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水浒传》中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玲珑心地衣冠整,俊俏肝肠语话清。
能唱人称铁叫子,乐和聪慧自天生。
乐和,绰号铁叫子,梁山108将之一,排名第77位。
在《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将各有特色,各有特长。梁山好汉中有很多为人熟知的人物,有豪爽仗义的鲁智深、武松,枪棒无双的卢俊义,能征善战的五虎将,箭术无双的花荣,擅打飞石的张清等等,都是武艺高强,还有擅长飞檐走壁的时迁,水中本领了得的阮氏三雄、张氏兄弟、李俊、童威、童猛等。这些为人熟知的好汉都是故事众多,还有一些人就很显得很低调了,有些就是被拉上凑数的。
乐和在梁山好汉中并不出彩,是个会吹奏乐器的存在,说起他你都想不到他有什么重要事迹。不过在书中对乐和的评价是很高的,说他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器尽皆晓得,学着就会,做事见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介爱。所以,乐和是个文武全才、兴趣广泛、擅交际会做事、聪明伶俐的风流人物,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劫狱上梁山
乐和祖籍茅州,他的姐姐嫁给了病尉迟孙立为妻。孙立是登州兵马提辖,乐和作为孙立的小舅子,也在登州谋了一份差事,当了登州府押狱的小牢子。乐和本身有着不错的武艺,姐夫孙立又教他学了几路枪法在身,没事练练枪吹奏下乐器,或是找朋友喝个小酒,再加上他聪明伶俐会办事,当个小牢头也是无比自在。
梁山的108将来自全国各地,梁山是一个大的整体,由多个小山头组成。在梁山的小山头中,有以鲁智深、武松为首的三山派,原晃盖一伙的元老系,以李俊为首的揭阳镇小派系,清风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黄门山的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砀山的樊瑞、项充、李衮,以孙立为首的登州派。这些小山头原先就是一个整体,一起加入了梁山,扩大了梁山势力。乐和属于登州派,这个派系全部来自登州,与其他派系结拜关系不同的是,这个派系中的人物全部都是亲戚朋友。登州派包括孙立、孙新、解珍、解宝、顾大嫂、乐和、邹渊、邹润,前六位都是亲戚关系,邹渊、邹润是叔侄关系,与孙新是好朋友。
解珍、解宝兄弟两人是登州第一号猎户,兄弟两人因为打虎与毛太公发生冲突,被毛太公陷害,打入登州城牢里。解家兄弟与孙立有姑舅关系,两人待的牢房正是乐和看管,乐和还认识兄弟两人。他们之间沾亲带故,乐和又极讲义气,就替兄弟两人去给他们的表姐顾大嫂前去送信让她救人。
顾大嫂在登州开了一家酒店,家里还杀牛开赌。听乐和报信说解家兄弟受人陷害,她与解家兄弟交情最好,当即去寻孙新商量救人。顾大嫂夫妻两人款待了乐和一番,又给了他银两让他去牢房打点一番。随后,孙新、顾大嫂找来登云山的邹渊、邹润,又拉来大哥孙立,就要前去救人。顾大嫂扮做送饭的妇人,乐和在牢里接应放进,几人大闹登州牢房,又杀了毛太公一家就投奔了梁山。
登州派八人上梁山时,正值宋江三打祝家庄。孙立是栾廷玉的师兄,带了乐和八人卧底祝家庄,为宋江下山第一仗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式上了梁山后,乐和只是去帮助朱贵开酒店。在骗徐宁上山时乐和跟随汤隆同行,两人相互配合,乐和一路说些枪棒唱曲,又用蒙汗药蒙翻了徐宁送上山。三山大聚义时,乐和依然被安排和朱贵经营着山东路酒店。其后,智取大名府,乐和随同柴进一起去大牢救出卢俊义、石秀。
梁山大聚义
梁山大聚义,108将重新安排座次和职位。乐和上应地乐星,排名77位,也不再经营酒店,成为四员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之首。
乐和在梁山还有个作用就是负责唱曲。重阳节时,梁山大摆菊花会,马麟品箫,乐和唱曲,燕青弹筝,众多头领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宋江喝得大醉,乘着酒兴作了一首《满江红》,让乐和唱这首词。乐和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惹得武松大怒,李逵也把桌子踢翻,鲁智深也是说了一番道理反对招安,最后不欢而散。
梁山两嬴童贯,三败高俅后,宋江一意招安,又是款待高俅,又是送他下山。高俅身在梁山,同意了宋江招安的请求,还让宋江叫一个精细之人跟随,他给引荐给皇上,直接奏明梁山泊招安的事情。梁山大多都是绿林人物,这件事情需要个能说会道擅于交际的事情,这样的文人梁山并不多。宋江和吴用商议一番,选择了圣手书生萧让,吴用又单点乐和,让他和萧让一同前去,这主要就在于乐和聪明伶俐,会办事。高俅那是办事的人,回去就把乐和、萧让两人养在高府后花园,不让出去,到燕青、戴宗再次进京两人才逃出高府。其后,燕青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了梁山招安。
梁山招安后,开始南征北战。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时,乐和都有出战,不过并没有突出的表现。最惨烈的征讨方腊之战,乐和并没有参加。征战前,王都尉听说乐和善歌唱,就去宋江处要来乐和,要他在府里当差听唤。征讨方腊的战争无疑是惨烈的,梁山十去七八,四名走报机密步军头领中的时迁、段景住、白胜全部折在了战争中。乐和没有参加这次战争,一直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
乐和评价
在梁山的发展中,乐和的主要事迹并不多,但是对他的评价无疑是很好的。
在梁山,燕青是“百伶百俐,道头知尾”,乐和是“聪明伶俐的人,做事见头知尾”。燕青和乐和都是聪明伶俐的人,并且擅于交际,文武全才,是梁山少有的人才。乐和为人也是仗义,为救解家兄弟不惜放弃家业,同时他也具有牺牲精神,凭他的聪明肯定知道跟随高俅进京有凶险,仍是义无反顾。
登州派有八人,分别是孙立、孙新、乐和、解珍、解宝、邹渊、邹润、顾大嫂。在梁山的座次,解珍排名34,解宝35,孙立39,乐和77,邹渊90,邹润91,孙新100,顾大嫂101。登州派的排名很不合理,老大孙立不说,解珍、解宝是顾大嫂的兄弟,排名却是天差地远,其他人都是为救他们两人上梁山,却全都在他们之下。登州派大多不受重用,声望也是不高,乐和的排名还是很好的,在梁山也是颇受重用,不过还是没有发挥出他的本事。登州派在梁山虽然不受重用,结局却是很好,孙立、孙新、顾大嫂、邹润全都活了下来,乐和更是躲过了征方腊这场拼死的厮杀。
乐和在梁山上无疑是失意的,梁山上的军师只有吴用一家独大,朱武、萧让、乐和等人也都有着很好的谋略实力,但都没有得到发挥。吴用应该也是知道乐和的本事,但并没有让他的才能得到发挥。到了《水浒后传》中,乐和没有了别人的干涉和压制,能力得以尽情发挥。在书中,乐和擅于随机应变,做事谨慎周详,屡设奇谋,屡建奇功。乐和指点李俊远赴海外,夺取金鳌岛,开垦荒岛使得小岛日渐富强建立根基,又撮合花逢春入赘暹罗国,壮大实力,扶助李俊称帝。李俊都感叹,当初宋江有卢俊义、吴用等众多人物指点才有了梁山泊局面,海外基业全靠乐和一人指教就有了更大的局面,或许这才是乐和的真正实力。
为何说《水浒传》中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后期征方腊时,宋江军队不是少了安道全,就会少死几位好汉了。乐和在整部水浒传中,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小说在介绍乐和出场时如此介绍他:说他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器尽皆晓得,学着就会。做事见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介爱。
可以说,施耐庵对乐和的评价是带有几分宠爱的来塑造这个人物的。
乐和,籍贯茅州,外号铁叫子,星号是地乐星,在梁山108位好汉中排名第77位,是梁山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上梁山前,乐和是登州城里看守监狱的小牢子,他聪明伶俐,各种乐曲,一学就会,又有一副好噪音,人称“铁叫子乐和”。从作者为其写的赞诗“玲珑心地衣冠整,俊俏肝肠语话清。能唱人称铁叫子,乐和聪慧自天生。”可以看出,乐和是个文武双全、兴趣广泛、聪明绝顶的风流人物。
刚上山时,宋江对乐和不够了解,让他跟朱贵管理山前酒店。汤隆去骗表哥徐宁上梁山时,乐和协助他行骗,二人配合默契,天衣无缝,顺利完成了任务。后来,乐和以其聪明伶俐逐渐得到宋江的信任,又跟柴进下山救卢俊义,又和其他人下山找李逵。
在这以后,就不再管酒店了,改任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第一位,也就是梁山总部侦察科科长,而能力高强、功劳卓著、但出身不好的时迁仅任副科长。梁山英雄排座次时,乐和被封为地乐星,排77位,紧随宋清之后,这个位次应该说很高了。
在三打祝家庄时,乐和利用自己唱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又在三败高俅之后,为达成招安,被宋江派往京城请求招安。
反过来想想,在梁山108为好汉中为何要让乐和前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乐和聪明伶俐,作事见头知尾,又有些枪棒武艺,是梁山将少有的文武双全者。二来就是,乐和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此外他还是个聪明人,即使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但仍旧义无反顾,即便成为高俅的人质也毫不退缩。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乐和颇具好汉气质,所以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好评颇多,没有差评。
乐和在梁山上的失意恐怕是他上山前始料不及的,我想这一切应归罪于吴用。
我一直深信吴用是知道乐和实力的,否则为什么到了招安这一关系梁山前途生死存亡的大事时,吴用从108人中,单单挑了乐和和萧让随高俅去东京面圣呢?因为此时吴用知道,只有乐和这样综合实力超强的人才能完成这个任务,燕青都逊色几分。
吴用是可恶的,作为梁山首席军师的他,岂肯容下才华比他强的人存在于梁山高层内,他压制了朱武,也压制了乐和。
但我相信,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征方腊前,乐和受到王都尉的赏识,留在府内听用,从而躲过了征方腊这场拼死的厮杀。
为何说《水浒传》中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千伶百俐,左右逢源的人物,他可以在任何环境中混得如鱼得水,但和那些深藏不露狠角色如“混江龙”李俊,穆弘等这些大佬相比还是相去甚远。他原来只是凭借姐夫孙立的关系在登州城监狱中做一个小牢子,这个差事和原来在江州的“黑旋风”李逵一样。
但是,他和李逵的“傻大黑粗”,嗜血成性不同。
原来这乐和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尽皆晓得,学着便会;作事见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乐和是个聪明人,这不仅指他的智商,对于各种技艺,一学就会,一会就精,特别是对于诸般乐器,更是得心应手。还指他的情商,“作事见头知尾”,是说他会说话,会来事,能够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人在什么地方都能混得开。
他的这些特点有些方面和“浪子”燕青甚至高俅都很相似,就是兴趣广泛头脑灵活。但是,燕青刚开始在大名府时等于是被包养的状态,整天养尊处优,江湖经验缺失,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这也造成他被李固赶出卢府后一度只能靠乞讨为生——当然,燕青脸蛋儿比他漂亮。
天罡星的最后两名解珍解宝就是靠着乐和的这股机灵劲儿,从中在孙立,孙新,顾大嫂,邹渊邹润之间斡旋,解救出登州大牢的。
上梁山后,他迅速的认清了形势,然后扬长避短,很好的给自己定位,成为基本很少刷存在感的人物。梁山排座次时他位列第七十七位,担任军中走报机密一职。
他在梁山招安前给人留有印象的就两件事。
一是宋江在“吹风会”上试探性地提出招安的就是通过乐和之口说出的:望天王降诏,早诏安,心方足。
二是招安前他和萧让随高俅进京面圣。
招安后他也基本没有任何作为,征方腊前,他被王都尉留到府中做了一名门客,得以善终。
让他得以大放异彩的是在《水浒后传》中,在这里面,他听到阮小七,孙立再次闹了登州并联合栾廷玉,扈成上了登云山时,敏感的意识到自己也可能会受到牵连,立刻连夜逃出了都尉府,并化名尹文和。
一路之上,他凭着自己的机敏聪慧,救出花荣,秦明的遗孀,以及书中另一个关键人物花逢春。遇到童威,童猛后又去常州救了李俊。后来,花逢春又在其撮合下入赘暹罗,从而为最后拥立李俊暹罗称王打下了基础。
李俊称帝后,也对其做出了极高评价。常言道:说的不如唱的好听,乐和就是凭借这一特长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在面对任何复杂的局势下都能够做出清晰的判断,做到自保并不断的发展完善自己,从而最终实现了个人人生价值。
为何说《水浒传》中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铁叫子乐和确实是《水浒传》中一个深藏不露的人物,但此人究竟是如何深藏的,深藏的又是什么,恐怕就不容易被解读出来了。
要解读乐和这个人物,必须得从考察他的团队入手,也就是先要分析大家说的“登州系”。了解了登州这个团队,才能揭秘“铁叫子”乐和,也才能把这个人物深藏的隐秘揭露出来。
那么,“登州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乐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登州系”揭秘原本,梁山是没有派系的,为了表述方便,姑且以“登州系”说事。
却说解珍、解宝兄弟因被毛太公陷害,被押进了登州死囚牢。这里所说的登州在哪里呢?从北宋的行政辖区来看,登州与《水浒传》中提到的青州、沂州、莱州等七州同属东京东路,地理位置在山东半岛。故而,书中把登州又称作“本州岛”。
但是,如果细究一番,“本州岛”的说法并不准确,登州并不是在一座岛上。其实,施耐庵不过是偷换了概念,在此又虚化处理了“登州”这个概念。登州的治所在蓬莱,所以,“本州岛”说的是仙山琼阁“蓬莱岛”。因而,“本州岛”上就有一座登云山了。成了神仙,岂不是要登云上天了嘛。
写到这里,登州系是个什么来头,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关于登州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咱们有机会再讲。
登州境内有座登云山,山上有叔侄两人在此落草,一个是出叔叔林龙邹渊,另一个是侄子独角龙邹润。叔侄二人都是龙,而且,都是隐喻的真龙。这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邹渊、邹润叔侄身上的隐喻,我将在另外的文章中解读,此处节省篇幅,直接讲乐和的事情。
解珍、解宝被押进死囚牢,便引出了一条好汉,也就是本文要讲的人物,铁叫子乐和。乐和是登州牢城的小节级,估计,这个差事是登州兵马提辖孙立给他谋得的。因为,乐和是孙立的妻舅。
孙立这个人物,我已经解读过多次,他就是洪太尉误走的一大妖魔,象征朱洪武立孙子朱允炆做皇帝的“孙立”。因为孙立的出现,登云山上的叔侄真龙便不难解释了。 “登州系”是这么个团队,而作为团队成员之一的铁叫子乐和能不神秘吗?
铁叫子乐和是哪里人“登州系”不仅十分神秘,他们就是生活在蓬莱仙阁的化外高人,而且,铁叫子乐和的来历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见到解珍、解宝时,乐和自我介绍道:我姓乐,名和,祖贯茅州人氏。先祖挈家到此,将姐姐嫁与孙提辖为妻。
乐和是孙立的妻舅,那就应当是国舅了。这个国舅是茅州人,是在他的先祖手上迁移到了登州的。茅州在哪里?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找不到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个茅州,但是,却查到了茅山。 茅山在现今的江苏句容,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上清派的发源地,道家称之为“上清宗坛”。
说到这里,恐怕熟读《水浒传》的读者就会想到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了。洪太尉之所以误走妖魔,就是上清宫住持真人的引诱。如此,茅州乐和的身份就更加神秘了。
宋真宗是施耐庵最不屑于一写的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却与茅山很有关系。如今,茅山上还有宋真宗留下的《观龙歌》。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我睹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 茅山有龙,而且是真龙。宋真宗是真龙,真龙见真龙,十分的熟悉,所以,宋真宗好像见到了同类朋友那样,请求真龙保佑大宋年年风调雨顺。
以这个符码来说乐和,也也是一条真龙,因其名字中的“乐”而隐喻了永乐大帝朱棣。 三打祝家庄其实是“三打朱家庄”,宋江两次打不下来,恰好登州人马来投奔梁山。于是,吴用双掌连环计,破了朱家庄,杀掉了栾廷玉,祝氏三杰。
祝家庄这四个人其实隐喻的是一个人,那就是建文帝。其中,祝龙就出自宋真宗的《观龙诗》。 “登州系”很神秘,乐和更神秘——我点到为止。
“登州系”乱七八糟却说乐和在登州死囚牢见到解珍解宝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你两个认得我么?我是你哥哥的妻舅”。二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答道,我们只是兄弟二人,没有哥哥。乐和却告诉他们:你两个须是孙提辖的兄弟。
说到孙提辖,解珍解宝便知道了,兄弟二人回道:“孙提辖是我姑舅哥哥,……。足下莫非是乐和舅?”这就有点乱了。后文介绍,顾大嫂才是解珍解宝“爷面上”的姐姐。也就是说,顾大嫂的母亲与解珍解宝的父亲是姐弟或者兄妹。顾大嫂与解氏兄弟是姑表亲,嫁给了孙立的弟弟孙新,解珍解宝应当是孙新的阿舅哥,也就是姑舅哥哥。孙立是孙新的哥哥,怎么变成了解珍解宝的姑舅哥哥了呢?
这层颠三倒四的关系,解珍、解宝倒是理了一理:“孙新、孙立的姑娘,却是我母亲,以此他两个又是我姑舅哥哥。”这下更乱了,孙立、孙新的姑姑是解珍、解宝的母亲,而他们的姑姑又是顾大嫂。这样说来,解珍、解宝与孙立孙新是亲上加亲了。
不知我说得对与不对,如果我还没理清楚,就请列位看官教正了。反正,登州孙家、解家之间的关系是一团乱麻。乐和在其中的关系倒还讲得清楚,他与孙立是姑舅关系,孙立乐家的姑爷,乐和则是孙家的阿舅哥。
施耐庵为何这样写呢?即便要把解珍、解宝写成孙立的亲戚,好为顾大嫂救人找到缘由,也没有必要写得如此复杂吧。 其实,“登州系”复杂的亲戚关系,是在隐射朱元璋家的事情。
朱棣是建文帝的叔叔,这对关系以邹氏叔侄做了隐喻。朱棣的王妃徐氏(天齐圣文皇后)是徐达的女儿,靖难之役前后,朱棣的两个阿舅哥徐辉祖、徐增寿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徐辉祖不断在建文帝耳边提醒,要防止朱棣,且建议扣留朱棣的两个儿子做人质(是不是解珍解宝的故事呢)。徐增寿则在朱棣打到南京时准备献城,被朱允炆斩杀。
而镇守在金川门的谷王朱橞,也是建文帝的叔叔,见到城外四哥的伞盖后,与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城门,迎接朱棣进城。曹国公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则是朱元璋的外甥。细捋一捋,则李文忠就是朱棣舅舅的儿子,李景隆就与朱棣有姑表亲戚关系了。
至于建文帝朱允炆、谷王朱橞,当然也是纠缠在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中了。
反正,靖难之役中,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亲戚相互火并。而“登州系”扯出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亲戚,都是因为“乐和”在死囚牢中见到了解珍解宝。 因而,乐和这个人物特别的不简单,他确实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但是,乐和的实力不是他的武功有多高,“铁叫子”吹得有多响,而是隐藏了一段大明的绝顶机密。
为何说《水浒传》中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很好奇,提问者是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个人以为:乐和就是那个乐和,有一定的本领,结局也不错,可他哪里“深藏不露”了呢?
在水浒传中,才艺方面,尤其是音乐曲艺方面,有着真本领的人并不多。在108将中,这样的人有三位,最容易为人们想到的是燕青,其次是五虎将之一的董平,书中说他“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铁叫子乐和,他与董平、燕青一样,“诸般乐品学著便会”,可以说吹拉弹唱无所不会。这从乐和的绰号也能看出来,所谓“铁叫子”,就是说他唱歌唱得好。
比如梁山大聚义时,宋江填了一首《满江红》的词,主要表达自己希望皇帝早早降诏招安的意思。唱这首词的人是谁?不是董平,也不是燕青,而是乐和。
然而乐和不仅仅是会唱歌,他做事也不错,用原文来说就是“做事见头知尾”。这一点,可以从解珍解宝被害,孙立孙新反出登州看出来。
乐和本来是登州的小牢子,也就是狱吏,他的姐姐嫁给了孙立,即乐大娘子,孙立是登州提辖,也是他安排乐和做了小牢子。孙立的弟弟叫孙新,孙新老婆是顾大嫂。顾大嫂是解珍解宝的表姐,乐和是解珍解宝的小舅子。
简而言之,解珍解宝的母亲,跟孙立孙新的父亲是兄妹,解珍解宝的父亲,和顾大嫂的妈妈是兄妹,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正因如此,所以解珍解宝因为打死一只老虎,被毛太公陷害时,乐和与顾大嫂作为解氏兄弟与孙氏兄弟的“中间人”,联络了孙立孙新,包括邹渊邹润等,反出了登州,杀了毛太公一家,投奔了梁山。
这次事件,乐和又是与解珍解宝认亲,又是联络顾大嫂,又是找姐姐乐大娘子,还亲自参与劫狱救人等,的确会做事。
乐和、孙立、顾大嫂等人投奔梁山后,当时宋江正在攻打祝家庄,孙立和栾廷玉是师兄弟,于是他想了个计策,带着这些人,投了栾廷玉,假意帮助祝家庄,实际上是作为卧底。后来祝家庄顺利被攻破,乐和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乐和便提着枪直唱将入来。邹渊、邹润听得乐和唱,便唿哨了几声,轮动大斧,早把守监房的庄兵砍翻了数十个,便开了陷车,放出七个大虫来,各各寻了器械,一声喊起。——《水浒传》
上梁山后,乐和便没有什么事迹了,或是帮朱贵开店;或是随汤隆一起,赚徐宁及其家眷上梁山;或是和柴进一起,假扮军官,保全蔡福蔡庆;或是和萧让一起,到东京一起办招安之事(结果被高俅给软禁了),幸亏后来燕青救了他们出来。
南征北战期间,乐和也有参战,但没有什么大成就。
征讨王庆后,乐和被王都尉看中,直接把乐和接去家里了。后来,书中最后也提到了乐和的结局。
次日,王都尉自来问宋江求要“铁叫子”乐和——闻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水浒传》
其实,从乐和的事迹来看,他并没有说得那么神乎,更没有什么“深藏不露”。救解珍解宝,是因为他是解氏兄弟和孙氏兄弟的中间人;卧底祝家庄,主要靠孙立和栾廷玉的关系;除此之外,乐和没啥事迹了。
乐和藏什么了?“不露”什么了?并没有。难道仅仅因为乐和最后没有参与征方腊,结局不错,就说他“实力深藏不露”吗?乐和压根没有藏着自己什么实力啊,原著中也没有任何文字能证明。
很多人评论水浒108将,会对那些排名靠后的人物,莫名夸大。
比如孙立,很多人说他有五虎将的实力,被宋江打压了,实际上原著早就说过“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乐和也是个例子,为何说他实力深藏不露呢?我想,多少是有点“结果论”了吧。
为何说《水浒传》中铁叫子乐和,是一个实力深藏不露的人物?
乐和的出身看不大清楚,非常像乐户,即使不是,传统上吹吹打打唱曲也不大让人瞧得起。虽懂枪棒,在梁山比较边缘的,比不了李逵-樊瑞-项充-李衮、武松鲁智深这样的铁血组合,也远不如史进刘唐阮氏三雄。更非马军头领的真正将领。还不是刻印医病写字算帐的技术人员。
可他偏偏比偷东西的时迁盗马的段景住无赖白胜地位高得多,实际他应属此辈。
乐和是登州派系,却非孙立孙新解珍解宝这样的豪杰。他是凭姐姐嫁的好,弄了个狱卒。职业本身已是让人瞧不起,狱卒嘛,阴险勒索,这个不怎么样的位置还是靠裙带来的。同是狱卒出身,他如何能与顶天立地刀头饮血的李逵比。
他偏偏成了宋江吴用想得着的人。上山也晚,派系也偏,地位也比较尴尬,可不可靠都在两可之间。
梁山的人,结局都不好。这个死了那个残了。归隐江湖就算不错了,实际相当于跑路。他居然被王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既光明正大体体面面,又不招灾不惹祸消消停停。
一个草寇,他几时攀上这关系的。
世间怎么会有这么会来事儿的角色,您说。
(全文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