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一百零八将里有哪几位最后出了家?您认为佛性最好的是谁?

出家指不在俗世的修道人士,就是指和尚与道士,水浒传有不少是最后出家了的,您知道的有哪几位好汉最后出了家?您认为他们中佛性最好的是谁?

出家的有鲁智深、武松、公孙胜、樊瑞、朱武、戴宗

1.鲁智深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 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鲁智深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鲁智深师傅是智真长老,五台山文殊院长老,是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智真长老力排众议,坚持剃度了鲁达,并赐名“智深”,可见对他的期望之高。智真长老的智慧也是一等一的,比如在多年后重逢鲁智深时,智真长老当面劈头盖脸第一句问候竟然是:“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这其中的禅机甚深,既可以理解为鲁智深以杀成佛除害人间的安慰,又可以理解为鲁智深杀人无算罪孽深重的反讽,堪称经典语句。最后正如智真长老所说,“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 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鲁智深功成名就后,在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在寺内圆寂。

鲁智深的一生是特殊的,他有自己的原则,无论是救金翠莲,还是拳打周通,火烧瓦罐寺,还是后来救林冲,落草二龙山,救孔亮,投梁山。鲁智深大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这就是鲁智深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鲁智深不曾修禅,但实际上他一生都在修行,他一生杀人放火,却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看不惯世间的丑恶,也从不会屈服,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打碎那个吃人的世界,虽然他没有成功,但不可否认,他是个为了打破不公而战斗到底的英雄。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有一颗佛心,“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他是一位反迫害的英雄,但不是反对对自己的迫害,而是反对对别人的压迫和不平,他不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且是“杀迫和不平”与“杀人须见血,教人须教彻”,他对金氏父女的教助和对林冲的保护都体现了这一点。他反压迫最坚决,毫不畏惧,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危险。他是真好汉,也是最有佛性的人。

2.武松

武松属于那种快意恩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人,斗杀西门庆,杀潘金莲,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其实武松本想重回阳谷县,过最简单的生活,但是被生活彻底撕碎,只能戴上那一百零八颗人头骨数珠,使着杀人过多而夜夜鸣啸的雪花镔铁戒刀,成为一个行者。

武松,这个快意恩仇的英雄好汉,上梁山后却与当初结识的义兄宋江走上了不同的路,公开反对宋江的招安,这时候的武松更认同的是鲁智深,满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衣服上色,怎么也洗不干净,招安不济事。但是终究是抵不过宋江。

到最后,武松更是意冷心灰,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出家人,虽然不如鲁智深的大圆满,但是他看到至交好友鲁智深圆寂,也大彻大悟,留下来出家,远离世俗的纷争,在杭州年八十而善终。

3.公孙胜

公孙胜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学得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公孙胜是梁山元老,排第四位,公孙胜是出场较早的人物了,去送晁盖一场富贵,跟随晁盖,公孙胜也是十分积极的,但是宋江成为领导后,公孙胜选择了离开梁山,潜心修道,因为宋江选择的道路并不是他想要的。

宋江上山后,公孙胜就以探母参师为名,返回家乡蓟州,自此一去不回。

宋江攻打高唐州,却败于太守高廉的妖法,吴用让戴宗去蓟州寻取公孙胜,但公孙胜却不肯出山,称师傅罗真人不肯相放。戴宗苦苦哀告,又去拜见罗真人,请他放公孙胜下山。罗真人传授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让他下山辅助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又送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罗真人也是修道有成的人,更是维护弟子,知道宋江没有好下场,早早留下预言,让公孙胜及时返回。征辽期间,公孙胜曾带宋江去蓟州二仙山,参拜罗真人。罗真人让公孙胜随宋江“去干大功”,并请求宋江在“奏凯还京”时能放公孙胜归山。

平定淮西后,宋江班师回朝,驻扎在东京城外陈桥驿,公孙胜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便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公孙胜没有追随宋江参加死伤惨重的征方腊之战,而得胜的宋江等人的结局也不怎么好。不管如何解释,公孙胜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跟随罗真人这样的师傅应该也会有所成就的。

4.樊瑞

樊瑞原来原是芒砀山寨主,有一身法术,能呼风唤雨,神出鬼没。他扬言要吞并梁山,结果遭到宋江的征剿,被公孙胜降服,就归顺了梁山。樊瑞投降后拜公孙胜为师,宋江让公孙胜传授五雷天心正法与樊瑞。江南平定后,樊瑞作为幸存偏将,他不愿为官,便与朱武一同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去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

5.朱武

朱武精通阵法,很有谋略,受招安后,朱武一直是作为卢俊义一方的军师,身份极为重要,多次协助卢俊义破敌。征讨方腊后幸存,不愿为官,去找樊瑞学习道法,两个做了全真先 生,云游江湖,又去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

6.戴宗

戴宗,有道术神行法,将四片神行甲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里。

戴宗这人之前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绝对是个贪污的小吏,因为宋江没给他常例银,亲自赶到牢城,向宋江索要常例银,不给就打100大棍,放言,在我手里,轻咳嗽便是罪过,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还不知道之前打过多少人,宋江因为有吴用的心得以幸免。戴宗在梁山也属于宋江的嫡系,一直跟在宋江身边。

到最后,他也看开了,他在受封众将中第一个纳还官诰,到泰安州岳庙陪堂出家,殷勤奉祀圣帝香火,数月后,没有疾病,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后来在岳庙里累次显灵,州人庙祝,随塑戴宗神像于庙里,胎骨是他真身。

戴宗跟随宋江经历过无数次生死大难,到最后功成名就,也大彻大悟,醒悟眼前的名利,都只是一场空,他出家前见宋江,从侧面点他,可惜,宋江不可能大彻大悟。就这样,戴宗独自离去。

这六个人都是大彻大悟有智慧的人,能够看透世事,反观宋江、卢俊义执迷不悟,最终没有好下场,而这6个人的结局也都是好的,都是善终。

这6个人还都是和佛道有联系的人。

鲁智深因为打死镇关西出家为和尚;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以行者形象面世;

公孙胜是道士出身,精通法术和阵法;

樊瑞早年曾作全真先生,本身就会一些法术;

朱武精通阵法,阵法和道教有关系;

戴宗会道术神行法。

所以鲁智深和武松是阪依佛门,公孙胜、樊瑞、朱武、戴宗投身道教。

水浒一百零八将里有哪几位最后出了家?您认为佛性最好的是谁?

《水浒传》中鲁智深出家在先,武松虽未经剃度也做了个伪行者,也算出家了。因为在平方腊中失去一只臂膀在六和寺养伤,伤好后不愿赴京,留在六和寺至八十岁善终。

最后出家的是神行太保戴忠。

朝庭对梁山将领各个封赏完毕,戴宗对宋江说:“夜梦崔府君勾唤,因此纳还官诰。”辞去了都统制官诰,到泰安州岳庙出了家,忽然有一天与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

佛性最好的应该是鲁智深,鲁智深是大彻大悟之人,对生死十分谈定。他写的临终偈语可见一斑,其偈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信潮来,今日方知是我。”

水浒一百零八将里有哪几位最后出了家?您认为佛性最好的是谁?

鲁智深。

水浒一百零八将里有哪几位最后出了家?您认为佛性最好的是谁?

如果按照题主的理解,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便没有一个出家人了。续书《征四寇》后来设计了公孙胜、鲁智深、武松、樊瑞这几个人脱离俗世修道,大致也就是本题所指的几个出家的好汉了。

但是,《征四寇》这么写完全没有道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搞懂《水浒传》就胡乱续书了。那么,按照施耐庵的原著,梁山哪几位好汉最后出家了,哪位好汉佛性最好呢?

梁山好汉全部都是出家人

我读《水浒传》从来就不认续书,《征四寇》是最反《水浒传》的续书,比《荡寇志》还厉害。如此设计梁山好汉分道扬镳,完全不是施耐庵的本意,更歪曲了《水浒传》的主题。尤其是把施耐庵在书中寄托的宗教思想全部抹杀,写到爪哇国去了。

施耐庵在原著中所设定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其实都是“出家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所有的好汉全都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这是开篇故事说得十分清楚的,是大唐洞玄国师镇锁了妖魔,然后由宋徽宗时期的张天师虚靖先生将他们放了出来,这伙人其实都是道教徒。

既然早就出家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出一次家了。但是,为了在书中寄托“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施耐庵又从道家妖魔当中“选拔”了两名“代表”入了佛门,梁山上的两大佛门弟子就是鲁智深、武松。

但是,鲁智深、武松只是在宝珠寺有一段短暂的修行经历,然后又加盟了梁山,回归到道家行列之中。在大聚义时,这两大佛门弟子一齐对天盟誓,在道家“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旗帜下,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

这样的设定对于《水浒传》而言,非常重要,简直具有全书灵魂的意义。历来解读《水浒传》都认为梁山存在晁盖、宋江派系,晁盖手底下也有一帮人反对宋江。其实,梁山好汉都是道家的“出家人”,怎么会反叛教门,改投到佛门中去呢?晁盖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他怎么会挑拨离间,策反道家的“星煞”呢?

说梁山有佛道之争,这一点恰是施耐庵所反对的,《水浒传》毫无情面的抨击了宋徽宗崇道抑佛,以假道君的面目同化、归化甚至异化佛教。说白了,宋徽宗也是一个“出家人”,梁山好汉摆明了是要反对这个假道君的,怎么能在梁山搞宗教异化呢?

所以说,梁山好汉原本就是出家人,其修行过程施耐庵称之为斩断魔心的“还道”。出家人修行,难道不也是斩断世俗魔心的修炼过程吗?

梁山好汉中谁的佛性最好

既然《水浒传》的宗教思想就是“佛道合一”,那么,故事中就必须处处体现这一设定,以充分表述施耐庵的宗教观。

《水浒传》中有太多的佛道符码,但凡重大故事中,都离不开佛与道。比如,“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个开篇立意故事,就同时存在了佛道两个符码。道教符码在这段故事中自不待言,佛教的描述则相对隐蔽,施耐庵是以张天师世家来隐含了佛教信息。这个细节就是上清宫住持真人所说的,佛魔大殿大门上的封皮经历了八九代张天师。

虚靖先生是第三十代张天师,因为要放走妖魔,恐怕就没有贴封皮了。从张景端(第二十九代张天师)往上推九代,书中的“大唐洞玄国师”就应当是唐武宗时期的张天师(第二十代)。唐武宗是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的主角之一,这样,就暗伏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所隐射的宋徽宗“革佛”闹剧。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佛道符码尤其明显,刘唐醉卧灵官殿,讲的是道家大护法王灵官的事,六月十五就是王灵官的诞辰。晁盖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朱仝、雷横去捉拿晁盖,又在观音庵集合部队——佛道合一劫取生辰纲上梁山,都是“出家人”干的弥天大事。

李逵沧州杀小衙内,是在道家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前半个月发生的故事。晁盖曾头市中箭则是法华寺和尚将他引入了伏击圈,而时迁则爬上了法华寺楼上撞钟,梁山发起总攻,荡平了曾头市……。

梁山好汉佛道合一,无论是晁盖,还是宋江,最终殊途同归,“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

在主张佛道合一的同时,施耐庵通过宋江杀惜后的一个细节,表明自己的宗教倾向是“佛比道高”。这一点,下文再讲。

梁山上谁的佛性最高

从七十回书的故事中看,鲁智深、武松是梁山上的两大佛教弟子,托塔天王归位后,他们就是梁山佛家的代言人。但是,鲁智深、武松都不是梁山上佛性最高的人。

伪托李卓吾批点的《水浒传》中说,李逵是梁山第一尊佛,这简直就是在胡言乱语。上文讲到,李逵在中元节、盂兰盆大斋之日前半个月劈杀小衙内,是违背佛道的妖魔行径。而在此前,李逵在沂岭为母亲取水,拔掉了泗州大圣祠,也就是观音祠的石香炉,他怎么就成了梁山第一尊佛呢?

金圣叹批点《水浒传》,在讲到菜园子张青为浑家孙二娘立“三种人不可害”规矩时,说张青是“为头是最惜和尚”。张青确实把鲁智深、武松都送上了宝珠寺,但是,此人曾经杀过光明寺一寺院的和尚,一把火烧掉了光明寺。张青来到十字坡只是觉悟的开始,后来,在攻打大名府时,又与孙二娘爬到铜佛寺放火。说张青是为头最惜和尚之人,恐怕没有多少道理。

原本,施耐庵就把张青设计为“地刑星”,就是“开刀”的意思。张青会不会放下屠刀呢?

《水浒传》中佛性最高的人,其实是美髯公朱仝。朱仝与宋江、关胜组合成关羽的形象,代表着梁山的“忠勇义”,朱仝是梁山“义”的象征。

上文讲到,朱仝救晁盖时,先去观音庵取齐队伍。后来,在沧州城带小衙内看河灯,先去了地藏王菩萨寺。这都是朱仝敬佛、礼佛的描述。

宋江杀掉了阎婆惜,逃回家中躲藏,朱仝知道宋江的藏身之处,便义释了宋公明。宋江所藏之处是在家中佛堂的地窨子里,这个地窨子对应的是伏魔大殿的地窖,天魁星的藏身避难之所。道家最大的魔君藏身于佛堂之下,也是佛道相互救济的一处描写。

在宋江藏身的地窨子上面是佛床,佛床上面供奉着三世佛。这就说明,施耐庵认为“佛比道高”。

梁山与佛最有缘的人是朱仝,施耐庵在朱仝的故事中所寄托“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以及“佛比道高”的宗教倾向,比任何好汉都要多。

所以,施耐庵以朱仝上应“天满星”,意为功德圆满。

结语

施耐庵在《水浒传》前七十回故事中隐伏梁山故事的终局,至少要到靖康之难后,宋徽宗、宋钦宗五国城坐井观天(“二龙戏水”)之时。因而,《征四寇》说宣和五年时,鲁智深在浙江坐化,武松在六和塔出家都是不靠谱的。

梁山好汉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使命后,将重登“紫府”,回归本位。这是施耐庵《水浒传》大架构“剧透”了的。同时,在书中也有很多细节预告了梁山好汉的最终结局。

道家“妖魔”还道,梁山好汉完成了修炼过程,得成“正果”,回归本位,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早就“集体出家”了呢?

水浒一百零八将里有哪几位最后出了家?您认为佛性最好的是谁?

公孙胜,武松,鲁智深。佛性最好的要属鲁智深,他一生以杀止杀,以战止战,以暴制暴,最终大彻大悟。

水浒一百零八将里有哪几位最后出了家?您认为佛性最好的是谁?

谢谢邀请。水浒中武松最后出家了。佛经中称所谓的“佛性",众生皆有“佛性”,本来平等,无好坏之分,只是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以上供考之,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