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咱们姑且不论杭州将军的大小,我就想问问,在雍正年间,杭州地区有战事吗?需要一个雷厉风行的将军镇守此地吗?我看不需要吧?

由此可见,雍正将年羹尧弄到杭州来担任杭州将军,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贬谪。

虽说年羹尧此前所担任的川陕总督(陕甘总督),地位还不如杭州将军,但年羹尧同时担任抚远大将军,这可是一个在前线带领十多万大军的实权将军。

杭州将军看似也在浙江地区带兵,地位在总督之上,可实际权力却比不上总督。而且浙江无战事,调任杭州将军,和养老没什么区别。

一、雍正本打算让年羹尧到浙江养老。

抚远大将军是清朝所封的特殊官职,有点儿类似钦差大臣,没有特定的品级和待遇,但是权力大得惊人。

在年羹尧之前,担任抚远大将军的,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位皇子胤禵。由于胤禵还是个王爷,因此又被大家称之为大将军王。

胤禵当年曾经带领10万大军,代替年迈的康熙,远征西北,顺便安抚住了西藏。他为清朝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雍正上台以后,盘踞在青海地区的罗卜藏丹津觉得清廷不公,因此发动了叛乱。当时雍正为了稳住自身大位,早已把大将军王胤禵给撤了,让他守皇陵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才将抚远大将军的官职给了年羹尧。年羹尧带着10多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这一去就是1年多时间。

叛乱是被平定了,可年羹尧在西北权力太大,逐渐养出了骄纵的坏毛病。再加上雍正把他捧得太高,直呼年羹尧是自己的恩人,是大清的恩人,结果导致年羹尧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年羹尧回来以后,嚣张跋扈,什么事情都要插手。尤其是人事任免的事情,他把自己所有亲信,都安插在了重要的位置,雍正全部照批,当时称之为“年选”。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年羹尧只是偶尔进京述职,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在西北。可以说,那时候的年羹尧已经算得上是西北王了,整个大西北就他一个人说了算。

这事儿很快引起了不少朝臣们的不满,因此弹劾之声满天飞,年羹尧很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功高盖主的人往往都没啥好下场,在这种情况下,雍正罢黜了年羹尧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的工作,让他担任杭州将军。

其实这个时候的雍正,已经是顶着很大压力办这件事了。毕竟杭州将军,好歹也是个正一品的封疆大吏,这在外人看起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处罚嘛!由此可见,雍正还是顾念旧情的,他觉得年羹尧的功劳太大,找个地方给他养老算了。

二、杭州将军是养老的吗?

清朝为了稳定地方,设立了14位驻防将军,他们分别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绥远城将军、江宁将军、福州将军、荆州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伊犁将军、成都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以及杭州将军。

这14位将军,基本上占据了全国各地,主管各地的军事。比如说杭州将军,主管的便是浙江省的军务。那么他们的地位和权力如何呢?其实我们只需要和总督比一比就知道了。

清朝除了14位驻防将军以外,还设立了9大总督,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他们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陕甘总督。

那么问题来了,驻防将军和总督,谁大谁小呢?

首先,驻防将军是清朝统治者的心腹。

总督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普遍由汉人担任。但是驻防将军哪怕是到了清朝末年,也几乎不让汉人担任,至少你也得是个入了旗的人。

在清朝,入旗与否是非常关键的,很多重要的官职,只有旗人才能担任,比如说驻防将军。他们主抓地方军事,是清朝统治者的心腹。

至于总督,虽说军政都抓,可他们相对于驻防将军来说,那就算是外人了。

其次,驻防将军的官阶,比总督靠前。

在乾隆之前,驻防将军一直都是正一品的大员,已经升无可升了,要嘉奖只能从待遇上下手了。哪怕是乾隆改革以后,也是从一品的高官。

可总督却一直都是二品官,只有在加尚书衔或者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的时候,才能升任从一品的高官。

如果在同一件事上,总督和驻防将军需要联名上书的话,那么驻防将军的名字一定会排在总督前面。

由此可见,驻防将军的地位,实际上是要高于地方总督的。

但是呢,总督除了军事以外,还能管民政。而驻防将军只管军事,不管民政。这么一来总督的实际权力,似乎又比驻防将军大一些。

举个例子,如果年羹尧能安安稳稳地担任杭州将军的话,那么当闽浙总督需要跟他联名上书时,年羹尧的名字肯定是写在最前面的。但是年羹尧只能管浙江的军事,他管不了浙江和福建的民政。

由此可见,虽然没仗可打,但杭州将军绝对不是个单纯养老的地方。只不过是相对于抚远大将军、西北王来说,杭州将军在没有战事的浙江,的确有点儿养老的意思。

三、年羹尧的杭州将军职务,只干了25天。

年羹尧被任命为杭州将军以后,弹劾的奏折蜂拥而至,什么叫墙倒众人推?这就很明显了。大家都担心年羹尧万一在杭州将军的任上,再有什么作为,将会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

毕竟,杭州将军可不是一个小官,很多人奋斗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这种高度。

雍正三年7月初二,年羹尧终于抵达杭州,开始干起了杭州将军的工作。这期间他的工作做派,和当年担任抚远大将军时没什么两样。尤其是他的排场还是很大,每次出去都有1千多人跟着。

好家伙,这是被贬谪来的吗?依我看,年羹尧并没有从这次的调任中,发现自己已经快倒大霉了。毕竟,杭州将军也是14位驻防将军之一,一旦战事再起,年羹尧随时会被派去战场。

但是弹劾年羹尧的奏章实在是太多了,雍正有点儿扛不住了。因此在雍正三年7月27日,年羹尧的杭州将军职位,又被雍正给罢免了。这活只干了25天,实在是憋屈死了。

贬成了个啥呢?闲散章京。这是个什么官呢?其实我们从它的读音就可以了解到,其实章京是音译词,它是根据汉语“将军”的读音,音译成满语的,后来不知道又被哪位“天才”翻译成了汉语,就成了章京。

也就是说,章京其实最初就是将军的意思。闲散章京,也就是个有职无权的闲散将军。别的不说,军机处的军机章京够牛吧?整天在皇帝眼前晃悠,可它也只有正五品。一般领班军机章京,才能达到正四品。

由此可见,年羹尧这个闲散章京,纯粹就是个打酱油的货色了。更可悲的是,雍正居然安排年羹尧去看杭州东门的大门。

总结:士可杀不可辱。

很明显,让昔日的抚远大将军,跑去给杭州看大门,这是对年羹尧人格上最大的侮辱。年羹尧这种人,根本吃不消这一套。

因此那时候的年羹尧,已经抱着必死之心了。没过多久,雍正连看大门的机会也不给年羹尧,他直接派人把年羹尧抓回了京城,罗列他的若干罪状,将其赐死。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首先,我们看一下年羹尧的晋升过程。起初,年羹尧在杭州将军的手下担任参将。其实,参将的官位并不低,属于三品大员,但权力并不大。康熙皇帝在位的后期,黄河、淮河发生了大面积的泛滥,危险着两岸百姓的安全。但国库拿不出银子赈济灾民,此时,雍亲王胤禛主动请缨前往江南地区筹款。年羹尧是雍亲王的心腹,在江南筹款的过程中,年羹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件事结束以后,在雍亲王的举荐下,年羹尧留在了京城任职。在京城任职期间,遇上了追缴国库欠款的案件。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年羹尧明明是进士出身,却一直担任着与军队相关的官职。

在京城呆了几年以后,年羹尧被调任为四川提督,开始进入封疆大吏的行列。西北准噶尔部再次挑战清朝以后,在老十四胤禵的推荐下,年羹尧又担任了陕甘总督。雍亲王胤禛随后成为了雍正皇帝,为了掌握西北的军事控制权,雍正皇帝任命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率领20多万军队围剿清朝蒙古贵族的叛乱。这是年羹尧的巅峰时期,但此时的年羹尧开始骄狂起来,对朝廷的命令阴奉阳违,对于总督、巡抚也敢呼来喝去。雍正皇帝也开始对年羹尧不满,在西北的战事缓和以后,雍正皇帝立刻用岳钟琪取代了年羹尧。年羹尧被罢免了抚远大将军之位,开始就任杭州将军。请注意,年羹尧就是从杭州将军的手下崛起的。

年羹尧带着自己新收的几个小妾前往杭州赴任,在路上,年羹尧仍然非常自大,比钦差大臣的礼仪还大。我们需要讲一下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清朝入关以后,在全国很多重要城市都驻扎了一些八旗军。当然,数量都不是很多。为了管理各地的八旗军,清朝在全国陆续建立了14个镇守将军,例如杭州将军、广州将军、西安将军等等。杭州将军属于从一品的高官,负责管理福建和浙江两个省的八旗军,闽浙总督负责管理两个省的绿营军。

从官位等级来说,杭州将军比闽浙总督还高,但实际权力不如闽浙总督。 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仍属于高级干部。在驿站休息的时候,年羹尧对饭菜不满意,直接训斥驿站的官员:“我虽然不是大将军了,但还是杭州将军,这饭菜是给一品官准备的吗?”此时驿站的官员真是底气十足,因为雍正皇帝刚刚下达命令,贬年羹尧为杭州将军下属的参将。也就是说,年羹尧辛苦了20年时间,又回到了原来的官职。年羹尧手下的心腹家奴开始苦苦劝告,不要和雍正皇帝对着干。但年羹尧听不进去,雍正皇帝将年羹尧一贬再贬,最后,成为了城门的看守。

我们最后仔细聊一下杭州将军,按照朝廷的规矩,杭州将军管理福建和浙江两个省的八旗军,其实这两个省的八旗军只有几千人。杭州将军不单单负责管理军务,如果八旗军之间出现了什么矛盾,不用前往衙门打官司,需要由杭州将军负责解决。如果皇帝前往杭州视察,杭州将军能够站在闽浙总督的前边。当然,进入清朝统治以后,八旗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清朝不得不重用汉族官员,例如江苏地区,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掌握实际权力,江宁将军则沦为了空架子,杭州将军的情况也差不多。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将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随后年羹尧带着数百车行李和近千人的随从前往杭州,途中在驿站休息的时候,年羹尧对饭菜不满意,直接训斥驿站的官员:“我虽然不是大将军了,但还是杭州将军,这饭菜是给一品官准备的吗?”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杭州将军仍然是一个非常高级别的官员。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年羹尧从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相当于是从一个权势熏天的封疆大吏变成一个小小的统兵将领,完全是贬谪。

但事实上,杭州将军的官阶,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小,甚至如果单论官职的话,年羹尧还称得上是高升,而非贬谪。

因为,这杭州将军,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在杭州统兵的将领,它是驻守在杭州,保卫整个浙江省的驻防将军,又称边防将军。

大家知道,清朝在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这些将军统兵驻防的地方大多是战略位置重要的边疆和沿海,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各大戍卫军区。

由于驻防地固定,称呼这些将军时一般使用“驻地+将军”的连称,比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广州将军等,杭州将军也是如此。

按照清朝官制,驻防将军的官阶为从一品,其职责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属于武职中的最高级别,也是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

年羹尧原先的官职,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其中,太保是正一品的荣誉头衔,没有实际权力;川陕总督的官阶是正二品,属于地方文职中的最高级别,掌握一省或者数省的军政大权,相当于我们现在各省的省委书记。

至于抚远大将军,它并不是一个常设官职,一般是皇帝为应付临时的大型战事而特意任命,没有编制也没有品级。

从这层意义上说,抚远大将军就如同是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各五战区的总司令一样,其职位本身并不涉及官品,更多只是带有荣誉性质。

但如果在战时,抚远大将军却可以节制和指挥战区内的所有督抚、驻防将军和提督等一二品大员。所以从权力上说,抚远大将军要高于总督和驻防将军。但问题是,抚远大将军通常在战事完毕后要交还大将军印,其职务实际拥有的权力也相应取消,变成一个荣誉头衔。

当时,在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时,他所负责的青海战事,早已经结束,所以他这个抚远大将军的头衔,已经名存实亡;至于太保的头衔,雍正依旧给他保留在,因此年羹尧就相当于由正二品的川陕总督调任为从一品的杭州将军,从官阶上来说,属于是升了一级。

不过,杭州将军实际权力却并不大,它只能管理所在防区的八旗兵,相当于只负责所辖军区内的军事,至于地方上的政治、经济、人事、治安及军民等各项事务,他都概不负责。当然,这主要是在和平时期。

如果在战时,杭州将军时可以指挥地方上的所有文武官员,并就近调动附近的所有部队,甚至总督和巡抚都要接受它的号令。

不过在地位上,杭州将军始终是要高于总督,因为清朝有规定: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故杭州将军实权虽不及川陕总督,但地位高于川陕总督。

当然,因为雍正将年羹尧调任为杭州将军,是为了让年羹尧远离他的老巢,这样雍正就好更换四川和陕西的官员,从而剪除年羹尧的势力。也正因为此,年羹尧表面上看起来是升官,但实际却是贬谪,因为他也无法像其他驻防将军那样行使正常权力。

更可怕的是,年羹尧被调职后,内外官员很快明白这是雍正想趁机调查和打击年羹尧及他的势力,于是纷纷痛打落水狗,转而揭发其罪状。七个月后,年羹尧被削去官职,并被逮捕押送回北京会审,最终被列九十二款大罪,赐其狱中自裁。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杭州将军和原来的大将军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多了,相差的关键点在于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年号雍正。

四皇子胤禛之所以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当然与他本人韬光养晦的计谋和能力有关,但是雍正继位,也全靠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稳定局势。

年羹尧负责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隆科多则负责稳定京城的局势,雍正皇帝的这两个亲信,可以说是一外一内,帮助雍正顺利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年羹尧,他接手胤禵的权力后,成为新的抚远大将军,继续统帅西部的全部兵马,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大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年羹尧的崛起

很多人觉得年羹尧是武将,其实历史上年大将军并不是武将出身,他一开始是妥妥的文臣。

年羹尧的父亲是年遐龄,是康熙年间的封疆大吏,当过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年羹尧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也热衷于功名,苦读诗书,并且考中进士。

年羹尧也和大多数进士一样,先从翰林干起,先任翰林院检讨,这是个从七品的官,负责修国史。

从翰林院出来,年羹尧还担任过多地的乡试主考官,乡试主考官没有品级,是个临时职务,主要负责乡试的进行。

但是等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尧已经升任四川巡抚,巡抚是从二品官,加兵部侍郎衔可以为正二品,属于封疆大吏。

这时年羹尧还不到三十岁,因此他对康熙皇帝感激涕零,他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年羹尧也说到做到了,在四川做了很多兴利除弊的工作,还淡泊名利,带头不收节礼,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

年羹尧不止会治理地方,由于四川和西藏交界,所以年羹尧在应对准噶尔部入侵西藏的抵抗战争中有突出表现,并且后来在应对地方土司叛乱,也展现了很高的军事天份。

康熙皇帝很高兴,提拔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从一品),给他管理军队的权力。

等到康熙六十年,年羹尧进京面圣,康熙皇帝再次嘉奖了他,升任川陕总督(从一品)。

年羹尧在青海应对对方土司叛乱中再次立功,成为西部的主要重臣,仅次于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允禵,地位和管理大将军印的延信差不多。

雍正皇帝继位后,立马把手握重权的皇十四子允禵召回京城,由年羹尧负责稳定西部局势,雍正皇帝靠着年羹尧轻松解决了外部的问题,坐稳皇位。

年羹尧也成了雍正皇帝在西部前线的代言人,统帅西部所有的大军,并且总督和巡抚以下官员都归年羹尧调遣,实际上就是西部数省的总负责人。

雍正刚继位不久,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统领各军,负责平叛。后来,年羹尧果然不负众望,平定了青海叛乱,雍正皇帝喜出望外,封年羹尧为一等公,年羹尧的父亲也为一等公。

从此,年大将军的威名威震西北,他还参与云南的政务,年大将军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雍正刚登基时,也是他和年羹尧的“蜜月期”,这时候的年大将军可以说是常务副皇帝,权势比隆科多等人都大,西部省份的总督、巡抚、布政使等重要岗位,基本上都是年羹尧说了算。凡是年羹尧推荐的人员,雍正都没有意见,直接照准。

有时雍正想把西部省份的巡抚等封疆大吏调任其他省份,也都会咨询年羹尧的意见,并且让年羹尧照实说,如果年羹尧不舍得,雍正皇帝的也会尊重年的意见。

对于其他地方的重要岗位和国家政策,雍正也都询问年羹尧意见,两人基本上已经超越了君和臣的感觉。

雍正和年羹尧的私交很好,年羹尧的手腕有病,还有年羹尧的家人得病,雍正皇帝都亲自询问,赐给药品。年羹尧的妹妹嫁给雍正皇帝为妃,雍正在手谕中常常告诉年羹尧的父亲以及妹妹的身体状况,言语中就和家人一样。

在年羹尧给雍正皇帝的奏折中,雍正写出了“朕亦甚想你”这样的话,也许在雍正眼里,年羹尧就是自己的好兄弟,他要和年羹尧做一对千古留名的好君臣。

物极必反——年大将军的凋落

可是没想到,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从西北回京后,雍正皇帝开始和年羹尧有了嫌隙,原因就是年羹尧凭借着雍正皇帝对他的宠信,有点太嚣张跋扈。

比如年羹尧从西北回京途中,他让直隶总督和陕西巡抚跪迎,而年羹尧真正的职务就是川陕总督,他和总督、巡抚等人就是平级。

年羹尧只是凭借皇帝的信任才可以节制西部地区的官员,而直隶总督他根本不是年羹尧的下级,年大将军让人家跪迎,太欺负人了。

还有年羹尧进入北京后,郊外迎接的王公以下官员,都是跪下迎接,年羹尧连看他们一眼都不看,这在《雍正王朝》中有所体现。王公下马问候年羹尧,他也只是点头示意而已,就连雍正皇帝来了,他也没有君臣之礼,嚣张到了极致。

还有年羹尧给西部将军报的军功,雍正皇帝也都一一照准,这样一来,京城大小官员都吃了年羹尧的气,纷纷传言雍正皇帝是听了年羹尧的请求,才给边疆将领报了军功,这让雍正皇帝很没有面子。

从历史上记载,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就是在年羹尧第二次回京后急转直下的,这也说明年羹尧这次回京有过太多的傲慢无礼之处,正所谓功高震主,即使权臣很低调都有可能引起皇帝的猜忌,更别说这样高调的年大将军了。

所以,等到年大将军回西宁后,雍正皇帝给他了一道谕旨,主要内容是:“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这是敲打年羹尧,要摆清自己的位置,不要做得太过分。然后年羹尧的处境开始急转直下,等到雍正三年,年羹尧和雍正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很多受过年羹尧欺压的封疆大吏开始弹劾他。

雍正皇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开始把年羹尧的西北亲信调往外地,然后解除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和川陕总督,直接调任了杭州将军。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时,雍正圣旨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鬼神夺走了你的魂魄,朕本是一片佛心,想启你天良,从此敛去锋芒,忠心事主而已。

而你却丧心病狂 ,倒行逆施 ,孙家成是朝野皆知的忠臣 你为什么杀了他?

亏你还有脸在奏折上大放厥词, 把“朝乾夕惕”四字做“夕惕朝乾”, 以断不可对君父之言对朕!

你既不许朕“朝乾夕惕”, 则你青海之功朕亦在许与不许之间。

看来, 你当不得一个大字, 着即改授杭州将军。

朕早有闻言:“帝出三江口, 嘉湖做战场之语” 朕想, 你若自称帝, 乃天定数也, 朕亦难挽,

若你不肯为 ,有你统朕此数千兵马, 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

见谕即行交割印信, 即刻启程, 钦此!

然后年羹尧乖乖地到杭州上任去了。

那么年羹尧的这个杭州将军到底有多大权力?

清朝的杭州将军就是八旗驻防将军,清朝入关后,开始派八旗兵驻守在重要城市,用来维护统治,也方便调兵解决地方的战争。

而这些驻守全国重要城市的八旗兵会有一个首领,也就是这些八旗兵的总头,就是驻防将军,清朝的驻防将军在乾隆皇帝以前是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部分仍然是正一品),一直到清朝末期,都是从一品。

驻防将军的品级虽然高,但是他只管八旗兵的训练问题,八旗兵的兵籍归八旗都统,八旗的调兵权当然归兵部,实际上就是归皇帝。

并且八旗驻防将军没有管理地方的权力,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地方督抚和绿营兵,防止地方大员没有人制约而导致造反。

为了让督抚可以好好地管理地方,八旗驻防将军是没有权力插手地方事务的,当然八旗驻防将军有上奏皇帝的权力,可是八旗驻防将军没有地方官员的人事权,权力小于总督。

杭州在清朝也是重要城市,当然八旗兵也有军队驻防在这里,年羹尧的杭州将军就是杭州八旗驻防军的总头。

不过驻防将军虽然实权不大,可是在浙江省也是封疆大吏,并且驻防将军和总督联名上奏时,驻防将军都会排在总督前面,所以驻防将军的地位是很高的。

至于管理的人马,杭州将军手下差不多也就一万左右的八旗兵,年羹尧负责这些人的管理和训练,权力也不算小。

可是杭州将军对比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那是差得太多了,在西北年羹尧就是土皇帝,总督和巡抚都是他的下级,关键重要人事大权都在他手里,雍正皇帝也信任他,他的权力自然很大。

但是降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就和没有牙齿的老虎,地方官员都不一定能瞧得起他,都知道雍正皇帝要处治他,所以年羹尧的这个杭州将军权力很要大打折扣。

可是由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得罪了雍正皇帝,杭州将军也当不安稳,果然没过多久,朝中大臣看到了雍正要处理年羹尧的形势,纷纷开始弹劾年羹尧。

最后雍正皇帝把年羹尧押送京城会审,列举了几十条罪名,雍正皇帝念他有功于朝廷,判了他狱中自裁。

年羹尧的哥哥被夺官,儿子年富被处死,其他家人发配边疆,年大将军彻底倒台。

小结:年羹尧从雍正皇帝信任的肱骨之臣,后来变成皇帝清算的对象,这其中年羹尧肯定做了不少让雍正皇帝反感的事情,比如目中无人、嚣张跋扈、无君臣之礼。

而要知道年羹尧并不是一个武将出身,他是进士出身,为什么会这样没脑子呢?其实主要原因是雍正皇帝,雍正一开始太宠信他了,而年羹尧的仕途太过平坦,没有受过打击。年大将军面对雍正皇帝说出“朕很想你”这样的话,他有点飘飘然了,他认为自己立的功对得起这样的待遇,他也认为雍正是真的把他当兄弟了,而没有认清伴君如伴虎的箴言,最后导致了被杀的下场。

年羹尧调任的杭州将军也算是封疆大吏,虽然杭州将军不能直接管理地方,权势不如总督,可是毕竟是一品高官,权力也不小。但是降任杭州将军的年羹尧当然不能和当初的西部数省总负责人相比,那时候总督和巡抚都归他节制。

其实不管是杭州将军也好,抚远大将军也好,年羹尧的权势大小都在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信任他,即使年羹尧当杭州将军,一样有很大的权势,雍正不信任他,封他为王一样没有用。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谢邀请!上策视觉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驻防将军

本题所称的将军(也就是年羹尧所受封的杭州将军这一类将军)全称是八旗驻防将军。

满清入关统治全国后,为防其他各民族(尤其是点人口绝对多数的汉族)造反,将八旗精锐部队分派到全国各地驻防镇守,以备一旦地方有事即就近有最可靠的武装前去镇压,这些地方是: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等14个战略要地。而这些驻防八旗军的统帅就称为八旗驻防将军,并按其驻地冠名加以区别,年羹尧的“杭州将军”就是驻防杭州。

驻防将军的品级为正一品,与领侍卫内大臣、太师、大学士等同级别,比地方总督(加衔后为从一品)高一级。因为身份和职责的特殊性,一般都是由满人贵族担任。

但驻防将军品级虽高,职权却比较小,他们只能管辖驻防的八旗部队,平时无权管理地方民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监督辖区内的绿营军,而不能像总督、巡抚一样上马管兵、下马管民。如果地方有重大事件上奏朝廷,需要地方高官联署签名的话,驻防将军的名字是签在第一位的,后面才依次是总督、巡抚、提督、蕃台、臬台等。

接下来谈谈雍正为什么贬年羹尧为杭州将军

年羹尧在率军平定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时的官职是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有皇帝特賜代表皇权的尚方宝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这个职位和职权是超品级的。

但后来雍正要收拾年羹尧时,首先就免去他的抚远大将军和川陕总督职务,改任杭州将军。

从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就可看出雍正并不是真心要年羹尧去担任,而是一个既能便于继续收拾他,又最为经济的手段。因为上文已说过,驻防将军一般由满人担任,但年羹尧却是汉人,首先身份就不匹配了。但年羹尧虽是两榜进士出身,但却是雍正在潜邸时的胞衣奴才,等于半个满人身份。

所以雍正这样的安排目的一是让年羹尧相信自己还依然受他信任。二是安定西北将士的军心,便于年羹尧的继任者岳钟琪顺利接班。

果然,雍正在年羹尧赶赴杭州就任的路上一路不断颁布圣旨将年羹尧不停降职,到达杭州城时年已是一名最低层的城门守卫士兵了!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因居功自傲,又多次借助掌西北大将军的权利威逼雍正,最终雍正对年羹尧下手了,先是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并让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那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杭州将军到底到底是什么官职?它有多大的权利呢?当然我们需要知道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其实也不算是降级,与年羹尧的官阶来说杭州将军从一品的官位也并不亏待于他,只是相对于抚远大将军的权利来说杭州将军的权利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杭州将军的来历

1645年顺治二年清朝已入关二年有余,随着清朝入关时间的增长其领土也不断在扩大。虽然由于清朝因人口不足,很多的地方都是由明朝的降臣或早前就投降的汉臣在管理,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满清就放心的将这些地方完全交于这些汉臣管理。满清虽不能在各地都派驻自己的力量去管辖,但是却在各处的要地或险地派驻八旗兵来防守,自此满清八旗驻防各省成为定制,并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统率所属八旗兵。

而后在康熙年间随着全国基本已平定,八旗驻防各地也被固定。清朝在全国各地一共设立了14位将军,并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等14处要地。而各省的将军名号就以所在驻地的地名来命名,如在盛京的驻防将军就称为“盛京将军”,在江宁的驻防将军就称为“江宁将军”。而在杭州的驻防将军就是“杭州将军”,年羹尧的杭州将军就是指的在杭州的驻防将军。

杭州将军的权利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杭州将军的权利绝对比不上抚远大将军,毕竟抚远大将军是战时清廷所设立的在前线最高的统帅,不但可辖所在战区的所有官员,包括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等封疆大吏,并且在战时还有先斩后奏之权,对于不听从军令的任何人都可按军法处置,甚至是总督和巡抚都可任意处置。而杭州将军所辖的只是驻扎在杭州防区的八旗兵,且并无权管理当地的军政事务。

杭州将军官阶为武官从一品,他负责就是所在杭州辖区的所有八旗兵,包括训练、整备和作战等,可以说杭州将军的权力就是指挥和训练八旗兵,其他的任何事情他一概不管,也不能管。当然杭州将军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监视所在辖区的所有绿营兵,如果绿营有异动,杭州将军可以先下手一步将绿营兵全部控制起来,然后报有皇帝处置。而如果情况紧急甚至可以先斩后奏,直接用军事行动将这些绿营兵全部诛杀。

此外,在理论上来说杭州将军的地位要高于闽浙总督。因为在清朝规定只要驻防将军与总督同驻一省,在需要一起联合向皇帝奏事之时驻防将军要排在总督的前面,那么可知驻防将军的地位是高于总督的。当然在实际上闽浙总督的权利肯定要大于杭州将军,毕竟闽浙总督管理的是福建、浙江和台湾三省的军民事务,而杭州将军能管理的只是所在辖区的八旗兵。

那么综上所述,其实杭州将军实际的权利并不大,他只能管理所在防区的八旗兵和监视防区中的绿营,而且也不负责地方上的治安,及参于地方上的军民事务,但这前提是在和平时期。如果在战时,那么杭州将军的权利就有了可以和总督抗衡的权力,基本上他可以指挥地方上的所有文武官员,并就近调动附近的所有部队。不过在地位上,杭州将军始终是要高于总督的,毕竟一般的驻防将军都是满人中的勋贵,而总督却不一定是满人,大多数情况下皆为汉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