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是经过几代皇帝修建完成的呢?

一到夏天,大家都喜欢找个可以避暑的地方,康熙皇帝也不例外。康熙四十二年的夏天,天气太热了,康熙身上的龙袍都能拧出水来。这可咋整?普通人大热天都会发脾气,更别提皇帝了。皇帝发起火来,事情可小不了。

于是乎有人建议在承德建造一座避暑山庄,以后天气热了,皇帝就可以到那里避暑。康熙很高兴,当年这事儿就开始办了。康熙五十年,康熙亲自跑来写了“避暑山庄”四个字。

雍正皇帝是个不怕热的皇帝,他一辈子信佛,所以信念比较坚定,没事儿跑承德去干嘛?在京城办公他不香吗?其实雍正是没工夫去承德休养。我不怎么去,干嘛要浪费钱扩建?所以雍正在位的13年间,承德避暑山庄就没有扩建过。

乾隆老爷子什么都要学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做61年皇帝,乾隆就做60年。康熙六下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康熙办千叟宴,乾隆也要办千叟宴。康熙搞了个康熙字典,乾隆就要搞一个四库全书。康熙南征北战,乾隆就要凑齐十全武功。

好家伙,总之康熙要做的事情,乾隆都想着要做。所以康熙兴建了承德避暑山庄,那乾隆自然也必须要在这儿搞出点名堂来不可。

所以在乾隆六年开始,承德避暑山庄的扩建工程就这么开展了,一直到乾隆五十七年,这事儿才算搞定。所以说,承德避暑山庄修建过程历时89年之久。

一、一座避暑山庄,半部清朝历史。

从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此后清朝多位皇帝,每年夏天都会在这里呆上很长时间。为啥?因为这儿的确太舒服了。

所以说这期间,他们处理国家大事,基本上都在承德避暑山庄。说这里承载了半部清朝历史,一点儿也不为过吧?

尤其是康熙和乾隆,几乎每年都会在这里居住半年以上,承德避暑山庄俨然成了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很多人嘲笑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因为他不怎么在北京办公,而是跑到了宣府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大家说朱厚照顽劣不堪。这么看来康熙和乾隆也好不到哪儿去嘛!

乾隆皇帝曾经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过六世班禅,英国第一个访华使团,也是在承德避暑山庄见到了乾隆皇帝,由于他们不肯下跪,所以成功被乾隆给赶跑了。

嘉庆皇帝在自己岁数大了以后,就从圆明园出发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暑,结果刚到了没多久嘉庆就中暑了。最终61岁的嘉庆皇帝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京城的时候,咸丰皇帝二话不说就撒丫子跑路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把朝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恭亲王奕䜣。此后他就赖在这里不肯走了,即使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后,咸丰还是舍不得离开这里。

最终咸丰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这可是一件大事,因为政权传承不在京城的话,很容易出岔子。结果慈禧和奕䜣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了辛酉政变,灭了顾命八大臣,从而夺取了清朝的最高权力。

清朝这么多皇帝来过承德避暑山庄,这么多大事儿都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决定的,所以说它承载了半部清朝历史,一点儿也不过分。

二、有山有水,承德避暑山庄当真是最美皇家园林。

康熙年间修建好的承德避暑山庄已经拥有了宫殿、湖泊、平原和山峦,合称36景。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这一笔是无法忽视的。

到了乾隆年间,那就更过分了,又增加了若干宫殿和园林建筑,从此又多了36景色,真的是什么都要跟爷爷学。这么一来承德避暑山庄就有了72景。

避暑山庄占地10万平方米,主要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等四组建筑组成。光湖泊面积就有43公顷。

而且整座山庄,都是因山而建,所以有山有水,巧妙地运用了当地天然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避暑圣地。

其实承德本地的气温并不低,大夏天河北地区哪里能够幸免呢?关键就在于避暑山庄的风水布局比较合理,这才让人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了一丝清凉。

三、承德避暑山庄另有玄机。

避暑山庄的大殿木材,用的清一色都是金丝楠木,这玩意儿老值钱了,关键你还不好找。古代去深山老林找金丝楠木而丧生的人不计其数。

为啥避暑山庄如此奢侈,要搞金丝楠木呢?原来这玩意儿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使得周围蚊虫都不敢靠近。

好家伙,这难道不比蚊帐香吗?有时候我们觉得古代皇帝日子过得苦时,或许是我们的眼界还太浅薄了。。。

大殿内部始终都非常凉爽,除了大殿本身比较空旷外,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大殿底下埋了数不清的玛瑙。玛瑙这东西冬暖夏凉,你搞一屋子玛瑙在大殿里,能不凉快吗?

再加上避暑山庄天然的风水地形,这地方能不凉快吗?不得不说,古人是真会玩,我们也只有瞻仰膜拜的份了。

总结:清朝没落,避暑山庄也就跟着淡出了历史。

咸丰皇帝死在了避暑山庄以后,这地方似乎就逐渐被清朝给遗忘了。为啥?因为清朝的统治者们已经焦头烂额,压根就没工夫去打理这里。

虽说曾经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可到了慈禧掌权期间,这地方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先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各族起义等,后又有各国列强的入侵打压。

清朝在风雨飘摇中,统治者自然也没心思去这里玩耍了。所以承德避暑山庄一度被遗弃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把京城内的宝贝都抢了,慈禧太后甚至下令,将承德避暑山庄的宝贝挪到京城来用。从此,年久失修的避暑山庄,再也没人多看一眼了。

承德避暑山庄是经过几代皇帝修建完成的呢?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著名的文物风景区,原名热河行宫,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是承德的三分之二。它的形貌如中华成一统,名胜集全国于一园,文化融华夏五千年。

避暑山庄景区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组成。往里走就是宫殿区,有点像山庄博物馆,这里陈列着清皇帝生活、办公的日常用品,另外还有慈禧的照片,生前的服饰。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年)至乾隆十九年(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承德避暑山庄是经过几代皇帝修建完成的呢?

避暑山庄是经由清朝康熙、乾隆两代皇帝修建完成,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和避暑的场所。

1.康熙四十二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2.乾隆六年至乾隆十九年,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前后共耗时89年,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

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1723年设热河厅;1733年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并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它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也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旧版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二、三部,均在承德避暑山庄取景拍摄,山庄里的烟雨楼就是“漱芳斋”。

承德避暑山庄是经过几代皇帝修建完成的呢?

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一直持续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前后历时89年。建成后的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北京颐和园的两倍,北海的8倍。

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康熙在建造避暑山庄时,根据“物尽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庄内山峦、溪流、湖泊、平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筑亭台楼阁,尽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

之所以选择在热河修建行宫,是看中了这里风水好,这里地处塞外,气候清爽宜人,距离北京很近,奏章可朝发夕至,在此理朝与宫中无异。

康熙把巡幸修建行宫和木兰围场看作是发扬满洲骑射传统、选贤任能、管理蒙古、巩固边防的最佳选择。在位时,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

事必躬亲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几乎没有离开过京城,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一天到晚在圆明园里处理公务,俨然一个工作狂。

他在位时没有举行过秋狝大典,也未到避暑山庄,更没有留下在此处理政务的记载,但他却谆谆告诫后世子孙“习武木兰,勿忘家法”,想来是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出行。

出于对父亲教诲的尊重,也因为对祖父的深厚感情,乾隆的塞外之行就要频繁得多,他在位60 年,当太上皇3年,共赴围场行围52次,驻避暑山庄的时间更长。避暑山庄建筑群,大体形成于康熙时期,但对它的增建作出最多贡献的,却是乾隆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