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汉武帝打服了匈奴以后,大多数匈奴人选择西迁,有那么一部分匈奴人南下,在山西北部定居,这就是南匈奴。他们虽然逐渐汉化,可依旧保持着民族的独立性。
到了曹操掌权的时候,由于自己长期南下征战,为了防止南匈奴起来闹事,所以就将山西这边的匈奴,分成了5部,选出5个首领来分别管理,他们就是著名的五部帅。
有意思的是,这帮匈奴人南下以后,由于比较崇拜汉朝,居然纷纷改姓刘。与此同时,他们自称是汉朝公主和匈奴单于的后裔,所以有一半汉人血统。
其中,左部帅刘豹,在魏明帝曹叡时期,便将自己的儿子刘渊,送到了洛阳做人质。这么一来刘渊在洛阳开始接触汉文化,以至于多年以后,居然成了一个饱读诗书的儒者。
谁也想不到,一个匈奴人在学习汉文化以后,比汉人还要精通汉文化。西晋成立以后,刘渊依旧留在洛阳做人质,显然,这哥们已经是个正儿八经的汉人了。
不过刘渊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匈奴人,因此弓马骑射等方面的武艺,也从来没有落下过。因此刘渊在做人质的日子里,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遥远的家乡,族人们正在呼唤他。老爹刘豹去世以后,司马炎觉得刘渊这家伙知书达理,是个可以栽培的苗子,所以就让刘渊回去继承了老爹刘豹的职位。
这下麻烦了,刘渊这一走,就好比曹操放走了刘备,为西晋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刘渊回到匈奴以后,干活十分卖力,1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西晋王朝镇守边疆。
司马炎一高兴,就在公元289年,将刘渊封为北部都尉。自此刘渊便成为了匈奴首领中,地位最高的那一个了。
谁知道第二年司马炎就病逝了,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91年,西晋王朝便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天下大乱之际,谁都想要分一杯羹。
等到司马家的一堆王爷们,把西晋给玩残了以后,刘渊终于有了创业的想法。公元304年,刘渊自称汉王,建立了“汉政权”。同时将蜀汉君主刘禅追尊为孝怀皇帝,为汉高祖刘邦设立神位,俨然是把自己当成了汉朝的后裔。
一、汉政权,在刘聪死后,一分为二。刘渊觉得自己是汉朝公主和冒顿单于的后代,所以继承汉朝江山理所应当。在他看来,曹魏和西晋,都是篡位夺权的家伙,压根就不是正统。只有汉朝才是正儿八经的正统王朝。
没办法,汉朝400多年江山,早就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了。连民族和语言文字,都是以“汉”命名的。可见汉朝的影响力了。
刘渊去世以后,他儿子刘和继位。刘和这家伙和明朝的朱允炆一样,一上来就要削藩。不过他想要削弱的是自己的弟弟,结果弟弟们反水,把刘和给做了。
刘和去世以后,刘渊的另一个儿子刘聪继位。刘聪战功赫赫,文武双全,而且手握十万大军,是这次政变的最大赢家,有点儿朱棣的意思。
此后的刘聪,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先后攻下了西晋的洛阳和长安,并且杀害了西晋的晋怀帝和晋愍帝,彻底灭掉了西晋王朝。
看样子刘聪是一代明君的样子,结果到了晚年这哥们纵情酒色,且重用宦官和奸臣,导致朝中乌烟瘴气。
刘聪病重期间,靳准便联合刘聪的儿子刘粲,合谋害死了皇太弟刘乂,将刘粲扶持为皇太子。这本来也没啥,父辞子继没毛病,刘乂想要以弟弟的身份霸占皇位,这才是说不通的。
可后来事情有点儿出乎大家预料了,靳准这家伙自己也有野心啊!他不仅杀了自己的女婿刘粲,而且还把平阳城内所有刘氏皇族都给宰了。自己高高兴兴地成为了汉王,同时假模假样地向东晋称臣。
老刘家难道没人了吗?这么欺负人怎么行?刘渊的从子刘曜,果断起兵,顺利平定了靳准之乱。意外之喜是,他还拿到了汉国的传国玺,自此称帝。
可另外一个平定靳准之乱的猛男石勒可就不答应了!石勒觉得刘曜又不是刘渊的亲儿子,和自己地位相当,凭什么能做天子?
刘曜为了稳住石勒,只能先将石勒封为赵王,顺便将河内24郡的地盘,都划归石勒。这当然是权宜之计。
当时刘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夺取关陇地区。只有在这里成就霸业,才能相对安稳。而石勒当时坐镇河北,也没打算立刻和刘曜撕破脸,因此他也开始在东边开疆拓土。
公元319年,刘曜称帝。他将汉政权的国号,改成了赵。这就是为何刘渊的汉政权,又被称为汉赵或者前赵的原因。同年,石勒自称大赵天王,建立了后赵政权。
两股势力就这么各干各的,搞了5年之久。终于在公元324年,大家都绷不住了,前赵和后赵之间的大战,彻底爆发。
二、石勒击败刘曜,几乎是必然。石勒这个人还是非常励志的,早年他被人当成奴隶,贩卖到了各个地方。侥幸活下来的石勒,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努力,终于成为了汉政权的一员猛将,也是刘渊非常器重的人。
公元324年,石勒已经掌握了冀州、幽州、青州。显然,北方只剩下了石勒和刘曜两股势力了,一山不容二虎,自然是要斗法了。
公元324年,后赵司州刺史石生率先对前赵河南太守尹平发起进攻,由此拉开了前赵和后赵之间的战争。
当时王腾杀掉并州刺史崔琨后,将整个并州送给了前赵。此外,东晋的司州刺史李矩、颍川太守郭默,由于总是被后赵的石生欺负,也选择归顺了前赵。
这么一来前赵实力大增,刘曜嘚嘚瑟瑟地派刘岳带领大军前去进攻后赵。结果完犊子了,后赵猛男石虎出马,不仅击败了刘岳,而且还被石虎消灭了9千多人。
石虎可谓是一战成名,在这一战中,石虎击败了王腾、李矩,招降了他们手下大量的残余部队,使得后赵彻底得到了司州、豫州、徐州、兖州等地,实力大增。
很明显,实力的天平逐渐向石勒倾斜了。
公元328年,石勒的猛男侄子石虎,又带兵攻打蒲阪。刘曜不能忍了,索性御驾亲征,带着全国的军队将石虎一顿暴揍。
打完石虎以后,刘曜没急着回去。好不容易出趟远门,肯定要尽兴了才行。因此刘曜又挥军直奔石生镇守的洛阳而来。
石勒当时就慌了,立马也带着所有兵马御驾亲征。这下好了,刘曜和石勒,这两位乱世枭雄,终于要在洛阳一较高下了!
在交战之前,石勒对这一战做了一次神预判:刘曜如果镇守成皋关,那我们难打。如果刘曜镇守洛水,那对我们来说稍微好点儿。如果他只镇守洛阳,那我们就能生擒他了!
结果石勒到了成皋关一看,刘曜居然没有在这里设防。石勒嘿嘿一笑,继续进军,结果发现刘曜只在洛西驻扎,石勒立马派遣石虎、石堪、石聪兵分三路夹击刘曜,最终一举将刘曜击溃。
结局:刘曜喝酒误事。骑马不喝酒,喝酒不骑马。这点交通常识,很显然刘曜并不懂。刘曜非常喜欢喝酒,在石勒攻来时,这家伙居然还喝大了,连骑马都无缘无故地摔倒。
主帅这么个德行,手底下人哪里有心思拼命呢?所以说,喝酒耽误了刘曜的大事。等到他稍微清醒一点以后,发现自己的大军已经溃败了,而自己身上也受了重伤。
此战过后,前赵不仅损失了5万大军,就连刘曜本人也被抓获了。当了俘虏的刘曜,倒是很有勇气。石勒让他写信给儿子刘熙,让他投降。结果刘曜却在信里让刘熙坚守,石勒无奈,便将刘曜给宰了。
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五胡十六国时,在中国北方大地上并存着两个政权,前赵和后赵。他们的君主分别是刘曜和石勒。最终,两人在洛阳进行了一场大决战。这场刘曜和石勒在洛阳的决战,不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战斗,而且还是五胡十六国时,前赵和后赵之间的决战。这场战役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两个国家的命运。最终,刘曜战败,前赵随之灭亡。那么,这场战役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这要从两个赵国建立说起。公元318年,刘汉政权的皇帝刘聪病死。他手下的大将刘曜趁机起兵,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它控制着晋南和关中一带地区。
而原本也是刘汉的将领石勒,也慢慢势力强大,占据了幽、冀、青、并四州之地,并于公元319年建立后赵。这样,前后赵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战役的起因。在随后的时间里,双方在交界的地区,尤其是洛阳、晋南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各有胜负。到了公元328年六月,石勒派手下大将石虎率军四万攻略前赵的晋南地区。石虎顺利占领了前赵五十多县,遂进攻蒲阪,威震关中。七月,刘曜亲自率领精锐出潼关渡黄河进击石虎。石虎被迫撤退。
八月,刘曜在高侯追上石虎,大破石虎军。石虎军枕尸二百里,退往朝歌。刘曜随后转兵南下,渡黄河围攻金镛。
石勒的决策。在当时,石勒手下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不要轻动,坐观其变。另一种意见是,集中主力,南下洛阳与刘曜决战。在《资治通鉴》里面是这么记载的:
冬,十一月,后赵王勒欲自将救洛阳,僚佐程遐等固谏曰:“刘曜悬军千里,势不支久。大王不宜亲动,动无万全。”勒大怒,按剑叱遐等出。乃赦徐光,召而谓之曰:“刘曜乘一战之胜,围守洛阳,庸人之情皆谓其锋不可当。曜带甲十万,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帅老卒怠,以我初锐击之,可一战而擒也。若洛阳不守,曜必送死冀州,自河已北,席卷而来,吾事去矣。程遐等不欲吾行,卿以为何如?”对曰:“刘曜乘高候之势,不能进临襄国,更守金墉,此其无能为可知也。以大王威略临之,彼必望旗奔败。平定天下,在今一举,不可失也。”勒笑曰:“光言是也。”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决策里,坐观成败其实是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才做出的建议。这些人只看到后赵军刚刚大败,想要躲避刘曜的锋芒。因此,想用金镛来消耗刘曜的锐气,为下一步反击做准备。
可是他们没有看到,刘曜在取得大胜之后,不敢跟踪追击,直接进攻石勒的老巢。反而回过头去攻打背后的金镛。这说明,刘曜对石勒是十分畏惧的。他没有勇气在背后有敌人的情况下,直接进攻石勒的根本。
如果让刘曜拔掉了背后的钉子,以乘胜之军来进攻石勒在河北的根本。用石勒的话来说,就是大势去矣。因此,石勒果断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去与刘曜决战。这样就使得刘曜陷入内外夹击的不利态势。
在进军途中,石勒又对刘曜的将来行动做了预判。他认为刘曜有三个可能采取的方案:
勒谓徐光曰:“曜盛兵成皋关,上策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阳,此成擒耳。”结果,“十二月,乙亥,后赵诸军集于成皋,步卒六万,骑二万七千。”石勒在成皋没有遇到刘曜的军队。石勒高兴的举手指天,又加在额头,说道“天啊!”然后倍道进军洛阳。
这个时候,刘曜根本就没有防备石勒的援军。他天天饮酒赌博,不抚士卒。有劝谏的皆斩。直到得知石勒亲自到来才吃惊色变,撤围预备抵御。
就这样,战役还没有开始,刘曜就已经陷入了被动不利的地位。
洛阳之战。决战的前一天,石勒望见刘曜的十几万人马列阵在洛阳城西,南北长达十几里。石勒大喜,对左右说,“可以贺我矣。”于是率领步骑四万进入洛阳。
次日,石勒部署对刘曜的进攻。主要方式是利用刘曜布阵的错误。兵力分布过广,兵力分散。而自己左有洛阳城,右有金镛城做依托,可以集中兵力突进刘曜的中军,而不必担心刘曜的左右两军的夹击。石勒的部署如下:
中山公(石)虎引步卒三万自城北而西,攻赵中军,石堪、石聪等各以精骑八千自城西而北,击赵前锋,大战于西阳门。勒躬贯甲胃,出自阊阖门,夹击之。而刘曜战前又因为嗜酒而喝得大醉,原来的坐骑又突然无故不能伸腿,只得骑了一匹小马。在石勒军的进攻下,前赵军大溃。曜昏醉退走,马陷石渠,坠于冰上,被疮十馀,通中者三,为石堪所俘获。石勒遂大破赵兵,斩首五万馀级。
战后,石勒让刘曜给他留守长安的太子刘熙写信,谕令速降;刘曜却给刘熙与诸大臣写信说,“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于是石勒便杀了刘曜。
结语:洛阳之战,是前后赵之间的决战,它决定了中国北方的归属。在这次战役中,石勒在战略决策上和战役指挥上都高于刘曜一筹,因此取得了应该得到的胜利。
在战略决策上:石勒判明,刘曜打败石虎后,不敢乘胜追击,直指石勒的老巢襄国,与石勒决战,表明他的内心胆怯。而南下进攻金镛又分散了刘曜的兵力,增加了自己的疲劳。石勒自己固守的金镛又能够为自己提供有利条件。因此,石勒定下了正确的决战决策。
在战役指挥上:石勒针对刘曜布阵过宽,兵力分散的缺点,定下了集中兵力,突击刘曜的中军,中央突破的战法。正确的战役指导使得后赵军顺利的取得了胜利。
反观刘曜,麻痹大意,对石勒的动向既不预判,又不防备。在石勒近在眼前才做准备,已经手忙脚乱。而在战役时,刘曜又因为喝酒误事,实际上是放弃了指挥,这一切都最终造成了刘曜的惨败。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刘曜和石勒都是南北朝初年的皇帝。一个前赵皇帝名。一个后赵皇帝。石勒后赵开国皇帝,字世龙,羯族人但汉化已经很深,就是一个流浪儿,司马衷当政的时候,并州发生民乱,饥民四处暴乱,石勒长的又高又壮,被有钱人四处贩卖。最后被卖给一个叫师欢的人为奴,由于经常被贩卖,心生厌恨,于是组织一群亡命之徒,打家劫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乱匪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到后来居然自封官员,石勒打着成都王司马颖的名义,自封为扫虏将军,石勒居然敢带着一群匪徒进攻邺城,把西晋宗室司马腾给宰了,劫掠以后杀奔兖州。兖州刺史苟希名字不咋地,打仗可真不弱,带兵把石勒这只乱匪杀的大败,石勒走头无路,带着残兵败将投奔当时最大的军阀刘渊,刘渊大喜,立即加封石勒为辅汉将军,总督山东诸军事,一年前还是一个被贩卖的奴隶,如今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将军,人生的奇妙莫过于此了。
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但自称为汉室宗亲,刘渊已经基本汉化。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石勒官拜平定东大将军,平晋王(平定西晋)从土匪到王爷,石勒自己也许都想不到自己的人生如此诡异。刘渊死后刘聪继位。刘曜是刘聪的侄子,父亲早亡,是刘渊给养大的。刘曜武艺过人,西晋朝廷的两位帝王,实际上是他亲自领兵擒拿的,对大汉可谓战功赫赫。公元319年,刘曜昭告天下。把国号由汉改为赵,(史称前赵)也就是前赵的最后一任皇帝。
赵王石勒,正式起兵攻取刘曜的地盘和防区。派兵攻取雁门关,俘虏数千人,面对石勒的挑衅,刘曜亲自出征,石勒让自己的侄子,16国里的头号混蛋石虎迎战,刘曜在金谷宿营时候,无故夜惊,军营溃散,刘曜只好退兵长安,石虎乘胜追击,刘曜再败,一万五千被坑杀。经此一败,刘曜大病一场,。公元329年,后赵石勒派石虎领兵4万攻取蒲板,刘耀只有带病迎敌,刘曜由大阳关渡黄河,攻取金庸城,石虎大败,战死的兵卒横尸遍野二百多里,刘曜倔黄河水灌石勒的军营,石勒的部将纷纷投降。但刘曜没有直接攻取石勒的老巢襄国,最后导致了失败。
石勒得知全军溃败,便要带兵直接攻取刘曜的长安,来个围魏救。大臣徐光反对,并提出意见,刘曜临襄国不取,而守金庸,这说明刘曜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要主上直取洛阳,必胜。石勒从善如流,立即亲自领兵四万直奔洛阳。刘曜因为前面打的太顺,便停兵不前,天天在军营饮酒。这时传来消息,石勒已经到黄河了,刘曜立即增兵荥阳,但为时已晚,双方在洛水相持,石勒观察刘曜军营,哈哈大笑道,你们可以向我道喜了,石勒不管刘曜屯兵荥阳,直接攻取洛阳,然后,让石虎,石堪,石聪对刘曜行程夹击之势,一番混战,由于刘曜酒醉,失足落水,被石堪活捉。
这位活擒西晋两位皇帝的刘曜,当年是何等风光,何等荣耀,如今却为阶下之囚,历史的反转就在一瞬间。当年,刘曜,石勒都是刘渊一殿称臣,如今两位皇帝面对面也是历史的巧合,石勒让刘曜给刘熙写信,投降,刘曜并非西晋司马家族,有匈奴本色,立即书写,:与诸大臣维护社稷,勿以我为念。石勒大怒,斩杀刘曜。
消息传到长安,太宗子刘熙不是大怒,而是大惧,想放弃长安逃跑,大臣胡勋劝阻,刘胤不敢杀石勒,却敢杀胡勋,然后弃城逃跑,石勒不费一兵一卒战领长安,立即派兵追杀刘胤,所谓战斩草比必除根。石勒的侄子沿路追杀,将前赵军君臣全部活捉,石虎残暴,将所有前赵皇族,乃至匈奴五部嫡系五千多人全部活埋。匈奴的嫡系血脉就此断绝。
至此,从刘渊建汉称帝,到刘曜被俘,一共传了三代(刘渊,刘聪,刘曜)立国27年(304—331)。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318年七月,刘聪病死,其子刘粲继立,史称隐皇帝。刘粲继位后,因其荒淫无度,沉湎酒色,置朝政于不顾,悉数将其交由外戚靳准决断,因此一月后刘粲就被靳准诛杀。
此时,汉赵内部存在着三股势力:
- 靳准。他在杀死刘粲后,自称汉天王,据平阳。
- 刘曜。刘粲被杀前,他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汉中王,据长安。
- 石勒。刘粲被杀前,他就是汉赵势力最大的地方诸侯,据襄国。
随后,石勒率军进攻平阳,数十万各族百姓纷纷降于他。十一月,靳准派人向石勒请和,而石勒却将这位使者交到了刘曜的手中,向他表明靳准根本无归附的意思,希望借此让刘曜与靳准之间发生战争,让他们两败俱伤,可刘曜却并不上当,他放了这位使者,然后让他告知靳准:“只要他愿降,一切都既往不咎”。
而后,靳准势力因在该向谁投降一事上发生内讧,不久靳准被靳康等人诛杀,靳明被推为新主,之后靳明向刘曜请降。与此同时,石勒见自己的阴谋非但没成功,反而让刘曜得了便宜,他自然是愤愤不已,于是他就率兵猛攻平阳,靳明见抵不过,只得是闭门不出,随后就向刘曜求援。此时,刘曜与石勒虽早已互相不对付,但在表面上,石勒还是刘曜的臣子,他们还没有完全的翻脸。如此,当刘曜派兵接靳明等出城时,石勒并未阻止。
319年,靳氏叛乱终被平定,刘曜正式继汉赵帝位,而因汉赵都城平阳被石勒所占据,刘曜只得宣布迁都长安,并改国号为赵(此前国号为汉),史称前赵。与此同时,不久刘曜与石勒的冲突开始明朗化,最终在石勒的使者王脩被刘曜所杀后,刘石正式决裂。同年十一月,石勒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于襄国即赵王位,正式建立赵,史称后赵。
随着石勒的正式反叛,前赵丧失东土,独存西境,势力大损。
当然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曜的势力虽较之刘渊、刘聪时期有所衰退,但好歹根基还在,再加上刘曜这人在十六国时期还算是个雄主,他的能力并不差,所以自刘曜登基后,前赵的实力开始缓慢的恢复。
320年,刘曜派大将游子远平定关中、陇右地区的叛乱,最终在成功招降虚除权渠这股最强大的反叛势力后,“至是莫不归附,西边遂平”。而后刘曜又亲率二十余万大军逼降凉州张氏政权,让其称臣于前赵,自此关陇地区皆为前赵所控,实力大增。
324年,石勒开始对刘曜发起全面进攻,石勒是胜多败少,但几次大战却是各有胜负。
先胜后败
- 325年,石勒派石他率先对前赵发起攻击。初期石他击溃依附于前赵的北羌王盆句除,俘虏三千多部,牛羊等两万多只。但后期随着刘曜的反击,石他军被刘曜麾下大将刘岳击败,主将石他当场陨命,所部一千五百余人被斩,五千多人掉入黄河淹死。
- 326年,刘曜联合东晋司州刺史李矩、颍川太守郭默进攻后赵石生,不久刘曜攻克后赵的盟津、石梁,斩首后赵军五千余人。此后,石勒率四万步骑兵参战,刘岳战败,并被围困。之后,刘曜亲自率军援救刘岳,石虎率领三万骑兵抵挡刘曜,前赵前军刘黑在八特坂大败石虎的部将石聪,几乎全军覆没。但不久,因刘曜军内部突然发生动乱(尚不知原因),石虎乘机攻向刘曜军,刘曜军近乎全军覆没,只好逃会长安。
- 328年,石勒派石虎率兵四万西上蒲阪攻打前赵,刘曜尽发精锐迎战石虎,两军战于高侯,石虎大败,其部将石瞻被杀,后赵军陈尸200余里,前赵军缴获后赵军物资数以亿计,石虎四万大军全军覆没。而后刘曜乘胜追击,据金墉,直驱洛阳。随后,石勒亲率后赵全部精锐,在洛河与刘曜十万大军对峙。此时,可以说是关乎着两国最后命运的时刻,可刘曜非但不积极应对,反而是在军中喝的酩酊大醉,致使前赵丧失了绝佳的进攻时间,最终被石勒所败,并被生擒,而后被杀。
完胜
- 325年,后赵石生击败赵河南太守尹平,石生掠前赵5000人而还。
328年的那场战争,初期刘曜可谓是势如破竹,杀得石勒大军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本来若是他一鼓作气,直驱洛阳,恐怕石勒真的就只能是选择弃洛阳而逃了,可是此时的刘曜却并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观望,并且直知喝酒,而不知防御。当时石勒在进攻刘曜时就说道:“刘曜设大军于成皋关防御,是他的上策;列兵于洛水阻截则次之;坐守洛西,就会让我生擒了”,此时的刘曜在防御石勒时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于洛西列阵。
此后,刘曜在对峙期间非但没有积极应对,更是在军中饮酒作乐,这般作为自然更是让他离失败不远矣。如此,在战略、战术上都出现严重的错误,刘曜焉能不败呢?
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刘曜和石勒,这俩人一个是史称“前赵”的皇帝,一个是“后赵”的皇帝。
刘曜是南北朝时期,匈奴建立的汉国皇帝刘渊的侄子,刘曜自幼父母双亡,是刘渊把他抚养大的。刘曜从小就与众不同,胆识过人,非常聪明,一次和刘渊一块打猎,突然电闪雷明,其他人都吓的躲了起来,只有刘曜非常从容的站在刘渊身边,刘渊认为这孩子将来不简单,会成为象曹操那样干大事的人,称赞刘曜“吾家千里驹”,刘曜长大以后,胸怀大志,志向远大,他喜欢读史书典籍,并且精于骑射,力大无穷,常将自己与古代的名将相比。公元304年,刘渊建立了匈奴汉国,命刘曜领兵作战,刘曜一路所向披靡,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311年,刘曜和大将石勒、王弥一起占领了洛阳,对西晋的官员和百姓进行了屠杀,并俘获了晋怀帝。公元318年,匈奴汉国发生政变,在位皇帝刘粲被其妃子勒氏的父亲靳准所杀,当时驻守在长安的刘曜,亲率大军平叛,在途中遇到逃出来的太保呼延晏和太傅朱纪,在他们的劝说下,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曜是前赵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前赵唯一的一位皇帝。
石勒,原名匐勒,是羯族人,幼时家境贫寒,被卖身为奴,他也是一个创造了从奴隶到皇帝神话的传奇人物。石勒继承了羯族人善骑射的本领,自幼身体强壮,武艺出众。在做奴隶时因善于相马,认识了当地汉族豪强汲桑,汲桑给他取了个汉名叫“石勒”。因当时社会混乱,汲桑、石勒决定起兵造反,他们想尽办法笼络人员招兵买马,通过劫狱救监狱的犯人、收留逃亡的士卒等,很快聚集了一帮人,其中著名的有王阳、夔安、支雄、赵鹿等十八人,号称十八骑,也成为石勒起家的班底。随着势力逐渐壮大,汲桑和石勒为了练兵,决定攻打邺城,因守城的司马腾不得人心,再加上石勒确实勇猛,最终攻下邺城,杀死了司马腾。这一战,震惊了西晋朝庭,派出老将苟晞前来征讨,汲桑、石勒寡不敌众,汲桑战死,石勒领着剩下的人逃了出去,带人投靠了刚建立匈奴汉国的刘渊,这也开始了刘曜和石勒两个强人的同事生涯。刘渊刚建立政权正值用人之际,对石勒带人来投,当然高兴,就封石勒为辅汉将军。投靠刘渊后,石勒显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在与西晋的作战中,攻无不克,屡立战功,赢得了刘渊的信任,同时也在军中建立了较高的威望。在公元318年,匈奴汉国发生政变后,刘曜自立为帝,建立前赵政权,石勒在平叛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刘曜封石勒为赵王。但是,随着石勒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已不甘于居匈奴汉政权之下了,自立独霸一方,才是他的最终目标。公元319年,石勒自称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形成了两赵并立的局面。
公元324年,石勒派石他进攻刘曜,双方正式拉开战幕,刘曜派刘岳在河滨与石他交战,斩杀后赵主将石他,第一次交战刘曜方取得了胜利。公元328年,石勒命令石虎率四万大军向刘曜的河东郡发起进攻,刘曜安顿好后方后,决定御驾亲征,石虎见刘曜亲自带兵,再加上人多,心有畏惧,便向后撒退,刘曜乘胜追杀,大败石虎,刘曜借机南下洛阳,挖开洛阳西北大堤,水灌金墉城,后赵的一些地方官员见状,纷纷向刘曜投降。这时的石勒一看形势于己不利,也决定亲自出征,遭到大臣的劝阻,石勒到寺庙征求佛图澄的意见,得到了如果出征,能活捉刘曜的暗示,石勒大喜,率步兵六万,骑兵两万多人北上。此时的刘曜因为一直没有攻下金镛城,部队逐渐懈怠,刘曜爱酗酒的毛病又犯了,整日饮酒赌博。石勒分兵三路向刘曜夹击,刘曜仓慌应战,临上阵前刚饮了不少酒,这时侯刘曜的战马又突然抽筋不能骑了,只得临时更换一匹小马,就这样,刘曜临行前还不忘再饮一斗酒,临时换的小马不堪重负,将强壮的刘曜摔下马,再加上此时刘曜已处于醉酒状态,后赵的士兵用刀枪将刘曜扎成重伤,被后赵大将石堪生擒活捉了,前赵士兵被斩杀五万多人。石勒将刘曜带回襄国,让他写信劝其子刘熙投降,刘曜却写信告诉刘熙不要因为自己轻易投降,石勒一看非常生气就将刘曜杀掉了。不久,石勒派石虎进攻退守上邽的刘熙,俘获刘熙及其宗室和大臣等三千余人,石虎将他们全部杀掉,建国仅十一年的前赵灭亡。
石勒只所以能打败刘曜,与石勒能够重用汉族人才有关,他建立了考试制度,唯才是举,曾下令如果俘虏是读书人,就不准杀害;他善于学习,总结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前赵刘曜安于现状时,石勒已经悄悄开始扩大地盘积蓄实力了,后赵在石勒的经营下出现了繁盛的局面。当然,这也与刘曜建国后迅速腐化有关,他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财力,性格高傲,听不进不同意见,比如他战前饮酒,大臣皆不敢劝,因为谁胆敢劝谏,将会被他以妖言惑众斩首,这谁还敢给他提意见?不败才怪。
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二赵”洛阳之大战,与其说是后赵国君石勒打败了前赵皇帝刘曜,莫不如说刘曜是被自己打败的——酩酊大醉上战场,迷迷糊糊瞎指挥,焉能不败!
刘曜为五胡十六国初期前赵皇帝,身高九尺三寸,雄武过人,一箭能洞穿寸厚铁板,时号“神射”,尤好兵书,自比战国名将乐毅;而且富文采,工草隶,称得上文武双全。
328年七月,后赵君主石勒命令侄子中山公石虎率军四万西进,攻打前赵河东(黄河以东地区,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之地。石虎
挥师直取战略要地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
后赵是自前赵派生出来政权,石勒原为前赵大将,319年冬脱离匈奴前赵自立门户,据幽、冀建立羯人后赵政权。时北方只有前、后赵两大政治势力,故而颇有渊源的“二赵”便成了生死冤家,互掐死磕。
蒲阪位于黄河东岸边,有渡口名蒲阪津,历为战守必争要地。刘曜见蒲阪有危,立时亲率精锐十万自卫关北济黄河,反击石虎救援蒲阪。石虎兵少惧战,慌忙率军回撤;刘曜紧追不舍。八月,前赵军于高候原(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北)追上后赵军,随即挥师强力攻杀。石虎惨遭大败,仓皇逃奔朝歌(今河南淇县)。后赵将士枕尸二百里,遗弃军需物资数以亿计。
刘曜得势不饶人,挥师自大阳津渡过黄河,围攻洛阳,全力攻打外围据点金墉城。金墉城为洛阳西北角上一小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是洛阳城的支撑点,历为攻战戍守要地。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刘曜以水为军,掘开洛阳城西北的千金堨引水灌注城池;然而城池固若金汤,百余日也未能攻克。攻城同时刘曜分遣将领攻打汲郡(今河南卫辉市西南)、河内郡(治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市)。后赵荥阳太守、野王太守相继举城投降了前赵,前赵的触角逼近了襄国(今河北邢台市西南,时为后赵国都),襄国为之大震。
十一月,石勒集结毕兵马,做出增援洛阳部署,他命石堪、石聪等将领率领所部合兵于荥阳,令石虎进据荥阳城东北之石门;自率四万步骑自大堨(古渡口,在今河南延津县北)渡过黄河,救援金墉城。
十二月初一,后赵各路大军会聚于成皋关(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自古为黄河以南东西交通孔道于战争要塞),计有步军六万,骑兵二万七千。石勒命令士兵卷甲衔枚疾进,抄荒僻小路
日夜兼程,进抵至巩县、訾邑(今河南巩义市西南)间。
重兵围困小小的金墉城,刘曜乐观地认为破城是早晚的事,故而异常轻松,每日与宠臣喝酒下棋,甚是惬意。直至闻报石勒亲率大军渡过黄河前来驰援,刘曜这才将心思用到正事上。他决定增强洛阳防务,切断黄马关(在汜水镇西),同时下令撤回围困金墉城的部队,集结兵力,指挥十余万大军在洛阳城西摆开南北长十余里的阵势,严阵待敌。石勒见金墉城之围不战自解,大喜,率领四万步骑进入洛阳城。
初五日,石虎率步兵三万自城北向西进发,攻击前赵中军;石堪、石聪等将领各率八千精骑自城西向北进击,攻打前赵前锋,双方大战于西阳门(洛阳城西面南头门)。酣战之时,石勒披坚执锐率军出击阊阖门(在今洛阳市东北,即汉晋洛阳故城西城北门),以夹击敌军。
刘曜虽才兼文武,国家治理得也不错,但有个大毛病,那就是自小便贪杯嗜酒,而且酒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增,简直到了离开醇酒便生不如死的程度,即便是大战在即,也是狂饮不已。出战前,刘曜便饮酒数斗,他醉醺醺跨上平日常骑的赤色战马,谁知坐骑却无缘无故腿部抽筋,头也抬不起来,也不知是来了什么毛病。刘曜无奈,只好换骑一匹小马,这工夫,他又将一斗多酒灌进肚子里。刘曜醉醺醺策马来到西阳门,指挥部队将军阵迁移至平川地带。
临战移阵极易授敌以隙,是兵家之大忌。后赵大将石堪反应快,见战机来了,立时率领精骑狂飙般冲杀过来。阵型不整的前赵军经不住滚滚铁流的冲荡,顿时大乱奔溃,回潮竟将昏醉中的皇帝也裹卷着溃退下来。胯下小马在体型巨大的刘曜重压下,有些不堪重负,铁蹄一打滑,陷进石砌的渠沟中,将醉咕隆冬的刘曜狠狠地甩到了冰面上。任你再雄武虓勇,烂醉如泥摔倒冰面上的大英雄也变成了大狗熊,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追杀而来的后赵将士对毫无反抗意识与能力的刘曜毫不手软,眨眼间,前赵皇帝身上十余处受伤,其中洞穿伤三处,简直成了血人。
洛阳一役,前赵皇帝刘曜落马重伤被俘,五万多将士殒命沙场,优势兵力的前赵败得一塌糊涂。
伤势严重的刘曜被马车载回襄国,安置于近旁的永丰小城。石勒让旧主刘曜写信招降其太子刘煕。刘曜不愧是个硬汉子,敕令太子与诸位大臣道:“匡扶社稷,不要因为我被俘而改变心志!”石勒见旧主人不肯屈服,怒甚,不久将其杀害。
前赵兵败,皇帝被俘,国势骤衰,太子刘煕苦苦支撑着前赵这副烂摊子,但也仅仅撑持了几个月。翌年九月,死缠烂打的后赵军到底将刘煕俘杀了,立国二十五年、历四主的前赵亡。
刘曜天资虓勇,具文武才,驰骋疆场,战绩骄人:破晋都洛阳,迁晋怀帝至平阳;攻关中,再破晋都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平定内乱,杀窃国贼,拨乱反正,称帝改号。惜其酗酒无度,最终栽在了酒上。“二赵”洛阳之战,前赵兵力优于后赵,刘曜又是一个知兵善战的优秀军事统帅,尽管对手是同样杰出的统帅石勒,但刘曜若不是醉酒上阵,若不是临时起意迁移军阵授敌以隙,前赵即便不能获胜,但起码不至于大败;勇冠三军的刘曜更不会落马重伤被俘,落得个身死国灭的可悲下场。
故而可以说,洛阳大战,刘曜是被自己打败的,败在他须臾也离不开的“琼浆玉液”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