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不选伊斯坦布尔作首都?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比土耳其的历史要悠久得多,甚至超过了整个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就将都城迁徙到了伊斯坦布尔,当然了,那时候这座城市还叫拜占庭。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迁都拜占庭。同时将拜占庭扩建了一倍,将其命名为新罗马。此后大家便将这座城市称之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从公元330年开始,一直用到了公元1453年,共计1123年。这一年,奥斯曼帝国的年轻君主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

西欧诸国,不承认奥斯曼帝国对这里的统治,因此依旧称呼这里为君士坦丁堡。

历史如此悠久的城市,为何没有成为土耳其的首都呢?这事儿倒是挺出奇的,难道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一、土耳其求生存的无奈之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直接被打崩了。其实这个帝国早就不应该存在下去了,一战一共毁灭了4大帝国,分别是: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俄罗斯帝国。

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在近代打了200多年的俄土战争,以至于奥斯曼帝国的实力严重受损,压根就扛不住一场大战了。

尤其是1877年的第十次俄土战争中,沙俄的军队居然一路杀到了伊斯坦布尔城下。眼看着就要亡国了,只好割让了一大片土地求存。

所以说奥斯曼帝国到了近代,就是个空架子。看似坐拥中东和北非偌大的地盘,其实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对地方的管辖力度,十分有限。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领土只有奥斯曼帝国的七分之一。这实力悬殊实在是太大了。

连奥斯曼帝国这种强大的国家,都不一定能保住伊斯坦布尔。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国家,更加不敢随便炫耀自己占据了伊斯坦布尔了。

低调求存,才是土耳其共和国当时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说他们在建国之初,本将都城设立在伊斯坦布尔,后来觉得不妥,就转移到了安卡拉。

二、西方国家十分眼馋伊斯坦布尔。

罗马帝国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像点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想着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1. 比如说德国的前身,就叫神圣罗马帝国,它还有一个称呼叫德意志第一帝国。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帝国的皇帝,曾经得到过罗马教皇的加冕,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2. 法国的前身,各种法兰西帝国,也一直希望自己能继承罗马帝国。比如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就曾经得到了罗马教皇的加冕。
  3. 俄罗斯帝国,那就更厉害了。它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娅为妻,从此以后,莫斯科公国就自称为第三罗马了。

由此可见,这么多列强都争着抢着要做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土耳其手里的伊斯坦布尔,曾经就是东罗马的首都,你说这事儿麻烦不?

一旦哪个西方国家,为了宣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一定会对伊斯坦布尔发起进攻。如果将这座城市作为首都,那就是拿土耳其共和国的未来开玩笑。

三、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很尴尬。

世界上唯一一座地跨欧亚大陆的城市是哪一个?它便是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很神奇,博斯普鲁斯海峡将这座城市分成了两半,西边的属于欧洲,东边的属于亚洲。所以说,不光土耳其地跨欧亚大陆,就连伊斯坦布尔也是。

从地图上我们就能发现,刚才提到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是黑海的重要出海口。一旦土耳其将这个海峡给封死了,那黑海立刻就变成了内陆海了。

这事儿挺恶心的,过去沙俄十分注重黑海舰队的建设,将其与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并称为沙俄的三大舰队。

可事实证明,黑海舰队的发展空间太小了,因为他们要想出黑海作战,必须要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而这个海峡,恰好就在伊斯坦布尔境内。

所以说,沙俄的黑海舰队要想从这儿经过,就必须要跟伊斯坦布尔的守军打招呼。这还玩个球啊!那时候俄土关系还不好,所以说黑海舰队基本处于半放弃状态。

由此可见,俄国想要夺取伊斯坦布尔,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拿下这里,就好比英国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样,具有绝佳的战略意义。

所以说,如果土耳其建都于此,势必要和沙俄的黑海舰队发生不必要的摩擦,还不如少惹点麻烦。建都安卡拉,也能有效地防止黑海舰队对土耳其核心部位的进攻。

四、安卡拉,那是土耳其的立国之本。

伊斯坦布尔在历史上实在是太耀眼了,以至于安卡拉的辉煌几乎都被掩盖了。在土耳其定都安卡拉之前,这座城市就跟个小县城没啥区别,只有区区几万人。

可那时候伊斯坦布尔整天遭到各种列强的炮轰,尤其是1920年的时候,英国军队居然占领了伊斯坦布尔,这事儿可让土耳其人开始反思了。

当时的“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决定,将斗争中心从伊斯坦布尔,转移到了安卡拉。安卡拉处于土耳其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前往土耳其各地,交通十分便捷。

最关键的是,安卡拉处于土耳其的大后方,这里比伊斯坦布尔要安全得多。海陆空三军,都能迅速攻占伊斯坦布尔,可想要拿下安卡拉,必须要一步步从陆地上来。

总结:伊斯坦布尔,依旧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过分悠久,而且意义重大,再加上它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这地方不发达才怪。所以说,伊斯坦布尔,依旧是土耳其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罗马的文化,奥斯曼的强盛,地中海的风光。所谓浪漫的土耳其,或许指的就是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为什么不选伊斯坦布尔作首都?

谢邀,我看了现有的回答,都指出了一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内外环境和政策是 定都安卡拉,放弃伊斯坦布尔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原因不是根本原因,否则1923年土耳其和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达成和平协定后,是可以还都伊斯坦布尔的。

因此,如果把迁都放在土耳其上千年的历史变迁里面,我们会发现土耳其选择安卡拉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那就是伊斯坦布尔不符合土耳其共和国的自我定位,而安卡拉符合。

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原名君士坦丁堡,更早的名字则是新罗马,拜占庭,拜占庭后来还成为东罗马帝国中世纪时期的别名,从这座城市的起源看,这是一座不折不扣希腊-罗马文化城市。到了罗马帝国晚期,即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皇帝宣布将拜占庭改名新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东西罗马分裂后,此地仍然是首都,一直到罗马帝国灭亡的1453年,已经定都一千多年之久。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君士坦丁堡长时期是希腊-罗马世界的首都,是欧洲中心城市。而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王朝,无论是塞尔柱突厥,还是后来的奥斯曼,都是以模仿东罗马帝国为目标,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包含多种族的帝国。事实上,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虽然后来衰弱,也保有亚洲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国土,统治几十个民族。此时,定都伊斯坦布尔成了首选,不仅是因为这座城市位于欧亚交接的枢纽位置,更是因为其本身的历史定位符合奥斯曼帝国对自己的地位——多元普世帝国。当时伊斯坦布尔城市内居住着大量的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体现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特点,而奥斯曼苏丹也把东正教金碧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表明了穆斯林对帝国的统治。

1572年的伊斯坦布尔

但到了土耳其共和国时期,情况则完全不同,凯末尔本人是20世纪初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同情者和理念的认同者,他认为当时奥斯曼帝国衰朽不堪,必须改革,普世多元的帝国形式和伊斯兰教统治地位都必须被抛弃。他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世俗化的,现代化的,民族主义的土耳其共和国。

此时伊斯坦布尔已经有以前五百年的定都历史,奥斯曼帝国四五百年的经营,既不世俗化(伊斯兰教、东正教宗教机构和场所密集,绝对的宗教中心),也不现代化(历史遗迹遍布),更不民族主义(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占城市人口相当比例)

今日安卡拉

安卡拉虽然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中心,但当时人口仅仅15000人左右,是个小城,定都与此,可以从新建设成为真正的土耳其城市(今日人口500万以上)。而且这座城市居民基本都是土耳其人,外侨很少。宗教机构和宗教势力远远不如伊斯坦布尔强大。所以,安卡拉在当时土希战争中是可靠的后方,也符合土耳其共和国对自己的定位——世俗主义的和民族主义。

正是因为新国都要符合新国家的自我定位,1923年,土耳其和协约国签订和约,排除定都伊斯坦布尔的外来威胁(主要指海军比较强大的英法)的情况下,仍然正式宣布定都安卡拉。就是因为安卡拉的优势绝非仅限于地理位置和军事考量,更重要的是当时安卡拉的规模、宗教和居民构成因素更适合土耳其共和国的发展规划。

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这个回答请用转发或评论来支持我——让历史照亮现实的昭杨

土耳其为什么不选伊斯坦布尔作首都?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前后内外交困,奥斯曼帝国瓦解,欧洲干涉军还驻扎在伊斯坦布尔,以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并不具备条件。虽然后来土军收复了伊兹密尔,部分解除了西方列强对土耳其共和国的威胁,但海军实力的弱小,还是极大影响了土耳其的国家安全战略。以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实际上等于把共和国的存亡交到了西方列强的舰炮之下。1914年两艘德国军舰闯入海峡,迫使奥斯曼帝国选择对协约国宣战的历史教训是凯末尔没齿难忘的。这是凯末尔后来决定以安卡拉为首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伊斯坦布尔旧势力影响深厚,哈里发就在伊斯坦布尔,建都于此,很难推行世俗化改革,而安卡拉是凯末尔的革命大本营,没有人能阻挠凯末尔的改革。

凯末尔选择安卡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国家安全和国家体制是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不重要。

土耳其为什么不选伊斯坦布尔作首都?

在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犯一些地理上的常识性错误,比如问到某些国家的首都时,就会脱口而出一个错误的答案。

加拿大:温哥华or多伦多or渥太华???

澳大利亚:悉尼or墨尔本or堪培拉???

巴西:圣保罗or里约热内卢or巴西利亚?

其实大家之所以会搞混这些国家的首都,最主要原因是我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那个城市,在它们自己国家实在太有名了,久而久之就会自认为这个城市就是那国的首都。就好比有人问到土耳其的首都在哪?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二选一。估计很多人都会选前者。毕竟伊斯坦布尔的名气太大了,而安卡拉这个名字,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

至于土耳其为什么会把首都设在安卡拉,而不是伊斯坦布尔,这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准确的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土耳其错误的参加了同盟国后造成的。

一战前,土耳其的首都是在伊斯坦布尔。当时凭借英、法等国的支持,伊斯坦布尔一直都没有被其他国家(比如沙俄)攻陷过。

一战爆发后,土耳其加入了同盟国。选择了站在德国一边,与英、法、俄为敌。结果德国战败,土耳其作为战败国也受了惩罚。

当时协约国的军队已经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实际上已经沦为了协约国枪口下的傀儡皇帝。

在协约国的武力威胁下,旧政府与协约国在法国的色佛尔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土耳其要损失百分之九十的领土。除了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巴勒斯坦被割让给英、法外。扼守黑海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也要划给协约国作为非军事区,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这样一来,就等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被划到协约国的非军事区范围内,土耳其人在自己国家的首都不能驻军!

同时协约国还强迫土耳其废除征兵制,全国兵力不得超过五万人。且不得拥有重型武器、空军、海军和大型商船;土耳其所得的各种税收要优先支付战争赔偿及协约国占领军的费用。

这个《色佛尔条约》的内容,其实跟当年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如出一辙的,甚至比辛丑条约还要更厉害一点。相当于是土耳其版本的二十一条。如果土耳其的政府签了字,土耳其必然亡国亡种。别的都先不讨论,就拿首都伊斯坦布尔来说,哪有一个国家的首都不让本国军队驻扎的?但是土耳其的苏丹居然还真的签字了。

这样一来,土耳其的有识之士就不干了。这些人纷纷离开伊斯坦布尔,去往安卡拉召开国民议会,并在会议上制定了一个全国契约。根据这个契约,土耳其人民要求自决、保障君士坦丁堡的安全、开放海峡、废止投降条约。其它地区的土耳其人看到这个契约后,民族主义的情绪被勾起来了,纷纷加入了安卡拉的土耳其新政府。而伊斯坦布尔的那个旧政府,则被土耳其人抛弃了。

也就是说,土耳其的人民认为他们的皇上代表老百姓签的《色佛尔条约》实在是太特么丧权辱国了。现在是土耳其的老百姓不认账,之前咱们皇上签的那个条约要作废。协约国们,你们看着办吧!不同意就开战。

紧接着,土耳其的新政府就跟列宁领导的苏联勾搭上了,毕竟他俩都是协约国的眼中钉。协约国勃然大怒,英国自己不想死人,就忽悠了希腊和亚美尼亚对土耳其开战,形成东西夹攻之势。结果亚美尼亚首先被苏联红军干掉,变成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国,默哀三秒……

土耳其的东面威胁解除后,战争的主战场转到了西面的希腊。在当时,希腊由于内部的政治斗争,亲英国的首相被赶下台,英国宣布不再支持希腊政府,战争变成了希腊和土耳其的单挑。希腊的综合国力毕竟不如土耳其,大战三年后,希腊不仅没有灭掉土耳其,反而被土耳其杀到了自己的境内,再打下去希腊要被土耳其反杀了。

英、法看到大势已去,先后与土耳其新政府媾和。设在安卡拉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召开了会议,根据会议投票的结果,议会宣布废除鄂图曼苏丹统治权,最后一任土耳其苏丹乘坐英国战船离开了土耳其。新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宣布成立,首都选在了安卡拉,凯末尔获选为第一任总统。新政府成立后,宣布废除旧条约,又与协约国签订了一份新的《洛桑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共和国为主权国家,归还了一部分领土。

但是土耳其新政府也做出了很大的让步。首先就是旧政府所在的伊斯坦布尔,仍然要被划为非军事区。土耳其新政府对非军事区没有任何的主权和控制权。

那么,也就意味土耳其政府不可能把首都从安卡拉搬到伊斯坦布尔。因为伊斯坦布尔周围地区,不允许土耳其军队进入。

1936年,各国又修改了《洛桑条约》。根据新的《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土耳其政府恢复了海峡非军事区的主权和控制权,也扩大了黑海沿岸国家通过土耳其海峡的航行权。但是从军事角度来看,把首都设在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很不安全的。因为伊斯坦布尔就在土耳其海峡的边上,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会经常经过伊斯坦布尔。

总的来说,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旧都。一战结束后,伊斯坦布尔被协约国强迫划为非军事区,土耳其的共和政府被迫选在了小城市安卡拉另建新首都。虽然后来土耳其恢复了对伊斯坦布尔的主权和控制权,但是介于安全角度考虑,首都并没有从安卡拉迁回到伊斯坦布尔,并且延续至今。

其实,土耳其人认为,首都设在安卡拉也没什么,挺好的。

土耳其为什么不选伊斯坦布尔作首都?

伊斯坦布尔曾经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而现在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是安卡拉。土耳其不选伊斯坦布尔为首都是不能选无法选。

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但是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却选择中部安卡拉放弃了伊斯坦布尔。这是为什么?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土耳其沦为了任人宰割的对象,丧失了大片领土,同时希腊也在英法的支持下入侵土耳其。一时间土耳其处在生死存亡间。

这个时候凯末尔挺身而出率军抵抗,伊斯坦布尔这个时候是土耳其苏丹的首都,苏丹不但不会帮助凯末尔相反还会掣肘,因此凯末尔必须远离苏丹才能有限的抵抗入侵。同时伊斯坦布尔距离边境太近,不利于防守,实在无法在作为首都了,因此凯末尔选择了中部的安卡拉。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苏丹被废,但是土耳其并没有将都城迁回伊斯坦布尔,而是就在了安卡拉。因为这个时候,共和国刚刚诞生还不稳定,伊斯坦布尔偏安一隅无法对国土实行全面掌控,而安卡拉位于中部,能够有限将辐射各地。同时凯末尔正在进行一场变革,他要改变土耳其。而改革必然会说还守旧势力。伊斯坦布尔是千年古都,苏丹制虽然废除,但是他的影响一时不会消除,在伊斯坦布尔有大量的盘根错节的守旧势力,一旦迁回伊斯坦布尔,改革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阻挠。而安卡拉守旧势力弱小利于改革的推广,因此从土耳其共和国建立起首都一直在安卡拉。

土耳其为什么不选伊斯坦布尔作首都?

我们可以打开世界地图来观察一下,世界稍微有点规模的国家首都的位置基本都是这个国家的中间点并且必须是远离边境,所以土耳其选择在安卡拉定都为没有选择伊斯坦布尔就是这个原因。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其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所以这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自然是要比安卡拉繁华许多。

但是由于奥斯曼帝国的瓦解这个曾经横跨亚非拉三大陆的庞大帝国也随之坍塌,曾经的伊斯坦布尔也由原来帝国的中心城市变成了现如今土耳其的边境城市,所以在地理位置上伊斯坦布尔变成了一个毫无战略纵深之地,土耳其为了国家自身的安全迁都也实属无奈之举。

我们从现在的土耳其地图上就可以看到,现在的首都安卡拉远离动荡的中东地区并且位于整个土耳其的中心地带,如果遇到战争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可以立即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现在最让土耳其头疼的莫过于库尔德人问题,土耳其国内的库尔德工人党被埃尔多安视为最大的威胁,而安卡拉的位置又远离叙利亚边境所以有利于土耳其政府防范首都受到恐怖分子攻击。

综上所述首都的职能主要就是便于统治阶级合理的管理国家,所以在设立首都之时安全和时效性就是其考虑的重点,首都就好比一个圆的中心点一样,而定都其实也是遵循着同样一个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