥不渴,却依然在山中寻找野果,送于寺院中僧人。
一日正午,烈日当空,蝉鸣正浓,何仙姑便在一株荔枝树下歇息,解下腰间绿绸带搭在枝上,随风飘飞,煞是好看。
何仙姑解了乏闷,系上腰带而去。
当年,此株荔枝开花结果,果皮上饶了一带轻绿,果肉香甜多汁,人称增城“挂绿荔枝”。
何仙姑,唐时广东增城人,手持荷花,清香徐来。
韩湘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很恼怒自家侄孙韩湘子不上进,纵有天姿之才,却不思上进,弄萧修道,不作学问。
恼归恼,两人关系却是极好,韩湘子父母早丧,由韩愈将其养大,亲若父子。
韩愈寿辰,湘子来归,一袭蓝袍让韩愈又有些怒了。
韩湘子不以为意,说要画一画贺寿。
纸上画一牡丹,转瞬间成活,枝鲜叶绿,鲜花怒放,与时节并不相符,花瓣间有字隐约显现,恰组成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虽不喜这些道家之术,却对这一联颇感兴趣,沧桑而有余念,因此心下当时就软了,席散后与韩湘子长谈,彻夜不眠。
几日后,韩湘子再入终南山,箫声悠悠不绝,夕日下,韩愈默默相望。
唐宪宗晚年好佛,欲求长生,迎佛骨回朝。韩愈心忧国事,大力劝阻,惹得唐宪宗大怒,被贬潮洲。
行至秦岭,落雪纷纷,天地一片苍凉,马缩步不前,应景之下,韩愈这才想起当初湘子贺寿之诗,情不自禁完善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诗出,有箫声来迎,大雪之中,一人飘飘而来,是为韩湘子。
韩湘子,唐朝人,韩愈的侄孙,曾经考取进士官至大理丞,一箫闹别红尘。
曹国舅曹国舅,因姐姐而荣,也因姐姐而入道。
曹国舅性情温和,通晓音律,饱读经书,尤喜作诗。
姐姐熟读经史,胸藏大志,勤奋而节俭,自从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后,曹家并没有一飞冲天。
曹皇后是个非常贤惠的女子,深知外戚专权的厉害,因此弟弟身为国舅,却无实权,只享受富贵,对其他曹家人更是要求严格,一旦犯过从严处理。
士兵叛乱,曹皇后助宋仁宗平叛。
宋英宗即位,曹皇后垂帘听政,不久还权。
宋神宗变法,曹皇后救下苏东坡。
三代皇帝,旁观的曹国舅感叹世事无常,帝王家尚且沉浮不定,百姓又该经历怎样的苦痛?墙之内富贵,墙之外困苦,不过是一场好梦,曹国舅看破世事后便决意修道,出游名山寻仙指点。
一日乘船渡河,船家索要船钱,国舅爷吃遍天下,只有一块刻有“国舅到处,如朕亲行”的金牌,哪有现银,无奈以金牌抵押。
众人见字大惊,船中一道人说曹国舅以势压人,曹国舅便将金牌扔进水中,金银乃事外之物而已,问道修仙才为真。
道人大笑,遂传曹国舅修炼之道,道人吕洞宾是也!
曹国舅,宋代河北宁晋人,着官服,持玉笏,济危扶困。
另类的八仙来历还有一个有点可怕的说法,八仙乃是一堆犯人,此说在我看来,典型的胡子上长嘴——胡说。
北宋建隆年间,有个秘密海岛叫沙门岛(今庙岛),是关押重犯和罪兵的地方。
犯人越来越多,朝廷却按旧例只派三百人口粮,岛上看守头目李庆便想出了一个歹毒主意,超过三百人后便将多余罪犯绑住手脚扔进海里去。
当得知要接受这样的命运,一支由五十来人的组成的队伍开始了逃跑计划。
他们成功避开了看守,抱着预先埋在附近的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借着浮力游向蓬莱山。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许多人体力不支最后沉水而死,其中有八个武艺高强的人最后成功抵达蓬莱,并潜藏于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并被外出打渔的渔民发现因而成功获救。
渔民得知八人是游海而来,视为神迹,后来便演化成为了“八仙过海”的故事。
这种说法一点不靠谱,罪犯发配沙门岛均有造册,朝廷不可能只派人不作口粮调整,里面还有军人,因此肯定会派官员定期视察。三十里的野海,方向、淡水、安全都是问题,何况还有女人,这种逃狱基本上是自寻死路,所以对于这种说法,笑一笑就行了。(图片均来自网络)
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八仙过海的传说可是人尽皆知,他们去往蓬莱仙岛上各显神通,但此举惹怒了龙王,龙王便和八仙在海上斗法,于是就有了八仙过海的传奇故事。
但真实的历史上,这八个仙人真如故事上描述的他们仙风道骨、衣袂飘飘吗?答案可能让大家大跌眼镜,历史上的这八个人都是真有其人,但他们不会施展神通、也不是什么仙人,而是:一群逃犯。
八仙的前身吕洞宾作为八仙之首,给人的形象一直是超凡脱俗,但他的真实原型只不过是个被发配的囚犯,名叫吕岩。吕岩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正值春风得意,高中状元、娶妻生子,人生三大幸事他得其二,可在他享受人生幸福美满之时却不小心得罪了小人,最后落得抄家充军、妻离子散。吕岩被发配到了沙门岛,这里是专门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
据《宋史.马默传》记载,宋神宗时期的沙门岛,寨主叫李庆,专以虐杀犯人为乐。此人在沙门岛才做两年的监狱长,却先后杀了七百多个犯人,而这一切只因沙门岛上的资源只能让这个岛的犯人存活三百个。
面对这样的存活率,吕岩不得不计划“越狱”,可是沙门岛四面环海,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逃出岛屿的。在他观察了很长的时间后,终于选定了六个一起越狱的同伙。
越狱同伙汉钟离,原型钟离权:曾经是一个将军,因讨伐辽国失败,后被发配。
曹国舅,原型曹景休:宋仁宗的大舅子,因曹皇后失宠,被牵连打入监狱。
铁拐李,原型李凝阳:好抱打不平,被宰相的家人打断一条腿后发配。
蓝采和,原型许坚:在勾栏唱杂剧,因演出时出差错被发配沙门岛。
张果老:为人本就疯疯癫癫,自称生在大禹时代,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岁数,后来被官府抓了起来。
韩湘子:大文学家韩愈后人,因得罪人也被发配沙门岛。
据说,在沙门岛有个聚仙洞,是八仙聚会议事的地方,吕岩他们就是躲在这里商议越狱的计划。而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是误打误撞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也提出加入他们的队伍。
一起越狱于是,在一个夜晚,这几个犯人开始渡海越狱,从沙门岛到蓬莱的丹崖山仅有20里地。他们各凭水平,借着木盆、葫芦、木头等漂浮物,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开始渡海。这与传说中的说说笑笑、气定神闲的八仙过海天差地别,等他们精疲力尽到达丹崖山脚的时候,一个个都是面目狰狞、狼狈不堪。
当地的民众看到这些披头散发,又从那么远的地方游过来的人,被当成奇人。立刻就有人去报官,八仙几个见有人报官,怕又被捉拿立刻逃之夭夭,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有人添油加醋,这几个逃犯就慢慢的被演绎成了各显神通渡海的神仙了。
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八仙过海的传说尽人皆知,但八仙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比如老子,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庄子,是“南华真人”,又如关羽,在历代王朝都被封神,诸如此类神话人物,实际上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有句老话说“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一个凡人,只要你道德品质高尚,对家国百姓有贡献,得到人们的敬重,就会成为神。拿八仙来说,其中有真实的历史原型,也有纯虚构的人物形象。
铁拐李据传说,铁拐李原名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先秦时期的人,生于巴国(今重庆),老子骑牛云游时,小李玄因缘巧合结识老子,并得到点化,后秦灭巴蜀,铁拐李看破红尘,开始寻仙访道。他精通药理,得道后为百姓治病,恩泽乡里,得到敬重,最终成仙。
李玄是否真有其人不好说,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在那个战乱时代,百姓民不聊生,人心思定,所以李玄这个深得百姓敬重的“药王”才得以成仙。至于另外一些故事,比如断腿啦,借尸还魂啦之类的,就太过玄幻了。
汉钟离原名钟离权,汉末魏晋人物,其原型是东汉大将军,故称汉钟离。据说这位钟离将军文武双全,后因兵败才隐居求道。传说中他是受到了铁拐李的点化而成仙。钟离权在历史上极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还留下了《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三首诗。
但是你知道,绝句这种诗体属于近体诗,在汉末魏晋是没有绝句、律诗这种诗歌体裁的,这就好比《封神演义》开篇来一首七律一样,非常可笑,只能是后人牵强附会之作了。
张果老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形象倒是深入人心,跟老子骑驴云游的形象有几分相似。张果老是武则天至玄宗时期人,是当时著名的道士,确有其人,但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往,似乎此人一出现就是白胡子老头的影响,因此人们在他的姓名后面加个老字,以表尊敬。
张果老被传统戏曲“道情”认为鼻祖,因为老人家随时手中拿着个竹筒竹板,这是道情表演的重要道具,但最传奇的传说是,张果老曾经指石为穴,因此我认为,房地产商更应该拜张老为鼻祖,毕竟人走到哪儿,哪儿就有房。
蓝采和蓝采和是唐朝人,著名的词作者陆游先生曾亲自认证蓝采和本人是唐末逸士,而且现存许多《蓝氏族谱》都对蓝采和有记载,其父母兄弟都有名有姓,极有可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蓝采和在故事中通常是个小乞丐形象,手持快板,爱喝酒,一个放荡不羁、神采飞扬的年轻人,总之,不管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他的故事和形象肯定是后人附会出来的。
何仙姑作为八仙之中唯一的女性,何仙姑的人气颇高。
据说她原名何秀姑,是武则天时期一个农民家的女儿,十多岁上山采茶,偶遇一个道士给她一颗桃子,吃了之后就成了仙。这就很离谱,跟武侠小说中掉下山洞,遇到个猴子,从肚子里掏出一本武功秘籍,练了之后就成绝世高手一样,不知道张无忌是不是跟何仙姑有什么渊源。
吕洞宾吕洞宾,全真派祖师,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即便后世全真派分为东南西北四派,但吕祖永远是你吕祖。
吕洞宾应该是真是存在的历史人物了,他是唐朝人,当过官,为官清廉,广受爱戴,后来厌倦乱世,放弃了荣华富贵,开始了修仙之路,先在40岁遇到郑火龙真人传剑术,剑术高明,被尊为剑祖,是天下剑仙之首,64岁遇到汉钟离点化成仙。
韩湘子韩湘子的原型应该是韩湘,据《新唐书》记载,他是韩愈老师的侄孙。
被神话的韩湘,吹得一手好箫,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形象。作为大文豪韩愈的侄孙,这位公子爷不爱读书爱喝酒,一天到晚研究如何得道成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得到汉钟离和吕洞宾的点化,拜吕洞宾为师,得道成仙。
曹国舅曹国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是八仙中出道最晚,资历最浅的人。
相传曹国舅有一个弟弟,狗仗人势到处欺负人,后来被包公抓住了,曹国舅受到牵连,要被斩首,遇到大赦天下才逃过一劫。心灰意冷的曹国舅散尽家财,遁入山林,开始了求仙之旅。后遇汉钟离和吕洞宾点化,拜吕洞宾为师,得道成仙。
八仙是八个越狱犯从先秦到北宋,八仙终于聚会,上演了一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传说。实际上八仙的故事直到明朝《东游记》才真正定型,在此之前,各个朝代的八仙候选人也各有不同,相关故事也不一样。最有趣的是说,所谓八仙,原本只是八个流放的犯人。
八仙聚会的地方在沙门岛,岛上有个聚仙洞。
沙门岛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相当于清朝的宁古塔,当时有吕岩等人各自因犯罪(无论是冤枉还是真有罪),统统被流放到这里,想着这样也不是事啊,于是就要越狱。在一个月黑风高、风平浪静的夜里,他们拿着锅碗瓢盆等物件,就开始过海了。
从沙门岛至丹崖山不算远,成功登陆后,当地人看到这几个从海上飘过来、披头散发的人,直呼奇人,于是便去通知官府,你想啊,八个犯人刚刚逃出来,又被官府抓回去,还能有好命?于是他们趁人不注意赶紧逃之夭夭。
留下当地人一脸懵,说来就来,说消失就消失,这不是神仙,还能有别的解释吗,众口相传,就演绎成了八个仙人。
当然,这个故事的逻辑漏洞是非常明显的,但既然是传说,管什么逻辑呢,看得爽就行了呗。
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谢谢邀请!
首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里的“八仙”指的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另传说“八仙”都是太上老君的记名弟子。
其次,个人观点认为,“八仙”当中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主要是:
(1)曹国舅。曹国舅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舅”爷出身。后来不知何故,曹国舅成了八仙之一了。
(2)韩湘子。传说韩湘子年轻帅气一表人才,又吹得一手好笛子,是唐代的大文豪韩愈的侄孙。据说韩愈的名篇《左迁蓝关致侄孙湘》诗作,就是写给韩湘子的。
(3)吕洞宾。吕洞宾本名叫做“吕纯阳”,为人处世乐善好施而且又风流倜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指的就是“八仙”当中的吕洞宾了。据说,不知何故有的地方一直都把吕洞宾,当作是理发行业的祖师爷来供奉着。
(4)张果老。与吕洞宾一样,张果老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了。“张果老倒骑毛驴”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有一些人甚至把它当作一个歇后语来使用。
八仙中的哪一个历史上真有其人?
首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里的“八仙”指的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八仙”当中历史上确有其人,分别是:
(1)曹国舅。曹国舅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原名叫曹景休,自小好道,后来得到仙人铁拐李度化成仙。
(2)韩湘子。传说韩湘子年轻一表人才,吹得一手好笛子,是唐代的大文豪韩愈的侄孙。韩愈的名篇《左迁蓝关致侄孙湘》诗作,有知汝远来应有意,就是对韩湘子说的。
(3)吕洞宾。吕洞宾,是唐礼部尚书吕渭的孙子。晚唐五代时期的人。道号纯阳子。
元朝时候封吕洞宾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右为钟离权,左为吕洞宾)
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仙。
吕祖在人间显应很多,数不胜数。他曾经化身而度化全真祖师王重阳,所以被封为全真之祖。吕祖曾经三过岳阳湖,有诗曰: 三过洞庭人不识,朗吟飞过岳阳楼。
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
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
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
据说有几百首诗歌存世。
狗咬吕洞宾的典故:
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刚开始修道的吕洞宾奉命拿法宝“布画”去收降。
哮天犬被收入法宝“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哮天犬困于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悯,擅自放哮天犬出来,结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机咬了一口...
见于小说《八仙得道传》第083回“桃花山犬祟王小姐 夏口镇狗咬吕洞宾”和第084回。
狗咬吕洞宾成为了有名的俗语了。原来是这个典故。
(4)张果老。张果老就是唐朝著名道士张果。老师称其岁数大,而尊称的。
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往来晋(阳)汾(州)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武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
然后唐玄宗两次遣使者要求拜见张果老,最后再三恳求才同意。
唐玄宗初次看到张果老,看到张果老齿落发白,就很不以为然,然后张果老见状就把牙齿全部拔掉,头发全部剪掉,唐玄宗忙说:先生何故如此。
张果老说:不忙,皇上你看。一会张果老走进来了,如同三十几岁的人,满口牙齿,头发乌黑,玄宗大为惊奇。
后来玄宗让善于算人寿命的刑和馥来看张果老多大岁数了,刑回答不上来。又让善于视鬼的道士善觉来看张果老在哪里,看了半天看不到。张果老其实就在他面前。以上就是张果老的故事。
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
古时有诗赞张果老:
举世多少人,
无如这老汉;
不是倒骑驴,
万事回头看。
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中条山去。不久后飞升成仙。
5。汉钟离,号云房先生。汉时人。至唐度化吕洞宾。十试吕洞宾。汉钟离是吕洞宾的师傅。据说曾经一起去过陈抟的隐居地华山。
有种说法,汉钟离的原型是汉朝大将军钟离权。他自号天下都散汉。手持大蒲扇,性情洒脱。曾经度吕洞宾于长安酒肆。
《宋史·陈抟传》称:“陈尧咨谒(陈)抟,有髽髻道人先在坐。尧咨私问抟,抟曰:‘钟离子也。’”
陈抟乃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道教隐仙派的传人,髽髻道人钟离子能成为他的朋友,应该也是个高道。而且与后世所传八仙中的钟离权很像。
《宋史·王老志传》记载:“有丐者自言钟离先生。可能钟离权就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钟离先生。
再来说说何仙姑。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广州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何仙姑也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她本是增城县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之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
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白日登仙。
这就是吃桃子成仙的故事。何仙姑曾经在乡里赠药治病,当地人为了纪念何仙姑的功德,建造何仙姑亭,以为纪念。后来寿150岁,终于其重孙家。临终有一道长虹直射空中,人皆以为神仙也。
以上介绍了何仙姑。
再来说说蓝采和的故事。
蓝采和,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
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蓝采和经常吟唱一些词句,当时的人都听不懂。后遇到汉钟离度之仙去。
最后一个是铁拐李。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363-291年。是八仙里最早成仙的仙人。
这个神仙只记载他是四川人,历史无考,也有可能是根据一些人物原型塑造出来的神仙形象。
再来讲一下,八仙皆有原型人物,但是由于神话特色多了点,可能也夸张了一下。就如同文学作品一样,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但是这也是八仙文化深入人心的一个表现吧。
比如:八仙过海,八仙斗龙王,八仙度世人的故事,很多故事存在于《东游记》等书中。
八仙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更亲民,更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而且,八仙经常化身为普通人民,在民间留下很多美好的神话故事。
八仙里面人物众多,有女性神仙-何仙姑,
有皇室贵胄——-曹国舅,有长寿老人—-张果老,有精通音律—-韩湘子,有民间隐士——蓝采和,有残疾人—-铁拐李,有见义勇为的剑仙——吕洞宾,有酒客散人—-汉钟离,民间的各色人等可谓齐全,也表达了八仙贴近百姓的本意。
世人有德,可以修成神仙。而不论贵贱与否。八仙神话还有和龙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就是不屈服于某种势力的表现。
东海龙王开始对于八仙过海设置障碍,不让乘船度海,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自的法宝载着度了海,如铁拐李大仙就用他的大葫芦载着过海,汉钟离用他的大蒲扇渡海,蓝采和用大花篮渡海,曹国舅用大勿板渡海,何仙姑用荷花渡海,韩湘子用笛子渡海,张果老用鱼鼓渡海,吕洞宾用宝剑渡海,龙王爷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最后补充一下,八仙手上的持物,就是他们的法宝一共八个,也称为暗八仙,一般一起出现在民间建筑上,意表八仙之意,也是中华传统吉祥图案之一。
谢谢大家,终于讲好了。感恩大家的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一些人物资料亦出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